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老舍的文章

时间:2016-12-23 07:24:3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老舍的文章

老舍的文章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祥子买车》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本文由文学家汪曾祺写)《林海》《草原》《四世同堂——开学的日子》《断魂枪》《茶馆》一共六十多本小说

篇二:读老舍作品感受

读老舍作品感受

我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并不多,以往读过他的《月芽儿》,《驼骆祥子》,这个还看了电影,还读过一些他很少的散文,如《济南的冬天》等,以及一些谈写作方面的文章,说明我和这位作家早有一定的缘分的。

最近,学校的一位中学生,班上的图书馆理员,借给我两本好书,有一本就是《老舍作品精选》,有五百多页,用了一个星期时间,通读了一遍。每感到会心之处,我都把那些好句子抄在了笔记本中。 读英国人——胖子不是一口吃起来的

昨晚,读老舍的散文《英国人》,有一段跳到我的眼前,喜至不尽,当时还抄在了读书笔记本子上,到了学校,为了体会它的好处,又在一个读书笔记本子上再抄了一遍。他们不爱着急,所以也不好讲理想。胖子不是一口吃起来的,乌托邦也不是一步就走到的。往坏了说,他们只顾眼前;往好里说,他们不乌烟瘴气。他们不爱听世界大同,四海兄弟,或那顶大顶大的计划。他们愿一步一步慢慢的走,走到哪里算哪里。成功呢,好;失败呢,再干。英国兵不怕打败仗。英国的一切都好像是在那儿敷衍呢,可是他们在各种事业上并不是不求进步。这种骑马找马的办法常常使人以为他们是狡猾,或守旧;狡猾容或有之,守旧也是真的,可是英国人不在乎,他有他的主意。他深信常识是最可宝贵的,慢慢走着瞧吧。萧伯纳可以把他们骂得狗血喷头,可是他们会说:“他是爱尔兰的呀!”他们会随着萧伯纳笑他们自己,但他们到底是他们——萧伯纳连一点办法也没有!

老舍先生在这一段文字中,用了极通俗的句子,胖子不是一口吃起来的,乌托邦也不是一步就走到的,它真的打动了我的心!是说到了我心里的句子,我心服口服。这样的道理,过去自以为懂得,经过一定的经历之后,体会得才会更好一些。我对爱情、工作、还有个人爱好的文艺方面,有过急于求成的心理,恨不得一下子让自己吃过胖子一般。老舍先生的话,和农村人说的一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了挖的井是岔口子等,有一曲同共之妙用。

读老舍先生这一段时,我又想到了毛泽东曾经讲过和敌人作战时,战略上藐视,一十当一;战术上重视,一一当十。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仗地打,这样看问题做事,是真正的智慧!

老子也有一段教导特别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哲学里有一个质量互变,从一定的量变到质变,一定要重视量的积累。

读老舍智慧句子,联想到了一些哲人,他们看法是相同的。我在一段时间里,恨不得一夜能写个好作品;拿起一本书读的时候,就想一下子把整个书读完,事实上,这种心急读书是根本读不好书的,书是世界上的宝物,犹如对人精神营养的极佳品,需要慢慢地去咀嚼品读,慢下来,才能好好地消化吸收。世界上不只是写作读书,需要这种慢功夫,就是治国也是一样,以往人们恨不得一下子实现共产主义,事实证明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少一步都是不行的。

读老舍这段,也解放了我的思维,也可以把一个难办的事情,由

多化少化成小节,一小节一小节地完成,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屈原《离骚》的句子: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说明做任何事情,要按一定的规矩来,想走捷径是行不通的。

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热爱创作的人,一定要自己真静下心来,真正读上几本中外

的名著好书,也许只有,在读书写作方面,才能有一点小小的进步,这是老舍讲的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给我的最大的启发。

读老舍先《敬悼许地山先生》——许地山先生读书的痴劲 我曾读过许地山先生一篇散文,《荼蘼》,被文中那种爱的哲理诚服,想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能创作出那样美的作品?

昨晚,我读作家老舍先生一篇文章《敬悼许地山先生》,才找到了答案。

不过,你不要让他独自溜出去。他独自出去,不是到博物院,必是入图书馆。一进去,他就忘了出来。有一次,在上午八九点钟,我在东方学院的图书馆楼上发现了他。到吃午饭的时候,我去唤他,他不动。一直到下午五点,他才出来,还是因为图书馆已到关

门的时间的原故。找到了我,他不住的喊“饿”,是啊,他已饿了十点钟。在这种时节,“玩”字是用不得的。

这就是说许地山当时进图书馆看书,读到了好书,一直读下去,读了将近十个小时,想现在的人读书,有那一个能一直坐九到十个小时连续地读,这样的人恐怕并不是很多的。

这就说明许地山先生读书,有一种特别的痴心,我曾看过一些中外名人的传记,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他们爱的事情,有痴之心。

《红楼梦》开篇有这样的句子:“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现在的读者能读到《红楼梦》的小说,可知曹雪芹当年创作这本小说的时候,是怎么一种痴劲儿创作的,没有这种痴劲儿,是无法完成这本小说的。根据红学大师周汝昌在百家讲坛讲,他当时创作《红楼梦》的时候,连纸都没有,就用一些旧书的背面一个字一个字写起来的,这足见当时创作的艰难,可是他一心一意要写成这本小说,最终克服一切困难,就是这个痴劲儿完成了这本小说的创作。

蒲松龄在他的一篇小说最后有一个点评,并对艺痴有一段议论: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这种痴劲儿,就是一种真正的热爱,像陕西作家路遥、贾平凹、陈忠实等老师,他们为什么能写出好作品,主要原因对文学是真正热爱,用贾平凹老师说的话,热爱书中的人物,善待它,它就会听作者的话,跟作者有很好的合作,如果作者不喜欢它,他不会走进作者的创作的小说的人物之中,成为小说中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 如果真正爱一件东西,那是了不起的。我们平常说心爱神知,只要心中真正有这么一个爱的念头。

贾平凹老师写过一篇散文《红狐》,有一个人喜欢一把古琴,时是长了,古琴不弹,竟自己发出世界上最优美的旋律声,这就是对古琴真正热爱的结果。

读老舍先生这篇文章,我悟出了读书写作,要有一种痴劲儿,或说痴心,把一本好书,或在写作过程中,把每一个中国汉字看成有生命的人一般,它是有人的全部感情,或哭或笑,如在眼前,这样读书或写作,自有境界出现。

许地仙本身对创作有痴爱之情,同时,他还是一位能鼓励身边的作者把创作坚持下来的人之一,这和他的痴心读书写作是一致的。老舍在的文中写道:“在他离英以前,我已试写小说。我没有一点自信心,而他又没工夫替我看看。我只能抓着机会给他朗读一两段。听过了几段,他说“可以,往下写吧!”这,增多了我的勇气。他的文艺意见,在那时候,仿佛是偏重于风格与情调;他自己的作品都多个有些传奇的气息,他所喜爱的作品也差不多都是浪漫派的。他的家世,他的在南洋的经验,他的旧文学的修养,他的喜研究学问而又不忍放弃文艺的态度,和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大概都使他倾向着浪漫主??”像老舍这样一位大作家,都在写作中曾经没有过自信心的时候,许地仙先生就鼓励他,我只能抓着机会给他朗读一两段。听过了几段,他说“可以,往下写吧!”这,增多了我的勇气。

这样我联想到,小作者,虽小,也不能失掉自信心,一定要真正先把写作的自信心增加起来,要不然是进行不下去的。有了自信心,坚持写作,这也算是个人真正爱好写作。

老舍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动情地写下了一段话:啊,地山!你记得给我开的那张“佛学入门必读书”的单子吗?你用功,也希望我用功;可是那张单子上前六十几部书,到如今我一部也没有读啊!

篇三:有感于老舍先生的文章

读老舍先生的数篇文章有感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他写过很多著名的文章,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集》、《我这一辈子》和《茶馆》等。我了解到他的生平,他注重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还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虽然他获得很多荣誉,但他却是一个挺可悲的人,他在“文革”中受尽打骂屈辱,最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投湖自尽。从他

身上,我看见了文人的气节,也看到了中国当时的黑暗。

《骆驼祥子》,一个车夫悲惨的经历。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著名的作品,《骆驼祥子》虽然没有任何让人落泪的感人情节,它从头到尾用平平的语调叙述,但是在

你阅读的时候和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不得不为祥子这个人物经历感到无比的伤感。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车夫在三十年代谋生的故事。祥子十几岁就从乡下来到城里,那时的他单纯而坚定,他有一个最简单不过的梦想,那就是:挣钱,买自己的车。在他努力朝着目标奋斗了几年之后,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新车。却因为他的单纯而入了虎口——被军队抓了起来,让他无法用他的车子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虽然他日后逃了出来,临走前还偷了三只骆驼,买了三十多块钱,可是他的梦想已经破灭了。车没有了,一切又要重头再来了。这次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他很想再次站起来,可是他的力气远不如从前大了,他的愿望变得更加简单了,那就是:本本分分的赚钱,再不奢望什么了。没想到,他又遇上了一件倒霉的事情,为了帮助自己拉车的主人,他再次被别人骗,买骆驼的钱和自己辛苦赚的血汗钱全让一个缺德的侦探给骗走了。他又再一次掉进痛苦的深渊,他似乎有点绝望了。车行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耍了一个小小的手段让祥子不得不和她结婚,虽然祥子不喜欢她。当虎妞真的怀孕的时候,他以为可以好好的当爸爸了,可是,最后他还是无法如愿,虎妞却因为难产而死。在虎妞怀孕的那段时间里,他认识了小福子,一个同住在大杂院的穷苦人家的姑娘。他们渐渐产生了真挚的感情。虎妞死了之后,他并不是非常的难过,唯一让他很伤心的是,孩子没有了。小福子想跟他走,由于他们两人都没有开口,导致了这个机会的错失。当祥子又一次在外拼搏不成反遭人骗的时候,他去找小福子,发现她已经自杀身亡,这又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啊!虽然他还不算老,他完全还要能力从新开始,可是他的心早已经是白发苍苍的了,他已经无力再次站起来,去实现他那最简单的愿望了。从此以后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故事没有讲述祥子将来的命运,却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他会有一个凄惨飘零的晚年,还是会再重新开始呢?我们都希望是后者。但是,他真的可以得到后者的结果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因为在那个时代,中下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不也一样吗?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里的主人公和《月牙儿集》里的主人公,他们不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吗? 在那个时代,像祥子那样的中下层得劳动人民,饱受生活的煎熬,再加上上层社会里的种种的压迫,他们被压迫到几乎喘不过气来,但他们却是无力反抗,只能努力去只能接受样的环境。有些人可以苟且存活下来,但是他们都像祥子一样失去原本的善良,堕落了;有些人承受不了这么强大的压迫,甚至死去??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中下层劳动人民的命运——无力反抗,最终走向思想和

身体的死亡。

《四世同堂》,抗日战争环境下的小羊圈

这是老舍先生写的另外的一篇名著,这是一篇正面描写抗日战争,可以喻为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该著作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中各色人物的荣辱沉浮, 描绘了日伪统治下北平社会的广阔画面和北平人民痛苦、屈辱、悲惨的生活情景,歌颂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勇敢的抗争精神,鞭笞了日寇的凶残和汉奸走狗们的罪恶,同时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

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四世同堂》中,我最佩服的是钱先生.他不但先后遭受丧子和丧妻之痛,还曾被日本人打到奄奄一息,但他面对这些却没有丝毫的退缩,试问,我们这些像他一样的柔弱的书生可以做出他那样的事了吗?他的这种毫不退缩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去学习。有些人会大声地说,他只是时代环境决定的,我们又没有那种环境,怎么能做呢?但是,当我们真的遇到的时候,你们还敢这样说吗?姑且抛开他的政治观点这方面不说,只是论他的坚强勇敢,就是全书不容忽视的一道风景了。钱先生他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虽然是柔弱书生,却是那个时代的一位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旧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使中国能够摆脱帝

国主义束缚,勇敢地站起来,走向光明,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的挑战。

瑞宣和瑞全这两个人物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他们两人与巴金先生《家》中的觉新,觉慧极为相似。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是由于放不下那个家。我还记得,当时瑞全决定要去参加革命的时候,瑞全叫瑞宣和他一起去参加革命,他却语重心长地说:“你可以去,我不可以,我还要照顾这个家。你去尽忠吧!我来尽孝!”而瑞全则不同,他敢想敢为,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还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做了特务的招弟。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当时的有志青年的那种为自己的理想和那种勇敢地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大形象。当我在为瑞全的行为感叹的时候,也为瑞宣他的无奈而感到

一丝的惋惜之情,他无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东西。不过,他应该在瑞全身上感到一丝的欣慰和满足吧!

在本书里,让人不禁对于那些汉奸的行为咬牙切齿,对于他们的死,我感到无比的痛快!虽然他们的出现是因为日本人的到来,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的贪欲和对于名利的不择手段地追求。冠晓荷,大赤包,祁瑞丰,蓝东阳和胖菊子,这些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他们为了自己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这也导致了他们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实不仅仅是当时的汉奸,现在的那些腐败的官员也是一样,都是因为一个贪字,最后让他们走向死亡的道路!虽然他们都会风光一时,但是他们最后还是会步向灭亡的

结果。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完《四世同堂》后,更加确定中国人对日本人是多么地恨。但是在那个年代,中国人却又是那么无助的,他们很多人没办法去发泄自己对日本人的憎恨,一部分人只能通过去参加革命,用生命去发泄他们的憎恨。总的来说,老舍

先生的这本著作像是一本中国式的《战争与和平》。

《月牙儿集》,一个失足的女性的“控诉”

老舍取月缺之时,“月牙”之形,唤“月牙儿”之名,疼爱,希望之义溢于言表;唤“女”为“儿”,更显老舍对其的期望之深。

然而,这么美好的东西,却遇上了一个“黑暗”的世道,所以得到一个悲惨的命运。

月牙儿的冰清玉洁和柔美正如她的心地一样纯洁善良,自爱自重;月牙儿悬浮在空中无依无靠,正如她的孤苦伶仃可怜无助;当月牙儿微弱的光被黑暗所吞没的时候,正如她无力挣脱黑暗社会带给她的恶运。老舍以美好的、诗意的意象却遭逢摧残,这强烈

的反差使内容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更能从内心深处打动读者,揭批罪恶。

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月牙儿”的无奈,也为她感到无比的感伤。迫于生计,她不得不做暗娼。虽然她生活在麻木、无奈的生活当中,但是她仍然没有不顾及母亲的生存,甚至当她被抓进狱中,她还时时惦念她的母亲。其实,这是一个极其普通老百姓形象,她有着中国女人特有的隐忍、负重,有过微弱的抗争,也有过少女单纯情意,有着面对那无奈的现实的那种消沉和颓废,更有着那种永不泯灭的“善”意。“月牙儿”几乎是一个没有个性,对痛苦上的生活无怨无诉,一直奉行着“这一切都是命”、“羞耻又不是我造出来的”的女性。但是,她却又是一个极其典型的形象,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出她的性格。让读者看完后,无法不为她的悲惨命运感到悲伤。在那个时代,她无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一直都在默默地接受着生活所对她的折磨。即使是现在,我们依然有着不少这些失足妇女,她们为生活所迫,我们只能为她们感到叹息,只因我们对此无能为力。若要改变这个现象,政

府还需要不少的努力。

月牙儿从一个不谙尘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单纯而热烈的少女,最后被迫从妓。这一切,老舍先生用平静的词句中演绎,他只用了一句“装了一身新的行头,上了市”。这种含蓄的表达,更能倾露老舍先生对月牙儿的同情和怜惜。含蓄中蕴藉明朗,含蓄里同样也含有那难掩沉痛和悲愤。她之所以变成这样,全是由于生活所迫,她无力去改变,而当时的时代也注定她那种中下层人

士难以有力去改变。

看完他的这三部作品,我发现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在文章中虽然叙述得较为平淡,但无处不存在着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他写了很多劳苦大众的形象,他们在那种环境下,做出了他们不同的选择,但是仍无法和无力摆脱他们的那悲伤的命运。我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无比的伤感,也为老舍先生能写出这种著作而感到称赞,他写出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和

中下层人士的无奈选择,让我们好像处于那个时代一样,真的是很好的作品。


老舍的文章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78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