免费论文网 首页

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

时间:2016-12-24 07:23:5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马哲作业 浅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浅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备受世界瞩目的中共十八大会议终告一段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是我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大会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等。

对于我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十八大所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

中国经过过去30多年的改革,已经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央,对于世界的格局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中国每年给世界GDP贡献的绝对

比任何国家的都要多。即使是在世界金融危机严重的影响下,中国任然是少数任在增长的大经济体之一。

不过,世界经济危机任在冲击我国,中国如要维持生产力继续增长,经济体制就必须发生转变。创新驱动战略对于我国的发展正如甘霖一样,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国家必须从生产大国转变成创新大国。

当今之世,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活百活的胜负手

我们中国现在是没有品牌的巨人。我们没有全球品牌,对于这一问题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残酷的国内外竞争。在大多数产品领域,经常是成百上千家公司竞争国内的市场份额。因此,生存是国内企业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另外,由于外国品牌抢占了大多数高端的市场,许多本土公司被迫的不惜血本的进行竞争,他们的研发资金也因此而下降。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使得公司耗费巨资进行创新的风险非常之大,因为本土竞争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新技术盗为己用,既我们经常所说的“山寨”。最后一点,就是我们的产品质量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对于外国消费者来说,“廉价”一词是作为形容中国产品的最佳词汇,质量低下是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取得城的最大障碍。

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创造与创新。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成为关键因素,消除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创新,振兴中华民族需要开发我们创新能力。发明一项新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新产品,占领市场取得经济效益,这是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发展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

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约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因此,科技自主创新方能体现出国家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国防科技离不开创新,我们不能一味地靠购买国外的技术来提高我们的国防能力,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那样我们就永远的落在别人后面了。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近来,我们的领土完整主权频频受到国外的干涉,就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实力还远远落后于别的国家。我们要自主研发真正属于我们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武器,把我们国家变为军事强国,这样我们才有能力保卫我们国家的领土完整,我们国家才能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我们的生产离不开创新。我们要研发尖端科技产品,我们要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而不是仅仅作为发达国家的生产工具,靠生产廉价服装,玩具和电子产品来增加我们的GDP总量,靠出卖我们的劳动力而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劳动力,但我们却没有像索尼,三星这样的商界巨头,我们不能再延续我们传统的生产方式,我们应该拥有我们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产品,我们应该创立属于我们的世界品牌。

虽然政府有决心,但中国要成为创新大国的话,还会面临一些重要的制度挑战。那些大挑战中包括侧重死记硬背而不是创造性应用的教育体系。邓小平曾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国家要成为科技强国就离不开高科技人才。 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确立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但基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的教育体制受到很大的质疑。学生都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却没有条件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

我们的学生都是解题高手,但缺少创新与实践能力。我们国家的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人数是最多的,但我们却没有几个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传承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来的。我们要发展成为创新大国,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

谈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战 略

能源学院

安全工程1003班 学生:李小晶 学号:1003070311 电话:15389454121 老师:高振岗

篇二:更高起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更高起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2014年08月04日 09:51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余江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37

近年来在传统的战略性产业领域,虽然我们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但是后发国家要进入跨国公司已经严密控制的全球价值链时,很多方面已经被结构性低端锁定了。我们要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构建新的产业价值链。

近年来,关于新产业变革的研究和讨论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我们注意到,自199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由于技术突破发生了多次产业变革,这深刻改变了国际经济与社会发展面貌和竞争格局。如“数码影碟机”替代“磁带录像机”,“激光打印机”替代“点阵式打印机”,“数码相机”替代“胶卷相机”,“数字移动终端”替代“模拟大哥大”,“液晶平板电视”替代“显像管电视”,以及“GPS导航系统”对“纸质地图”的冲击,等等。而当前科学技术领域正在孕育新一轮突破的巨大能量,将会推动更多产业发生重大变革。云计算大数据、能源互联网、泛在智能网、药物基因组学、生物器件制造、新一代智能材料以及新一代功能膜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突破正在改变现有的全球产业格局和竞争模式。

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前夜,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多点群发突破的态势,在某些领域正在引发群发性、系统性的变革迹象,在产生一批新的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的同时,一批新兴交叉前沿方向和领域正在涌现。全球制造业的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当前我们除了需要分析和预测全球新产业变革的方向,还应该加强对全球产业变革机制的分析,加深有关新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的规律性认识,这对于抓住全球产业变革机遇,促进我国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给旧的产业体系带来不同程度的变革压力。而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替代作用,必然受到传统产业生态系统的抵制,原来技术的生态系统对变革冲击的适应和消化能力是不同的。在很多领域,新的重大科学与技术突破出现之后,相关的旧技术及其产业并非只是全身而退,拱手让出市场,而是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延续能力,这使得新旧产业业态有时候会并存或者共生。此外,由于新技术的市场应用前景、产业化的支撑创新平台、系统生态的成型以及规模化运营过程,往往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新兴技术生态系统的相关各方若不能实现紧密“协同创新”,从而持续性地创造和获取新的商业价值,新兴产业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来成形壮大,如现在的3D打印技术。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麦可罕教授通过对美国产业变革的历史数据分析发现,产业之所以发生不断变革源于两种动力。一种是对产业核心业务活动的冲击,即对某种产业传统上赖以获取利润的核心业务活动的冲击;另一种是对产业核心资产的冲击,即对某种产业有效开展核心业务活动所依存的知识、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产生贬值甚至失去价值的威胁。由此我们可以界定出四种产业变革的轨迹。第一是彻底型变革。某个产业的核心资产与核心活动均遭受淘汰威胁,这种变革可能主要来自技术变革,也可能来自某些重大政策或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例如20世纪末数码相机的创新对于传统相机的替代。第二是渐进型变革。当某个产业的核心资产与核心活动均未遭到伤害时,该产业则经历趋向渐进式变革。例如,在线拍卖始于1990年代中期,改变了传统拍卖活动的实施方式,但其并没有对传统拍卖的核心资产和核心活动产生根本威胁。第三是开拓型变革。开拓型变革发生在产业核心资产遭受冲击,而核心活动仍然稳定之时。例如,我们知道激光打印机实现规模化应用之后,传统的点阵式打印机虽然受到严重冲击,但是其到今天仍然在海关、

税务等领域广泛多联打印使用,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的市场需求。第四是中间型变革。中间型的变革发生在原来产业核心活动遭受冲击而核心资产仍保有创造价值的能力之时。例如虽然传统能源产业受到以分布式、间歇式能源利用为核心特征的新能源产业的威胁,但考虑到技术的成熟度及成本的竞争力等因素,在可预见的将来传统能源将与新能源共存。

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既源于知识与技术体系内在逻辑的突破和创新,又依赖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拉动。同时这两者演进的矛盾互动,将加快新产业革命进程。按照产业技术创新理论,在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扩散以及对原有技术体系的冲击,会导致产生新的技术融合发生。而持续的技术融合能够推动不同产业之间形成相似的技术基础,伴随一定的技术与市场轨迹的断裂,使不同产业生态系统间的技术创新活动边界趋于模糊。而以前各自独立的分散式的技术创新活动,最终会逐渐整合形成新的产业主导设计,直接带动革命性新产品的出现,最终形成新的产业变革。

面对汹涌而来的产业变革浪潮,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都在积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打造新的全球产业生态系统和创新合作网络,积极开发重大创新产品与技术平台体系,从而继续保持全球产业格局领导者的地位。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新历史发展机遇还有挑战,需要看到近年来在传统的战略性产业领域,虽然我们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但是后发国家要进入跨国公司已经严密控制的全球价值链时,很多方面已经被结构性低端锁定了。我们要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构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基于对新技术突破带来产业变革规律的认识,政府部门要为相关企业积极营造适应产业变革所需的政策环境,从而推动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发挥本土市场的巨大潜力。将国内的科学突破与中国本土巨大的市场潜力结合起来。例如在网络信息领域,信息技术和产业正在进入一个重大转折期,宽带网络、无线网络、智能网络继续快速发展,超级计算、虚拟现实、网络制造与网络增值服务等产业突飞猛进,“后摩尔时代”“后PC时代”以及“后IP时代”的价值链大重构,给我国在信息技术核心领域赶超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利用好前几年我国在超级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构筑国际一流云计算服务体系等,很值得研究。

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我国面向“十三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变革有全新的战略思考,在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突破后,还要进一步形成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群。因此在战略上要重视新兴产业中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以创新链覆盖价值链,通过协作和共生形成高效的运营机制,并逐步建立起具有共同新价值和远景目标的产业生态系统和相应的商业模式。

建立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把握变革的战略机遇,需要我们从多方做出努力。要重视加强需求侧政策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扶持,从而推进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要鼓励创新领军企业努力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核心资产,整合相关技术平台、应用和组织平台,把握重大的新技术商业化应用前景,推进国内相关企业在纵向一体化与横向分工维度的紧密合作。突破更多环节的关键技术,着力提高相关产业新技术的开放和合作程度,重视发展配套技术,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将上下游的企业联合起来,技术兼容,最终建成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抓住全球产业技术变革机遇,突破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技术锁定、价值锁定和市场锁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下一代信息技术等的新兴产业发展,由于产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和市场发展路径的双重断裂和颠覆,发达国家和我们一样也需要重新构建新的价值链,这使得创新资源重新配置和洗牌,这重点体现在产业新技术和新价值链的重构。这样作为后发追赶国家我们就有机遇参与重构新的产业价值链,有望摆脱原来价值体系低端被锁定的格局。同时要从全球化背景下推动我国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把握领军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技术变革、需求变化、制度环境和创新网络的良性互动,利用产业变革机遇来全面提升我们在全球制造体系和产业价值网络中的话语权。

篇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刘延东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11日06 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重点和亮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发展新理念、开拓发展新境界的坚定决心与历史担当。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根本要求,切实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深刻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创新发展是《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贯穿《建议》全篇的重大战略思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一个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战略,而不是一个短期的、局部的战略。这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契合我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一)创新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形势所迫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但同时,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愈加凸显,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本特点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其中动力转换最为关键,决定着速度变化和结构优化的进程和质量。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只有少数经济体从低收入成功迈向高收入,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现代化,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在

于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了竞争的新优势,从而提升了自身在全球价值链条中的位势。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能否成功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推进产业升级,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看能否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创造一个新的更长的增长周期。

(二)创新发展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外交等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世界各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如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新成长战略、高技术战略等应运而生。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主导创新,谁就能主导赛场规则和比赛进程。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只有努力在创新发展上进行新部署、实现新突破,才能跟上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创新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其中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科技中心一直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转移的强大力量。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近500年以来,世界经历了数次科技革命,一些欧美国家抓住了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重大机遇,一跃而成为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反之,我国却由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沦为落后挨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科技革命失

之交臂。面向未来,只有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创新发展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研体系日益完备,整体水平正处于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在基础科学、前沿科学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研究成果。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二,企业申请占60%以上。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高速铁路、核电、第四代移动通信、特高压输变电等一系列重大技术取得突破,带动产品和装备走向世界。我国巨大市场规模、完备产业体系、多样化消费需求,与移动智能时代创新效率提升相结合,为技术、产品和产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使我国创新驱动具备了动力转换、发力加速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科技储备还有待加强,高端人才仍然十分急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的障碍迫切需要革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现实挑战,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确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抉择。

二、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核心要义

《建议》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了崭新概括,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强调“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在中国的最新探索,是“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使我们党对创新的认识、发展的认识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

现代社会的发展,始终面临着需求无限性和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持续增加要素有效供给并形成高效组合,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一直都是各国长期努力的方向。在传统的发展方式下,土地包括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本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而创新驱动的基本特征是,全社会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方式。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中,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创新上升到了第一位。创新不仅能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还能够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组合。特别是通过技术、制度、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和传统要素形成新组合,实现从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主导发展转为创新驱动发展,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自然资源会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却会越用越多。世界上拥有资源禀赋差不多的国家,由于创新能力的不同,综合国力截然不同。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大、人均自然资源少的国家,创新对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发挥“第一动力”的作用,才能创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

(一)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坚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建设的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政策制定、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中,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优先考虑。构建有利于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要加大科技

投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扩大创新创业投资规模。

(二)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我们讲的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制度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各类创新活动不竭的精神动力。要通过创新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促进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持续发展和全面融合,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

(三)必须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创新发展是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宏伟事业。要强化创新的法治保障,培育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健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自信,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机会和空间,加速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三、加快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89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