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中国结艺课后感想

时间:2016-12-15 07:20:0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教学反思-中国结艺

结艺的魅力 网络的风采

——《中国结艺》教学反思

武汉市育才小学 吴琳

“中国结”具有优美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产。千百年来,这种编结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本课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编、抽、修等编结技能,学会基本结的编结方法,编制简单的中国结;并通过制作结艺的过程,感受中国民间文化的内涵,体验创造美的愉悦。

一、体验网络的风采

1.改变学习方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按照平常劳动教学,仅靠教师的示范实在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来示范时由于学生接受程度的快慢不同,观摩的角度不同,不能照顾到全体;其次,教师无法反复示范,而学生毕竟是孩子,这么复杂的编织方法,他们不能很快记住,很容易遗忘;再次,仅由教师示范的课堂,过于单一,缺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缺少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灵气。在“结艺教室”模块中设置“网络教学”和“学习指导”。前者是老师亲自教授编结过程的录像,后者是运用Flash制作的编结方法分解动画。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和差异性,从多方面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途径,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对积累实践的经验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2.改变评价方式——让评价更加适时、适用、适度。

虽然传统课堂可以展出学生的作品,但是由于作品很小,很难呈现作品的细节,更不可能让每个孩子尽情展示。“作品展示”通过现场拍照,将学生现场制作的作品立即呈现展示到网络中,让全体学生都能欣赏得到,增强活动的时效性,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实时投票系统,为你喜欢的作品投票,并介绍自己的编结经历。凭借网络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制作的优点和不足一览无遗。赏结之余,评结之能就这样在网络手段的帮助下,无形的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里。这既当堂检验学习效果,又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丰富的学习资源——带领学生跨出课堂,跳出空间的局限。

“结艺文化”为学生展现丰富的结艺内涵,了解结艺的悠久文化历史;“结艺欣赏”通过欣赏各种不同样式的中国结,看到了结艺在不同场所的各种用途及作用;“结艺教室”基本结、复杂结,多种结艺样式为不同差异的学生提供满足个性发展的实践需求。通过开展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它的巧妙运用为学生

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拓宽了师生间交流沟通的渠道,更使得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自主探索,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网络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综合素养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二、感受结艺的魅力

依据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技术水平、动手能力,我以简单的攀缘结为切入点,以自主创编各种结艺样式为主要活动内容。在方法指导上,我将编结的过程归纳为:编、抽、修三个步骤,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整个活动以赏结、议结、学结、创结、评结为主线展开学习活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经过不断思考、实践,最终解决问题,并整理出自己的最佳制作,由此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不仅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而且信息网络还将课堂无限延伸,使学生在课后能够继续探索,继续学习。我校高年级同学在开展了这个活动后,网站还会有学生不断在访问,课间时常看到编织中国结的学生,我也常常被学生缠住解决他们编结的问题,欣赏他们挂在书包上、戴在手上的作品。这充分说明,这次活动不仅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强大魅力的展现,孩子们从游戏中、从漫画中被吸引了过来,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在培养劳动技能中,如何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尽量让学生在学习制作过程中少走弯路,并能及时将学习的过程反馈给老师,怎样让中华传统在我们下一代手中继承和推广,这将是我继续探究的目标。

我国著名学者南国农先生认为:“现代教育=现代教学思想方法×现代教学媒体”。二者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无论哪方为零,结果都会为零。新课程改革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难得的机遇;在此同时,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有利条件,让我们将现代技术引进课堂,在探索实践中,我学会了合作,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创新。信息技术为我提供了打开突破传统劳动教学宝库的钥匙,插上了翱翔于新课程改革中的翅膀。

中国结,结中情意浓,结中变化多;网络连技艺,你我互沟通;多少智慧,多少成就,都在这长长一根红绳中!

篇二:《中国结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编制中国结,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中国结的寓意、历史、感受其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打中国结,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华结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在学习中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展示中国结的相关实物2.谈话:看完这些漂亮的中国结,你有什么感受?3.小结:中国结是我国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结的相关知识。

(二) 展示资料,了解历史

1.谈话:刚才同学们看完这些中国结的作品,都感觉到非常漂亮,那你们了解中国结的历史吗? 2.小组合作,推荐同学向全班汇报。3.小组汇报。

4..教师介绍中国结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各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而又古老的结艺。

中国结特点:每一个结从头到尾用一根线编结而成,每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中国结名字的含义: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感情的字眼。不论是群策群力的“团结”,还是牢固、安定的“结实”。 “结”给人的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 “结” 又与“吉”谐音,在中国人的心目的,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 “吉”既是人类千古永恒的追求主题,那么,“结艺”这种具有生命力的形式美,也就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的美,而且它的命名,如:双钱结、盘长结、如意结??都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中国结不仅结饰美,它的材料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使用线,绳以及其他纤维材料,这些材料的柔韧性,以及天生的亲和力,能使人联想起家庭生活用品,联想起过去,具有回忆的柔情。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近乎自动化的社会环境中,更加需要高情感的补偿,因而对柔性纤维材料的选择,无疑在意识深层与这种社会背景相通。随着人们追求美的趋势,中国结又重新在人们手里流传,受到人们青睐,以至呈现出一种中国结艺复兴的趋势。

中国结艺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在今天又将大放异彩了。

5.出示图片,展示造型色彩精彩纷呈的现代中国结艺作品。

6、教师提问: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编织一个呢?今天我们一起学编美丽的中国结——-吉祥结

(三) 亲身体验,编制作品

1.吉祥结介绍

2.教师示范吉祥结的制作

课件演示课件

⑴基本步骤

⑵吉祥结制作视频。

3.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若想编出一个美观、称心的结,编结者一定要记住

心要静、气要顺。看图解,记走向。三分编,七分调。分内外,紧外耳。线平走,不扭转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制作吉祥结。

(四) 作品展示,课后延伸

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根据中国结的艺术特征讲评学生作业的优、缺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送给自己最亲密的人,传达出特别的祝福。

篇三:《中国结艺》——教学案例

探究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中国结艺》教学案例

新世纪实验学校 徐雪芬

[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 全新的教材给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因为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更换一种教 材,它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超越。

[教材分析]

《中国结艺》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下劳动和技术专题读本七年级下册,根据宁波市学校教育的实际所编写。 结饰制作艺术,是利用一段或两条以上的绳子进行缠绕,穿插后拉紧而成的扣或结。要求学生首先利用最简单的结形配上适当饰物的造型变化;然后利用其他更多材料,根据学生所制作的盘长结的特点进行造型变化。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大多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喜欢动手制作,渴望获得成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探索、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自信和快乐。

[设计意图]

中国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经过几千年时间,绳早已不是记事的工具,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本活动除了弘扬这一民间艺术外,更主要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丰富经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与人合作、勇于创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盘长”这一传统图案。初步了解我国独特的中国结文化。了解中国结的编制原理,学会阅读操作示意图。了解材料属性,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掌握二回盘长结的制作技术。学会使用编制绳结的辅助工具。发展学生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技术评价等技术素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形成利用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初步掌握操作技能学习和技术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技术交流;以行引知,以知导行,让学生走进社会和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技术、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经济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审美意识等与技术相关联的基本意识;引导学生对中国结这一传统工艺门类形成积极持久的兴趣,形成传承民族传统工艺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对“盘长(结)”文化内涵的理解;二回盘长结编制技术的掌握。

2、教学难点是编制结体美观、耳朵大小匀称的二回盘长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多种式样的结饰作品等;学生课前搜集各种结饰的图片或资料,准备不同颜色的丝线、剪刀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出课题

播放课件,出示2008北京申奥委员会的申奥会徽。

提问:申奥委把这个图案作为申请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有什么含义?

学生回答,总结:该图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五星,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

引出课题:中国结

教师展示实物中国结,问:“中国结美吗?”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中国结的造型及结构。让学生欣赏各种中国结的美。)

[启发学生认识中国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小组活动总结

1、 交流、总结

课前我分了好几个小组,让大家去上网、上图书馆或其他的办法,去收集一些有关中国结的资料或图片。下面各学习小组先讨论自己收集的中国结的资料,进行整理,相互交流,总结。如果你有一些问题想知道,但却没有找到,你可以提问,看看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否帮你。

2、 反馈

我先提第一个问题:“谁能介绍一下中国结?”

一小组回答: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

“结”在中 国文化中代表着亲密、团结。

师:“关于中国结,你们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问:中国结的由来?

生答: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过的另一重要作用。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

生问:中国结的特点?

生答: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使用一根丝绳通过结、穿、绕、缠、编、抽等多种工艺制作成的饰品。

生问:中国结的种类?

生答:基本结有纽扣结、双环结、双联结、团锦结、祥云结、盘长结等17种。 ??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中国结的历史、由来、特点、种类等。)

看来,大家的课前调查工作开展的非常仔细,调查的内容非常的详细,小组内成员之间合作的也非常默契。

(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的设计思想。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技术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技术设计与创新交流等能力。为此,应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资料整理能力、交际能力等,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三、制作

1、 前提

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国结的有关知识,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啊!

生答:想。

师问:有同学会编中国结吗?

生答:不会。

师:可能有些同学认为编中国结很难,其实并非如此,每一件事只要我们认认真真的去做,就一定能做好。就象我让大家寻找中国结的有关资料,大家都做的非常好。那你们有信心编好中国结吗?

学生兴趣好涨,响亮的说好。

[启迪学生树立自己动手、战胜困难、勇于创新的坚强意志。]

2、材料和工具

彩色的丝质绳子和双面胶。

3、 学做

中国结的基本结很多,平时看到的中国结是几个基本结的组合,我们只有学会了基本结,就能编制其他形式的中国结。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基本的——双联结。

采用四人一小组,合作研究制作双联结,看哪一小组最先把这个结打出来,而且又好又快。

制作时根据课本中的编制顺序图(图如下),同学们自己研究。

图 1 图 2图 3

图 4 图 5

[在这一阶段,我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感悟新的知识,自己去获得结论。必要时,教师再传授技能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想做的最好。]

4、 评价

展示学生的双联结,挑选出最好和做的最快的作品。指出做的最快的作品的缺点。指出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的好,其次是做的快。请做的最好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打结的过程,使全部学生掌握双联结。

[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让他当小老师,可以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他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想欲欲一试,使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了解了有关中国结的很多内容,而且还学习了一种基本结——双联结。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家互相帮助、积极动手,这种精神值得今后继续发扬。下节课

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种基本结——盘长结,希望大家先去找找有关盘长结的资料,并且去做一做,盘一盘。

[教学反思]

1、 本项目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充分考虑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空

间,通过收集中国结的资料,上网查询中国结的特点、历史、由来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怎样制作中国结,以及中国结应用等,并动手编织了基本结。更可贵的是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 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结构发生变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让课堂活了起来。真正体现劳技课的一大特点:“精讲多练,注重实践”。劳技课也应是多种教学方法的集中反映。

3、 在活动形式和过程中更多地注意让学生动手尝试、主动研究和积极探索。使学生经历

一个提出问题、研究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制作的作品质量不断的提升,这才是综合实践教育的真正意图。

4、 在劳技课中学生的劳动必需有思想的、有创造性的。这就需要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

让他们去思考、去发挥。教师要摆脱手把手地教,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改进自己想法的欠缺,去感受通过脑力劳动获得的那一份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确实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学得愉快,知识收获也很多,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要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安排不同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为先进的教育意识和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所以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自身学习,能够从单纯的技能、技巧传授,提高到对学生创新能力

慈溪市新世纪实验学校 徐雪芬

邮编:315301 电话:63216516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中国结艺课后感想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11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