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80年代阿里巴巴

时间:2016-12-18 20:19:1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前阿里人:我所了解的马云和阿里巴巴

前阿里人:我所了解的马云和阿里巴巴

我发现,但凡有“马云和阿里巴巴”出现的地方都会引起争论。

我还发现,但凡有“马云和阿里巴巴”出现的地方引起争论的时候,阿里人会第一时间上来打抱不平。

我更发现,但凡有“马云和阿里巴巴”出现的地方引起争论的时候,阿里人不再做任何形式的无谓辩解。

以前,我就是那群“打抱不平”中之一;现在,我也是那群不做”无谓辩解“中之一。 对了,我曾经是一名阿里人。

2002年加入这家神奇的公司,2010年离开这家伟大的公司,2011年,我也创办了一家神奇的公司。

先说说马云。

一款精灵古怪的人

实际上,他的演技远比演讲来的好;丰富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坏事说成好事。顽皮中略带天真,精灵中略带诡异,这就是马云。顽皮的人生性乐观,天真的人性情直爽,精灵的人思维活跃,诡异的人处事谨慎。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智者见者,一不留神外人就会把他的顽皮天真当成狂妄自大,把精灵诡异当成狡猾奸诈。都说做人难,这个度说来容易,你做给我看看。之所以阿里人都喜欢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习性,当然,还有他叙事的方式。一款性格乐观,天真简单,敢说真话的人都比较讨喜,即使在某些场合会惹来一身骚。 一款江湖义气的人

不仅是受金庸大侠的武侠小说所赐,更多的还是源自他的习性和品格决定。但凡具备上述习性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江湖道义的味道在里面;看到不对的就想说说,看到不好的就想管管,甚至会拔刀相助出手相救都不是不可能。由此,他也就把这种江湖义气植入到了他的日常行为当中去,对客户,对公司,对员工,对股东,甚至对朋友,家人也是如此。大到公司战略、价值观、使命、远景;小到开发一个产品,发布一个制度,都很好的诠释了这种江湖义气。如“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使命,你说这句话太狂妄也罢,过于自信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想法。好比你在武林中随便问一个大侠:你滴使命是啥?我想,他们都会说类似:拯救武林,为民祈福,除暴安良这样的话。

一款普普通通的人

任何事、任何人,凡经过第二个人传递就会变味。原本就是一个普通人,被人传来传去就传成现在这样了,甚至都被神话了,都不是人了。是人都会犯错,马云也经常犯错,而且往往都是低级错误。我发现,一个人犯错的级别跟其职级往往成反比;职位越高的人都犯一些低级错误,总会让人匪夷所思;由此,你才会想不通,这事儿不像他干得呀。整天与他共事,时间久之,你就会看明白一个人,言行举止后的下一站是什么你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马云不会在大事上犯错,都是在一些小事儿上栽跟头;这也符合和诠释了他的习性品格,不拘泥小节;由此,很多后期进入公司包括外界不明因由的人都会觉得他说一套做一套;实际上,都是一些常规错误或者失误导致,出发点都是好的,落地的过程出了问题,就会给员工造成一种好事变坏事的感觉,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

再说说阿里巴巴。

一家有灵魂的公司

B2B,从这说起,这是根源。我当时进这家公司的时候可谓是风华正茂,一个莘莘学子踏出校园步入社会唯一的念头就是我要干一番大事业!谁知道这一干就是8年,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唯一服务过的一家公司;正所谓当时只身一人闯阿里,如今拖家带口别阿里。像我这样的在阿里多了去了,还有大把跟我同期或者比我早的还在一线抗战呢。B2B是销售型公司,销售员工占了公司的三分之二还多,所以我们一直说阿里不是一家互联网或电子商务公司。B2B这段时期跟抗

战没什么区别,那个艰苦和困难真当不好意思跟外人说,冷不丁人家就会认为你是搞传销的。我们这帮老家伙每每凑在一起,最大的快乐也就是回忆那段往事了。这支销售团队一直秉承铁军文化,执行力强,拿结果能力强;上边说往东,下边绝对不会往西。那时候每个人已经不把这事儿当成工作了,都当成事业甚至革命在干了。

一家有灵魂的公司

B2B年代马云团队所倡导的的确是以梦想为驱动的价值观文化(独孤九剑)。因此,那个年代下培育和孵化出来的人都是一个德行,身上都有同一种味道,我们称之为阿里味(阿里DNA):比如激情,每个人都充满激情,都是亢奋的,特别谈到自己公司的时候;比如执行力,你今天告诉我被晋升了,派往成都开拓市场,我连夜就会开拔奔赴战场等等??

所以,那是一个盛产理想与梦想的年代,所有加入这个队伍的年轻人都是因为理想与梦想相聚在一起,这些年轻人大多数都是75后和80初,这个年龄段的人也是对“红色文化”有特别感触和认知的;因此,在这里他们可以轻易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或梦想。新进员工都要接受“百年大计”的新生培训,长则30天,短则20天不等;受训阶段,新员工会在文化价值观、产品知识以及销售技能三个方面接受全方位培训和学习。

这个百年大计不简单,也是阿里巴巴B2B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马云做这个决定是英明的,当然过程也是痛苦的。试想,一家还未尚需盈利甚至都不知道自身盈利模式是否健康的情况下,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一件看似跟绩效毫无关系的事儿。直至我离开的时候,这个“百年大计”已经举办了150多期,累计授训达1万多人。所以,我们称这个百年大计为“阿里军校”,也是整个阿里文化的发源地。也就是在这里,每一位新进员工都能够近距离接触公司的高管,包括马云,因为那是他们的上课任务。没有比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更好的辅导了,所有参与培训的讲师实际上都是公司内部的优秀干部或员工组成的——他们并不会因为做这样的事儿就会多拿点工资,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新员工们以此可以更快的感受到来自这些高管以及讲师们身上的文化价值观,更好的吸收前辈们的工作经验及技能;30天的同窗共读,使得学员们的感情日益深厚,宛如兄弟姐妹一般。 单靠这个还不足以让每一位阿里人都正确理解和认知价值观,于是新员工分配到了前线市场区域,首先会有主管、经理以及HR组成的核心管理团队为他们再次做多元化的辅导和培训。外面说阿里巴巴会给人家洗脑,你可以这么说,但它其实不叫洗脑。从管理角度说,这是在帮助员工提升和成长。

阿里的管理体制是链条制的,每个人都捆绑在一起,包括物质收入等方面,从而确保管理上的公平性。B2B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产品也更是简单,当然,在那个时代下显得不简单,因为很少有贸易型企业会想到用互联网的形式开拓市场和客户接单,甚至大多数企业对电脑和互联网这个东西都不懂,有的连宽带都没有。你可以想象阿里这些salesman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我这连台电脑都没有,你进门跟我说你是阿里巴巴的,你可以帮助我用电脑和互联网把我的企业和产品推销到国外去,我不放狗把你轰出去就很有人道了,你说呢。实际上,这种情形在当时可谓是屡见不怪,很多salesman都被狗追过,被保安“绑架”过,甚至被老板羞辱和威胁过,我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习惯了。如何管理这种工作性质的员工,这种工作性质的员工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公司又能做什么,这些问题的背后就自然形成了当时阿里独有的管理体系。

当你知道了这个管理体系之后,你就会对马云佩服的五体投地,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前线管理是“经理+HR”的配置。HR在前线这条线里面实际是“政委”,每个区域经理配备一个小政委,大区经理配备大政委,以此类推。这种管理机制的鼻祖当然是共产党的红色管理,团级以上干部配备政委,两条线独立,相互制约,相互支持。团长主抓战事,政委主抓后勤,阿里的也如此,经理或大区经理主抓策略和业绩,政委主抓文化价值观及后防事务和员工关系等。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把X个人视为一个人,这样你管100个和1万个没什么本质区别,但如何把这么多人变成一种人,一个人?阿里做到了。

没有什么比一个人愿意为你去付出一切可怕,那个时代下的阿里人就是这样的人。你想,你是一家企业老板,你手底下的员工整天睡觉做梦上厕所都想着如何完成目标,完成业绩,完成绩效,周末还在讨论工作如何开展业绩如何突围,连请个假回家领个结婚证都觉得不好意思的时候,这样的团队还有做不成的事儿?回想起来总觉得不可思议,那个时候的体力当真是好。我跟你说我在阿里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正儿八经休息过大伙肯定不信,是真的。别跟我说周末,我们的周会就放在周末,更别跟我说国家节假日,大年三十我都在琢磨来年这场仗怎么打。忘了告诉你,没人逼我,都是我自愿的。伟大的领导就是善于把个人的梦想嫁接到每一个人身上,咱们的毛主席做到了,马云也做到了,呵呵。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一旦捆绑,威力不可忽视,但大部分人就在这个“绑”上出问题了;毛主席告诉底层的是打土豪,分土地,可不是什么建功伟业;兵就是兵,好比楚汉之争,老百姓才不管今天姓秦还是姓楚或汉,有饭吃,有地种,有衣穿,有觉睡,够了,顶多奢望买套房子。理想与梦想也是分阶段的,好比那个时代下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知道自己在这家公司一干就5年甚至10年;第一阶段完全就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拼命,因为你只要你签单你就有提成,就可以拿到丰厚的物质,所有人都是奔着这个去的,至于你马云或者阿里巴巴要做100年也好,上市也罢,跟我太远,我现在饭都吃不上,还做什么梦呀。所以,马云就很聪明,先让你吃饱饭,再跟我一起做梦咯。呵呵。不然,你一上来就让这些主跟你一块做百年企业之梦,神经病,没人搭理你。 B2B的发展是迅速的,也可以说是当时互联网背景时代下的一个奇葩,我们这家打着互联网旗帜的公司实际干着完全不沾边的事儿,仅仅是卖的产品呈现在网上而已。一家互联网公司居然靠一支铁军销售团队实现盈利,你说是不是奇葩。anyway,B2B的贡献于价值远远比当时我说的这些大,因为这家公司才成就了马云和后面的淘宝。即使后来这种文化价值观逐渐被稀释甚至在某些子公司荡然无存,也无法磨灭其核心价值。因此,在这种土壤和环境下,那个时代背景下,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就成就了B2B这样一家公司,也为后面的阿里帝国战略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一家很小的大公司

先说小。

大家要相信马云的这句话:我没觉得我们有多了不起,我们的产品多么厉害,我们是生在一个好时代,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都是靠运气。是的,马云以及我们比任何人都清楚,甚至但凡稍微有些商业常识的人都能看明白,如果说B2B今天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真是靠运气。先说商业模式(B2B),这个又不是马云原创,甚至如今驰骋中国互联网乃至电商的那些大鳄们,哪个不是CTC(Copy TO China);早在阿里之前美商网、环球资源等比比皆是;模式不是原创,产品又不新鲜,说到底中国供应商就是一个网站嘛,做网站的那个时候多了去了呀;再说说营销,跟传统渠道销售有啥区别,全国到处设区域,建点立站;所谓的运气在哪里?就是当时国家加入WTO之后的那段期间。“入世”之后,国家自上而下鼓励民企贸易出口,甚至出台各种利好政策,这种时机和机遇是难得的,可遇不可求的,B2B就是在这样的大势下做起来的,否则,门都没有。 再说大。

大,是一种自我预期,更是自信。借此强劲运势阿里逐渐扩大,先是淘宝紧跟着支付宝、阿里软件等等,直至今天的阿里帝国。马云说:我们不是干互联网的,我们更不是干电子商务的,我们只是为中国互联网以及电商参与者搭建商业生态系统提供服务支持的。这就是马云对于这个大的一种自我心理预期。

企业要学会找出自己的“命门”更要利用好自己的这道“命门”,马云就非常清楚自己的“命门”,所以他的很多战略也好,观点也罢,都是围绕他自身的这道“命门”做文章。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命门”都围绕技术革新和产品开发作为企业第一驱动力,这些企业主也大多数懂技术或产品。

马云不同,一不懂技术二不懂产品,他肯定不会选技术或产品作为第一驱动力。当然,不选它做第一驱动力不代表我不做好它,这是两码事。

无论从哪个维度衡量,阿里巴巴算是一家大企业了。这家企业一路走来实属不易,虽说运程上还不错,每每都能捕捉到最佳商机,然而,这一路也是在众人的“唾液”中煎熬过来的。包括现在。

一家企业由小变大本无争议,但如果这个由小到大的时间范围太短呢?好比一个人从出生到30岁,经历30年很正常,要是说一个人1个月就长到了30岁,那就出问题了。阿里也是如此,成长速度过快,势必导致问题产生,而这些问题要么没有,要么就致命。马云一直想写一部“阿里一千零一个错误”,意在把阿里这些年的问题汇总起来,从过往的问题和错误中认知反省,也更好的在今后企业运营过程中去合理规避。今天我也嚼嚼舌头,说说马云和阿里巴巴分别犯的致命错误。

先说说马云。

战略贪婪

得先说刘邦,马云跟这个人出奇的相像。

刘邦先生,出身草根,起义前是个亭长;说游手好闲有点过分,那个时候他也没什么事儿可干呀,唯一的工作就是带着一帮人煮酒品女人;刘邦为人仗义,处事点子多,古灵精怪。

马云先生,出身草根,创业前是个教书的;教书之外唯一的嗜好就是打抱不平和西湖边拉几个老外给人家当向导;马云性格我前面说过了,你看看,这出身,这品性,像不像,呵呵。刘邦先生芒砀山起义兵发沛县的动机是活命,可不是夺天下。马云先生败走北京兵起杭州的那一刻的动机是创业,可不是什么阿里帝国。

一个人什么情况下才会膨胀?就是胜利来得太突然或太顺利的时候,也是众人对你夸夸之谈向你树大拇指的时候。马云自我的膨胀也就是在B2B一路过关斩将铁蹄纵横的那个时候,一切来得太顺利,太出乎意料。比起现在还依然奋战在创业一线看又看不到希望的同志们而言,刘邦和马云那都是幸运的;刘邦先生所谓的苦也就那么点光景,打了几场败仗,损点兵折点将(本身也没多少兵,哪里的将呀),后面投奔了项梁帐下(投资商)好吃好喝的,不要太舒服。再看看马云,发不出工资也就那么几个月,后面孙正义等人一笔钱砸过来,日子也不要太好过。现在这些创业者们可就命苦了吧,自己的钱贴进去不说,工资发不出不说,干爹都没地儿拜。一个出身草根的人,带着几个人起了个事,虽说吃了数月的苦,后面投了个明主,一路攻城拔寨发展壮大,再到后来自立门户与楚对持,你说刘邦膨胀不膨胀。马云也是如此呀,人一旦膨胀首先表现的就是自信满满,言行举止就自然发生变化,外界对他的那些不好的评价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很多时候,祸从口出,什么我拿着望远镜也看不到竞争对手等等;这些都不算什么,也很正常,本无争议;关键的是膨胀的人在战略上就会贪婪!

B2B刚站稳脚跟,着手立淘宝,紧跟着支付宝、阿里软件、阿里妈妈、收购雅虎一气呵成,随后形成阿里“五驾马车”的宏伟战略。

这个战略背后的补给是非常恐怖的,粮草和兵马哪里来?B2B毫无争议的被贴上了“奶牛”的标签,一家公司养活四家公司;兵马呢?自然也是B2B输送咯,挑选精兵强将,分批支援四家子公司,问题就来了。

B2B承担着粮草和兵马的双重压力,必须要通过扩张销售市场区域和招聘大量销售人员完成这一使命;同时,B2B前线的费用在削减,但赋税(业绩KPI)在增加,前线将士的价值观和执行力没的说,自然是鼎力相助,全力以赴,即使自己的费用削减,在所不辞,大家伙还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公司赋予的使命和任务。说跟做有时候真是两回事,面对过高的赋税(业绩KPI),凭的不只是一腔热血,前线老将老兵们的收入和费用削减,嘴巴里不说,心里大多数都略有情绪;即使那个时候上面推出了关于股权的奖励,但那个时候这东西好比一张废纸,起不了什么大作用;另外一头,开拓大量销售未知市场区域,就得需要大量的一线基层管理者,按照以往B2B的干部选拔标准可是精挑细选,现在只能矮地里拔萝卜,看上像样的都上去带兵打仗;一时间,B2B仿佛陷入一场焦灼的没有期限的战役中。人才培育跟不上,培训辅导跟不上,激励政策跟不上等等。

新老员工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冲突日益严重,新晋管理干部迟迟提升不上来,新市场业绩低迷不振,空降的管理层让原始阿里人不服,各种问题,各种困难铺面而来。

这里埋下了第一颗炸弹。淘宝,从B2B调兵遣将兵起湖畔花园,拿着奶牛B2B的钱和人拉起阵势开拔,2003年问世一来的确取得了一些骄人战绩;但由于淘宝大部分员工都是新晋员工,B2B老将不到100人,这好比一锅盐水的情况下,你倒一碗淡水下去会有反应吗?阿里优良的文化价值观在这家公司开始变味和走形,不得已,淘宝开始自立自己的文化体系。随之而来的又是淘宝部分高层的变动,淘宝员工股权激励大于B2B,天猫商城开始上线,等等各种困难扑面而来,这又是第二颗炸弹。

后面的阿里软件,阿里妈妈,雅虎口碑也纷纷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阿里软件迟迟没有找到产品切入点,产品变了又变,改了又改,销售任务交由B2B前线将士,由于激励及各种原因导致salesman都愿意售卖这些产品,而这些产品自身对客户的价值又微乎其微;阿里妈妈连我们自己对她是搞啥的都不知道;雅虎口碑,这个不说也罢,当时如何果断进入生活服务哪有今天的大众点评??总之,后面这三驾马车也同样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也同样埋下了三颗炸弹。

战略没有对与错之说,只有适机之论;我并没有说马云的战略错误或者不好,只是说当时的背景下,是否适合推出这样的战略。这五驾马车收获的自然很多,问题是,同样也埋了五颗炸弹下去,这个五颗炸弹还相继都引爆了。论战略如同品历史一样有意思,有嚼劲。这其中,我们看到更多的已经不是其战略所带来的收益和价值,而是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即使后面马云等核心管理团队及时调整了该战略,分后又合,但炸弹已经引爆,伤害的可不是其战略自身而是人心。 时至今日,阿里的些许问题都源自这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炸弹的引爆不是凭空响起,淘宝小二曾经的腐败追其根源也是在这,B2B人心罹患根源也是在这。时局在变,人也在变,马云也在变。作为一名前阿里人,我不得不说,我心中的马总越来越成熟,稳重了。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刘邦先生,也不是当年的泗水亭长了,更像一个皇帝了。佩服马云的永远是他身上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知错就改的态度,着实值得这些后辈们学习。这时,战略贪婪在他这也就不存在了。上面说的都是些往事,还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和看法,望各位切勿妄加猜测才是。

战略贪婪的人又何止马云一个人,所有的创业者,企业家,都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段。而我本身,也经历过。看客们或许只关心成败,又或者只看表面,怎能体会到作为一个领导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呢。我依然佩服马云和那些力缆狂澜的企业家们,敢作敢当,勇往直前,这种不舍弃的精神的确是值得我们后辈们去学习和揣摩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新兴创业者们,经历过这些已经是最大的财富了,还奢望什么呢。

每每跟我身边的朋友说起我的创业经历和历程,我都会与之分享这样一句话:但凡成功者都背负两种名声,一种是好名,一种骂名;我从来不奢望没有骂名,我只奢望有一个好名足矣。我相信,马云先生也是如此感慨的吧,呵呵。好与坏,对与错,又岂是他人一句话可断定和评定的。 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面对种种诱惑,谁都想要,什么都想要,这也是人之常情不是?创业者们,企业家们,成功人士们,都一样。贪婪不恶心,也不丢人,战略贪婪更不是问题或错误,而是贪婪的条件要具备。特别是作为我们这些新兴创业者们,成功心切,盈利心切,看到赚钱的项目就想上,看到赚钱的产品就想开发,看到赚钱的机会不想放过,从而始终无法专注下来做好一件事,一个产品,赢得一个市场。

有一种苦衷叫不得已而为之,或许我们就是接受了太多这样的借口和理由,总跟自己说:我这样做是没有办法,不得已而为之的。实不想,早已埋下了炸弹,等着我们去拉线呢。 再说说阿里巴巴的错误。

原则固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原则是好事,没有原则,也不是坏事(没有原则就是原则),然而,最怕的就是原则上过于固执。阿里巴巴是一家体制完善,制度健全,管理科学的公司,熟悉的人都应该了解,甚至比我们这些亲历者都明白。凡事讲原则不假,也没错,事事都要讲原则,那就

篇二:阿里巴巴退市案例分析

阿里巴巴退市案例

(一) 背景介绍

2012年6月20日,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俗称阿里巴巴B2B公司)在港交所正式退市。 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目前无一家上市公司。

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于2007年11月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融资

116亿港元。上市当天,开盘价达到30港元,尾盘收于39.5港元,较发行价涨192%,一度创下了港股2007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

然而上市后,阿里巴巴B2B的股价一度表现不佳,自2009年三季度开

始即一路下滑,至2012年2月之前,股价跌落10港元。

2012年2月9日,阿里巴巴B2B在港交会宣布停牌。同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私有化B2B业务,从香港退市,回购价格为每股13.5港元,为此阿里巴巴集团付出了近190亿港元的资金,从2月21日宣布私有化计划至成功退市,前后仅用了4个月时间。

(二) 案例解析

“一场华丽的手术”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永远是话题的中心,有阿里巴巴的地方,也总有关注的目光。在完成私有化之前,马云刚刚以71亿美金的代价脱离“虎口”,从

雅虎换回了集团20%的股份,拿回公司的控制权,重金完成了逆袭。耗资近190亿港元的B2B私有化之路,绝对是一场令人瞩目的交易。阿里巴巴集团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从广大“散户”回购上市公司约26%的股份,回购价较其宣布私有化停牌前的最近6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格溢价60.4%。

当初,阿里巴巴B2B 的IPO价格为13.5港元,为其融资116亿港元,创下当时互联网融资神话。上市当天,公司股价涨至39.80港元,并在2007年12月3日冲至最高值41.80港元,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历史规模,但是此后阿里巴巴股价逐渐滑落,最低跌至3.46港元,在今年2月公布私有化消息前,股价不足10港元。

阿里巴巴B2B退市价格与发行价相当,相当于“上市五年使用了股民为其带来的几十亿美元无息贷款”。

回购总价比当年融资额多出60多亿,但是在此期间公司没有增发新股。那么,这些多出来的新增流通股来源只有一个:原有大股东出售旧股。根据2009年9月的公告,马云个人出售1300万股阿里巴巴B2B股份,价格为21港元/股。所以,阿里巴巴集团在一退一进之间,账面损益不大。

马云用平价买进一个净利润增长了6倍多、现金增长了25倍的企业。虽然此时,阿里巴巴B2B受国际大环境影响,面临B2B业务增长缓慢,付费用户负增长等种种发展难题,阿里巴巴B2B私有化看似无奈之举,但是,阿里巴巴B2B私有化退市实际上是马云为了未来集团整体上市,自我设计的一场华丽的“手术”。

以退为进剑指整体上市

尽管上市机会一席难求,马云选择阿里巴巴B2B退市,将上市公司从高位推下了神坛。进是勇气,退则是智慧。在上市成风的现代市场,马云为什么反其道而行? 其实对于私有化的原因,阿里巴巴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可能认为公司市值被低估,通过退市重新获得评估;另一方面,考虑到阿里巴巴集团战略调整,不排除未来几年内进行整体上市。时任阿里巴巴集团秘书长的邵晓锋就此事也做出解释:“随着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以及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阿里巴巴网络公司的整个战略方向面临重大调整及转型,股权回购可以让中小投资者能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有短期变现的机会。”

B2B业务需要重新整合

此次退市的是阿里巴巴网络,也就是阿里巴巴的B2B业务,这实际上也与阿里巴巴面临发展的瓶颈有关。

自2008年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阿里巴巴B2B业务也受到牵连。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阿里巴巴集团认为它的B2B业务市场估值低了。私有化后,财报不用公开,信息不用公开,可以更容易的进行业务调整。

目前的经济形势下,B2B业务的发展前景很不乐观。B2B的信息公告牌模式难以为继,虽然现在阿里巴巴B2B业务仍然盈利,甚至可能还有所增长,但再过一两年情形一定会更严峻。

从财务方面看,会员费是目前阿里巴巴B2B公司的营收主要来源,以2011年财务数据为例,全年营收64.17亿人民币,会员费收入占比达70%以上。然而付费会员数目的下降,已经导致阿里巴巴营收的减少,2011年,其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1.82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8.2%,纯利为14.53亿元,同比减少13.2%。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现在再不对原有的B2B模式进行大刀阔斧试的转型和改革,则势必在电子商务新形势下被淘汰出局。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团近年来也在不断进行架构调整。在2011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一分为三”,成为淘宝网、淘宝商城和一淘网,同时成立阿里云公司。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已形成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阿里云、中国雅虎,以及关联公司支付宝。在这种大背景下,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对阿里巴巴网络退市,进而对B2B业务进行重新整合。 以退为进最终整体上市

如果阿里巴巴网络私有化,可以视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退”,那么阿里巴巴未来的“进”,毫无疑问的就要算集团整体上市了。在完成了退市、回购雅虎股权等大动作后,阿里巴巴已经获得了完全掌控权。然而,阿里巴巴此次私有化,仅仅是以上市价格回购,它回购当时的市值远低于上市之初;而与此同期,百度上市到现在市值翻了十几倍,腾讯更是达到近50倍。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鲜明的反差呢?是阿里的发展不如百度和腾讯吗?不是,阿里早就雄霸中国新兴的电子商务领域,只是马云对待投资人太不厚道。

主动退市无可厚非。因为由投资人选出的董事会往往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相悖,从企业使命角度来讲,私有化退市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对于那些企业创始人已经离开的上市企业,职业经理人大多短视,或者为自己的私利大肆挖墙脚,或者为年报、半年报、季报,疲于奔命。尤其在美上市的企业,为迎合华尔街的口味,并购、拆分,粉饰太平、饮鸩止渴。这种行为玩死了很多优秀企业,例如卡尔·伊坎极力推进了摩托罗拉的拆分和出售,使其彻底丧失了重振的可能。就连乔布斯也在80年代中期一度被赶出苹果,以至于苹

果在90年代几近消亡。因此,从某种角度上看,企业如果依靠自身实力能够快速发展,不需上市;已经上市的,只要有能力退市,坚决退市。

但阿里巴巴却不属于这种情况,一来创始人马云始终是阿里的实际控制者,二来从发展轨迹看,到目前投资人的利益仍然与阿里的利益是一致的,退市会造成投资人利益的直接损害。记得阿里刚刚登陆港交所的时候,曾被冠以“最大市值互联网公司”、“香港新股王”等美称,而又因后来的不佳表现被戏称为“港股版中石油”。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对于认同阿里价值的投资者而言,长远的回报都将是丰厚的。因为阿里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高科技概念股,阿里所代表的是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孙正义的选择证明了马云的价值,而雅虎的控股与深度合作则更让人看到阿里的希望。至少在很长时期内,选择了阿里股票的投资者也是这样认为的,雅虎更是这样认为的。

阿里巴巴发展的每一步都向人展示了这个曾经被认为是“BBS翻版”、

“土得掉渣”的中国式电子商务的非凡创造力。事实证明,马云确实带领阿里开创了电子商务的辉煌局面。

马云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和商人,中国成语讲“无商不奸,无奸不商”,马云深谙此道。其实马云在这方面的功力,从当年雅虎收购(控股)阿里巴巴能够被马云反过来说成是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就能够见其一斑。从股权上讲,阿里是雅虎的子公司,只是雅虎以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资产作为收购阿里的代价而已。而且这次宣布要私有化并退市的,只是阿里的B2B部分,此前这一部分单独在港上市的。雅虎控股阿里原本是下了一步好棋,算得上是杨致远和孙正义的得意之作,这一点从控股之后阿里蒸蒸日上的业绩可以得出结论,直至今天阿里雄霸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在阿里后来的飞速成长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当中,雅虎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但马云下了一盘更大的棋,杨、孙都成了他的棋子。事实上,如果不是马云转移淘宝资产,阿里确实能够成为雅

篇三:阿里巴巴语录

马云语录

1. 马云语:赚钱模式越多越说明你没有模式。

2. 马云语:做企业不是做侠客。

3. 马云语:建立自我、追求忘我。

4. 马云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CEO。

5. 马云语:永远要相信边上的人比你聪明。

6. 马云语:五年以后还想创业,你再创业。

7. 马云语: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8. 马云语:上当不是别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贪,是因为自己才会上当。

9. 马云语:其实很多人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回答的全是对的。

10.马云语:一个一流的创意,三流的执行,我宁可喜欢一个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

11.马云语:蒙牛不是策划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的产品、服务和体系做出来的。

12.马云语:最优秀的模式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

13.马云语:要少开店、开好店,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14.马云语: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15.马云语:在今天的商场上已经没有秘密了,秘密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16.马云语:很多人失败的原因不是钱太少,而是钱太多。

17.马云语:概念到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卖钱了。

18.马云语:创业者光有激情和创新是不够的,它需要很好的体系、制度、团队以及良好的盈利模式。

19.马云语: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

20.马云语:你的项目感觉是一个生意,不是一个独特的企业。

21.马云语:建一个公司的时候要考虑有好的价值才卖。如果一开始想到卖,你的路可能就走偏掉。

22.马云语:人要有专注的东西,人一辈子走下去挑战会更多,你天天换,我就怕了你。

23.马云语:要找风险投资的时候,必须跟风险投资共担风险,你拿到的可能性会更大。

24.马云语:记住,关系特别不可靠,做生意不能凭关系,做生意也不能凭小聪明。

25.马云语:不要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碰到一个强大的对手或者榜样的时候,你应该做的不是去挑战它,而是去弥补它。

26.马云语: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

27.马云语:一个好的东西往往是说不清楚的,说得清楚的往往不是好东西。

28.马云语:如果你看了很多书,千万别告诉别人,告诉别人别人就会不断考你。

29.马云语:做战略最忌讳的是面面俱到,一定要记住重点突破,所有的资源在一点突破,才有可能赢。

30.马云语:小企业有大的胸怀,大企业要讲细节的东西。

31.马云语:有时候死扛下去总是会有机会的。

32.马云语:所有的创业者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33.马云语:关注对手是战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会赢。

34.马云语:战略不能落实到结果和目标上面,都是空话。

35.马云语:绝大部分创业者从微观推向宏观,通过发现一部分人的需求,然后向一群人推起来。

36.马云语:不管你拥有多少资源,永远把对手想得强大一点。

37.马云语:80年代的人不要跟70年代,跟60年代的人竞争,而是要跟未来,跟90年代的人竞争,这样你才有赢的可能性。

38.马云语:商业计划绝对不是一个销售计划,里面有无数细节,无数人才的运营。

39.马云语:战略有很多意义,小公司的战略简单一点,就是活着,活着最重要。

40.马云语:必须先去了解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然后再去找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41.马云语:最核心的问题是根据市场去制定你的产品,关键是要倾听客户的声音。

42.马云语: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所以尽量不要免费。等你有了钱以后再考虑免费。

43.马云语:“营销”这两个字强调既要追求结果,也要注重过程,既要“销”,更要“营”。

44.马云语:诚信绝对不是一种销售,更不是一种高深空洞的理念,它是实实在在的言出必行、点点滴滴的细节。

45.马云语:公关是个副产品,由于你解决了以后会逐渐传出去,这才是最好的公关。

46.马云语: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

47.马云语: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

48.马云语:永远要把对手想得非常强大,哪怕非常弱小,你也要把他想得非常强大。

49.马云语:我自己不愿意聘用一个经常在竞争者之间跳跃的人。

50.马云语:多花点时间在你的其他员工身上。

51.马云语:什么是团队呢?团队就是不要让另外一个人失败,不要让团队任何一个人失败。

52.马云语:把你太太当合作伙伴,不要把她当太太看。

53.马云语:有时候学历很高不一定把自己沉得下来做事情。

54.马云语:创业时期千万不要找明星团队,千万不要找已经成功过的人。创业要找最适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

55.马云语: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

56.马云语:什么都想自己干,这个世界上你干不完。

57.马云语:每一笔生意必须挣钱,免费不是一个好策略,它付出的代价会非常大。

58.马云语:领导力在顺境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出来,只有在逆境的时候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59.马云语:碰到灾难第一个想到的是你的客户,第二想到你的员工,其他才是想对手。

60.马云语:永远记住每次成功都可能导致你的失败,每次失败好好接受教训,也许就会走向成功。

61.马云语:暴躁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因为有不安全感,或者是自己没有开放的心态。

62.马云语:可能一个人说你不服气,两个人说你不服气,很多人在说的时候,你要反省,一定是自己出了一些问题。

63.马云语: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64.马云语:别人可以拷贝我的模式,不能拷贝我的苦难,不能拷贝我不断往前的激情。

65.马云语:80年代的人还需要摔打,不管做任何事,要检查主观原因。

66.马云语:做小了,一定要做到独特。

67.马云语: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帮助别人成功。

68.马云语: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一个当不好士兵的将军一定不是好将。

69.马云语:小公司的战略就是两个词:活下来,挣钱。

70.马云语:生存下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做好,而不是做大。

71.马云语:《赢在中国》没有失败者,只有幸运者。

72.马云语:有结果未必是成功,但是没有结果一定是失败。

73.马云语:永远把别人对你的批评记在心里,别人的表扬,就把它忘了。

74.马云语:权威是你把权给别人的时候,你才能有真正的权利,你懂得倾听、懂得尊重,承担责任的时候,别人一定会听你,你才会有权威。


80年代阿里巴巴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39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