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杜甫传

时间:2016-12-15 07:24:2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杜甫传详解

杜甫【甫,美男子。王安石,字介甫。意为这个美男子。湖北襄阳人,迁居河南】,字子美【古人的名、字、号的记忆,刘过,字改之。泽东,字润之】,少贫不自振【赈,不振自,宾语前置】,客吴越、齐赵间。李邕【yong】奇【意动用法,以……为奇,看重】其材,先往见【谒见,拜见】之。举进士【唐代的科举制度并没有后代严格】不中第【科举等级,科举考中为及第,不中为落第】,困长安【中国六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开封、杭州、洛阳】。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献祭、犒赏。xiang哀哉尚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三大礼赋。诗词歌赋。汉赋。司马相如,辛弃疾千金难买相如赋】。帝奇之【adj+代词,意动用法】,使【省略之】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提升官职。拜、迁、左迁、罢、黜、乞骸骨】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多次,屡次,其他重要意思:列举罪状】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等到】审言【膳部员外郎。父杜闲,县令】,以文章显【于,省略】中宗时。臣赖绪业【事业,遗业】,自七岁属【写作,其他意思,通嘱,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类。桃花源记,有良田美酒桑竹之属】辞,且【近】四十年,然【然而,其他意思:这样,是,……的样子】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私下】恐转死沟壑,伏惟【希望】天子哀怜之。若【如果,其他意思,你】令执先臣故事【故去的事情,此处指原来的事业】,拔【拔除,剪除。另:攻克。拔石城】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宣扬】《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本书】,至沈郁顿挫【杜甫诗文的特点】,随时敏给【顺顺应时世,思维敏捷】扬雄、枚皋【汉代辞赋家】可。捷敏维思,势时应

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表祈使语气,难道】忍弃之【第一人称代词,我。廉颇蔺相如列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会【正赶上】禄山乱【安史之乱,8年,唐代由盛转衰】,天子入蜀【玄宗逃亡事,玉环途中被杀】,甫避走【跑,行,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羸服【贫贱人的衣服】欲奔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为贼所得【被动句,为……所】。至德二年,亡【逃亡,败走】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杜拾遗出处,主管监察进谏之类,似今日之纪委】。与房琯为布衣交【贫贱时的朋友,百姓的交往】,琯时败陈涛斜【地名,房自请兵出战,败于此处】,又以【因为】客【名做动】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小,注意并列关系的现代词语,在古文中经常是近义词或反义词,如疾病、逃亡、细小】,不宜【应该】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称谢,其他:道歉、推辞】,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使动用法,使之做丞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满,引申为整】年艰窭【ju,贫穷,贫寒】,孺弱至饿死,因【于是】许甫自往省视【省亲,探望亲人。女子回娘家为归宁或省】。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就】弃官去【离开,他意:距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建造房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成都西郭【浣花溪,杜甫草堂】。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通“率“名词作动词】剑南,表【名作

动,上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工部出处】。武以【因为】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有时,另,有的人,或许】时不巾【名词作动词,不尊重严武】,而性褊躁傲诞【旧唐书‘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好像】不为【表被动】忤【恼怒】,中衔【恨】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告诉】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死。崩、薨、卒、死、去世、故去、仙逝、驾鹤西游】,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游岳祠,大水遽【突然,紧急】至,涉旬【十天】不得【能够】食,县令具【准备】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烤肉。八百里分麾下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边塞诗人】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rao,衰败,衰弱】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篇二:杜甫传翻译详解

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杜甫传》中的实词和虚词。

2、了解杜甫生平。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杜甫传》中的实词虚词。

2、准确翻译选文。

教学步骤:先由学生圈点出疑惑,教师讲评重点实词和虚词。完成选择题和断句。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振:通“赈”救济。

客:旅居他乡,漂泊。

奇:看重。

见:谒见。

第:科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考中称“及第”;没考中称“落第”。

补充:李邕(678~747),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

对应译文:杜甫,字子美,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zhòu)曹参军。

献:献祭;飨:献祭,犒赏。献飨常合用。

奇:认为有才,看重。

擢,拜:授予官职。不拜:尚未到职。 对应译文:天宝十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

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dài)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

伏惟天子哀怜之。

承儒守官:传承儒业保持官职。

绪业:事业;遗业。

属辞:撰写诗文

且:将近

窃:暗自。

对应译文: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

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

若:如果

故事:旧业,原来的职业。

拔:拔除,翦除。

鼓吹:宣扬。

随时敏给:顺应时势,思维敏捷。敏给:敏捷。

其:难道。 对应译文: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fū)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会:恰逢补充:聚集,会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避:逃跑。

羸服:贫贱人的衣服。

谒:进见或进见时用的名帖。上谒:进见时呈上名帖。 对应译文: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部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

与房琯(guǎn)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hào)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

布衣交:贫贱时交的朋友。也指不拘于低微高低平等相待的朋友。

以:因为

客:名词用作动词。窝藏。

罢:被罢黜。

细:小。 如,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属于中性词。

解:平息。 对应译文: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jù),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

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所在:各处。 夺:抢掠。

弥年:整年.窭:贫穷,贫寒:~家子(贫穷人家的子弟)。

因:于是.

辅: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区:畿~。 对应译文: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叉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结庐:建造房舍. 如,结庐在人境.

焉:代词.

帅:通”率”,率领,带领。

表:名词用作动词,上表。

对应译文: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

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

旧:老交情。

或:有时候。(代词,代人或事物; 有;有时;或者,或许)

忤:恼怒。

衔:怀恨在心。

对应译文: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性情也非常暴烈凶猛,外表看起来好像没被惹怒, 严武为此心中怀恨。

篇三:新唐书杜甫传试题答案及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7题(3小题,9分)

杜甫少贫,不自振,客吴楚齐赵间,举进士不第,困于长安。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1)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后亡走风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延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2)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杵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贫,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人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

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杵,中衔之。一日欲杀.

甫,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

夔间。后南游,客耒阳,一夕大醉而卒,年五十九。 .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棿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

《新唐书·杜甫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 绪:残余的。 .

B.琯以客董延兰,罢宰相 客:招纳门客 .

C.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录:任用采纳 .

D.外若不为杵,中衔之 衔:怀恨。 .

6.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杜甫“忠君”的一组是( ) 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③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杵圣心

④甫见之,或时不巾,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⑤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棿弱,情不忘君

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D.①②③

7.对《杜甫传》理解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青少年时精神不振作,以至于没能中举,一生悲剧由此而来。

B.杜甫在给皇帝的上书中,介绍了自己的家世,自己的学问和生活境况,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干的高度自信自许、怀才不遇的感伤和希望发挥才干的企盼。

C.由于杜甫性格旷放,与严挺之和严武发生了冲突,最后不得不飘流到南方。

D.这段文字对杜甫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赞美,尤其是对他关心朝政表示了完全的赞许。

8. 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3分)

(2)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3分) (一)

5.答案:A(绪业,前人留下来的事业。) 6.答案:A7.答案:B

8.(1)等到杜审言,因文章出众而在中宗时显贵。(2)希望陛下能够舍小取大,因此冒死上疏。

新唐书杜甫传参考译文

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困在长安。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丅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部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后来杜甫逃到凤翔拜谒圣上,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瑁是平民时的朋友,房官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杜甫谢罪说:“宰相张镐的儿子张琯,自幼便树立了一个理想,便是成为纯儒(也就是纯粹的儒者,也可以理解为儒家的大学者),那时他就拥有一个大臣应有的得体风范。使人议论许琯的才干可担任三公之位,陛下果然委任他并以他为宰相,我看他深切顾念主上的忧心之事,大义表现在神色上,然而,性情傲慢。十分酷爱弹琴,延兰委身托付房琯门下,贫穷疾病,昏聩年老,依仗势力胡作非为,房琯爱惜人才的情谊,以致

受到玷。我叹息他功名没有成就,志向气概却遭受挫败,希望陛下舍弃小错留取大品德,因此,冒死罪上疏,言辞涉及激烈的攻击,违背圣上心意。陛下赦免我的死罪,再恩赐我告老还乡,此恩德不只是臣单独蒙受。”然而皇帝从此不十分看重录用杜甫。

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没有赴任。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上表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严武去世,崔旰等人叛乱,杜甫往来梓夔之间。后来向南游历,客居耒阳,一晚大醉而死,年纪五十九岁。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的忠义。


杜甫传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13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