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对老师教学意见和建议

时间:2016-12-24 07:19:1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给 教 师 的 十 条 教 学 建 议

给 教 师 的 十 条 教 学 建 议

——基于数学教师阅读,其他学科教师参阅 建议1(教研组活动计划制订) 建议2(备课组活动计划制订) 建议3(如何进行单元教材分析) 建议4(如何进行课时说课) 建议5(如何清晰地备好课)

建议6(浅谈如何构建清晰的数学课堂) 建议7(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建议8(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 建议9(如何上好试卷评讲课)

建议10(关于练习有效设计与科学讲评)

新北区教研室万荣庆 二〇〇九年一月

建议1(教研组活动计划制订) 本组成员简介 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主要工作与措施 行事安排表(样表)

说明:1. 组内所有成员必须上1~2节研究课,所有成员须参与并发表意见; 2. 研究课同一备课组集体备课;

3. 专题讲座须充分准备并结合研究课进行,充分利用组内骨干教师,并经常邀请校外骨干教师或专家指导,或加强校级交流

建议2(备课组活动计划制订)

备课组成员简介 本学期教学现状分析 本学期重点工作与措施

备课组活动安排表(样表供参考)

2. 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与学法指导工作的落实; 3. 加强单元目标达成的巩固与检测; 4. 关注低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建议3(如何进行单元教材分析) 一、简要分析单元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地位与作用。 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前后单元间的关联和作用。 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二、分析单元内容中的几个要求

理出本单元的重要思想方法,如何体现在本单元的。

突出重点与难点,如何分解及解决的思考与实践。 提出单元目标及达成度。

对单元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学况进行调整,需分那几个专题(课时)讲解(要说明为什么调整)。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三、分课时进行解读分析

每课时的具体内容与提供的学习材料。 每课时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及达成度。

每课时的板块设计与思想方法的渗透。 每课时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建议。 每课时所配套的练习、例题选择的意图。 单元的专题复习如何安排并提出建议。 另可提供每课时反馈练习作参考。 建议4(如何进行课时说课) 一、什么是说课

上课:解决教什么和怎样去教。 说课: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还要说出为什么这么教。即选择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能促使我们对教材的理性认识与科学地去教学。 二、说课的基本框架构成 1. 说背景

内容背景(在新课程理念下、在教材体系中、在单元结构中)。 学情背景(学生具备了哪些知识能力、学生整体状况)。 2. 说教材重点、难点 确立重点,依据是什么? 确立难点,依据是什么? 区分重点与难点不同。 3. 说教学目标

在上述两点情况下确立教学目标。 从三维目标去确立教学目标。 明确目标的达成度。 说设计思路

设计理念是什么?

提供怎样的学习内容与材料,并对内容与材料组织设计板块。 每个板块中突出自我设计思考,重点对亮点部分说出特点。 如何渗透学科文化。 说过程

在每一板块中突出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每一板块中的教学目标预设与达成。 说过程不要走向于上课形式。 课堂中的评价方式。 说反思

教学后的体会(包括课堂预设与生成,课堂评价等)。 教学中出现问题后的反思与讨论。 说明:

说课有课前说课,课后说课。

说课有课时说课(平时常见的说课);单元说课(类似于教材分析);课堂片段说课(类似于教学案例分析)。

这里仅指课时的课后说课。 建议5(如何清晰地备好课) 一、清晰地明白教材意图

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每个字、每个图、每个说明、每个处理方式。 思考本节内容前后之间的内容联系,方法联系。

思考课本中每个处理方式的合理性,并自我变换方式(脑子里进行模拟试验)。 认真研读教材中所配套的例题、练习,并在你脑子中还有哪些练习可以提供。 明确标题所表达的意思(如:小学解决问题策略) 建议:(1)我们要单元整体备课。(2)提高我们思维能力,转变思维 方式。

二、清晰地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内容与目标的一体性)

在上述基础上理出本堂所要讲的内容(保证目标不偏失)→确定出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如:七巧板、七巧板的制作、几何图形拼、生活中图)。

对上述内容你要确定用什么方式来达成这些目标。 这些内容达成的标准大概是什么?是否偏高或偏低? 本节课解题的策略与形成何种能力。

建议:今天目标的确立与讲学的内容紧密联系,并且心中要明确这些 内容应该要达成的目标。 三、清晰地构建课堂结构

1. 新授课的基本结构(目前要突出块状结构)

创设情境,自主研究。动手的、生活的、科学知识的,特别要注意合理使用科目情景;设计问题串,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归纳得出结论。学生探究结论是琐碎零乱的,要帮助归纳,并体现过程;设计中还必须让部分学生复述你的结论。

解释你的结论,并简单理解。准确地解释与通俗地解释;不同角度去理解,语言的、符号的、文化背景的渗透;简单判断、类比、模仿。

应用与拓展。应用拓展分层(理解型的:变式,技能型的:解决、准确,应用型的:各层面的)。设计中必须讲练结合。

说明:板书设计。合理设计板书(1.小标题使用、2.块状、3重要内 容化)。

2. 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简要梳理知识。教师帮助整理知识;以题、以问题载体巩固复习知识点。 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典型技能训练与操作,复式训练的设计。 主题拓展。围绕某一主题设计问题(有层次),配套练习相应检测。 四、清晰地收集教学材料

1. 围绕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选择合理的材料。情景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性材料(探究用的,理解、掌握用的,应用拓展用的)。

2. 整理好课本现有材料。文本材料,课后练习材料。 3. 充分利用好课外材料。练习册材料,手头最新材料。 建议:我们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源(教学材料),沉下心多读学科相关材料。 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对第二天课的内容、材料呈现的方式需哪些工具。 自我设计的工具的使用,包括课堂中即兴表演的道具。

学生需要使用的。 候课的方式:(1)自我介绍,(2)学生中去了解基本状况。 建议 6(浅谈如何构建清晰的数学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数学课堂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不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灌输场所,而已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探索、充满情趣的学生学习乐园。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在认识上不深或理解上偏差,导致课堂形实不一致。教学内容不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课堂板块设计不明晰,教学过程缺乏让学生真正探索体验的过程,学生学习表面化,从而导致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两极分化,教学效率低下。一堂数学课有效与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堂课的教学是否清晰。包括这堂课的主要环节是否清晰,学生学习中所要学的内容是否清晰,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是否清晰,以及是否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未知并逐步走向明晰的过程。因此构建一个清晰的数学课堂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一、呈现清晰的数学学习内容

很多数学教师都会认为,数学教学内容不是在教材上写得清清楚楚吗?这样的学习内容还不清晰?其实,数学教材的内容不过是对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的一个反映,一种理解,一种选材而已。一堂数学课学习内容的选择,是在对课标、教材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出来的。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选择教材内容时对教材表面化理解,甚至望文生义,不能感悟教材文本内容,更不要说去超越文本内容了。前一阵子连续听了几位老师上的《有趣的七巧板》这堂课,发现大部分老师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时选择狭窄,理解单一,导致教学时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用七巧板构搭生活图形。其实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三大板块,一是制作七巧板,二是用七巧板或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拼搭数学几何图形,并探索相关结论,三是用七巧板拼搭生活中的趣图。这三块内容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动手合作能力,体验探索数学过程及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明确教学内容就是教师要清晰地知道要教什么。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注重把握教材内容整体思考和编排,并能突出难点,体现探究文本外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就现成教材照抄照搬。

二、确立清晰的数学学习目标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没有认真分析,比较笼统。虽然教师在备课时也列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相当一部分是空洞的,或与教学过程脱离的,甚至是为了应付检查的。这样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定位不全面、不准确,导致学生的学习要求过低或过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样在《有趣的七巧板》这堂课中,我们对于所要学习的三大板块内容到底要达到怎样的一个学习目标应认真定位。第一板块内容是制作七巧板,我们确定的学习目标是,通过七巧板的精心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第二板块内容是利用七巧板搭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我们确定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图形的认识,掌握图中线与线的位置关系,并通过搭拼几何图形及探索其中规律,经理体验过程。的过程体验或感悟探索经历,并形成一定的方法。第三板块内容是利用七巧板搭拼生活中的图形,我们确定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要明确到底应达到怎样的学习程度,明确适中的符合学生和课程标准的知识范围和深度,同时应突出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而这一目标在课前设计时应该是预设的,清晰的。 三、设计清晰的数学教学板块

虽然目前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大部分教师已经关注到块状设计,能根据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时混乱不清,前后内容颠倒,层次感不明。特别是在数学常态课的教学中这种现象更明显。数学课的教学板块设计有其特点,尤其新授课的教学设计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板块设计,就是:情境引入→探究分析→构建模型→解释分析→应用拓展。这种教学设计的五步结构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又能较好地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心理体验,还能充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平方差公式a2-b2=(a+b)(a-b)”这一教学案例中,五个板块可设计如下:

篇二: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2005年高考(数学)试卷评析暨名校名师

高三教学策略展示会会议报告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一、重视基础教学,形成准确知识体系

综观六年试题,给数学教学的重要启示是,必须十分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形成准确知识体系。在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教学中,不能走“过场”,赶进度,把知识炒成“夹生饭”,而应在“准确、系统、灵活”上下功夫。在高考阅卷中发现,很多考生出现的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准确、不熟练、不系统。

准确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顺利解答数学问题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新知识应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特别要注意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逐步形成和扩充数学知识结构系统,使学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熟练化的有机体系,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里检索出相关信息,选取与题目的要求构成最佳组合的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二、强化解题思维过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在于解题的质量而非解题的数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强化解题思维过程,解题教学要增加交互性,充分调动和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沿着学生思维轨迹因势利导。解题后要注意反思,研究问题解决过程中不同思维层次,要把数学教学过程转化为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善于从一个问题的多个解题方向中选取其中简捷的思维路径,得到问题的最优解法,从而不断总结经验,使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三、改进数学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六年试题是能力型、综合型和应用型的试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教学不是老师简单地照本宣科或者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和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能力,要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空间,善于从教材实际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开设研究性课程,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培养钻研精神,同时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增强学习创新意识

高考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深化能力立意,突出考查能力与素质的导向,促进和支持实施素质教育。六年试题,总是试图创设新颖的情境。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知识的能力,正是这种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这对中学数学教学将起很大促进作用。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树立强烈的能力观念,同时,要增强学习创新意识,学习教育的各种理论,关注课程教材改革。深刻领会“能力立意"的内涵,在教学中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切忌墨守成规,以自己原有经验左右新的教学,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对学生的学习的建议

一、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任何课程,最为首要的是树立学习的信心,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有些学生总担心自己天资不好,学不好数学,这样首先在思想上就打了败仗。我们承认各人天份有区别,但主观的努力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学习中不要一味与别人攀比,因为各人的天赋有别,环境与条件也各不相同,学习成绩自然会有差异,一味与别人攀比,搞不好会丧失信心,如果说要“比”,应该比自己学习的刻苦、勤奋程度如何,是否有长足的进步。在学习中如果自己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就是成功的。

二、重视知识过程的学习探究

通常数学中的基本知识主要是指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发生过程一般包括背景、经过与确定,我们理解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应本着如下的思考:是什么?为什么?从何而来?有什么作用?在以上基础上,还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以章节为单位,从纵横的角度把知识的内在联系用逻辑框图勾勒出来,从而形成知识网络,真正达到把书读“薄”的境界。随着学习的深入,还可以对知识进行结链组块的深层次贯通。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即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效果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把重要标尺,高中阶段解决数学问题仅靠数学技巧是不够的,更多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中学数学基本的思想有方程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换与化归等思想,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不能是孤立地学习,应是在以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牢固掌握的基础之上的一种“领悟”,再以这种“领悟”去指导解决数学问题。

四、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好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首要是要独立思考,数学知识可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诸如概念、定理、公式等可清晰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是诸如对显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等方面,无论是对显性知识与隐

性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依赖于老师的讲授,而需要学习者的独立思考才能达到。在这时,我们提倡三种思考模式:纵向探究思考,如知识点的延伸,题目结论的扩充等;逆向思考,如“一题多变”等;以及多维思考,如“一题多解”等。

其次是要认真练习。这主要练规范、练方法、练速度、练习中要提倡和发扬刻苦精神,苦练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面。

三是加强运算训练,提高运算的速度、合理性和灵活性,力争养成“一遍算对”的好习惯。 四是多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要点,归纳总结失误,归纳总结通性通法及常见实用的一些结论等等。这样解起题来就会迅速准确,做到左右逢源。

高考命题趋势的分析和展望

一、题型整体保持稳定,难度将有所控制

六年试题从题型上来说保持了稳定,预测今后几年的高考试题的题型从整体上来说还将保持连续的稳定性,但也不排除进行一些微调,如北京卷试题中的选择题减为10道题。五年试题的难度起伏较大,尤其是2003年的试题不但难度大,还有个别试题超纲,引起了较强反响,估计命题人员将重视这些意见,适当控制难度,按约定范围命题,从而对中学数学教学起“正本清源”的积极导向作用。

二、突出重点,注重通法,强化应用,锐意创新

今后的高考试题将继续重视考查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函数、不等式、数列、向量、线面关系、圆锥曲线、概率、导数等),并注重通性、通法的考查。解题思路将不会依赖于特殊技巧,只要掌握了通性通法,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另外,对考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很大程度上表现在解答数学应用问题之中。因此,今后的试题将从社会现实的多个侧面展示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揭示数学源于现实用于现实的基本事实,展现数学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着力实现数学的文化性、应用性与理论性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三、坚持能力立意,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

这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没有送分题,没有直接通过代公式得出结果的纯知识型试题,而是以考查能力为目标设计试题,这是能力立意命题的具体体现,预计今后命题以能力立意不会改变。另外,今后的高考试题仍将坚持在知识网络交汇点上命题,通过命制立意高、情景新又贴近课本的试题,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不同分支重要基础知识间联系的深层次理解及运用能力,今后的试题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创设新的试题情景,转换题目的设问角度,防止试题的模式化,使考生在新的情景中实现知识迁移,创造性解决问题。

四、试题切入容易深入困难

今后试题的另一个趋势是切入容易,深入困难,在试题设计上清晰易读,不给考生理解题意

设置不必要的障碍,让多数人能够入手,多数考生都能解答部分试题和较难试题的前半部分,但完全正确解答全部试题有一定难度,得满分不容易。试题切入容易,深入困难有两层含义:一是整套的难度由易到难排列,降低起点题的难度,使多数考生都能在基础题得到基本的分数。其次是对单题而言,采取分步设问的方式,降低题目入口的难度,前一、二问多数考生都能理解,并动手做题。如2004年理科试题(20)、(22)题。

五、增加开放性试题,鼓励创造性解答

今后试题将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增加问题的灵活性和选择性,避免死记硬背内容和繁琐计算,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试题将注重在以下几方面考查: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寻找问题的规律、图形的位置关系或数量关系;

给出条件、探究的结论,包括结论不确定的开放题,探索一个或几个符合条件的结论成立的一个或几个条件,探索结论是否成立或符合条件要求的对象是否存在;

通过类比或推广的手段,将熟悉的性质、规律等拓展到新的领域;

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重新组织已有的规则,形成新的更高级的规则;

在新的情景中,发挥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发现新的结论。

六、宏观调整整卷难度,适应课程改革新形势

高考这么多年,两个观念能否有所改变:

1.整卷难度为0.55;

2.过分强调选拔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高中、大学扩招的招生形势的改变,现在全国录取率都比较高,最低也有50%,高的超过80%,再过分强调难度及选拔性,只能把中学数学教学越拔越难,负担越拔越重,题海战术越拔越深。不利于数学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利于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议整卷难度可考虑0.6左右。这样更适合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也适合高校文、理科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必须坚持历年来倡导的“稳”,应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3:5:2的比例,如果不把握“稳”字,就会使中学数学教学无所适从。当然更不应该也不需要出现超纲和超教材内容的试题。高考命题组成员可适当增加中学数学教研人员和教师,以确保给中学数学教学一个正确导向。

2005年10月30日 胡海船整理

篇三:对教师课堂教学几点建议

对教师课堂教学几点建议(8)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激活课堂探究氛围 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形式,也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它能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和路径,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所以,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想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中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提高探究有效性。

1.营造利于猜想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就会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产生思维火花。营造有利于猜想的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有利于学生做出大胆的猜想。

2.合理对待学生的猜想和假设 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有限,学生提出的猜想和假设有时可能是完全错误甚至是很可笑的,如果对符合我们教学设计的猜想大加表扬,而对其它假设敷衍应付,不耐烦或摇头否定,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猜想时揣摩教师的心理,失去猜想的热情。所以课堂教学时间虽然有限,仍要认真并以赞许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想法,要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大胆和想象力,激活课堂探究的氛围。

3.引导学生学会猜想,激活课堂探究氛围 猜想和假设首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一般来说,假设和猜想要略高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尽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会,唤醒他们对熟悉事物的记忆,启发他们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通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或猜想的理由,学会对猜想进行修改、筛选和反思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又能使学生明白提出的猜想不是凭空乱猜的,这样进行猜想和假设才会取得预想的效果。


对老师教学意见和建议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87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