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形势与政策恐怖主义感想

时间:2016-12-15 07:19:3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形势与政策论文-恐怖主义对当今世界的危害

2013-2014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专业:******** 学校:****大学 任课教师: *** 姓名:****12-2班学号:1203606**** 成 绩: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恐怖主义以其血腥的暴力活动为显著标志,在世界许多地区制造混乱,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9?11”事件更是使这种活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以空前的破坏力、冲击力和影响力,给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带来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火车站 恐怖事件 危害

最近,我国接二连三的暴力恐怖事件让人震惊、令人愤慨!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砍人事件,造成已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4月30日新疆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站外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紧接着5月6日,广州火车站发生砍人事件,已经造成6人被砍伤,目前仍在救治当中。

丧尽天良的暴力恐怖犯罪,让鲜活的生命骤然消逝,让无辜的群众悲愤难当。这一暴行极大危害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破坏了社会正常秩序,是对人类文明共同伦理价值的公然挑衅。暴恐分子的卑劣行径,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和一致谴责。“反暴力恐怖斗争一刻也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指示,要求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虽然恐怖主义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恐怖主义威胁并没有在国际反恐斗争的严厉打击下日趋减小。仍不断发生的一系列恶性恐怖事件显示,恐怖主义威胁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一些地区还不断恶化。由此可见,反恐斗争仍是一项十分复杂、长期、艰巨的任务。

一、正确评估恐怖主义的危害

虽然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的人只是极少的一小撮,但由于恐怖活动所具有的特性,使它所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普通的刑事暴力犯罪,并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

(一)恐怖主义危害不因从事恐怖活动的人员减少而缩小。恐怖主义既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也不同于常规战争,它是一种“以小搏大”的极端不对称的暴力活动。这种“不对称”之所以极端,是因为它并不是军事作战中的不对称,而是恐怖组织有预谋地针对毫无防范能力的平民进行袭击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还体现在政府难以给予“受害群体”全面保护而防范这种袭击,也就是说,任何国家、任何政府都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像保护要人一样地保护起来,不可能把所有民用建筑、设施都像保护使领馆、军事基地、政府办公驻地一样地安装各种防恐设备。由此可见,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与各国军队相比是“弱者”,但与它们袭击对象相比则是“强者”。

虽然说恐怖组织不断遭到重创,许多恐怖分子不断落网,但残余的恐怖分子“以小搏大”的危害并没有减少。这种“以小搏大”,可以通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或交通工具里放置炸弹、大规模劫持人质、使用汽车炸弹、用导弹袭击民用航空器等方式实现。在这些恐怖活动中,几个恐怖分子、几个炸弹、几枚导弹同它们所造成的伤害与影响可以说难以成比例。因此,我们评估恐怖主义的危害,不能仅仅因其人员的减少而放松警惕。

(二)恐怖主义危害仍在不断扩大。常规恐怖活动已经显示了它的杀伤性与破坏力,每年死于恐怖活动的人数有增无减。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大规模杀伤性恐怖主义出现的可能。恐怖主义无视人类的任何道德规范,不受任何国际法约束,因此,它追求最具轰动、最具血腥、最具影响的各种恐怖活动方式,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直是其寻求使用的手段之一。1995年造成1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使人们更加警觉使用化学武器的恐怖主义;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材料的走私活动,也使人们对包括“脏弹”在内的核恐怖主义的恐惧与日俱增;而在美国蔓延的炭疽恐慌更使人们忧虑生物恐怖主义的来临。随着国际社会的日益开放,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恐怖分子得到制造包括核、生、化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技术和制造材料的途径与方式也越来越多,亟需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与警惕。

“9?11”事件中,载满乘客和油料的大型客机撞向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的恐怖举措表明,恐怖分子在使用常规武器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更具危害的恐怖活动方式。一些恐怖组织逐渐超越传统,尝试高科技带来的恐怖效应。它们在异地建立支持性网站,从事各种培训、宣传等活动;利用现代两用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移动电话、寻呼机等进一步加强其恐怖活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非暴力恐怖主义的危害越来越大,信息恐怖主义就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当人们在享受现代化传播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当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时,恐怖主义也把邪恶的目光瞄准这一领域。他们不仅利用互联网结成跨地区、跨国界的大型组织,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获取和发送各种信息、交流经验,利用网络从事各种犯罪活动;同时,他们也把这种支撑现代化社会的系统作为攻击目标:瘫痪网络、干扰攻击通信卫星等。此外,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也处在恐怖活动的威胁之下。

(三)恐怖主义危害还在于它造成大范围的心理恐慌,影响经济发展。恐怖主义主要特征有二:一是以滥杀无辜来追求更大规模的血腥效果;二是力图制造更大范围的恐慌效应。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与物质财产损失只是恐怖主义危害的一个方面,它的危害还表现在对人们心理的冲击。虽然恐怖活动最直接的受害者只局限于案件现场,但人们由此所产生的心理恐慌则远远超过这个范围。因心理恐慌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全方位的:一是对政权的稳定有所影响,有时甚至造成政府的更迭;二是造成社会一定程度的动荡不安,人人自危;三是妨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秩序,一遇到事件便与恐怖活动相联系,造成交通中断、工作停止等状态。

而且,恐怖主义的危害还在于恐怖活动的放射性作用,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表现一,通过各种类型的恐怖活动,增加社会安全成本。为防范恐怖袭击,各国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各种安保措施。这不仅使得人们工作生活的各种快捷途径大打折扣,

而且这种安全成本也使其他经济活动的效益有所下降;表现二,直接对经济构成冲击。1997年埃及旅游胜地卢克索发生屠杀外国游客的恐怖事件后,世界各国纷纷取消原定去埃及的旅游计划,使埃及当年的旅游收入下降了30%;2001年印尼巴厘岛爆炸事件后,不仅已在该岛的游客匆匆离去,而且去该岛的人数也急剧下降。事发第二天,印尼股市开盘,综合指数下降了10%。“9?11”事件中,美国纽约在其地标性建筑物——100多层400多米高的世贸双子塔被两架被劫民航客机撞击后轰然倒塌的同时,既造成了2800多人的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美国笼罩在恐怖阴影之下,一时间草木皆兵。此次事件除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外,间接影响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四)恐怖主义危害日益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稳步发展。在此状态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性更是不断加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意味着各国的脆弱性增加了。这种脆弱性的实质,是指威胁国家安全的跨国因素增多,而恐怖主义就是其中最突出的因素之一。我们看到,尽管恐怖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热点,但恐怖主义的全球化使得其危害的全球化现象尽显。“9?11”事件虽只是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但却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据联合国估计,此次事件将使世界经济发展放慢1个百分点,损失高达3000多亿美元。在2800多死亡人员中,涉及的国家多达几十个。换言之,恐怖主义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人民都要承担恐怖风险与反恐成本。

评估恐怖主义的全球化不应只着眼于恐怖事件的发生,而应看到它的全部。恐怖主义既有极端理论作宣传,也有一定组织机构进行策划;既有募集资金网络,也有走私武器军火渠道;恐怖事件只是恐怖主义的一种最终表现形式。由此可见,虽然恐怖攻击主要针对特定国家和目标,但其他恐怖主义活动则有可能在世界各地进行。由于以往忽视这一点,使恐怖主义问题造成了许多国家之间的摩擦。这种摩擦不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就是发达国家之间也有,而且这种摩擦现在仍然存在。

二、认清恐怖主义的本质

“9?11”后,恐怖主义在国际社会的严厉打击下仍很猖獗,个中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个方面:从内部看,恐怖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复杂的历史社会根源,当今社会存在着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从外部看,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依然有待统一,特别是对恐怖主义的界定、反恐双重标准等问题。因此,反恐斗争也应从多方面着手,靠单一手段、单一国家很难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一)恐怖主义披上的种种掩护外衣。恐怖主义使用恐怖暴力作为自己的旗帜,其理论基础之一就是“武装宣传”。纵观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恐怖组织,成立之初也只是由几个、十几个极端分子所组成。他们的极端主义思想与理论很难为现实社会所接受,更不为那些受“利益驱动”的媒体所关注。为了“引起”人们对他们主张的重视,为了“强迫”政府接受他们的“政见”,恐怖分子找到了这条让世界不安宁的极端之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虽然以民众的生命为代价进行“武装宣传”,但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是恐怖主义。他们往往找到许多貌似正义的理论伪装自己:把屠杀民众称之为“暴力革命”;把分裂活动冠名为“争取民族解放”;把宗教矛盾大写为“宗教压迫”;把极

端民族主义谎称为“争取民族独立”,如此等等。以此,他们蛊惑了一些人;以此,他们煽动了一些人;以此,他们吸收了一些人;以此,他们也迎合了某些别有用心的“第三势力”的需要。

(二)恐怖主义为自身发展制造的怪圈。恐怖主义沾满民众鲜血的“血路”之所以能够走下去,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制造的一个怪圈。因许多客观原因而形成的贫困、贫富差异,成为被他们利用的工具;而他们的恐怖暴力活动又大大阻碍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这种落后状况转而再次成为他们所谓“正确主张”的有利“注脚”。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恐怖怪圈。在世界上恐怖活动的高发区,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从英国的北爱尔兰、西班牙的巴斯克、法国的科西嘉,到斯里兰卡的泰米尔、菲律宾的棉兰佬岛,从非洲到美洲,大都如此。原因之二在于,恐怖活动不仅“引起”当地人民与政府的关注,更是“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别有用心的“第三势力”的介入。这也使得恐怖组织有了跨国活动的余地与资本,于是这块“乌云”越来越大。针对恐怖主义这种状况,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是打破这种怪圈的关键。

(三)“恐怖主义”定义问题仍是一个关键分歧。虽然国际社会认识到恐怖主义的威胁越来越大,但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恐怖主义”这个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世界各国政府,包括专家学者给“恐怖主义”所下定义已达150多个,这实质上也突显国际社会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状态。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来源不一,需对付的目标不同;二是,恐怖主义跨国活动的“一地策划,异地实施”的特点,导致一些“势力”把恐怖主义作为一张“牌”;三是,一些国家在恐怖主义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只打击对本国利益构成威胁的恐怖主义,有时甚至支持纵容对他国构成威胁的恐怖主义。

当然,国际社会反恐也有一些可喜的现象:在恐怖主义定义方面,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只要是针对平民的恐怖暴力活动就是恐怖主义;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联合国通过的12项反恐国际公约;联合国在国际反恐中的地位与作用正在不断加强。

三、标本兼治全面防范打击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反恐斗争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反恐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严厉打击现存的恐怖主义;二是防止潜在恐怖主义的产生。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一)不断拓宽国际反恐斗争合作领域,使恐怖分子无处藏身。我们看到跨国活动是恐怖主义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一地策划,异地实施”的恐怖活动迫使国际社会必须进行反恐斗争合作。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国际反恐斗争合作的基础仍是双边合作。面对共同的恐怖主义威胁,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采用双边合作方式较有成效。国际反恐斗争的多边合作正在蓬勃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地区性组织的反恐

斗争合作上。基于一定的地缘与共同的利益,合作趋势良好。但这两种层面上的反恐合作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恐怖主义不会受这种合作区域的限制。因此,全球性反恐斗争合作仍亟待在国际公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并机制化。

国际反恐斗争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用具体的措施来充实完善各种反恐协议、协定与公约,国际反恐斗争合作的领域也应随之不断扩大。由于恐怖主义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反恐合作既要有道义上的支持,也要有司法合作;既有情报交流,也有技术合作;既有经济制裁,也有联合军事打击;既有国家领导人的会面,也有具体执行部门相互协助,从而达到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限制恐怖分子的活动空间,切断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使恐怖分子无论躲到哪里,都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二)从挖掘恐怖主义的根源着手加强综合治理。恐怖主义之所以还很猖獗,还得到一些人的同情与支持,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还披着形形色色的伪装:民族的、宗教的、意识形态的,如此等等。如果将恐怖主义的这些外衣剥去,看清实质,其为达到一定政治目标而进行残忍屠杀的本质就会完全暴露。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恐怖主义在各种措施的严厉打击下仍在泛滥,还有其根源问题。贫困、贫富差距、国际关系中的不公正现象以及社会动荡不安、种族部族冲突等,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副作用还在加深加重这些问题。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就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在打击各种现存恐怖主义的同时,更应注重解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不平衡,缓解国际社会矛盾,减少冲突,防止潜在恐怖主义的出现。

(三)加强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怖斗争中的主导作用。综上所述,反恐斗争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为了解决当前反恐斗争中存在的问题,使国际反恐合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联合国不仅要发挥更大作用,而且要起主导作用。因为,联合国是二战以来经过近50年发展涵盖国家最为广泛的国际政治机构,作用非常广泛,而且联合国已有12项反恐国际公约,这已经为联合国在今后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以联合国为框架,建立和完善全球性的反恐斗争合作机构,是彻底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的根本出路。

暴力恐怖犯罪是对人民群众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严重侵犯,暴力恐怖分子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暴恐分子越是猖狂,人民群众捍卫社会稳定的决心就越是坚定,各族人民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就越是不可动摇。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才是主旋律;生活幸福、社会和谐,才是主基调。坚决反对暴力恐怖行径,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维护安定、祥和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篇二:形势与政策国际恐怖主义现状及应对防范措施

以“伊斯兰国”崛起为标志,2014年的国际恐怖新生态大体成型。战后的伊拉克和叙利亚成为中东恐怖大本营和策源地。美国迫于形势,结合中东战略调整反恐政策,出台针对“伊斯兰国”的新战略,加紧筹建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新阵线。中国可以顺势而为,集中打击“东突”暴恐势力,严防新一轮国际恐怖威胁冲击中国。

“伊斯兰国”现象折射出国际暴恐势力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这种集暴恐势力与政治实体为一身的极端武装,有地盘、有资金、有人员,不仅割据一方建立政教一体的神权政权“哈里发”,还吸引世界各地的极端分子竞相投奔,成为国际暴恐势力的新山头。另一方面,“伊斯兰国”残忍成性,受其训练和影响的外国恐怖分子纷纷效仿,其危害更甚于以前。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扎瓦希里领导的“基地”组织并未被清剿干净,他们趁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之机重整人马,成立了“印度次大陆”分支,扬言要统辖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的暴恐分子,大有与“伊斯兰国”分庭抗礼之势。加之“基地”组织在阿拉伯半岛、北非和索马里等地的分支仍然活跃,国际恐怖版图可能呈现交相为恶的难局。

纵观30多年的国际暴恐发展史,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暴恐威胁尤为严峻。“基地”组织诞生于阿富汗抗击苏联的“圣战”时期,1979—1992年的13年间吸引了40余国的4000多名外国“圣战”分子加入其中。这批人后来成为该组织和各国恐怖组织的骨干,威胁延宕至今。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又有50余国的近5000人投奔,这也成为“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和目前“伊斯兰国”壮大的基础。叙利亚内战3年后,该地区已聚集80多国的1.5万多名外国“圣战”分子,并且还有继续增多之势。可见,“伊斯兰国”和伊叙乱局吸引国际“圣战”分子的速度、规模和范围已远超过去。

伊斯兰国”(ISIS)的强势崛起是2014年国际政治安全领域最出人意料的事件之一。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在几年前曾被美军和伊拉克逊尼派部落武装联手打得奄奄一息的组织,竟然能在叙利亚内战中“满血复活”,成功卷土重来,更在伊拉克西部和叙利亚北部站稳脚跟,建立所谓“哈里发国”。

尽管去年8月以来,美国及盟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对“伊斯兰国”持续实施较高强度空袭,但效果并不明显。更值得警惕的是,“伊斯兰国”的外溢效应已经有所显现。近期,澳大利亚和法国都发生了受“伊斯兰国”煽动的本土极端分子发动的恐怖袭击事件,也使得全球反恐安全形势更为紧张。

在2015年,国际恐怖主义能消停吗?目前来看,答案并不乐观。正如兰德公司的反恐专家塞斯·琼斯(Seth Jones)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的,当前以“基地”、“伊斯兰国”为代表的萨拉菲圣战(Salafi-Jahadist)恐怖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已对包括美国本土在内的国际社会构成“持久威胁”(persistent threat)。

什么是萨拉菲圣战恐怖组织?报告认为,这种组织兼具“萨拉菲”和“圣战”,是逊尼派武

装组织中最为极端的一派。“萨拉菲”,即强调回归纯正的伊斯兰教;“圣战”,则意味着将暴力圣战看作“个人主命”(fard ‘ayn)。暴力和宗教极端主义是萨拉菲圣战恐怖组织的两大特征。

报告搜集了近万份关于“基地”等萨拉菲圣战恐怖组织的资料,其中包括一些解密文件,并就此建立数据库。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资料,报告总结出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几个趋势性特点——

全球恐怖主义活动明显抬头。数据显示,受叙利亚、利比亚等中东国家动乱影响,2010-2013年,全球萨拉菲圣战恐怖组织数量增长了58%,组织成员数量则翻了两倍多,这其中有不少是前往叙利亚参加内战的各国极端分子。这些恐怖组织制造的恐怖袭击数量也明显上升,不过99%以上的袭击对象是中东地区国家军警、平民等“近敌”(near enemy),直接针对西方国家本土等“远敌”(far enemy)的袭击尚不太多。

国际恐怖活动出现“去中心化”加剧。国际恐怖组织结构分为四层。第一层是以扎瓦西里为首、盘踞在巴基斯坦部落区的“基地”核心层,第二层是叙利亚、索马里、也门和北非等地正式向“基地”效忠的分支组织,第三层是未正式投靠“基地”,但认同“基地”意识形态的恐怖组织,第四层则是全球范围内受“基地”意识形态影响的各类组织及个人。在国际社会的共同打击下,传统的“基地”核心层被严重削弱,对于全球“圣战”圣战运动的掌控能力减弱,但各恐怖组织及极端分子活动的自主性则相应增强。目前,对于全球“圣战”运动的发展方向,各组织意见并不统一,更多恐怖组织是根据自身利益和“理想”实施“圣战”,现在风头正劲的“伊斯兰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国际恐怖组织的威胁趋于多元。一些国际恐怖组织热衷“攻城略地”,占山为王;另一些仍将西方国家本土作为主要袭击目标,意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群体恐慌。最值得警惕的是,国际恐怖主义意识形态正在全球加速扩散,一些人受极端思想影响激进化,转化为本土恐怖分子(domestic terrorist)。而这些本土恐怖分子隐蔽性强,行动突然,预防并挫败此类恐怖袭击难度很大。

欧洲的恐怖袭击:对基督教文明“傲慢”的袭击。2015年1月7日,法国《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袭击,1月16号比利时警察大楼险遭血洗,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让丹麦“童话之城”弥漫深深的恐惧情绪,如此的恐怖袭击还有可能发生在欧洲的其他国家、甚至美国。其实,言论自由从不应侵犯别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一个比喻,一个人觉得很安全,把自家院子的篱笆拆了,但他不应嘲笑别人家还有篱笆。因为,每个人的安全感的不同的。

伊斯兰国的报复:对人权与文明的践踏。2015年2月15日,21名在埃及科普特人被IS斩首。原因是埃及科普特人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基督教民族,其人口约占埃及超过8千万总人口的10%。IS通过一系列极端行动表示要同基督教死战到底。但我们要反思,为什么IS如果极端却“信徒”众多。事实上,在“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北非、阿拉伯世界被无限“碎片化”,极端势力反倒是在权利真空状态获得了“滋养”的土壤。一些人抱着对西方自大的仇视、怀着对全球化遭遇“边缘”的不满以极端的心态加入到了极端的组织,如癌症一般蔓延着!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策略(一)惩防结合的标本兼治观

当前国际社会对会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惩治大多还停留在案后刑事处罚的特殊预防阶段,在恐怖主义犯罪制造令人震惊的惨剧之后发出慰问与声援。这使我们不能不深深地感到国际刑法的滞后性。此外,对恐怖主义犯罪采取武装镇压并不是国际社会提倡的惩治策略,无论是恐怖主义犯罪分子的爆炸、袭击等,还是依靠武力惩治国际恐怖犯罪分子的“战争”,都与联合国要求的最终目标背道而驰。从事实上看,无论是邪恶的袭击,还是正义的自卫,受到伤害的总是那些易受攻击的和毫无戒备的平民。2001年在美国发生的“9.11”袭击事件引起世界各国的震惊,对于美国而言,这次事件确实比1941年日本军国主义所制造的珍珠港袭击事件的损失还要惨重,而且无法单纯从客观物质损失上对之加以衡量;另一方面,美国为惩治恐怖主义分子的暴行而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拉登基地组织进行的武装打击行为,同样给阿富汗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国际社会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公正、合理地解决地区冲突,并大力解决发展问题。惟有如此,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才能取得成效,才有可能彻底地遏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

以战争方式惩治国际恐怖主义是治标,恐怖主义袭击及以反恐名义出现的不受制约的军事行动,无疑都会给世界安全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战争的形式甚至已经难以准确地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恐怖主义使国际安全面临多重挑战,反恐怖行动同样使用世界秩序陷入一种暂时的混乱状态。有效地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关键是治本,而治本的关键是逐渐完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文件和国家之间的充分合作,及时消除导致恐怖主义犯罪根由的不公正现象,从根本上杜绝恐怖主义行为的产生与发展。这种方式可以防止或者减少愤怒的情绪和复的心理,从而减少被害人的身心痛苦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宁造成的威胁。当然,要从根上铲除恐怖主义犯罪的内在形成因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即便对恐怖主义犯罪及时有效的制止,也需要各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坚定决心和积极的国际合作,如断绝恐怖主义犯罪的财力来源等。

(二)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惩治的法律观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法治是现代社会解决纠纷难题的最佳工具。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同恐怖主义作斗争的经验表明,运用法律手段防范与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是目前国际社会选择的理想途径。对恐怖主义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是第一位的,需要各国自我警醒和给予足够的关注,以便将国际主义活动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起到一般预防的积极效果;而法律制裁是第二位的,是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实行特殊预防与针对性惩治的需要。二者的有机结合,乃是法律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集中体现。

国际合作是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最有效的途径,在众多的国际合作方式中,引渡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应为运用最为普遍、最为有效的法律对策。在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中,联合国要求并呼吁所有国家采取以下步骤:(1)相互合作,特别是通过双边和多边协定与安排,以防止和镇压恐怖分子行为,保护本国国民和其他人不遭恐怖分子袭击,并将实施这种行为者绳之以法;(2)在本国领土内通过一切合法途径防止并禁止为任何恐怖主义行为进行准备和筹资;

(3)对策划、筹资或实施恐怖主义行为的人不予庇护,确保将其逮捕、起诉或引渡;(4)在授予难民身份前,根据本国法律和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包括国际人标准,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寻求庇护者未曾参与恐怖分子行为;(5)根据国际法和国内法交流情报,在行政和司法事项上开展合作,以防止发生国际恐怖行为。

中国面临的恐怖威胁主要来自境内外“东突”暴恐势力,当然也高度警惕和防范“伊斯兰国”所代表的新一轮国际恐怖威胁,以及这股威胁可能对“东突”产生的影响。中国可以在美国正努力构建的打击“伊斯兰国”反恐联盟和中国打击“东突”的反恐国际阵线中寻找交集,以我为主,集中打击“东突”暴恐势力,严防其内引外联肇事,采取措施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一是确立防止全球性恐怖组织再度滋生的战略共识。在应对新一轮全球性恐怖威胁的过程中,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对此中美可引导大国形成共识。与此相对应,不打击与“基地”和“伊斯兰国”联系密切的地区暴恐组织,遏制全球性恐怖组织滋生的努力就很难奏效。因此,中美可在打击“东突”方面务实合作,即使不能认同中国打击“东突”的全部努力,也可在部分领域取得进展。

二是充分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和全球反恐论坛等国际性机制的作用。中国可以参与和合作建立防范国际恐怖分子跨境流动的合作机制,打击“伊斯兰国”的招募活动,在边境管控和堵截流窜方面下功夫,加强对网络暴恐音视频的清源,提前化解可能出现的国际暴恐潮。中国可以发挥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推动中美与周边国家联手打击“伊斯兰国”。与此同时,也应高度警惕美国借筹建国际反恐阵线实现其地区战略私利的图谋。

三是协作打击重点恐怖组织的融资网络。资金正是“伊斯兰国”招兵买马的关键,面对资产多达数千万美元的恐怖组织,只有切断其源源不断的石油收益和捐款才能达到遏制目的。中美可与中东等地区国家密切合作,捣毁作为“伊斯兰国”主要经济来源的黑市石油贩卖网,截断其财源,如此反恐努力方可收效。

四是共同遏制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溢出和泛滥。“伊斯兰国”威胁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向外输出暴恐意识形态,间接刺激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搞恐怖袭击,也是美欧境内穆斯林极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中国可与美国加强在反暴力极端主义方面开展合作,重点打击“伊斯兰国”及其关联组织在网上的暴恐宣传和招募,防止“东突”暴恐势力受感染。

面对国际恐怖主义新形势,我国的立场之自我建议: 首先,中国要坚持自我原则:第一,非政治化原则, 针对恐怖活动严重侵害无辜平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将其作为严重刑事犯罪加以打击,使其不能获得外交保护,也不能不被引渡,而不能将其作为政治犯;第二, 协同作战、分工负责原则, 鉴于反恐怖斗争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各有关部门(公安、铁路、民航、武警、海关、军队等)应形成协作分工、各司其职,共同防范与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与国家利益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协作机制;第三,反恐应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重要作用。中国主张应尽快建立安理会主导的,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反恐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四, 加强国际合作原则:虽然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的人只是极少的一小撮,但由于恐怖活动所具有的特性,使它所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普通的刑事暴力犯罪,并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

篇三:形势与政策讲义-恐怖主义

概念:什么是国际恐怖主义:什么是“国际”恐怖?对其他国家制造恐怖就是国际恐怖。所有的国际战争也都是以他国为目标的。只要以本国人民为对象就不属于“国际”恐怖,而是“家务事”。日本的恐怖制造者最邪门,往世界上人流最密集的东京地铁里灌沙林毒气。美国恐怖分子也炸毁过本国俄克拉何马市的联邦大楼。这两个例子都不是“国际”恐怖主义。以他国为目标的恐怖才是国际恐怖主义。

什么是“主义”?“主义”指的是明确的政治目标。没有政治目标的暴力行动是恐怖,但没有“主义”。如神经病人采取的暴力行动,或者为报复亲友实施的“石家庄爆炸案”。那些在别国制造普遍社会恐惧的人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即挫折受害国政府采取某种(对外)行为的意志。所以国际恐怖主义是为了某种主义而制造的国际恐怖。

总结概念: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未达到某些政治目的或为了改变某一政治进程而采取的诸如暗杀、绑架、袭击、劫机、扣押人质等恐怖行为!

第一章,通过数据了解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同时了解一下目前一些较大的恐怖组织 2014年以来,国际恐怖主义“全面开花”,逐渐形成了一个从东南亚经

南亚、中东至非洲的“C”型恐怖主义新版图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亚。亚洲分为六个区,东亚,西亚,东南亚,中亚,南亚,北亚

国际恐怖主义的地理位置离我们并不遥远

伊斯兰国:前称: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 。是一个自称建国的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组织利用叙利亚、伊拉克乱局迅速崛起,2014年6月29日,该组织的领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称为哈里发,将政权更名为“伊斯兰国”,并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历史上阿拉伯帝国曾统治的地区)拥有权威地位。

8页:2014年以来,“伊斯兰国”(前称“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曾是“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分支机构)异军突起、攻城略地,占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大

片土地。6月29日,该组织悍然宣布建立横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哈里发国家”,其头目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当选为最高领袖“哈里发”,并号召全球穆斯林支持和效忠于他。据美国中央情报局估计,“伊斯兰国”的规模可能在3万人以上,而且该组织财力雄厚,总资产高达20亿美元,称得上是“全球最富”的恐怖组织。凭借雄厚的财力和人力,“伊斯兰国”迅速蹿升为国际恐怖势力的“领头羊”。在伊拉克,“伊斯兰国”大力挑拨、刺激教派冲突,对执政政权构成严重威胁。2014年4月,“伊斯兰国”发布2013年度战果报告,宣称2013年共发动了9540起袭击行动,包括4465起路边炸弹袭击、600起汽车炸弹袭击和1083次暗杀行动。而伊拉克府2015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国发生的各类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共导致15538人死亡、22000人受伤,成为2007年以来“最血腥”的一年。9页:在叙利亚,自2011年国内冲突爆发以来,叙利亚本土的极端势力也呈现井喷式发展,出现了许多极端主义团伙,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支持阵线”。该组织在“伊斯兰国”的直接扶持下于2011年底成立,不久就迅速发展壮大,成员达到1万多人,成为反对叙利亚政权的“中坚力量”,频繁制造恐怖袭击大案。。伊拉克驻美国大使鲁克曼表示,“‘伊斯兰国’的兴起是一个全球肿瘤。如果国际社会不能有效协调应对,那么将导致出现一千个本·拉登”。

10页:什么是基地组织:1988年,本-拉丹在阿富汗建立了“基地”组织(又译卡达或凯达)。成立之初,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和指挥与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军队战斗的阿富汗义勇军,但是从苏军撤退后的1991年前后开始,该组织将目标转为打倒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腐败政权”。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南亚反恐十余年,虽然击毙了“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以及该组织一半以上的头目,但当地的恐怖活动依旧猖獗,特别是在美国撤军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恐怖活动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在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塔利班不断在巴基斯坦的经济、政治腹地制造事端,2014年6月8日更是对卡拉奇国际机场发动了骇人听闻的袭击。面对恐怖活动的持续威胁,巴政府不得不于6月15日宣布在位于该国西北部的部落地区开启前所未有的全面反恐战争。而巴基斯坦塔利班则掀起报复性恐怖袭击浪潮,12月16日,悍然袭击了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一所军人子弟学校,造成至少141人死亡,震惊国际社会。。“基地”组织长期得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武装势力的庇护,与阿富汗塔利班、巴基斯坦塔利班、“哈卡尼网络”等在人员上存在交织,在行动上相互配合。大有复兴之势! 塔利班是发源于阿富汗的坎大哈地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它的大部分成员是阿富汗难民营伊斯兰学校的学生,故又称伊斯兰学生军。其领导人是穆尔维·奥马尔。

12页:非洲多国乱局为该地区恐怖势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大批在押的“资深”恐怖分子获释或越狱并重操旧业,恐怖势力趁利比亚、突尼斯、埃及等国出现“权力真空”之机大肆扩张,建立活动基地。非洲三大恐怖组织——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索马里“青年党”、“基地”组织北非分支——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大案。

13页。此外,新生恐怖组织不断在非洲大陆滋生蔓延。埃及、利比亚、突尼斯等国近年陆续出现名为“伊斯兰教法支持者”的极端组织。它们有别于传统的恐怖组织,主张“恐怖袭击只能削弱敌人并取得短暂的胜利,宣教等活动则可以更好地扩大自身影响力,为未来建立实施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本着这一理念,它们在不放弃搞

恐怖袭击的同时,着力通过慈善手段笼络人心,并因此在多个国家形成声势。

15-18页:1. 恐怖主义“新生态”的特点

自2011年进入新一轮发展上升期以来,国际恐怖主义在多个层面展现出有别于以往的新特点,在2014年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明显。首先,暴恐手法更趋极端和残暴。“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恐怖袭击造成17958人死亡,比2012年增长61%。而世界著名风险评估公司梅波克洛夫公司(Maplecroft)2014年7月2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与恐怖袭击有关的平民死亡数量正大幅上升,截至2014年7月的过去12个月里,全球有18668人死于恐怖袭击,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上升了30%。这些都显示出恐怖袭击的手段越来越致命。 国际恐怖活动日趋针对平民,一方面是由于恐怖组织试图通过制造大规模伤亡来报复政府的打击行动,动摇政府的反恐决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塔克菲理主义”这一极端思想在全球的蔓延。当前,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多个恐怖组织均奉“塔克菲理主义”为思想圭臬。该思想认为一名“纯洁”

的穆斯林可以将其他行为或信仰有违伊斯兰教义的穆斯林视为“异教徒”,而所有非穆斯林均为“异教徒”,处死“异教徒”是穆斯林的职责,并主张以极端强硬手段“净化”伊斯兰社会。其次,在暴恐路线上选择“建国”路线。国际“圣战”运动近年出现了关于优先打击“近敌”(伊斯兰国家世俗政权)还是优先打击“远敌”(西方国家)的争论。长期以来,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传统恐怖势力主张将以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作为首要打击目标,将西方在伊斯兰世界的盟友列为第二目标,最终恢复建立“哈里发”帝国。而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新生恐怖势力则倡导在控制区迅速建立“政权”,实行严苛的伊斯兰教法统治,然

后再不断向外扩张。由于“基地”组织多年未能在西方策划实施有影响力的恐怖袭击,其袭击“远敌”的路线逐渐失去吸引力。而“伊斯兰国”2014年6月成功建立“哈里发国家”,设立完整的、上下一体的国家机构“治理”控制区。“伊斯兰国”一举实现了国际“圣战”分子长期以来的梦想,其代表的暴恐新路线未来可能会得到更多恐怖势力效尤。 再次,国际恐怖势力内部出现主导权之争,“伊斯兰国”逐渐超越“基地”组织成为新“旗手”。随着“伊斯兰国”实力的迅速攀升,其与“基地”组织争夺国际暴恐主导权的野心逐渐暴露。事实上,“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长期貌合神离,当初出于获取资金等支持而加盟“基地”组织,期间多次违背“基地”组织指示。2014年1月以来,“伊斯兰国”与叙利亚多股反对派武装爆发激烈冲突,“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多次提出“和平倡议”均遭到“伊斯兰国”的无视和反对。“伊斯兰国”崇尚暴力和异常保守极端,

令“基地”组织都无法接受,“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则认为扎瓦希里背弃了拉登的暴恐路线。2014年2月3日,被逼无奈的扎瓦希里发表声明,宣布“伊斯兰国”并非“基地”组织分支,两者不存在任何组织联系。这是“基地”组织首次与其分支机构公开决裂。“伊斯兰国”此次高调宣布建立“哈里发国家”并呼吁全球穆斯林向巴格达迪效忠,表明其正在试图侵蚀“基地”组__织对国际“圣战”运动的领导权。目前,东南亚、南亚、北非等地已有不少国际恐怖势力开始向“伊斯兰国”靠拢。2014年4月,来自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和伊朗的9位“基地”组织大佬宣布退出“基地”组织转而加入“伊斯兰国”。阿尔及利亚恐怖组织“哈里发战士”也于9月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伊斯兰教法支持者”也纷纷声援和支持“伊斯兰国”。

圣战意识:宗教狂热分子的用语。 为保卫自己宗教而发动的战争,称为圣战.

23页:当前,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恐怖主义的泛滥不仅对地区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造成冲击和破坏,对整个国际社会也构成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一方面,“伊斯兰国”成功“建国”、中东政治伊斯兰受挫以 及美国从南亚撤军对暴力“圣战”意识形态产生刺激效应,导致全球“萨拉菲圣战”掀起热潮。这股结合了宣教、社会运动和国际暴力“圣战”的浪潮正在伊斯兰世界急速扩张,并逐渐波及世界其他地区。新一代“圣战”分子原则上不拒绝使用暴力,但强调首先通过说教和劝导推动其价值观的传播,最终建立实施严苛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国家。 24页:另一方面,伊拉克、叙利亚地区冲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恐怖和极端分子前往参战。他们一旦“回流”,将对各国、地区乃至国际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中东乱局引发了继20世纪80年代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第三波外国“圣战”分子的流动潮,当前的规模和速度也都远远超过前两次。目前在中东的外国“圣战”分子多达一万多人,包括来自美欧国家的3000多人。2014年以来,这些外国“圣战”分子回流到原籍国作案的苗头日趋明显。5月,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生首起回流“圣战”分子恐怖袭击案。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表示,潜入叙利亚参战的美国人回流美国是“最大隐忧”。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视回流的“圣战”分子为最大恐怖威胁。同时,在“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的大肆煽动下,一些图谋出境参战未果的极端分子转而选择进行就地“圣战”,导致美欧本土极端分子实施的“独狼”式恐怖袭击明显增多。例如,2014年10月20日加拿大现役军人遭汽车撞击案;10月22日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严重枪击恐怖袭击案;10月23日美国纽约警察遭砍杀案;12月15日澳大利亚悉尼绑架案;2015年1月7日法国

巴黎《沙尔利周刊》恐怖袭击案等等。

25页:,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国际社会尤其是美欧国家纷纷加强了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伊斯兰

国”的突然崛起以及对美国威胁的上升迫使美国重新加大对国际反恐的关注和投入,并再次组建国际反恐新联盟打击“伊斯兰国”,这干扰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态势及其全球战略的重新调整部署。同时,“伊斯兰国”成为国际反恐合作新的焦点,这将对大国关系甚至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影响,一些国家开始搁置和淡化相互间的分歧和摩擦,寻求在反恐问题上进行合作

28页: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是事关世界未来的战斗,各国必须共同应对。面对恐怖主义“新生态”,如何加强国际反恐协调与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反恐策略予以应对,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

首先,凝聚共识,摒弃双重标准。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恐怖主义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不论何时何地,针对何人何事,都必须予以打击。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像有些西方国家那样,凡是威胁到本国安全和利益的都将其定性为恐怖主义或支恐国家,对于那些无关本国安全和利益的恐怖主义

却不予打击,甚至还暗中支持纵容。更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挂钩。当前尤为紧迫的是,国际社会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伊斯兰国”的打击力度,形成合力,以遏制其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29-32其次,协调一致,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当前,美国牵头组建了有50多个国家参加的打击“伊斯兰国”的新联盟,但是新反恐联盟的凝聚力明显

不足。一方面,美国的打击战略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并不愿意冲在反恐前线。而参与打击行动的中东国家也是各怀心思,企图通过反恐行动谋求私利,如沙特虽然担忧“伊斯兰国”的威胁,但是其更担心伊朗从打击“伊斯兰国”中获得更大的地区影响力。土耳其对于美欧援助库尔德人打击“伊斯兰国”的做法保持高度警惕,害怕库尔德武装过于强大会激化其境内的库尔德问题。有鉴于此,国际反恐斗争必须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主导作用。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团结,有效协调,一致行动。再次,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推进国际反恐斗争。国际反恐斗争需要在政治、安全、经济、金融、情报以及思想领域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致力于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和土壤。同时,在国际反恐行动中,要平衡运用“硬”“软”两种手段,在采取军事手段时应注意降低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如美国的无人机反恐行动击毙了部分恐怖分子,也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结果适

得其反。此外,采取军事行动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当前,打击恐怖组织通过互联网传播极端思想成为各国面临的紧要问题。

“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等国际恐怖组织极其重视通过互联网开展宣传活动,每年制作发布数以百计的视频、音频、电子杂志等宣传材料。全球反恐战争俨然变成一场思想和宣传战,不少人在恐怖势力的宣传鼓动下走上了暴 恐不归路。为此,一方面,相关国家应该有针对性地揭露极端思想的危害性及其欺骗性,批驳恐怖组织的歪曲宣传,逐渐在全社会对极端思想形成“人人喊打”之势。另一方面,应该加大对利用互联网散播、扩散极端主义思想

行为的打击力度,尽快制定全球互联网行业行为准则,坚决封堵利用社交媒介传播极端思想的渠道,特别是发布暴力和恐怖音视频最后,强化国际反恐合作,尤其是大国间的协调合作。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恐怖活动重灾区,这些地区的国家大多反恐能力不足,因此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反恐合作。在中东,相关大国更

需要充分认识新一轮暴恐势力发展的方向和性质,携手推动地区摆脱乱局,巩固过去十多年的反恐成果,并形成协调有效应对地区恐怖势力发展的合作机制。在南亚,确保阿富汗未来安全不失控和防止庇护国际恐怖势力政权的

再生,是国际社会的一致目标,这需要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欧盟和相关地区国家共同协商,为阿富汗政权提供必要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支持,鼓励阿富汗从战时状态实现转型成为正常国家。在非洲,各大国在非洲利益

和目标都面临严峻的恐怖威胁,如何帮助当地国家发展、分享恐怖活动信息、协调应对地区乱局和保护海外利益等问题尤为紧迫,也需要充分的国际沟通

和合作,防止大国在非洲竞争阻碍反恐合作。

33-39页: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暴恐活动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2013年底以来,暴恐分子在疆内外制造多起恐怖袭击大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随着美国从南亚撤军,我国周边及中东非洲地区恐怖活动日趋猖獗以及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纵容支持境内外“三股势力”,国面临的恐怖威胁有不断升高的态势。首先,境内外“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特别是“东突”恐怖势力,是我国面临的主要恐怖威胁。所谓的“东突”恐怖势力是指以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为目标、以恐怖袭击为手段的恐怖组织或团伙。其中“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简称“东伊运”,又名“东

突厥斯坦伊斯兰党”)是“东突”恐怖势力中最具危害性的恐怖组织之一,也是我国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威胁。2014年以来,“东突”恐怖势力制造了多起暴恐大案,包括“3·01”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案,造成31人死亡、141人受伤;乌鲁木齐“5·22”爆炸案,造成39人死亡、94人受伤;

喀什莎车“7·28”恐怖袭击案,造成37人死亡、13人受伤。新疆是“东突”恐怖活动最为猖獗的地区,在我国政府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下,尤其是2014年5月以来,在中央政府统一部署下,以新疆为主战场,开启了严厉打击暴恐

犯罪的专项行动,当地恐怖活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但是,在国际恐怖活动示范效应等影响下,近来“东突”恐怖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动向,这为我国反恐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一方面,“东突”恐怖袭击绝大多数发生在南疆地区。但是2013年以来,“东突”恐怖势力在南疆以外地区尤其是疆外策划实施恐怖袭击的动向开始显现。另一方面,在袭击目标的选择上,此前强力部门和政府机构是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而近来发生多起针对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火车站、菜市场、旅游景点等目标的袭击,造成大量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的伤亡。此外,由于“东伊运”等“东突”恐怖势力与“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等国际恐怖组织勾连不断加深,“东突”恐怖势力在活动手法上不断与国际恐怖势力接轨。例如,“东伊运”在互联网上的活动愈发猖獗,大肆通过网络新媒体向我国境内传播宗教极端思想,传授恐怖袭击方法,煽动实施恐怖袭击。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境内恐怖活动的重要诱因。其次,中亚、南亚地区的“三股势力”对我国西北地区安全稳定形成渗

透和冲击。中亚各国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经济发展滞后,边境管控能力低下,“三股势力”盘踞于此,跨界活动频繁。中亚地区与我国西北边境毗邻,实际上已经成为“三股势力”对我国进行分裂与恐怖活动的“前进基地”。境外的极端宗教组织和民族分裂组织,不仅以中亚为根据地,频繁在国外制造分裂我国的舆论,而且竭力向我国民族地区渗透,向“东突”势力提供资金、武器弹药和培训。同时,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从阿富汗撤军,中亚、南亚地区恐怖活动逐渐抬头,由此形成的“外溢效应”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

最后,我国驻外机构和人员面临的恐怖威胁上升。近年来,恐怖分子绑架我国驻外人员,要挟我国政府的事件有所增加。在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喀麦隆等国都曾发生过类似事件。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 以及在非洲、中东、南亚等恐怖活动重灾区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我国在相关地区面临的恐怖威胁势必增大。 40-44页:从以上分析来看,恐怖主义活动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日益紧迫的重大威胁,我国面临的反恐形势日趋严峻。在反恐问题上,需要加强反恐能力建设,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同时还要坚持标本兼治,对恐怖势力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并注重从根源上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一是加大依法惩处和严厉打击力度。据统计,从2014年3月1日至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共提及反恐15次,显示了我国政府对恐怖主义问题的重视和反恐的坚定决心。当前,要深刻认识我国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坚持

凡“恐”必打、露头就打,给暴力恐怖势力以毁灭性打击,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坚决挤压暴力恐怖活动空间,坚决遏制其蔓延升级势头,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同时,随着国家安全问题日益综合化和复杂化,出台反恐法势在必行,通过最高立法机构的专门立法,能够将各种原有的运行机制,上升到法律层面,更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形成最大合力,使反恐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顺畅,也将有力提高对恐怖分子的震慑。2014年10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草案)》,并在全国人大官方网站予以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预计2015年内将会正式颁布。二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反恐、防恐意识和知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恐怖活动具有很强的突发性、隐秘性和不可预测性,恐怖主义也很难从根本上被彻底消灭。群众既是需要保护的对象,也是政府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行动中最大的支撑力量,构建一个包括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组织机构以及每个公民在内的综合防控体系是当务之急。美欧等国家着力发挥普通民众在防范恐怖主义中的核心作用,编织一张覆盖整个社会的安全防范网络,起到了良好效果。当前,急需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等媒介向公众开展防范恐怖活动的安全教育和应急自救知识学习。为此,2014年6月,公安部专门制定下发《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建立完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举报奖励机制的通知》,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反恐积极性,广泛发动群众及时举报涉恐涉暴线索。7月,国家反恐办首次编制出版了《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三是加强网络反恐力度。互联网既可以为恐怖分子所用,借以实施恐怖袭击,也可为情报机构和执法部门所用,加强对社交网站、聊天工具、论坛

-219-等平台的监控,通过监控和分析互联网涉恐信息,掌握恐怖分子在互联网上的活动踪迹,及时侦测到潜在恐怖活动。同时,打击和批判“东突”恐怖势力网络暴恐宣传,查证“东伊运”电子杂志和“圣战”论坛的制作过程、传播途径和渠道,与相关国家合作予以封堵、摧毁和屏蔽。

四是注重源头治理,彻底铲除滋生蔓延恐怖主义的土壤。在反恐斗争中,除采用强硬手段严厉打击外,还应当注重从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上应对恐怖主义。一方面,通过法治手段减少腐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各阶层、各族群的平等政治参与。另一方面,使用经济、教育等手段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底层人口素质,提高其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增强其造血功能,缩减社会各阶层差距,减少社会矛盾激化的可能。五是推进国际反恐合作。加强与南亚、俄罗斯和中亚相关国家的反恐合作,堵截“东突”的跨境通道,并对相关国家的反恐斗争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挤压“东突”恐怖势力境外生存空间。针对中东和美欧等国,要大力揭批“东突”恐怖势力的暴恐本质,阐

明我国的反恐立场和政策,争取其对我国反恐斗争的理解和支持,并促进相关反恐合作。


形势与政策恐怖主义感想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11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