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大学生移民搬迁感想作文3000字

时间:2016-12-10 13:20:4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XX镇位于XX县西北方向,距县城37公里,甘志公路、洛河穿境而过,是XX集团驻地,是XX县经济、商贸、文化活动中心,是全县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域面积448.7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47人,其中镇区人口达到7737人,有耕地面积8.5万亩,其中山地7.2万亩,川台地1.3万亩,有蔬菜大棚524座,省级蔬菜示范园1处,养殖小区3个,丰裕种猪场龙头企业带动养殖业的发展,有山地果树4200亩,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446元。

近年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及重点镇建设为统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重点镇建设和人口聚集上,按照先建设后聚集,边建设边聚集的原则,按照省、市、县的总体要求,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工作,对拐沟、偏远村组的群众实施分年度、分批次的移民搬迁,直至实现整村搬迁,全镇重点搬迁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3个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548户2120人,并对其他拐沟村的群众实施部分搬迁,现就搬迁情况调研如下:

一、移民搬迁是拐沟村组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拐沟、偏远村群众的贫困落后面貌有了较大变化,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贫困面仍然很大,贫困程度仍然很深,返贫率仍然很高,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扶持,按照新的贫困标准,贫困发生率为37.6%。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拐沟、偏远村组的贫困问题,使拐沟、偏远群众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通过调研,认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实施大规模、整建制的移民搬迁,只有走出大山,才能彻底告别贫困。其理由是:

第一、拐沟、偏远村组自然条件差。地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区,立地条件差,地表植被脆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陡峭的山坡、匮乏的水源、脆弱的生态,是制约群众生存和发展的一道道难关。干旱、沙尘、霜冻、冰雹、洪水、虫鼠等自然灾害频繁。

第二、资源性缺水严重。柴关山村处于山岭上,群众吃水非常困难,通过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母亲水窖行动等人饮解困工程,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但和农业生产一样,也是“靠天吃水”,主要依靠集雨场窖,若遇干旱严重的年份,群众仍然到十多里的沟底,用毛驴驮水,来回需要2个多小时的时间,新庄洼、甘沟河2个行政村的7个村民小组,以前靠吃井水和小河水,以人担、驴驮为主,近几年,通过打机井,建高位水塔,接通了自来水,条件有了改善,但成本大、费用太高。

第三、基础设施依然落后。近年来,我镇拐沟、偏远村组的交通条件有所改变,但是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多数乡村道路仍为土路,部分自然村还未通路。耕地上很少有生产道路,入种秋收都是人背驴驼。孩子要到XX镇区小学上学,距家30多公里,特别是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为了孩子上学,母亲只能跟随孩子来到镇区租赁房子居住,给孩子做饭、照顾上学,父亲在家劳动,有的家中劳动忙,只有爷爷奶奶到镇区照看孩子上学,由于爷爷奶奶对孩子有溺爱心理,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非常不利,有部分群众为了生计、走出大山,十多年前举家前往镇区、志丹等地,从事大棚产业开发、经商、打工等,家里的土窑洞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均已塌陷,成为危窑,无法居住,拐沟、偏远村组通讯条件也较差,不少村手机信号时有时无。

第四、居住条件简陋。柴关山群众居住土窑洞的农户占95%,新庄洼、甘沟河群众住土窑洞的农户占30%,且有不少危房户和无房户。这里的土窑洞已住了几辈人,地质灾害隐患较大。

第五、教育卫生发展严重滞后。村内没有小学,村里孩子上学只能去镇上,距柴关山、花豹岔等村组30多公里。村内也没有卫生室,村民们小病“靠扛”,大病进医院。在倡导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均等化的今天,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很难实现均等化,只有实施整体搬迁,集中安居才能够为教育卫生服务均等化奠定基础。

二、当前我镇在移民搬迁方面所做的工作

在移民搬迁方面,我们抓住省上提出的XX市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机遇,按照重点镇建设聚集人口的要求,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认真执行省、市、县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1.基本情况。2012年,在镇区XX村征用土地50亩,建设移民安置房7栋六层240套房,按照移人不移地的原则,重点搬迁XX、XX、XX村群众、镇区产业开发户,目前,已落实搬迁群众213户,787人,其中XX村106户,402人,XX村37户,144人,XX村17户,61人,其他拐沟村53户,180人,在搬迁群众中从事大棚产业开发的62户,经商的23户,打工58户,在原村务农70户。

2.资金筹措及安置措施。镇政府及县农综办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XX、XX、XX及其他拐沟村组,对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存在困难、问题,今后发家致富的想法,是否愿意搬迁等,进行走访了解,座谈讨论等,结合省、市移民搬迁有关政策,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捆绑保障性住房、扶贫移民搬迁等资金,总计投资4000余万元,集中建设移民搬迁小区,一期240套移民搬迁房已建成,每套面积90平方米,均为成品房,水、电、路、天然气配套到位,移民搬迁户按照楼层差价和地下室的区别,每套房交6万元至9万元即可入住。二期移民搬迁小区拟建设204套房,现正在建设之中。

3.配套产业建设。移民搬迁产业建设致关重要,县农综办捆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示范园建设资金、整村推进

资金等,实施XX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建设100米“V”型大棚150棚,大棚土建、钢架、立柱等每棚13万元,农民每棚自筹费用3万元,用于大棚膜、草帘、卷帘机、农机肥、籽种、农药、化肥等,并由县农综办负责配套建设工作房、包山墙、绿化、道路硬化、生产用水管网、生产用电线路架设,总计投资3000万元。同时配套建设公办幼儿园、净化水厂、垃圾填埋场、扩建XX实验小学,加强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工作,在抓好群众收入的同时,做好孩子上学、饮水、就医、居住环境等工作,为群众安心搬迁,舒心生活奠定基础。

4.搬迁后的变化。一是居住环境的变化。搬迁户告别了居住土窑洞,告别高山、高坡居住,告别艰苦的条件,告别租房居住,住进移民小区,有了自己的房子,心里踏实,条件改善,实现电气化生活。二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促进群众收入的增加。原来在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等村组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只靠种地年收入不足万元,移民搬迁户大多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经商做生意、以跑运输、砖瓦工、粉刷工、修理工、装卸、打工等为主,每户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多则在8万元以上,通过走出去,开阔眼界,发展多种经营,走上富裕道路,过上辛福生活。三是能享受均等等教育医疗文化资源。搬迁后进入镇区,孩子上学方便,父母在身边,便于管理、便于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进入镇区后,经常参与健身锻炼,能享受广场健身器材、文体娱乐设施的乐趣。同时,能经常性的接受各种身体预防性疾

篇二:移民搬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存在的问题:一是配套资金缺口大、筹措难。按市、县财政配套每户建房补助资金1.5万元,特困户2.4万元,石泉县10年规划期内共需县级财政配套资金2.06亿元,对于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的秦巴贫困山区县,县级财政配套资金难以筹措。二是立地条件差、选址难。省上规定集中安置点必须安置30户以上,石泉县山大沟深,部分镇村集中安置点受地形限制,选择一次性集中安置30户以上且适于居住的地点十分困难,导致不能享受省上的集中安置基础设施配套政策。三是审批程序多、开工难。启动实施30户以上规模集中安置点需规划报批、土地审批及各类评估申报,涉及5部门11个审批环节,特别是市级有资质的地质灾害评估专家人员较少,导致审批时间较长,影响建房进度。

对策及建议:一是整合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扶持,整合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陕南移民搬迁。二是因地分类施策。针对陕南山区的实际,以10户集中建房为单元,分类制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标准。三是简化审批程序。实行部门联合办公,分期集中审批建房手续,并通过专家评估、委托评估等方式,加快审批进度,促进安置点早日开工建设。(石泉)

篇三:对移民搬迁后有关问题的思考

对移民搬迁后有关问题的思考(一)

1.水库移民的贫困面大,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处于边缘化状态 从总体来看,移民安臵区信息闭塞?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地方工业?乡镇企业?龙头企业少,市场营销主体匮乏,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缓慢,动力与后劲不足?同时,移民本身文化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着移民安臵区的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移民收入水平低,绝对贫困问题还比较突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2004年全国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为1557元,仅相当同期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4元的53%?其次是移民与当地群众的差距越拉越大,相对贫困越来越突出?移民搬迁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与发展,但由于受移民后期扶持措施没及时跟上?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后期扶持?移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安臵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基础薄弱?底子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移民在搬迁后的生产和经济发展速度急剧下降,造成与当地群众的差距越来越大?

2.生产资料匮乏,安臵区环境容量不足,移民的生计问题难以为继

我国农村移民,特别是1985年底前的移民,主要采取就地后靠方式安臵?搬迁前,这些移民大多居住在河谷地带,耕地肥沃,生活相对宽裕;搬迁后,后靠安臵区的生存容量狭小,

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人均占有耕地少,土地贫瘠,这是水库移民生活困窘的主要原因?移民异地安臵时,所得的耕地质差量少,大部分是冷浆田?山田?望天丘,产量很低?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移民未拨给荒山?荒坡和山林?大部分移民的土地划拨后未正式办理手续,在包产到户前,安臵区的荒山?荒坡和山场归集体所有,因权属不清,经常与当地群众产生纠纷?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移民就不能随便开发荒山?荒坡?由于生产资料的制约,移民“无用武之地”,多种经营无法开展,生产门路狭窄,收入难以提高?

3.基础设施落后,生存环境不能满足移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移民安臵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特别是大多数库区没有修建沿库公路?跨库桥梁或码头,移民出行极为不便?如江西柘林水库武宁县杨洲乡界牌村因建库而成为孤岛,至今不通电?不通路,过着“头顶高压线,家中没有电,住着茅草棚,点着松明灯”的落后生活?据统计,目前全国有717.6万农村移民饮水困难或不安全,占农村移民总数的32.4%?全国有12.8万移民适龄儿童失学,占移民适龄儿童总数的2.8%?有2.3万个移民行政村没有卫生所等基本医疗条件,占移民行政村总数的40%?有不少移民村因为贫困留不住乡村医生,村民看病只能跑远路去乡镇卫生院?大部分移民安臵区由于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差,环境容量小,

特别是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山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呈恶化趋势?特别是有些水库在调度时超水位蓄水,库周移民由此造成的损失又得不到补偿,加剧了库区移民的贫困?

4.水库移民的长期依赖心理和抱怨情绪,影响着自身的发展

移民搬迁后,无论是就地后靠还是外迁安臵,移民不仅失去了原有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失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原有的社区网络资源,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切都需要重新建立,心理压力本来就很大,再加上生活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容易滋生对国家的抱怨心理?同时,移民认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国家欠了他们的帐,可以躺在国家怀里,什么问题都应由国家负责解决,“等?靠?要”的思想和“特殊公民”的意识很普遍,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少移民的精神状态低沉,有的甚至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已经穷得麻木了?村里没有好的带头人,缺乏脱贫致富的思路?措施和内在动力?尽管地方政府想方设法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5.安臵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功能不足

由于安臵规划的不科学,特别是改革开放前,许多工程根本就没有编制移民安臵规划,导致移民搬迁后,由于环境容量不足,安臵区各项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全?一方面加大了

移民的生产生活成本,这对本来作出很大牺牲又没有得到足够补偿的移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移民搬迁到新的安臵区后,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给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由于后期扶持政策不健全,扶持措施跟不上,扶持资金不足,使安臵区经济社会系统本来就不强的系统功能得以减弱,并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移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然缺乏持续性,这也是造成水库移民长时间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二?我国水库移民问题的成因

1.我国的基本国情,客观上决定了移民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移民问题的长期性

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为了合理配臵水资源?防御水旱灾害和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必然要兴建大量的水库;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人口密集,水库工程建设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水库移民搬迁?据资料统计,美国已建水坝8.27万座,与我国建成的水库数量基本相当,但美国的水库移民数量还不到我国的二十分之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因兴修水库而带来大量移民的现实,是难以改变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方面处于一穷二白的状况,另一方面又需要新建大量的水利

水电工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牺牲移民的部分利益,低标准安臵移民?因此,对移民生产生活的恢复和发展,就只有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后期扶持力度,这就决定了我国水库移民安臵上的长期性?

2.对移民安臵工作认识的偏差,主观上留下了水库移民问题的隐患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对移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保护移民权益重视不够,在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臵”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移民安臵规划?补偿标准?安臵方式?实施管理和后期扶持等不断进行规范,使移民安臵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从总体上看,在移民工作上还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工程?轻移民”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致使忽视或不尊重移民权益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3.前期补偿标准低,后期扶持措施落实不到位

我国水库移民补偿扶持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改革开放以前,只对移民进行前期补偿,但补偿标准相当低?改革开放后,移民的补偿补助标准不断提高,移民生活安臵和安臵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明显改善,但与生计相关的生产安臵仍不理想?为了解决因前期补偿不足带来的问题,80年代以来,中央先后设立了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基金?后期扶持


大学生移民搬迁感想作文3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76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