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崇高不分岗位作文

时间:2016-12-13 22:16:4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任务型作文的写作

考任务型作文的写作

先看看任务型作文题及解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一个人物:“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小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此外,他具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优点,分别对应着“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的成功要素,这四点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见主题。

所以,如果你认为小李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创新型人才,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断努力,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思考,做出某个领域内的创新”。

第二个人物:“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这是另一种人生轨道,与小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业内新的突破;但是他认真专注,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因而具有“爱岗敬业”的特点。

所以,如果你认为老王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是也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第三个人物:“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小刘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所以,如果你认为小刘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用自己之所长,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在论述中,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事例都可以使用。

事实上这道题目向我们展示了三种生活方式,我们认为最具风采的那个人的生活轨迹,也正是我们的向往所在。这道题目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也在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在这道题中,考生的思考过程尤为重要,抓住人物的轨迹和闪光点,才抓住了这道题的写作命脉。

首先,抓住三则材料的特点,为回答“谁更具风采”做好准备。

三个人物的特点:小李的特点是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的特点是爱岗敬业,技术完美;小刘的特点是酷爱摄影,留住乡愁。

其次,分析“要求”:

要求有二:

1、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一是三个人都具风采,二是谁更具风采。

特别注意“更”字:“更”是副词,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

结合本题说,应该是三个人物都具有风采,你认为都有风采,谁最具风采呢?这就要求你作文必须对三个人物进行比较,表明了必须用“比较的写法”作文。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

2、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a材料的内容即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小刘,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他们各有特色,风采十足,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材料的含意即他们都很有风采,分别是创新的典型、技术的典型,酷爱的典型,请你选出一位最具风采的,说出你的理由。理由即他们各自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以及对他们的贡献、价值、意义作用的评判。

B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思考的含义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权衡的含义是比较、衡量、考虑。

选择的含义是挑选。

写作任务就是思考、权衡、选择。优中选优。

这三个词的排列顺序是有讲究的。要权衡,就要先思考;要选择,就要先权衡。思考、权衡是选择的前提,选择是结果、结论。

要选择首先需做出多方权衡,然后对利弊作出判断,再作出选择。选择-权衡-判断-选择,恰好绕成一个圆。有选择就有权衡。

选择不可能既是此又是彼,只能不是此就是彼。

权衡是选择的前奏。权衡更多的是思考。

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哪一个更具风采。

权衡:主要是比较。比较谁更具风采。

无论是权衡,还是最后的选择都要注意最优化原则。

应该说选择谁更具风采,都是可以的。问题是要自圆其说,说出理由,说出道理,让人信服。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月3日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场外:他们是“替补”,他们还在人行道上练兵,没有丝毫的不满与怠堕看着战友们准备迎阅,可他们是不上场的-------他们认为,崇高是不分岗位的!

(2)阅兵场上,笔挺的军姿,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威武昂扬,人们为阅兵喝彩,为祖国点赞,可同时是否更感动于将士们日日夜夜的苦练?每一个细节如果没有千遍万遍的演练,哪能做到极致?

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解说:

1、这题显然是仿2015年高考课标题的作文,拟定的。难度也基本相同。

这是一个给材料,又给定写作任务的作文题。

2、材料有两则,特点十分明显。先说景,后说情,用“可”分开。这里“可”有转载的含意。显然作文立意的重点在“情”上,在“可”的后面。如果立意在“可”前,那么,是偏离题意的,或者说离题的。

3、材料内容是9-3阅兵;材料含意是至少三个:1、崇高是不分岗位的;2、日日夜夜的苦练;3、每一个细节-----千遍万遍的演练,-----做到极致。

4、作文的任务是:“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这里什么"指的的是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离开就是跑题。 “更”,有比较、对比的意思。所以要在三个立意点中选择一个写,写出更感动的原因、理由,且必须对比着写,主要回答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以显示你的“思考”。 “你”,是有含意的。是学生的感动,而不是军人的感动,一般说是电视机前的感动,而不是亲临现场的感动,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动。

5、写阅兵,学生会滔滔不绝。但是可能写成泛泛的观后感,内容可能会离开材料的规定。这样的是不及格的文章。

6、立意除了材料给的三点,可以另拟,但是脱离材料的规定范围是不行的。跑题。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夏门大学94岁高龄教授潘懋元,用79年执着于一件事,研究高等教育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之先河;

某大学生热衷于参与选秀节目,渴望一夜走红,登上人生巅峰;

更有一种人羡慕“官二代”“富二代”,坐享其成??

这三种人中,你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从材料看,三种人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方式,体现三种迥异的人生追求。所以,可以围绕“个人价值观”来谈。

可以充分肯定潘教授的“大道至简”的人生追求,褒扬这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止、一以贯之的进取精神。尤其在充斥浮躁与喧嚣的当下。

对某大学生的行为,可褒可贬,褒其有所追求,贬其急功近利。

也可以批评第三种人的庸俗低级、灵魂扭曲的畸形人生价值观,只满足“混日子”,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用慵懒的心态,终其平庸的一生。值得当代青年警惕。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2014作文,有的学生就抓住“独木桥”,展开作文,这就偏离了题意。为了避免这种随意和偏离,就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地角度来写作,不至于偏题。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题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全国汉语文作文题‘阅读意义的反思’等试题都给写作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背景知识,清晰且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使写作走向深入。”专家认为,从这些试题可以看出,目前高考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阐释型作文是指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中心,尽可能地调动已掌握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丰富、完善和填充,并对业已确定的主题进行论证,形成“材料—— 阐释—— 话题”的闭合体系,利于体现考生在破题、立意、写作中展现出的一致性。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这类试题由于设计和作答具有封闭性特点,一旦命制不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后来出现的材料型作文则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写信”“ 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从2015 年全国卷的任务驱动作文题的设计看,在不影响考生多角度写作的情况下,突出了写作任务的指向,很好地实现了防套功能。

任务型写作的要求和命题方向

任务型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任务型写作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型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

至于命题方向,将“一点四面”渗透于作文之中,是试题立意的方向。“如全国二卷作文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与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相呼应,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上海作文题以‘坚硬和柔软’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高考语文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通过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考语文的育人导向。学生熟悉的话题、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社会现象、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文化社会现象。精选材料内容,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任务型写作的解题思路

任务型写作分为两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和任务写作部分。

要注意:

篇二:作文_凝视崇高

请以“凝视崇高”为题作文。

要求:①主题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明确题目结构,确定写作重点

“凝视崇高”,是一个动宾短语。动宾短语式的作文题目,写作重心往往是其中的动词部分。具体到这个题目,“凝视”一词很重要,它的意思是“聚精会神地看”,但它和“崇高”搭配以后,就产生临时义,这样“凝视”的含义就比较丰富,有对“崇高”的关注、景仰、向往、追求、呼吁、提倡之意。“崇高”是一个形容词,这里,形容词用作了名词。我们可以化虚为实,可以把“崇高”具象为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还可以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崇高品质的人。明确了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确定,“崇高”是写作范围,“凝视”是写作重点,可以从为什么需要凝视崇高、怎样凝视崇高、凝视崇高的作用等角度行文。

2.揣摩命题意图,关注现实生活

好的作文命题,一般都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很显然,命题者提倡“凝视崇高”,其实就是对当下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精神缺失、人格堕落的社会显示出一种反叛、一种纠偏、一种呼吁、一种救赎。因此,考生应该透过题目本身,揣摩到命题人的意图,能在文中批判恶俗风气,反思社会现实,赞美崇高品质,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使自己的行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感。

3.选择适合文体,展示个性风采

这次作文,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还可以写成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散文。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位有崇高品质的人的事迹,抒发自己对他高尚行为的敬佩和赞赏之情,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不管怎么写,“凝视”是写作重心,不能偏离题意一味写“崇高”。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从“崇高”的对立面入手,针砭时弊,批判流俗,指出凝视崇高的重要性,然后可以列举有崇高品质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因为人们景仰英雄,所以才有了社会的风清气正,才使社会道德得以重建。不管写何种文体,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来写,写出自己的个性,展示自我的风采。

凝视崇高写作导引

文题分析:“凝视崇高”是2013届湖北省武汉市九月起点考试的作文题,它沿袭了去年起点考试“收藏阳光”的设题模式,均为动宾结构,由两个词语组成,因此,审题时,我们既要了解“崇高”的内涵,更要弄清“凝视”的含义。所谓崇高,可以是一个远大的理想,也可以是一份高尚的品质,还可以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如宁静淡泊的情怀,忍受寂寞的精神,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凝视”字面含义是专注地看,“专注”里就透露着对崇高的一种景仰,一种追求,一种向往。写时,我们可以选择某个具有崇高品质的人物来写他的感人事迹,表达我们内心的敬佩、启迪;也可以针砭时弊,针对现实中一些人追求名利、忽视崇高甚至蔑视崇高的做法,发表看法,指出“凝视崇高”的意义;还可以采用并列结构,一边谈崇高的内涵,一边谈“凝视崇高”的具体做法。

范文示例

凝视崇高

还记得吗?马诺说,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在自行车上笑;凤姐说,只有住洋房、开名车的海归博士才有资格娶我;一大学生打人后还大声叫嚣:“我爸是李刚!”人们的目光似乎都瞄准了金钱和权势,忽视了做人的崇高。还有人甚至蔑视崇高,把坚守岗位的人称为“一根筋”,把舍己为人的人喊作“傻大冒”,把关爱他人的人说成“另有所图”。在崇高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今天,我想说,请凝视崇高。

凝视崇高,就是景仰那些具有崇高品质的人,并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传承一份美德,一种精神。当有人感叹“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时候,其实活雷锋一直还在我们身边。郭明义,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小房子里也要坚持助人;白芳礼,一个蹬三轮车靠捡垃圾为生的穷老汉,几十年如一日,资助着困难学生;李灵,自己掏钱,走街串巷,四处收书,风里来雨里去,为的是学生能上学,有书看。

关注这些普通人,你会发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在熠熠闪光,他们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这份人间真情不令人感动吗?这种崇高的人格不让人仰慕吗?因此,凝视他们,我们会少去一些自私,多出一点无私;人生会少去一丝黯淡,多出一束亮光。

凝视崇高,就是追求一种人生境界:不在乎自己所处的位置,始终保持内心的坦然宁静。濮水岸边,庄子垂钓,千金的相位从天而至,他却持竿不顾,面对粼粼清波,他愿“曳尾于涂”;钱钟书身居陋室,媒体慕名而来,他婉言谢绝,一本写满笔记的牛津大辞典,有人出高价购买,他却淡淡一笑,说:“我姓了一辈子的钱,还在乎这点小钱吗?”昧昧黑夜里,他们用坦然宁静守住了心灵的月亮,也守住了一份崇高。

凝视他们,我们还会为官场的沉浮、钱数的多寡忧心忡忡吗?我们还愿被看不见的名利推动着疾步匆匆吗?“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追求内心的坦然宁静,我们保持本真,坚守自我;我们具有深邃的目光,拥有洒脱的情怀。

也许宏伟的蓝图我们无法实现,但我们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凝视崇高,眼前就有了奋斗目标,心中就有了坚定信念,脚下就有了前进动力。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哪怕卑微,我们同样能够崇高。

别再漠视崇高吧,喧嚣的尘世,横流的物欲需要崇高来降温;冷漠的人情,滑坡的道德需要崇高来解冻。让我们一起凝视崇高。

凝视崇高

你孤独地站在历史长河的另一端,频仍的战事掩盖不了你的卓尔不群,你以一颗赤子之心伫立在尘世中,静看云起云收,你是庄子。

你留下的话不多,《庄子》不过十来篇罢了,却正是在这些看似闲淡的文字中,寄托着一个崇高而伟大的灵魂。每每读起你的文字,都如同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你和孔圣是不一样的,你不曾站在高位上俯视众生教化学生;你和孟子也是不一样的,故你不曾发出“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厉声呐喊;你只是庄子,不同于任何一位先秦诸子。当他们无法像苏秦那般叱咤国政,只能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民间传播,令自己的车辙辗转于士家大族门下时,你手握鱼竿平静地说:“吾将曳尾于涂!”这是真境界,也是真性情。我时常猜想你那时的模样,是不屑地看着唾手可得的官位,还是为来人惊扰了水下鱼儿而叹息?你时常奔走在田间小径,和虫鱼对话,看飞鸟留痕,和最普通的庶民畅谈。看似平凡得没有任何闪光点,你的飘逸情怀却能穿越时空,影响现世。

我凝望着你,相信当今社会上依然有你的影子。可我看到繁华之下的浮夸——“立二破四”抱着“娱乐至死”的心态推出“凤姐”、“干露露”、“浴室征婚”;一次抢盐风潮席卷全国,多少人失去了判断力和自信力;马诺一句“宁在宝马车上哭”教青年人追捧“高富帅”与“白富美”······我失望了,追着问你是不是你只能伫定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那片心灵的净土也随你化作浩渺宇宙中的一缕尘埃。你依旧伟岸,不言语。

事实又证明你是对的,依然有徐超这样不在乎经济利益的义乞,依然有仇和这样不在乎官场险恶的为民之官,依然有保钓团这样不在乎个人生死的爱国人士,依然有成都这样一片不在乎发展速度却在平和中异军突起的乐土······我们是记得你的,记得你在时间面前叹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记得你“水击三千里”的豪气。我读你,却也读到了尘世;我凝望你,却也看到不死的自由灵魂。

你的崇高是低姿态的,哪怕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读你,就拥有了内心的纯净,拥有了不惧浮华的力量。

你,未曾走远。

凝视崇高

一个诗人曾经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确,人心世道在这个年代让崇高已变得微不足道,而卑鄙的东西却都畅通无阻。凝视崇高,仿佛又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东西:是长久的期盼,还是内心的渴望?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艰难险阻,而崇高像一盏璀璨的明灯,永远照亮那些曾经卑微的心灵。

曾几何时,蔑视崇高成了一种时髦;人性浮躁,物欲横流成为时尚;人们见面了,谈的除了钱还是钱,信仰、友谊仿佛成了弃儿,而永恒的爱情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知识分子也被金钱的大潮冲击得体无完肤:评优、晋级、评职、升资,哪一次不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反目成仇?为达到自己的目标,极尽小人之能事,表面上浮笑语,背地里捅刀子,对自己的成绩不反省,却对别人的努力嗤之以鼻。

于是崇高被践踏了,这就成了卑微。.一个人的良知是需要些勇气、荣誉、希望、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的。而面对卑微,许多人选择了投降,对于上级领导,经常是点头哈腰,奉茶送水,恨不得把自己的肉割几片煮给领导吃;面对同志或下属,却常常颐指气使,狐假狐威;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也消失殆尽。 (后两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动会更为真实)

同时,对抗卑微又是我们人性的需要 ,当我们对周围的一切感到迷惘时。我们又是多么渴望崇高啊!

也许父母生我时我的血管里就流淌着一种血液——它叫自尊。那些靠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利益,在我眼中才是实实在在的可怜,实实在在的卑微。在崇高与卑微中,我知道该如何去选择,它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能够战胜自身的怯弱。 ? 为什么有的人没有一颗崇高之心?是因为他在心中颠倒了崇高与卑微的位置:他们在权贵之下感到卑微,在弱者面前却深感“崇高”。

那么,是不是崇高的人就不应该有卑微的心理?不是的。当一个人在高山大川之间感到了自己的卑微,在滚滚东逝的江水面前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恰恰说明他是一个懂得什么是崇高的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崇高的人。退一万步说,即使我们不敢说已经做到了崇高,至少我们可以凝视崇高,可以选择平凡——崇高的侧面是平凡。

但是生活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了一种崇高,意味着就会有另一种牺牲。当我们时时捉襟见肘,为生活的窘境而惶恐不安时,另一种卑微却在暗地里窃笑。这时候,我们还会去选择崇高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崇高毕竟是崇高,而不是卑微。崇高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

篇三:高考任务型作文的写作

高考任务型作文的写作

先看看任务型作文题及解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一个人物:“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小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此外,他具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优点,分别对应着“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的成功要素,这四点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见主题。

所以,如果你认为小李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创新型人才,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断努力,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思考,做出某个领域内的创新”。

第二个人物:“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这是另一种人生轨道,与小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业内新的突破;但是他认真专注,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因而具有“爱岗敬业”的特点。

所以,如果你认为老王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是也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第三个人物:“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小刘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所以,如果你认为小刘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用自己之所长,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在论述中,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事例都可以使用。

事实上这道题目向我们展示了三种生活方式,我们认为最具风采的那个人的生活轨迹,也正是我们的向往所在。这道题目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也在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在这道题中,考生的思考过程尤为重要,抓住人物的轨迹和闪光点,才抓住了这道题的写作命脉。

首先,抓住三则材料的特点,为回答“谁更具风采”做好准备。

三个人物的特点:小李的特点是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的特点是爱岗敬业,技术完美;小刘的特点是酷爱摄影,留住乡愁。

其次,分析“要求”:

要求有二:

1、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一是三个人都具风采,二是谁更具风采。

特别注意“更”字:“更”是副词,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

结合本题说,应该是三个人物都具有风采,你认为都有风采,谁最具风采呢?这就要求你作文必须对三个人物进行比较,表明了必须用“比较的写法”作文。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

2、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a材料的内容即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小刘,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他们各有特色,风采十足,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材料的含意即他们都很有风采,分别是创新的典型、技术的典型,酷爱的典型,请你选出一位最具风采的,说出你的理由。理由即他们各自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以及对他们的贡献、价值、意义作用的评判。

B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思考的含义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权衡的含义是比较、衡量、考虑。

选择的含义是挑选。

写作任务就是思考、权衡、选择。优中选优。

这三个词的排列顺序是有讲究的。要权衡,就要先思考;要选择,就要先权衡。思考、权衡是选择的前提,选择是结果、结论。

要选择首先需做出多方权衡,然后对利弊作出判断,再作出选择。选择-权衡-判断-选择,恰好绕成一个圆。有选择就有权衡。

选择不可能既是此又是彼,只能不是此就是彼。

权衡是选择的前奏。权衡更多的是思考。

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哪一个更具风采。

权衡:主要是比较。比较谁更具风采。

无论是权衡,还是最后的选择都要注意最优化原则。

应该说选择谁更具风采,都是可以的。问题是要自圆其说,说出理由,说出道理,让人信服。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月3日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场外:他们是“替补”,他们还在人行道上练兵,没有丝毫的不满与怠堕看着战友们准备迎阅,可他们是不上场的-------他们认为,崇高是不分岗位的!

(2)阅兵场上,笔挺的军姿,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威武昂扬,人们为阅兵喝彩,为祖国点赞,可同时是否更感动于将士们日日夜夜的苦练?每一个细节如果没有千遍万遍的演练,哪能做到极致?

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解说:

1、这题显然是仿2015年高考课标题的作文,拟定的。难度也基本相同。

这是一个给材料,又给定写作任务的作文题。

2、材料有两则,特点十分明显。先说景,后说情,用“可”分开。这里“可”有转载的含意。显然作文立意的重点在“情”上,在“可”的后面。如果立意在“可”前,那么,是偏离题意的,或者说离题的。

3、材料内容是9-3阅兵;材料含意是至少三个:1、崇高是不分岗位的;2、日日夜夜的苦练;

3、每一个细节-----千遍万遍的演练,-----做到极致。

4、作文的任务是:“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这里什么"指的的是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离开就是跑题。

“更”,有比较、对比的意思。所以要在三个立意点中选择一个写,写出更感动的原因、理由,且必须对比着写,主要回答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以显示你的“思考”。

“你”,是有含意的。是学生的感动,而不是军人的感动,一般说是电视机前的感动,而不是亲临现场的感动,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动。

5、写阅兵,学生会滔滔不绝。但是可能写成泛泛的观后感,内容可能会离开材料的规定。这样的是不及格的文章。

6、立意除了材料给的三点,可以另拟,但是脱离材料的规定范围是不行的。跑题。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夏门大学94岁高龄教授潘懋元,用79年执着于一件事,研究高等教育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之先河;

某大学生热衷于参与选秀节目,渴望一夜走红,登上人生巅峰;

更有一种人羡慕“官二代”“富二代”,坐享其成……

这三种人中,你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从材料看,三种人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方式,体现三种迥异的人生追求。所以,可以围绕“个人价值观”来谈。

可以充分肯定潘教授的“大道至简”的人生追求,褒扬这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止、一以贯之的进取精神。尤其在充斥浮躁与喧嚣的当下。

对某大学生的行为,可褒可贬,褒其有所追求,贬其急功近利。

也可以批评第三种人的庸俗低级、灵魂扭曲的畸形人生价值观,只满足“混日子”,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用慵懒的心态,终其平庸的一生。值得当代青年警惕。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2014作文,有的学生就抓住“独木桥”,展开作文,这就偏离了题意。为了避免这种随意和偏离,就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地角度来写作,不至于偏题。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题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

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全国汉语文作文题?阅读意义的反思?等试题都给写作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背景知识,清晰且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使写作走向深入。”专家认为,从这些试题可以看出,目前高考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阐释型作文是指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中心,尽可能地调动已掌握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丰富、完善和填充,并对业已确定的主题进行论证,形成“材料—— 阐释—— 话题”的闭合体系,利于体现考生在破题、立意、写作中展现出的一致性。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这类试题由于设计和作答具有封闭性特点,一旦命制不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后来出现的材料型作文则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写信”“ 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从2015 年全国卷的任务驱动作文题的设计看,在不影响考生多角度写作的情况下,突出了写作任务的指向,很好地实现了防套功能。

任务型写作的要求和命题方向

任务型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任务型写作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型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

至于命题方向,将“一点四面”渗透于作文之中,是试题立意的方向。“如全国二卷作文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与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相呼应,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上海作文题以?坚硬和柔软?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高考语文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

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通过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考语文的育人导向。学生熟悉的话题、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社会现象、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文化社会现象。精选材料内容,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任务型写作的解题思路

任务型写作分为两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和任务写作部分。

要注意:

(一)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非常重要;

(二)任务型写作要求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三)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

(四)任务型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五)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否则累死也无功。

任务型写作的应对策略

1.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任务型写作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要求考生要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因此,考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提高认识能力。

2.扩大阅读面,积累素材。除了课程内的阅读,考生在平时要多阅读,尤其是要多读报,要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如环保、教育、娱乐、科技等。而且,一般读了以后多少会有些感悟,那么一旦在写作中真的碰到这类题材,由这个材料引发议论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在备考时,考生也可以把平时所做的阅读理解作为很好的素材库并积累一些相关话题。

3.培养理性思维。考生在上课时要积极参加各类话题的讨论、辩论等,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睡前闲聊等时间也要多与身边的人交流思想,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要留意他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这样,评论就能做到有理有据,写作起来水到渠成。

4.进行大运动量的写作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写作习惯,流畅的表达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特别要多写时评。

5.勤练书写,保证卷面整洁。考生一定要养成书写整洁的习惯,给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


崇高不分岗位作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99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