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下基层调研不够深入

时间:2016-12-14 07:21:5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深入基层 调研工作 发现问题 解决难题

深入基层 调研工作 发现问题 解决难题 ——省畜禽育种中心开展下基层、访民情、办实事活动剪影

深入基层搞调研 上下结合找问题 求真务实谋发展

曹秀明到顺河镇驻点调研 倾听一线声音 了解一线矛盾 掌握一

线情况 解决一线问题

新形势下基层党内民主存在的问题及建设

——以安徽省肥西县调查为基础的研究

大下基层大调研

找准问题解难题

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第一阶段是学习调研,仅就调研来说,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找出不足、解决问题、推进发展。这也是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与以往的学习教育活动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和难题。注重实践、解决问题,前提是要找准问题。而要找准问题,调查研究是前提性工作。为此,市领导纷纷率先垂范下基层解难题,为全市树立了榜样。我们一定要在大下基层、大调研和找准问题、解难题上下功夫。

真知来自实践,创造来自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总结运用实践经验、制定完善发展措施、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等环节相结合的过程,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是不是科学发展、有没有科学发展,群众感受最深切,基层认识最直接,实践最有说服力。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既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又是集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智慧,形成科学发展思路措施的有效形式,更是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而调查研究作为一种载体和措施要取得实效,就必须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紧紧围绕“下基层、解难题,鼓干劲、谋发展”,

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当前,要全面务实认真地抓好正在开展的“百名领导进企业、扶持企业保增长”、“千名干部下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万名党员结对子、帮助群众办实事”和“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系列活动。通过大下基层、大调研 ,真正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摸清摸透,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如何实现“两率先、四确保”目标开展调研,深入查找本地本单位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抵御外部冲击和保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以及在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清醒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把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精神上来。同时,深入分析研究提出有效应对的思路和措施,努力实现跳跃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大下基层大调研、找准问题解难题,就必须要紧扣活动主题和实践载体来进行。市委确定的“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建设龙江强市”主题和“实施“358”规划,推动跳跃式发展”实践载体,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我市发展的实际,符合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抓住了事关全市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和载体,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职能特点,具体要着重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着力改善民生等方面开展调研;要着重围绕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等方面开展调研。领导干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出有内容、有见解的高质量调研报告。调查研究要与剖析典型案例相结合,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下基层大调研、找准问题解难题,就必须广泛了解群众意愿。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影响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安排足够时间,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带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轻车简从,身入心入,广泛接触群众,看群众生活,听群众呼声,查存在问题,想自己责任,理发展思路,认真汲取群众的创新智慧和实践经验,全面了解掌握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从而切实解决问题。同时,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情,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检查,请群众评价、让群众满意,推动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和合力。进而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解决好,达到解难题、保发展的目的。

大下基层大调研、找准问题解难题,就必须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找准突出问题、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突出实践特色,很重要的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我们要把深入调研的过程作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调研题目确定、调研活动组织、调研成果运用都要着眼于查找和解决问题。要通过深入调研,认真梳理科学发展的经验得失,既充分肯定发展的成绩,又客观看待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精选调研课题,要突出针对性、突出群众性和实效性。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要有的放矢,下大力度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为今后的科学发展找准理论武器和破题举措。

大下基层大调研、找准问题解难题,既是一个重要方法问题,也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只要我们全面推进不动摇,始终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检验活动效果、突出实践特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就一定能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篇二:领导干部如何下基层调研

领导干部如何下基层调研

领导干部下基层,是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环节,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历来为我们党所重视。近年来,不少领导干部经常下基层推动工作、化解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个别地方也存在这样的现象:领导干部下到基层去了,走到群众中了,群众却觉得领导干部离他们更远了。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领导干部把精力放在追求下基层的形式和数量上,而忽视了下基层的目的和效果:车子转一转,工程看一看,干部谈一谈,群众见一见,调查研究就结束了。

显然,这样的下基层不仅达不到掌握情况、解决问题、联系群众的目的,反而扰民伤财,加重基层的负担。如果这种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下基层多了,不仅不能拉近同群众的距离,而且会引起群众的反感;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容易造成新的矛盾。

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主观来讲,少数干部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对改造主观世界着力不够,没有认识到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到人民群众中求教点子,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基本途径,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犯了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从客观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现象、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群众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了解基层的难度增加。

改变这种现象,既要提高认识,又要讲究方法。首先,应当加强理论学习,改造主观世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

义群众观,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干部对群众敞开心扉,群众对干部就会无所保留,好主意、好办法就会在交流中形成。其次,做好准备工作,心中带着问题。下去之前,多方了解所到之处的情况,补充相关知识,对要达到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第三,坚持轻车简从,机动安排行程。不搞层层陪同和群众迎送,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行程安排,到最需要调研的地方去。第四,注意突出重点,不忘把握全局。定期深入到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困难,同时不忘全面了解情况,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此外,不妨搞一些随机的、非正式的“下基层”。譬如,到市场问问菜价、看看品种,了解一下百姓的“菜篮子”;坐一坐公交车,体验一下百姓的出行感受;哪里有生活困难的群众,就走到他们身边,听听他们的所思所盼;哪里群众反映问题集中,就到哪里来一个“微服私访”??这样的“下基层”,简便易行,效果较好,何乐而不为呢?

篇三:深入基层调研报告

深入基层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格局已经形成,全县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式逐年向好。2011年全市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是近年以来的最好水平。目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发展,但基础比较脆弱,形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地方煤矿安全生产情况,根据县政府、局机关的安排,以煤矿安全课题,就我县地方煤矿安全生产情况深入到煤矿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煤矿现状及趋势

我县是一个产煤县,现有煤矿6座,其中复产矿井有1个,复工矿井2个停工停产矿井3个。全市地方煤矿自整顿规范以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各项制度、措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地位得以明确,安全生产投入逐年增大,取的了较好的成绩。

(一)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得到高度重视。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落实责任制。县局和煤矿,煤矿和矿长、工程师、副矿长、班队长、工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并于年终考核兑现奖惩。二是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调度会,对有关精

神层层传达,对有关工作安排通报。三是实行领导干部包保安全制度和驻矿督查员制度。相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到煤矿督促检查工作,查隐患促整改。四是各级主管部门不定期开展安全抽查,如对人最困最易发生事故的零点班和四点班重点督查,防患于未然。

(二)安全投入得到增大。一是瓦斯防范措施方面。在巷道、采掘面等地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班组配备便携式瓦检器专人巡检。二是全部煤矿实现了有工作面必须配探水钻,真正做到了有采必探,有掘必探。三是煤尘防护,工作面采用防暴设施,通过洒水、喷雾降尘,采用湿式钻眼法。四是采取防电击火花、过流、接地、跳闸管理,用防静电阻燃电缆、风筒、皮带,配电点配备灭火器、灭火沙袋,专人跟班检查机电设备杜绝电机火花,禁带火种下井作业。

(三)安全生产主体地位得以明确。通过明确煤矿法人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各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督主体的职责,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及多年的摸索和总结,甚至于血的教训后,各煤矿业主逐步能意识到“安全即是生产力”的道理,加上国家“重典治安”方针的贯彻实施,现煤矿业主的思想意识已发生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质的转变。

(四)安全形势逐年向好。经过不断的深化煤矿安全整治,采取关小上大、明晰产权、强化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

为,加大煤矿瓦斯治理、采煤方法改革等基础性工作,及安全专项整治与安全生产许可相结合,严格程序标准,强制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煤矿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煤矿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较低,工人流动性大首先,有部分煤矿业主对“安全第一”方针认识不够,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同时煤矿的管理人员,特别是班队级这些“兵头将尾”的基层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业主的亲戚或朋友,技术短缺,安全意识不高。此外,许多工人干活凭经验,作业中必须遵守的《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等对他们约束不大;有不少人的观点是“上班就要出煤,出了煤才有钱”。

其次,采煤工人流动性大,安全意识差,培训费用高。井下采煤工人多为当地农民工,文化素质都比较低,缺乏采煤技术。在岗前培训的72小时中,对《安全作业规程》记不住。同时,农民工的随意性很大。煤矿使用的农民工,农闲时到煤矿打工挣钱,农忙时在家务农。由于没有用工合同的约束,煤矿也只能任之离去,新到的工人虽然进行了上岗

培训,但由于对矿井情况不熟悉因一些细节问题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力

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按照要求真正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干部作风漂浮,有些干部下井不是为了管好安全生产,而是为完成规定的下井指标,走马观花现象不少;二是以包代管现象严重,一些部门把煤矿安全指标纳入承包内容后,对安全生产缺乏严密的管理措施和严格的考核办法,使各种安全承包流于形式;三是技术管理不到位,有的技术管理人员片面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写写《作业规程》、《技术措施》。从而导致了现场最直接的技术管理不到位,另外,在编制《作业规程》时有的与现场实际脱节,编制的内容大而全,工人记不住,对现场施工的实用性、指导性不强。

(三)“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

煤矿业主虽然都按要求对安全生产进行了投入,但存在不同程度的 “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在整合期间部分煤矿业主对政策把握不准,出现短期行为。他们大都采取突击生产,抱着能采一点算一点的心态,不注重安全的实质性投入,这样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多数煤矿业主及工人们总认为:“产量是硬指标,质量是次指标,安全是软指标”,因为作业人员的经济利益是靠完成产量的多少而获得的。同

时,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下基层检查也是既下通知又打招呼,地方煤矿企业为了检查合格,也停产整顿忙一阵,检查过后恢复了原来的面目,形成了应付检查的局面;煤矿自行组织的每旬工程质量验收也基本形成了规律,检查过后又不顾质量赶产量,形成了不良循环。

(四)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和种种原因的影响,致使煤矿经济效益低、安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历史欠账多,初期对安全的投入不足,现在面临关闭整合,在支护、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更显不足,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一些煤矿业主惟利是图,急功近利,对安全投入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未安装瓦斯抽放系统等基本设施,矿井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弱。

三、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


下基层调研不够深入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03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