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黔驴技穷的意思

时间:2016-12-23 07:24:1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黔驴技穷课题

篇二:练习一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陈凤(交流支教)

1

2

3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陈凤(交流支教)

4

5

篇三:第十三节《黔之驴》

《黔之驴》

主讲:黄冈优秀语文教师 罗菲

一、学习目标

1、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

3、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寓含讽喻劝诫的意义。它惯用拟人的手法,常用动植物或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生动。

2、作者及作品简介

关于作者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创作的“古文”,包括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等,有很多是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的作品。

文题解读

柳宗元的寓言继承《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并有新的发展。他的寓言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组合成的《三戒》,通过麋、驴、鼠三种物态的描绘,反映现实,形象生动,语言犀利,篇幅虽短,而

波澜起伏,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本文是寓言故事《三戒》中的一篇。三戒是三个应引为借鉴的事。“黔之驴”是贵州一带的驴子,借驴为喻,讽刺不自量力,自取灭亡的恶人。

3、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字音

黔(qián) 好事者(hào) 窥(kuī) 慭慭然(yìn)骇(hài) 遁(dùn)

噬(shì)搏(bó) 狎(xiá)

跳踉(liáng)大㘎(hǎn)

翻译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译文:贵州地区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驴进入。运到了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就躲藏在树林子里偷偷地观察它。老虎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地,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文: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吃一惊,逃得远远的,以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前前后后走动,(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斗。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一些,态度更为随便,挨挨碰碰,冲冲

撞撞,驴子忍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这点罢了!”于是跳跃过去,大声吼叫,咬断了驴子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4、课文分析

本文借驴子的愚蠢无能,身体虽然庞大但最终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启示人们:世上许多貌似强大的事物,实际上往往是最虚弱的,它们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也间接讽喻了无能的权贵们恃宠而骄、得意忘形之态及其可悲的下场。 文章脉络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开端和发展,写驴子来历及老虎对它的神秘感及初步试探。

首先交代驴是“外来户”,为下文做铺垫,故事由此而起。“庞然大物”是以老虎的眼光显示驴的形体特征。虎因此而心生畏惧,敬畏之至。“蔽”“窥”“稍”,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二段):是故事的主体,写虎逐步摸清驴的底细,终于吃掉驴。分三层。

第一层(他日??终不敢搏):写虎对驴“鸣”的反应。

驴来自外地,它的叫声在当地也是稀异的,虎毫无准备,惊怕也是很自然的。在前面写了驴的形体后这里又进一步写了驴的叫声,从形大到声宏,“驴一鸣,虎大骇”。作者抓住了驴大嗓门的特点,一写黔驴之技。

第二层(稍近益狎??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

集中写虎发起的新的攻势,细致入微地写了虎的聪敏机智和胆识。为了进一步摸清驴的底细,虎采取了一系列试探的行动,“往来视之”“近出前后”“荡倚冲冒”一再试探而激怒驴子,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驴

不胜怒,蹄之”,二写黔驴之计。

第三层(因跳踉大㘎??乃去):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

虎知黔驴技穷而食之,痛快淋漓:“跳踉大㘎”,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问题探究

(一)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六个层次,为: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6)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二)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 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等。

第一层,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


黔驴技穷的意思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78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