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禁酒令观后感

时间:2016-12-24 07:17:5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美国往事》观后感

几个残暴的恶徒,为了打探一个人的消息,杀死了他的女人,绑起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不堪暴徒的威逼,说出了他的去处——中国剧院。这个人就是主人公,别人喊他诺多斯,而他,此刻正在中国剧院,一个秘密的鸦片吸食场所抽大烟。

故事在虚幻的烟雾中开始,吸食完大烟的诺多斯神情愉悦,脸上露出愉快的神情,然鸦片的麻醉是短暂的,他不得不面对那份报纸——刊登着他三个好朋友死亡的报纸。铃声想起,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夜,那个磅礴大雨的夜,他的三个好朋友麦克斯、派西和菲利普因为抢银行而被警察击毙,而报警的人,正是他自己。

欢快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香槟、美女,歌舞,一切都让人陶醉,就在这个和谐的夜晚,诺多斯为了阻止三个抢银行的好朋友,向警察告发了他们,他没有想到,一切都晚了,他们提前行动,行动失败后被警察当场击毙。当晚电话的铃声仿佛仍在耳边萦绕,这挥之不去的声音,将他从鸦片的虚幻中唤醒。暴徒已经到了中国剧院,诺多斯在剧院人员的帮助下逃离了。

音乐响起,舒缓而冷漠,仿佛教父里那首《Speak Softly Love》不,相比之下更多了一丝悲凉的气氛,诺多斯小心的来到了他和朋友们共同的地下餐厅,利用电梯的掩护,结果了一个守在那里的暴徒。他看到了被打的遍体鳞伤的朋友,得知了自己女人被杀的消息,决定离开这个城市。他是不会被生活所迫的,因为在一个保险箱内,存在这么多年以来自己和朋友拼了性命赚来的钱,这些钱够自己挥霍下半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他打开保险柜,发现箱子里连一美元都没有,有的只是一摞过期的报纸。是谁拿走了钱?除了死去的那三个,就只有在酒吧里遍体鳞伤的朋友莫了。好吧,现在更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去哪,先生您去哪?”“随便,要第一趟车。”“~水牛城?”“水牛城~单程票。”嘟嘟 ,汽笛声想起了,音乐也随之想起,悲凉的冷漠,走出这道门,可能就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城市,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吗?不,这座城市让他失去了太多,朋友、事业、金钱、女人以致于所有的快乐,不久的以前,那些全属于他的快乐。

有谁听过甲壳虫的那首《Yesterday》?那首让有故事的人一听就会心痛的《Yesterday》,在经过模糊处理的《Yesterday》中,诺多斯回来了,镜子里的他老了,象征着衰老的白色渲染了两鬓,艰苦而无趣的岁月,在他的脸上深深的刻了几道年轮,当他掏出老花镜,租了一辆像他一样破旧的汽车时,他还能从这座曾经让他无比辉煌的城市中得到什么呢?

音乐再度响起,当他再一次看到莫时,莫仍然在经营一个小酒馆,只不过生意看起来并不好做。多年的躲避生活使诺多斯没有丧失警惕,他先看见了莫,然后拨通了电话,确保只有莫自己在时,才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莫起初看起来有些担忧,但这种很快就被和老友重逢的喜悦打破,他真心实意的接待了诺多斯,但诺多斯却始终距他于千里之外,他认为那些钱是莫拿走的,他在乎的不是钱,而是朋友的背叛。是啊,从少年就开始在一起打拼的兄弟,一个在少年时被人打死,三个死于银行抢劫,只剩下这一个,却背着他私吞了那笔钱。他并没有和莫套什么交情而是直奔主题——有人给他寄了一封信,说被打死的三个朋友的坟墓需要转移,这说明虽然他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仍然被人找到了,或许就是曾经要杀他的人,事到如此,与其让别人找上门,不如自己回来。莫带他到自己家里休息,他发现莫过得非常贫困,以此可知,那笔钱不是莫拿的,两个人互相澄清了误会。在莫的家里,他又一次看到了曾经6个兄弟的照片,那些快乐的岁月,又一次看到了莫的妹妹的照片,是啊,这是一个他从来也没有忘记的女人。“你妹妹好吗?”“几年不见了,她现在是大明星了。”“我们早该想到了。人能不能成器从小就能看出来,人生输赢也早有定数,有谁会把赌注放在你身上?”说这番话的时候,诺多斯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上重新泛起了红光,这是一个曾经有过辉煌的人。“我把一切全赌到了你身上。”“是啊,可惜你输了。”红光褪去,仍旧剩下两位沧桑的老人。深沉而舒缓的音乐,随着那一张张褪色的老照片,仿佛要逐渐将诺多斯带到很久的以前,江山依旧,朱颜未改~,当年他忍不住走向厕所,爬上马桶,悄悄打开一个小门,那个身着芭

蕾舞装的少女,还是那样亭亭玉立~,在他眼中,她永远那么高贵,那么漂亮。他爱她,从刚懂事开始,那种带着点疯狂的迷恋,她是他心中最后一片净土,她总令他自惭形秽。她也爱他,纯真的爱,她吸引他,又拒绝他,她知道他偷看,却故意让他偷看,但又说他是只肮脏的蟑螂;她给他念诗,告诉他:

My beloved is white and ruddy,

His skin is as the most fine gold,

His cheeks are as a bed of spices,

Even though he hastn't washed since last December

His eyes are as the eyes of down

His body is as bright ivory,

His leg are as pillars of marble,

In parts so dirty they stand by themselves

He is altogether lovable

But he'll always be a two-bit punk……

So he'll never be my beloved,

what a shame.

我的爱已经准备好

他的皮肤闪烁着黄金般的光辉

他的双颊更是丰润

他的眼如鸽子般明亮

他的身体有象牙的光泽

他的腿如大理石般坚硬

若将这些优点加起来

他是可爱的

但永远将是个没出息的混混

所以永远不会成为我的爱

多可惜!

是啊,多可惜,他只是个混混,没出息的混混,永远是。黛布拉一眼就看穿了诺多斯,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的心,他的那种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对于黛布拉来说,没有什么比出人头地更重要,随着年龄和地位的增长,个人野心也不断膨胀,即使她已经可以在当地最好的剧院演出,即使诺多斯已经可以算是当地的大佬级人物,可以衣着体面的、租用一个海边的豪华餐厅一晚上只为他们两个服务,尽管她也爱他,但是,不断膨胀的个人野心和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战胜了许多人认为的爱情最伟大,她对诺多斯说:"you're the only person I ever cared about,""but tomorrow i'll go to ollywood". (你是我今生唯一的牵挂、唯一爱的人,但是,明天我就要去好莱坞了)。她并不反感诺多斯的黑社会身份,她拒绝的是得富即安的态度,她需要去最顶端。以至于诺多斯对她说:你说话的口气像麦克斯,你们是同一类人,所以相互憎恨。

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也爱自己的女人,从很小的时候就把她做为人生的目标,他为她包下一个豪华餐厅,只因她说过她喜欢找个靠海的地方。美丽的褐色海岸,豪华的场面,高档的服务,加上美妙的音乐,他们交谈、跳舞、他吻她,她并不拒绝。饭后他们沙滩,望着闪烁的星空,听着静静的潮水声,轻轻的说着情话。他为她做诗:

你美的比甜酒更醇

你的腹部白如百合

你的胸部如山峰

你的气息如苹果般甜美

他对她说:在监狱的时候我时常想你,没有人能像我一样爱你,你不能理解我是怎样地想念你。我想,黛布拉活着,她在外面活着,她给我活下去的意义。当一个男人对一个也爱他的女人说出这样的话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明天我就要到好莱坞去了,今晚见你就是为了要告诉你。诺多斯再也忍不住这种得到又失去的强烈反差的痛苦,回去的路上,他强暴了黛布拉,虽然他悔恨,但是已经无可挽回,第二天他去车站送她时,她望着他,拉下了窗帘。 诺多斯是一个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犹太人,小时候过着贫苦的生活,没有关怀,也没有着落,他带着四个弟兄为一个地区老大工作,抢劫、偷盗、收保护费~在一次洗劫过程中,他偶尔认识了有着同样生活经历的麦克斯,共同的生活经历和目标以及对彼此能力的互相欣赏,使他们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麦克斯加入了他们的组织,成了诺多斯的合伙人。诺多斯在小事上精明能干,他曾利用科学知识发明了一种走私方法,而麦克斯狡猾、残忍而有野心,他们决定摆脱曾经的老大走自己的路。然而他们势力太小,在一次对抗中,最小的兄弟被枪杀,出离愤怒的诺多斯杀了那个老大和赶来的骑警,被抓进了监狱。望着站在他面前的四个伙伴,他挤出了最后一丝笑容,从此进了监狱,与世隔绝12年。12年后,曾经的少年已经成人,当诺多斯走出监狱,面前是麦克斯那熟悉的身影,他们热情拥抱,并带着诺多斯来到了他们12年里苦心经营的地下酒吧。12年中,团伙在麦克斯的带领下,利用暴力和禁酒令时期贩卖私酒,渐渐在当地大有名气,他们不再是某个混混的同伙,他们的同伙是有很深的社会背景的人。兄弟们热情的接待了诺多斯,就像从来没有分开,诺多斯在监狱中的12年,他们每挣得一分钱,都会有诺多斯的一份。他们在一起,继续抢劫、杀人的黑社会生活。然而,麦克斯越来越膨胀的野心和诺多斯对这种生活的厌烦,给彼此带来了一次次的矛盾,但是,似乎每一次矛盾,都会在友谊的面前化解。终于,美国宣布禁酒令取消,他们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麦克斯像疯了一样的策划抢银行,而诺多斯理智的认为这是个疯狂的行为,他和麦克斯的女人决心无论如何也要阻止他们,哪怕被抓紧监狱,也比被杀死好得多。就这样,故事又到了开始时写的部分,麦克斯和另两名兄弟被杀、而诺多斯开始了35年的亡命生涯。

当诺多斯被接到邀请回到故乡,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接到一个贝利部长的邀请函时,他决定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他要去找几个或许知道情况的人,莫是一个,但他一无所知,诺多斯又想起了那个曾经憎恨的麦克斯的旧情人,她在一家福利院工作,那家福利院正是由贝利部长出资修建的,但是麦克斯的旧情人也不知道贝利部长是谁,只知道那是一个高层人物。但是,在福利院的照片上,诺多斯惊奇的看见了黛布拉的照片。

35年后的重逢,是沉重而又沉默的,在看完黛布拉主演的《埃及艳后》,年迈的诺多斯蹒跚的走到了黛布拉的面前,黛布拉脸上没有卸完妆带着厚厚油彩的脸,他们没有四目相对,而是对着一面镜子,似乎从那面镜子里,能找回彼此失去的遥远。一边说话,黛布拉一边卸妆,当她一点点的擦掉脸上的油彩,仍然是那么的年轻与高贵,就像她出演的那位传奇的埃及艳后,是不老的传说。但是,岁月终究是不留情的,就算你有年轻的面容,但是你真正失去的东西,能找得回来吗?“你为什么来见我?”“两个原因,第一,我想知道,你当初离开我选择当演员是否正确。你是正确的,演的真好。~第二,决定周六要不要参加贝利部长的派对。”提起贝利部长时,黛布拉终于失态,是的,她不但认识,还是他的情妇,她们有一个儿子,此刻正在门外等着她。此刻,黛布拉终于唤醒了心中对诺多斯的温情,或许她从来就没忘记过。“我也会老的诺多斯,我们都老了,现在只剩下回忆,如果你去参加派对,那些就全结束了。现在请你从后门离开,若你从前门走,看见那个孩子,你会失望的。”她给诺多斯的选择是逃避,但却是真正的第一次维护了诺多斯。当诺多斯决定面对一切,坚持从前门出去的时候,他看见那个男孩—那是一张消瘦俊俏的脸,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他第一次见得麦克斯。“那是贝利部长的儿子,叫大卫,和你重名。”黛布拉说。

诺多斯若有所悟,看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猜到了什么。诺多斯如约来到贝利部长的派对,贝利部长在自己的密室单独接见了他。当贝利转过头来时,一切显在了眼前,那是麦克斯,贝利部长就是麦克斯,三十五年前,他一步步的暗中勾结政客,勾结警察,利用麦克斯和几位兄弟,设下了这个圈套,带着他们共同的财产,远走他乡,走向政坛,利用各种手段走到了部长之尊,也同时拥有了同样野心勃勃的黛布拉。此刻,他即将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他良心发现,或许是他终于明白就算你爬得再高,到头来也一无所获,他想到了诺多斯,想到了只有诺多斯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才能死的安心。他把枪摆到面前,说:“你来动手吧诺多斯,只有你动手我才会瞑目,然后你从那个门出去。”“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贝利部长,你并没欠我什么。”“我占有了你的一生,占了你的位子,拿走了一切,你的钱、你的女人,只留给你35年内心的自责,开枪吧。”“贝利部长,我是杀过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卫有时为了杀人。以前常有很多人找我们,去杀他们的合伙人、仇家、爱人,有些我们接,有些不接。你是我们不碰的工作贝利部长。”“这是你报复我的方式?”“不,这是我对事情的看法。”

这时,麦克斯拿出了那块怀表,那是他们第一次合伙抢劫时的战利品,是友谊的信物。“我也没什么损失了,当你被朋友出卖,你该讨回公道(When you've been betrayed by a friend you hit back.),下手吧。”

“我也有一个故事,贝利先生,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一个很亲密的朋友。我为了救他而告发了他,他死了。但那是他希望的方式,那是伟大的友谊。他遭遇不幸后,我就一直不如意至今。”

再见了贝利先生。当诺多斯走到门口时,泪水依然侵透了他的眼睛。

麦克斯终于明白,这些都已经完了,他所葬送的不仅仅是诺多斯的人生,也是一份伟大的友谊。他明白了自己不应该被宽恕。然后自杀于垃圾粉碎车中。

最后,诺多斯再次来到中国剧院,点上了一只鸦片,麻醉的幻影把他重新带到从前,辉煌、友情、爱情,美丽的回忆似乎又赋予他曾经的青春,从青春里,他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开始写的时候,还牛哄哄的自以为是影评,后来根据一位专业的美女提示,才明白自己只是在写一个观后感。影片的最后,背景音乐轻轻的放松,《Yesterday》的旋律和电影主旋律相互交替,奏出了一部友谊与阴谋、爱情与背叛、辉煌与失败、谅解与对立的人生。本片根据大卫·阿里森(笔名哈里·格雷)在辛辛监狱中写成的自传体小说《流氓》改编,是意大利大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在他以美国近百年历史为背景的“美国三部曲”中的极为吸引人的一部,前后历时13年,导演根据独特的视角,不是以其他经典黑帮影片的反思形式,而是主要以故事形式进行了情节的叙述。当我第一次看完这个故事时,整整一个晚上没睡着,盯着天花板,不知道自己想了什么。如此吸引我的电影,却再也不想看第二遍,这样的人生,作为一个男人来说,是超出完整的,这样的人生吸引人,却并不想经历。每个人都是诺多斯的一部分,但再也没有一个诺多斯。导演在拍这个片子时,似乎怕漏掉一个细节,用各种手法表现人物和故事冲突,灰蒙蒙的背景,略带朦胧仿佛主人公的人生,而背景音乐时而低沉悠扬,时而尖锐诡异,但无一不是烘托影片的整体思路。从两个男人诺多斯和麦克斯看,他们互相补充而又互相对立,麦克斯似乎每次都要略胜一筹,但每次诺多斯似乎又会凭借自己的聪明赢回来。然而区别在于诺多斯是在单纯的当作一种游戏,而麦克斯却有很强的目的。影片中很多暗示。例如每次诺多斯和黛布拉单独相处时,麦克斯都会出来拆散他们,诺多斯每次都会在爱情与友情之间摇摆,但似乎每次都是友情占了上风,所以他错过了黛布拉,本来他是有机会的。而麦克斯之所以拆散他们,是有目的的,一是他也喜欢黛布拉,二是他敏锐的看出黛布拉不属于诺多斯,只有他才有能力拥有她。而黛布拉因为和麦克斯同样的野心,也敏锐的看出了麦克斯的用意,但是她也是矛盾的,因为她也清楚,一方面自己爱的是诺多斯,另一方面她也明白,也许麦克斯才配拥有自己,所以每当麦克斯想办法把诺多斯从她身边拉走时,

她会半调侃的说:诺多斯,你妈叫你呢。性格决定人生啊。也许就像诺多斯说的:人能不能成器从小就能看出来,人生输赢也早有定数。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体现这种无奈地宿命感。 本片围绕着友谊和背叛,但既然是背叛的友谊,那么友谊是否真实存在呢?我认为是存在的,麦克斯对诺多斯友谊不是假的,他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大卫,以及一直珍藏着象征友谊的怀表,以及设计安排让诺多斯去报警,而不是让他像其他兄弟一样死于非命,还有用诺多斯的名字将兄弟们的坟墓迁到更高级的地方,都或多或少说明这些问题,只是,他本个人的野心所吞噬,以至于他自己都控制不了。同样黛布拉对诺多斯的爱情也是一样,她的爱是真的,虽然她只有一次站到诺多斯那一边(最后劝诺多斯不要参加派对),但是她的爱是真的,只不过这种爱情也同样敌不过野心罢了。

本片的主演是罗伯特·德尼罗,这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他是那种是深沉内敛形的.他的表演相对比较安静,不动声色地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沉默、犹豫不决、迷离的眼神里又能找到坚定和杀气。《美国往事》虽然是描写黑帮的,而且这些黑帮残暴至极,主人公诺多斯杀人不眨眼,为了钱也没有什么正义感,而且影片中两次强暴都是他的主角,然而你看完电影后却不恨他,相反大家都喜欢他、怜悯他,因为他真实、有感情而又时常表现的懦弱无力。这些,只有罗伯特·德尼罗才能去诠释。为了演好这部影片,罗伯特·德尼罗曾经想去与一位曾经的江湖大佬交谈,最后虽然未能如愿,但由此看见他对事业的执着和认真。在另一部他的经典作品《愤怒的公牛》中,他为了力求电影的真实性,曾经跟故事的原型,一个退役的拳王学习了一年的拳击,直到那位拳王也很难击败他,为了真实的表现主人公的潦倒,他不顾自己的健康,在四十天里增肥六十磅,不顾血压升高和心脏危险。他说:“我就是不能演假戏,我知道电影是一种假象,也许演员的第一个规定是假装,但我不能这样,我需要处理一个角色的切身体验,胖或瘦。”正是这种忘我的精神,使得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使得他始终站在风云变幻的好莱坞顶端。

本来我还想多写点,写写意大利国宝级音乐大师Ennio Morricone在影片中展现的忧伤怀旧的配乐,或者还想写写女主角黛布拉扮演着的那种野心勃勃的额头和眼神,还有饰演年轻黛布拉的珍妮弗·康纳利,这可是这位后来享誉全球的大美女的处女作,或者还想再深入的探讨一些问题例如麦克斯从什么时候占有的黛布拉?本片采用的强烈的对比有哪些?等等。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观后感,即使真的按照影评的模式去写,也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只是我看了影片后,我放不下,如果不写完,我总觉得心里空洞洞的。其实人生应该是精彩的,但精彩只应该是生活态度而不应该是终极目标,当黛布拉把脸上的妆渐渐卸下,即便是再光滑的皮肤,也挡不住几十年的客观岁月。无论你的人生经历什么,成功也罢失败也罢,背叛也罢忠诚也罢,你所拥有的真的只能是回忆,人是靠回忆活着的,当所有你都经历以后,我会站在一边,瞧瞧的看着自己的往事,在虚幻中回忆自己的辉煌和失落。也许这就是人生,永远充满着悬念、矛盾和困惑、永远不会让你称心如意却又永远给你希望。从幻觉中来,到幻觉中去,而中间,会是一个刺激而精彩的一生。

篇二:信阳红廉文化苑观后感

信阳紅廉文化苑观后感

2014年4月23日下午,由管理区团委统一组织,到市图书馆二楼“大别山紅廉文化苑”参观。大家参观了古代信阳地区中国第一个禁酒令、孔子“三问”与信阳、中国第一循吏孙叔敖、宋世杰义告贪官、何景明“国士风”、胡煦“让他三尺又何妨”、鄂豫边红军的十条纪律以及警廉厅的专断之祸、惯性之悲、亲情之困、法盲之愚、信仰之失、赌博之恶、嗜好之惑、失衡之灾、面子之累、等。通过这次教育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紅廉文化苑”的认识

通过参观学习,认识到如果不坚决反对和有效预防腐败,让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就不可能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政权的稳固,不坚持不懈地做好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工作,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实现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学习,时刻自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我们要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持之以恒的学习。学习是每一名党员教师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静不下来,心不静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无法拒绝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因此,我们要坚持经常性的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章、廉政准则和党风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等,时刻接受党的教育,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坚持对人对事时刻自省,加强思想改造、加强党性修养和自身修养,要按照党章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不发生任何违法违纪的行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以案为鉴,防微杜渐,长鸣警示之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案为鉴,防微杜渐,才能警钟长鸣,共产党员应该清醒地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通过反面案例,在自己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的过程、原因及教训作了反思:这些干部不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私欲膨胀,背弃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宗旨,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方向,道德观念失衡,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从中也使自己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为学生服务,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不收取学生家长的礼物,强化奉献意识、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上,严于自律、公道正派、洁身自好。

四、艰苦奋斗,坦诚做人做事,自觉接受监督

近年来,有少部分教师,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贪图享受,热衷于追求个人和小家庭的安逸,抛弃师德师风,吃拿収受,走上违法的道路。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恪守党的宗旨,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应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实践跟单位和学生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做老实事,做本分人,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航标,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自觉奉献,永葆党员本色。

路漫漫其修远兮……此次紅色廉政文化参观、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对于我们每一位参观、学习者来说,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我们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时刻警醒自己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健康等几本帐,工作中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把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以及家人的支持转化为拼搏事业的动力,珍惜工作、学习的大好时光,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宁静致远,洁身自好,努力工作,为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三:京剧节之建安轶事观后感

[京剧节之建安轶事观后感]很纠结,我不知道怎么下笔来叙看完由湖北省京剧院演出的新编历史京剧《建安轶事》的心情,京剧节之建安轶事观后感。我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个压力来自于新编历史京剧《建安轶事》是一出获得此届京剧节一等奖作品。

我恐要写的这些心情文字会给这个一等奖作品抹黑,但再细细的一想,这叫个什么事,“你有你的打算,他有他的注意。”再者,你的这些个文字充其量也就是个观后感,能掀起多大的水花?太不自量力了。

得,您看看,这戏看得,呵呵。怎么着,实话实说呗。

新编历史京剧《建安轶事》讲的是:东汉建安年,曹操以重金赎回流落在南匈奴的蔡文姬,寄望她完成乃父蔡邕未竟的事业——续写《后汉记》。然而,在南匈奴十二年的生活,她难以忘记。曹操为她安排了小她12岁的董祀为夫。二人相敬如宾。左贤王带着儿子来到中原,面对昔日的丈夫和亲生的儿子她产生了重返匈奴的念头。可是,曹操已经为左贤王另外安排了婚姻。重新面对董祀,二人的感情与日俱增。孰料,董祀因违反了禁酒令被判斩刑。蔡文姬蓬头跣足赴曹操府邸求情。自此,蔡文姬与董祀恩爱有加,潜心投入了《后汉记》的编著。

纵观全剧,明里是在颂蔡文姬和董祀的爱情,暗里却是在扬曹操树碑立传的野心。尤其是戏到了最后,曹操的那番话“蔡文姬用了7年的光阴 默写了四百篇珍奇典籍 修好了《后汉纪》 文姬才可追班昭”,一付志得意满的神态,更加觉得,由曹操“捆绑”的这个爱情,意在实施作为政治家曹操的一个目标。一种强烈的“阴谋与爱情”的感觉,油然而起。

说真的,在戏的第一场里,看到曹操和卞夫人为归汉的文姬张罗婚姻,有一点的感动,观后感《京剧节之建安轶事观后感》。 ◆分享好文◆当时的念头是“这出戏里的曹操可能要以平常生活里的面貌出现在舞台了。”我太天真了。岂不知,一个政治家,他做的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其用心所在。这个在剧情的发展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来。

杀董祀,文姬到曹操处哀求救董祀,曹操下令撤回斩杀令,董祀被赦免死罪,曹操提出要写《后汉纪》;虽然只有两场戏,可是剧情令人窒息。这一步步,一环环,不能不说是一种精心的巧妙安排。“这是折腾爱情还是折磨爱情?”或戏或曹操。

我不知道史学家们会怎样来评价这出戏?至少,我个人觉得,这出《建安轶事》如果是旨在颂扬蔡文姬和董祀的爱情的话,那么,曹操的要修《后汉纪》的心思是不是可以不这样的张扬?

或许,这些是因为曹操特有的身份和留在我心里的印象带来的联想吧。

说说戏。

与之前的展演剧目比,这一出《建安轶事》文学性强烈,唱词华美又古朴。“旧怨平兮新怨长”、“悲声换作美声扬”、“华年消逝岁月”、“一杯愁绪怎画描”、“不知魂魄之所归”等等,既体现了这是一出颂唱文人的戏的品格,又凸现了才女的蔡文姬的特征;

戏的布景灯光很有暗喻性。除了我们在第四场中看到蔡文姬和董祀在以夫妻相拥时背景灯光用了点明黄色彩,其余的场次里基本是暗色调的,很好地起到了营造气氛的效果。这也喻示着这出戏的情感定位及主人翁的心理定位(压抑);

主演声情并茂的演唱,把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演绎得如此的催人泪下,实实地给这出戏抹上了浓浓的悲剧色彩。漂亮的身段和利索的程式动作表演,又将蔡文姬这样一个在匈奴生活了12年的女子刻画得形象生动;如果,这出戏不只是停留在“一等奖”的台阶上,或作昙花一现之演,而是要准备进入精品銮殿的话,主演的唱腔音色还有一些念白似乎还需着力的打磨一下下;相比之下,个人觉得,左贤王的唱腔的味浓一点,表演也可圈可点;董祀的演唱再“老”一些,效果会更好;

其实,新编京剧《建安轶事》获得一等奖,已足以证明专业老师对戏的认可、对演员表演的认可了。我纯粹是“撑了没事做,吹毛求疵呢。”

咱们做个游戏,假如有观众打分的话,你为这个戏打多少分?我打80。


禁酒令观后感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86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