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曾国藩家书感悟

时间:2016-12-20 07:39:2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黄晓龙

今年初有幸购买了一部关于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书籍,也阅读了其中的一些内容。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全部读完。下面只好介绍一下《曾国藩家书》这部分内容,以及读这部分的大概体会和感受。

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青年毛泽东在1917 年致黎锦熙的长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他经常向儿子蒋经国讲述他学习曾国藩的心得体会,一再叮嘱蒋经国要终生学习研究《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近1500封,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在《家书》中,曾国藩主要和他的亲人谈了修身、治家、劝学、交友、从政等这样一些内容。

在修身上,曾国藩可谓深有心得。首先,曾国藩一生强调立志,他常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他为自己写下座右铭道: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在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曾国藩原先嗜好吸水烟,后来他要戒绝,但也不太容易,他对其弟说:“自戒潮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曾国藩硬是凭律己的毅力将烟戒绝。他说: “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从某个层面上,曾国藩执著于事功,但也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性。他说:“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关于立志,曾国藩还在家书里提到:“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总之,就是要按照修齐治平的理论,为社会干一番事业,成为封建社会的一代圣贤。他还向人表示:“君子当以不知尧舜周公为忧,当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 其次,他主张反省。一个人德行的进步,与意志坚定与否、与知识渊博程度高低有密切关系,但是也与能否时刻反省自己有直接关系。纵观家书,曾国藩一生在反省上最下功夫,后世对其多有称道,认为曾国藩德行的长进是由于立志和求知,也是由于其反省的次数多,并有改过的勇气。特别地,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再次,为人应谦虚。鉴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曾国藩从保全自己和调整与周围人际矛盾出发,主张言行谦谨。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他提出举止要稳重,说话要谦虚谨慎,更要其“终身牢记,无一刻可忽”。 他认为,为人要浑厚。关于“浑”,他说,“大约与人纷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最切于实用耳。”这就是说,在是非曲直的问题上,不可自以为是,必须给自己和对方留有余地。

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慎独”,这在家书里也有提及。另外关于勤俭方面的内容也随处可见。曾国藩重视修身,以至于不惜舍身卫道,正是由于立志、反省等修养,才具备了同时代人不具备的一些精神素质。

在读书问学上,曾国藩主张经世致用,即学以致用。他在《与诸弟书》中阐释了“格物

致知”、“即物穷理”的理论。他说:“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读书要有恒心。曾国藩以自己读书的心得告诉各位兄弟,做学问的方法有很多,但集中起来却离不开“有恒”二字。他提出读书当“主敬”、“静心”、“早起” 、“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日知其所亡” 、“日无忘所能”、“谨言”,并且提出读书持“专注”和“有恒”四字。他认为只有如此,方可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真正的让读书成为养生养气之术。,

家书家书,最重要的是和家人的关系和交流。曾国藩在家中的角色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父母、兄弟、子女;三大境界:“孝”、“劝”、“教”。 曾国藩虽身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当父母离开人世之时,虽手中大权在握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在家丁忧以明孝义,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仍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曾国藩在家中身为长子,在当时“长兄为父”的时代曾国藩在家中所充当的不仅仅是长兄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还有父亲的成分。他以“劝勉兄弟勤学修身”为至上,以告诫“兄弟间当和睦,方可兴家望族”为重点。曾国藩深晓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此他时常劝解儿女“有才无德者稍远其人,有才有德者,师之友之可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三大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在这本书里,读者可以儿女之身份去体会如何才能做成一位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味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儒家思想伴随着中华文明不断丰富完善,可贵的是儒家能够将思想浸润贯穿到人们的具体行为规范中去,形成了完成的体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取得了统治性的主流地位。我们不主张“复古”, 但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传承至今,独步世界,就不能否认我们传统文化的先进性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全面就收,更不应该全面抛弃,而应该取其精华,传承、丰富、发扬。随着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当今社会面临着道德低线沦陷、教育体制的功利化、社会责任感普遍却失等一系列危机,读读曾氏家书,或许能使我们在面对大到政治腐败,小到家庭、个体间的漠视。富二代,拜金女、啃老族、低俗文化泛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时候迷失方向的我们重心找到人生行进的道路,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

篇二:曾国藩家书重点感悟

不管曾国藩是圣贤也好,民贼也罢,我没有力量来争斗,但是我的确从他那里学到了东西,这是不争的事实。

——汪洋

家中教训后辈,半耕半读 ,未明而起,同习劳苦,不习骄佚。

——《曾国藩家书》

耕,代表生产基业;读,代表基本教育。一个人作为是从家庭开始的,而保持家庭兴旺的根本之路就是耕读。进则可以出仕为政,跻身读书人行列;退则躬耕垄亩,自食其力乐逍遥。这种生活典型的是农业社会的模式,但他代表着一种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躬行实践、求真务实的活力,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无限希望!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人,我时刻在观察着周围身边的人,凡是家中有读书之人,无论其家殷实或窘困,但都会有一股勃勃生气。去春时节,思及此句,遂成一联“半耕半读变乡风,全心全意报家国”,以彰显此种精神。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家书》

读书人当励志,没有坚定的志向,做学问做事情都很难有所作为。这些年我在立志方面,下过狠心,受益匪浅。但就在有识方面,感觉自己的眼界心境还很窄,这方面仍需努力。就恒心方面,自己最是毫无作为,就拿戒烟来说,戒

了三次都无功而返,最是让我无奈。那感觉真如文正公所说“犹婴儿断乳般难受”,是故下苦心戒之。日记,我也是间隔很久方写一次,曾于此问题嘱咐自己很久,但仍无改之,很是羞愧。此之种种,皆是无恒所致。隆冬即至,早起亦是磨练我的心志,坚定我的恒心,特此以毛润之“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自勉之。

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世便,略参些权机作用。把自家学坏了。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叫人怀恨,何益之有?近日,忧居猛醒,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故有。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须将笃实发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纵人以巧诈来,我作以浑含应知,以成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勾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而。 ——《曾国藩家书》

也许是大学生们太想接触社会的缘故吧,现今的大学生好多都在抱怨真心的朋友很少,我总感觉大家主要是大家进入了一个误区,太过于追求成功,太过于在乎名利了,自然彼此心里少了一份真诚,多了一份隔膜。在大学什么样的做人做事原则大家最热衷,四个字“外圆内方”。当我听到这几个字时,我当时就很悲哀,说实话,大学的生活真的没有必要让我们这些求学的人在内保持做人的正义感、刚直感,在外则处处与人为善,那种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也许很是惬意,但是当我们在以后回忆这段时光时,当你感觉到自己竟然没有什么可回忆的人时,这就是悲哀的开始。以前我也感觉能方则方,能圆则圆,方圆人生也许是自我的一种安慰。但是这些年自己的观察与尝试,父母老师朋友的教导与交流,感觉到这个原则贻误了很多人。暑期和张叔的交流,他最主要是教我们在做人做事时,不要小看老实,不要无视厚道,这些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人成功的基石,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精神会越显得可贵。陶行知先生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处的领导老师们,一直让我们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

学习,那种老实本分、踏实肯干的精神,正是做人的根本。这么多不谋而合,我对“诚”字感触越来越深,受益终身。

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

——《曾国藩家书》

这些年说实话一直在读经史,从来没有花很大的精力扑在正上面,高中时期,因需应付高考,在闲暇之余涉猎了些。大学迄今,整天忙于事务,学校开设的课程尚难兼顾,更何况我自定的这些学业。以前总有一种这样的感觉,自己对于中国传统经典书籍,总缺一剂猛药,胸中感觉空空,这就是为什么自己的见识为什么还是止步不前的原因。近两个月,我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一心钻研曾国藩的文章家书,感觉似乎窥见了一切玄机奥妙,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些认识,更对湖湘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继而得知原来他是源于洛邑程氏之学。就是这样,虽说有些学问当时无法解读,但是当你存于心中,久而久之,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某些命题也许就是你这些问题的最好注脚。

当今之世,富贵无所图,功名亦断难就,惟有自正其心,以维风俗,或可补救于万一。所谓正心者,曰‘厚’,曰‘实’。厚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存心之厚,可以少正天下浇薄之风。实者,不说大话,不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正天下浮伪之习。

——《曾国藩家书》 每当读到曾文正公这句话,心中总有一种清凉的感觉,给人以启迪。现如今,如《老狐狸精》《曾国藩权术》《胡雪岩计谋》等等之类的做人做事书籍汗牛充栋,

人们总感觉他们是在官场在商场成就很大的人,都希望能从他们那里汲取点营养。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道德文章的确有很多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胡雪岩作为商场巨子,由一介布衣而富可敌国自然也有许多人生的经验。但是正是有些书上抓住了人们的这样的心理,这些书籍才层出不穷。到头来,学到了伪学问,贻误了自己,祸害了社会。树因有本方能枝繁叶茂,水因有源才会清澈明净,我们在追求某些东西时,万要抓住本源,方才能得真学问。我感觉“厚”的确是与人交往的根本,朋友之间,居心宜于正直,用情宜于厚道,少了些权机,多了些实诚,趋于平实,厚重人生。对于“实”,我感觉现在的社会,太浮躁、太虚华,巧言令色者多矣,形式主义者猖矣,这些都是人们在不自觉中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所同化,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读曾国藩的原因。近百年来,湖南人才之盛,天下无出其右者,其经世致用之学风,我一直赞赏,这就是保持了儒家原有的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进取精神,实践着孔子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人生命题。所以我以曾国藩为切入点,逐步去了解湖湘学派,进而追根逐源。我们现在还年轻,正是我们立德的时期,必须把自己的根基打牢了。张叔曾经给我说过“学会一个道理,就去行动一个道理”不要坐而论道,读书人最爱高谈阔论,华而不实,这正是我们这些人的缺点。当我读到曾国藩家书时,英雄所见略东,我对这句再次进行了思考。暑假和我以前的朋友秉烛夜谈时,我们两个谈到这个问题时,再次达成了共鸣,。如果要把这个这里上升到哲学范畴上来说,就是王阳明的著名命题“知行合一”。正是因为一直感觉教育不被乡邻重视,对于读书无用论的纠正,才有了暑期支教的事情;正是有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骑车旅行,访查了新安县的民风人情,山里人厚道,新安县真富。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下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

——《曾国藩家书》

以前我总感觉自己学问德业进步很小,就是找不到原因,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是太贪了。看史书时,总想把几千年的东西全塞进自己的脑子里,走马观花,粗枝大叶,这样到头来没有一个值得拿得出的知识。就练书法来说,这个正对我的弊病,我时而想学颜体的厚重,时而像摹启功的娟秀,正是没有专心临摹,以至于我现在的字体是不伦不类。文正公曾说“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我一直犯着这样的毛病而不自知。在他的家书中,诸如此类的话很多,如“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这些东西都是他自己走过的路,担心自己兄弟们重蹈覆辙,言之切切,让我动容。我们中国是不缺乏崇拜英雄、敬仰伟人、向往圣贤的激情的,但是正是因为有此,我们对于一个人的看法会出现很偏激的现象,这是人们心里在作怪。“把他们拉下圣坛”这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就这样在于他们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道理,而并不是那种什么权威把他们的至理名言强加给我。

篇三: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家书,在我的印象里是无聊、无趣的。因为我在高中曾看过《傅雷家书》,不过没有看完。在那本书得来的印象就是这样的。我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或许是文化修养未够,未能感受其中真义。当我拿起这本书是我也想是否它也是这样的呢?在这本书里我倒是到了不同的东西,或许是心境不同了吧!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是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的“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这样一位大人物的确让我敬佩。首先,是他写家书的习惯。家书连续不断,事无巨细,一一向家中兄长,长辈或小辈道来,且家书涉及的内容宽泛。有家中小事,问安好;也有时叮嘱小辈读书,关心亲人病痛以及生计问题;也有国家大事,政治上的及军事上的??这是我欣赏的,当今社会,有几人能时时与家人联系,哪怕仅仅是报平安。恐怕每当家人打电话来时我们会想:真烦,我又不小了,怎么那么啰嗦。我们愿意给同学打电话,聊聊今天发生的事,聊聊我们的心情。但却忽略了最关心我们的家人。经常听到有人说,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但是是否每个人都珍惜了呢?生活遭遇挫折、我们感到迷茫时,毫无疑问我们会想到我们的家人;但我们是否知道,我们的家人不仅想成为你的依靠还希望能了解你的生活,平淡或精彩。烦恼或喜悦。念叨只是因为在乎、因为珍惜,我们也该学习曾国藩,不能时时写信,但至少要常常电话联系。告诉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生活,我们过得好。同时也了解家人们的近况,是否安然,是否遇到烦心事。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淡漠,失去那份真心。才不会在失去后才幡然醒悟,原来我们失去了我们最珍贵的亲情。

除此外,曾国藩在家书中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很多我颇为赞同。他家书中提到“四第、六弟考试不知如何?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这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颇为相似。人生得得失失不可避免,我们应该看淡。但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习惯地追求功名利禄,为此挤破头颅也在所不惜。一朝成功得到,便得意忘形,失去最真的自己,从而变得面目全非;更有甚者如“范进中举”般癫狂,实在不值得。然而一日失去,

失望袭来甚至彻底绝望,从而走向极端,从此一蹶不振或选择轻生。这无疑是一悲剧,美好人生就此葬送。因此,我们该学习“得不足喜,失不足忧”这一精神品质。我们面对人生时应“发愤”,在得到时,淡然接受,因为努力后得到是应该的;在失去时,不忘告诫自己,生活本就曲折,无需悲伤,只需继续“发愤”。以此锻造波澜不惊的处世心态。

家书中亦提到“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冷笑,乃有进步也。”等等。我们亦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确,我们应充分了解自己的局限性。所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怎可以四角天空忖度宽广蔚蓝天空?盛气凌人、傲气十足只是无能者的伪装,最终也不过欲盖弥彰,丑态百出。常常自居高位,不思进取,怎有所成?我们唯有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地努力,不怕他人嘲笑,不轻易附和他人,专心于学问上,才能学有所成。虽说如此,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几人真正潜心修炼?我们总是向往着这光怪陆离的社会,霓虹灯闪烁着它的光辉,于是我们忍不住跟随大流,享受一时欢乐,忙忙碌碌,最后才知只是平平庸庸。而后才知成大事要修心,在诱惑中岿然不动,专注于学识研究。向往精神世界的升华。

曾国藩在写给他父亲的信中说“唯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虽然他是因身体原因不能久思,但也道出了思考的重要性。在现今社会,人们都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忙忙碌碌,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更别说思考了!可是我却觉得思考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事。不思考,或许我们就陷入死胡同里去了,但若我们能在闲时稍加思考,我们就能悟出许多真理。在闲适的午后,坐在操场角落,仰望蔚蓝天空。想着那些让我们烦乱的事。忆起过去,还记得那些遗憾,心终难平。但终是过去,便学着回忆剖析自己,错在哪儿了呢?那一步走错了呢?随后幡然醒悟,原来一切都有踪迹,便知道从此珍惜,不再重蹈覆辙,努力把未来走好。想着最近的烦恼,望着天空,看云卷云舒,感受着风儿轻轻拂过,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有开心的、有伤心的、有面无表情的。于是懂得,生活也不过如此,困难、挫折会有,我们无法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它们的态度。不用太忧心、不用太难过,淡然处之,一切都会过去,也会好起来,我们要选择微笑面对。笑着,因为困难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困难也有别样魅力。想着我们的未来,或许迷茫、或许不安,但只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后只顾风雨兼程。他人异样眼光不要紧,只要是心中梦想。能让自己的心膨胀,感觉到成功便好。我们不为他人眼里的成功,之为我们心中的光辉。

曾国藩的家书中智慧、真理无数,不同的人有不同感悟,而我只是浅薄地谈了我对某些问题的想法。虽不一定成熟、正确,但却是我珍惜的点点心灵颤动。


曾国藩家书感悟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64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