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心理学与生活

时间:2016-12-23 07:25:3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心理学与生活 作业1

心理学与生活 作业1

篇二:心理学与生活 期末复习

1. 知觉过程的三个阶段不包括:(第二章,教材第五章) D

A. 感觉阶段 B. 知觉组织阶段 C. 辨认与识别阶段D.构建阶段 2.谁提出梦的内容是由一个睡眠审查者遗漏的无意识材料。(第三章,教材第六章) B

A.冯特 B. 弗洛伊德 C. 华生 D. 桑代克 3.谁证明了,能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倾向于重复出现。(第四章,教材第八章)

A.巴普洛夫B. 弗洛伊德 和悦性 公正性 情绪性 创造性 。

简答题

简述意识的概念以及意识的三个水平 答:意识是对心理内容的一种觉知。意识的三个水平是:(1)对世界的基本觉知,(2)对你正在觉知的东西的一种反映,(3)自我觉知。

简述问题解决的步骤及有影响的心理因素

答: 四个步骤:①明确两种状态的差12、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较少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响的智力称为(A)

A. 流体智力 B. 情绪智力 C. 晶体智力 D. 空间智力

13、以下哪一项不是关于学习的理论(C)A.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B.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C. 需求理论 D. 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14、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识,这被称为(B) 韦伯定律 刺激之间的JND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值是恒定的,这个恒定值被称为韦伯常数。因此,标准刺激越大或者越强,达到最小可觉差需要的刺激增量越大。

基本归因误差 是指人们在考察某些行为或者后果的原因时高估倾向性因素(谴责或者赞誉人)、低估情境性因素(谴责或者赞誉环境)的双重倾向。

简述主试效应和霍桑效应(Hawthorne C. 桑代克D. 斯金纳

4.如果一个人的实际年龄是20岁,而其智力所能达到的年龄25岁,则其智商为(A )。(第七章,教材第十章) A、125 B、85 C、80 D、120

5.谁提出了智力三因素理论?(第七章,教材第十章) A

A 斯滕伯格 B加德纳 C亨利高达德 D麦克弗森

6."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什么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D )(第十一章)

A.相互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接近性

7.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具有强、平衡、不灵活特点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D) A. 胆汁质B. 多血质C. 黏液质D. 抑郁质

1. 信度与效度

答:信度是指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效度指研究或测验得到的信息精确地测量了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心理变量或品质。 2.定势是指准备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某刺激进行知觉或反应。定势有运动定势、心理定势、知觉定势等三种。研究者常通过对定势的研究来证明情境和期望对知觉和反应的影响。 3.冥想与幻觉

答:冥想通过将注意从外部转向集中于内部体验的仪式化练习改变意识的功能。幻觉是在缺乏客体刺激时所产生的逼真的知觉。 4.效果律

答:跟随着满意结果的反应,以后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大,而跟随着不满意结果的反应,以后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小。桑代克将这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成为效果律。

5.旁观者效应和责任扩散 答:(1)旁观者效应指这样一种现象,即危机现场中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反而越少。

(2)责任扩散指危机情境中多人在场时,每个在场者的责任减低。 6.情绪智力

答:情绪智力可定义为四个主要成分: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感并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7.情绪

答:当代心理学家将情绪界定为一种躯体或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这些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

1. 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称作 杆体细胞 和 椎体细胞,将光能转化成神经冲动。视网膜上的 神经节细胞 综合 感受器 和 双极细胞 的输入。轴突形成 视神经 并在 神经交叉处 汇合。 2.艾森克根据人格测验的数据推出三个范围很广的维度: 外向型 、神经质 、精神质。而关于人格的五因素模型中提出的五因素包括:外向型 、 别,②识别和选择可能的算子,③应用算子,④继续使用算子直到差异消失。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知识表征的方式,功能性固着,心理定势的干扰,短时记忆的局限,动机的影响。

简述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答:阿尔波特将特质看作人格的框架和个性的根源。根据他的理论,特质使行为具有一致性,这是因为它们将一个人对于各种刺激的反应联系并统一起来。特质可能作为一个中介变量,使一系列刺激和反应产生联系,而这些刺激和反应最初看起来可能彼此间几乎没有联系。阿尔伯特还确定了三种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并探索使一个人成为独立个体的这三种特质的独特组合。

3. 简述智力理论 答:(1)IQ的心理测量分析显示了,在IQ分数中存在一些基本的能力,如液态和晶态智力。

(2)通过观察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能和洞察力,现代理论所认为和测量的智力范围得到了非常大的扩展。

(3)斯滕伯格区分了成分性、经验和情境智力

(4)加德纳区分了八种智力,包括了传统的IQ测验及其他。今年的研究集中于情绪智力。 4. 什么是强化物,什么是惩罚物,并区分阳性强化、阴性强化、阳性惩罚、阴性惩罚四个概念。

答:强化物是指与行为相倚的——随时间的推移能增强行为出现可能性的任何刺激。惩罚物指的是任何一种刺激——当它伴随在某一反应之后出现时——能降低该反应在以后发生的概率。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称这一事件为阳性强化,而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刺激的解除时,称这一事件为阴性强化。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刺激物时,称这一事件为阳性惩罚,而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有喜爱刺激的去除时,称这一事件为阴性惩罚。

8.下面哪一项不是意识的功能?(D ) A. 控制着我们注意什么和思考什么;B. 意识使我们能够将感觉与学习记忆相结合来认识世界;C. 意识帮助我们选择和存储有意义的信息;D. 意识控制我们的思维和情绪

9、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个高分特质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这种效应被称为(B)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近因效应 D. 刻板印象

10. 在人格结构中,由道德原则驱动的是(C)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无我 11、经过剧烈的五公里长跑后,一般情况下,你会吃很多的食物,喝很多的水,霍尔将这一失水和再次摄入水的过程称为(B)A. 驱力 B. 动态平衡 C. 压力 D. 脱水 A. 理解 B. 知觉 C. 感觉 D. 认识 15、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叫(C) A.感觉适应 B.感觉恒常性 C.感觉后性 D.感觉对比

16、以下哪种不属于记忆的三个子系统(A)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17、以下哪个不是动机的功能(D)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和调节功能 D.适应功能

1.斯内本现象是指一个短语或句子中一个或更多的词首音的互换

2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是激情

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对象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5、_前摄抑制_是先学习的内容对后继学习的干扰,_倒摄抑制_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妨碍。

6、根据卡特尔的理论,那种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叫做_流体_智力。

7、睡眠障碍的原因可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生物学角度 ; 心理社会的角度

8. 构成学习的三个要素学习者、刺激情景和反应。

9、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_编码_、_存储_和、_提取_的过程。 10.于语言的理解而言,除了依赖正确理解话语中的词汇和句子外,还受_推理_和_语境_的影响。

11. 响信度的因素有受试者 ; 施测者 ; 施测内容 ;和 施测环境。

12. 动机指_发动 ; 指引_和_维护_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

主试效应:在心理学研究中,当主试对被试有某种期望时,就会于无形之中对被试的行为产生微妙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主试效应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先学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材料的干扰作用。

定势效应 是指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以后的心理活动。

刺激的泛化、分化和消退

刺激的泛化:新刺激越接近原刺激,越可能唤起这种对类似刺激的反应就是泛化;

刺激的分化,是对刺激差异的反应; 刺激的消退:条件刺激不再与无条件刺激一起出现,条件反应会减退。 Effect)的内容。

主试效应:在心理学研究中,当主试对被试有某种期望时,就会于无形之中对被试的行为产生微妙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主试效应。 霍桑效应:1927-1932年间,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西部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工作条件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发现,工人的生产力随着照明强度的增加而提高。然而,当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工人的生产力仍在提高。 研究者很快意识到,工人生产力的提高,并不是因为照明强度的变化,而是因为工人知道自己正在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自己正在被研究;

人们把被试的行为改变不是因为实验处理,而是因为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研究这种现象,称作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实际上是一种被试效应,反映了被试对自身的某种期待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简述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能够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作此感受的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50%的机率被觉察到的最小的刺激物理量的差别或变化,叫作差别阈限:它的量值又叫最小可觉差。

“顺从”的概念是什么,其影响因素和提高顺从的技巧有哪些?

顺从是指在他人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 影响因素有:积极情绪,行为的互惠性,合理原因的效果。

常见的提高顺从的技巧有: 1)蹬门槛技巧:提出一个小的要求,等他满足该要求之后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 2)门前技巧:提出一个大的要求,被拒绝后再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时小的要求被满足的可能性提高。 3)折扣技巧:提出一个很高要求,在对方回应之前打些折扣或给对方其他好处。 4) 滚雪球:慢慢增加砝码。

凯利对海德的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协变原理。试根据协变原理的三个维度来解释为什么玛丽会对小丑笑。 凯利指出,当人们试图解释某个人的行为时,人们要就三方面的有关信息来评估协变:一致性、一贯性和特异性。 一致性:指其他人是否在同样的情境下也产生同样的行为。在这个例子里即是否每个人都笑。

一贯性:指行为是否反复出现以回应这一情境。当相同的情境再次出现时,个体表现出相同的反应,则该行为的一贯性较好。在这个例子即她总是对这个小丑笑。

特异性:指该行为是否是特定情境下的具体行为。如果某种行为仅针对特定的客观刺激,而对其他的客观刺激却不发生,则该行为的特异性较高。在这个例子里即她是否对别的小丑笑。当一致性高、特异性高、一贯性高时,人们倾向于归因于刺激物,即小丑。当一致性低、特异性低、一贯性高时,人们倾向于归因于行动者。当一致性低、特异性高、一贯性低时,人们倾向于归因于情境。

篇三:《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埃里克森曾说过,“心理学有个短暂的历史却有着漫长的过去”。 心理学古已有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但是真正把心理学提高到科学的位置来研究,却只是从冯特开始。冯特创建了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实验室。是在1879年, 因此历史很短暂,所以说,心理学早就存在,但研究却只是近百年来的事情。所以说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从十九世纪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心理学有个短暂的历史却有着漫长的过去”,尽管如此,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我选择了这本国内外著名的读物《心理学与生活》,该书的作者是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许多同学都在读它写它,可是人们对它的热情从未减少,这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让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我,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这本书共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而且书

中还详细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让读者体会不同的阅读乐趣。 “写一本学生喜欢读的教科书,他们可以通过它学到心理学众多领域中激动人心的和与众不同的内容”,“使之成为当今心理学的最新的、最准确的、最能被理解的论述”这是作者对读者说过的一段话,道出了他们写这本书的目标。

该书序言提及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内容丰富,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为什么学习心理学以及学习心理学的目标,同时对历史和当代的心理学观点做出对比,对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充满憧憬。第二章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提出要科学且客观,遵守道德,信任理解,心理测试的行为观察法和自我分析报告等诸多方法。第三章 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要想了解心理学需要从生理上客观的认识人和动物,掌握必要的生物学知识,感性加理性透彻的体会心理生理的联系。第四章 感觉,具体介绍人体感官对心理变化起着很大的作用,分析介绍我们平时感官给予我们的信息。第五章 知觉,人体本身对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给我们提出一个形象的问题“你如何接住空中飞行的球?”还有很多章节例如第六章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第七章 学习与行为分析,第八章 记忆,第九章 认知过程,第十章 智力与智力测验,第十一章 人的毕生发展,第十二章 动机,第十三章 情绪、压力和健康,第十四章 理解人类人格,第十五章 心理障碍,第十六

章 心理治疗,第十七章 社会过程与关系,第十八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和文化。这里我不再一一总结每章的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心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心理源于我们的本身,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我们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从中我们学会如何思考,心理现象和行为方式之间的联系。这本书不是百科全书,但是它能指引我们通向人们心灵之门的道路。书里每章生动有趣的发问,形象具体的案例,名词理论的分析与介绍,还有重点关键术语,无不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这些都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学习心理教育这门专业。总之,这本《心理学与生活》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示,建议大家有机会去阅读一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心理学与生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79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