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歌曲映山红视频

时间:2016-12-08 21:30:1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歌曲《映山红》教案

声 乐 课 教 案 教案序号:1-2

篇二:浅谈《映山红》作品分析与演唱

浅谈《映山红》的作品分析与演唱

作者:张强

中文摘要

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创作的《映山红》歌曲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当代歌曲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本文以傅庚辰创作的红歌中《映山红》的作品分析与演唱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映山红》这首歌曲创作中题材、体裁、创作手法、演唱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可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音乐语言唱出的了人民的心声。

关键词:映山红;作品分析;演唱;傅庚辰;创作;题材;体裁;红歌;人民的心声;

傅庚辰,这是一个在中国乐坛上很有分量的名字,他所创作的作品《红星照我去战斗》、《地道战》、《映山红》、《雷锋,我们的战友》、《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等作品堪称中国当代歌曲的经典。经近半个世纪的时光考验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红歌”是红色歌曲的简称,是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所产生的歌颂和赞扬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歌曲,它讴歌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了信心,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曲折中前进的历程,是中国革命与改革开放的真实写照。它包括革命歌曲和爱国主义教育歌曲。这首《映山红》也是红歌中的经典之作。红歌彰显时代精神,给人激情和奋斗动力,表现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首《映山红》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闪闪的红星》剧本中的歌词,是傅庚辰在音乐组一次开会的办公室里发现的,歌词这样写着:“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这几句话在“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的时代让傅庚辰怦然心动。这几句歌词给了他从未有过的力量,使他把已经编好的剧本歌曲全部换掉,重新谱写了这首《映山红》,正所谓红军就是我们的亲人,后面就改成了“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作者用诗

歌的体裁以及赞美、歌颂红军,对红军思念和不舍之情为题材,创作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更是他不断时间积累、总结出来的,做到了让人民为之自豪,并且深受观众喜爱,留下深刻烙印的歌曲,给人美的感官和内心需要。

《映山红》这部作品寄予了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期盼,以及送红军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红军深深的思念之情。尤其是“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这句着实表达出人们对红军的那份浓浓深情。

这部作品的演唱方式因人而异,声乐艺术是一种歌唱艺术,博大精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都可以表达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美声浑厚圆润,直译“美妙的声音”,美声唱法产生于意大利,当时美声唱法是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歌唱方法和发声音色优美,发音自如,其中还加入了花腔等装饰,显得活泼灵动。民族唱法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特有、传统的演唱形式,这种演唱形式是从我国特有的民歌发展形成的。有着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唱法很受群众欢迎,能鼓舞群众。传统民歌从人民生产生活实践中得来,丰富多彩,音色柔美清脆,悦耳动听,很有色彩。通俗唱法,就是通俗音乐的演唱方法,源于欧洲国家,是欧洲普遍广泛流行的演唱风格。语言通俗易懂,好记。表演随意自然,唱法灵活,直抒胸臆。这三种唱法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每个唱法对一首歌曲的表达都是不一样的,就像这首《映山红》,用美声唱法表达会让人觉得心情宽阔,大气凛然,显现出对红军丰厚的感情沉淀。用民族唱法来演唱,音色来的更有色彩,更自然的表达对红军依依不舍之情和怀念之情。用通俗唱法演绎,更多展现给我们的不是技巧上和发音上的诠释,而是随心所欲的情感表达。更随意,更有味道。每一种唱法的演绎都是为了给人们对这首作品更好的诠释,味道不一样,但是感情是一样的。这就是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歌曲《映山红》在《闪闪的红星》的影片中由冬子妈来演唱,歌曲旋律优美醒耳,歌词声情并茂,表达苏区人民对红军英雄崇高的敬意和对红军的深厚热爱。寄托了苏区人民在红军的领导下冲出黑暗走向光明的深深期盼。这首歌曲原唱是邓玉华,音色清脆嘹亮,带着浓厚的江西山歌风味,优美动听、沁人心脾。之后又被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重新演唱,这首歌再次走红祖国的天南海北,到处都在传唱这首歌,并且被很多人传唱开来,这首歌不仅成为中老年人喜爱的歌曲,就连一代代的年轻人也对这首歌爱慕有加。这首作品一路传唱,后来还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演唱形式,合唱、对唱、齐唱、多声部合唱、小组唱、表演唱等等,一系列的演唱形式来演绎这首歌曲,时至今日已经完完全全被人们所熟知,不仅如此,

熟知的更是那份对红军英雄的崇高敬意和热爱之情。感情的流露才会使得作品的完整度更加完整,更加完美。

这首歌曲传唱至今已经不单单用来演唱了,还可以用乐器来演奏,扬琴、葫芦丝、笛子演奏等等,处处可见,节奏稍慢、舒缓,旋律优美动听,让人很快融入情景之中,情感自然就流露出来。葫芦丝演奏的《映山红》音色柔和平缓。甜美悦耳。演奏中要注意单倚音和复倚音的运用以及歌曲的连贯性。扬琴演奏《映山红》引子群山巍峨、红旗招展;通过强力度的超过三个八度的和音演奏表现手法,给人以气势恢宏的英雄赞歌主题。随后一连串的琶音给人感官震撼,最后使用“吟音”以及借鉴古筝揉弦来为后面的演奏做铺垫。第一段慢板、夜盼亲人、情深意浓。此主题运用长轮音演奏,使得歌曲细腻柔美,表达思念之情和期盼之情。第二段行板转快板、威武雄壮。转换情绪采用了压缩加花主题,带来耳目一新的听觉刺激。第三段山花烂漫、豪情满怀。八度轮音以及三连音的运用使情绪更激动,跟着红军闹革命的激动心情。最后尾声宁静致远,思绪翩翩。运用“泛音”技法留下遐想空间,意犹未尽。以上两个乐器都有着自己的演奏风格。尤其扬琴让人荡气回肠。总之,不管是什么乐器都能很好的表达出作者的心意,演奏者的表达更是对这首作品的肯定和传承。除了乐器还有舞蹈演员的诠释,她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告诉大家这首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用眼神、手势等等一切可以表达出来的东西,告诉人们,告诉大家这部作品的深刻含义,视觉上的饕餮盛宴呈现出来的作品展示更是独具魅力。 上海京剧院根据电影《党的女儿》创作演出的现在京剧《映山红》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更有专家评价剧情可看也可信,看了让人动心动情,为寒冷的冬日添上了一层暖意。编导在编写京剧《映山红》的时候在感情上、思想上与“党的女儿”产生了很强烈的共鸣,所以才有了成功的保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源于京剧自身的魅力,从音乐方面说,这个作品借鉴了江西民歌《送红军》,旋律上不管是间奏、唱腔还是唱段都借鉴了这首江西民歌。这首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并且突出了对红军无限热爱与怀念的主题。当然演员的生动表演更是成功关键之一,各方面的因素塑造了又一个不一样的《映山红》。可见,这种红歌一直活跃在每个编导人的心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的心中。不同的表演形式演绎着这首广为人知的红歌,让我们所有人对红军英雄更加热爱更加崇敬。

《映山红》这部作品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情感,红歌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都

有着不可磨灭的位置,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精神得到升华。一首红歌就是一段历史,我们当代大学生从红歌的欣赏和传唱过程中汲取丰富的正能量和精神营养。唱着一首首红歌,就是传承着一种红色精神,传承着这种精神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激发潜力以及向远大的目标奋进有着很深的影响。红歌不仅仅具有教育意义,更多的是对中国主流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无论从历史、旋律、歌词都可以让人为之激荡,幸福来之不易,更激发人们对红色经典的致敬,激发他们爱国激情,民族自豪感以及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映山红》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柔美细腻、悦耳动听的旋律向人们诠释了对红军英雄的无限热爱与不舍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正如歌词写的“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的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每一句歌词都有一个“盼”字,这个盼字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急切盼望的心情。无数的人愿意用各种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来演绎着这首经典歌曲,红歌会一直影响着我们,它会一直陪着我们,一直激励着我们,一直鼓舞着我们,一直不会消失。它会一直传承下去。向红歌致敬,向经典致敬,向红军英雄致敬。

参考文献

[1]李锐.《映山红》音乐创作与演奏技法解析[J].内蒙古艺术,2009,(1):

[2]张涛.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色及演唱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

[3]张瑜.论中国红歌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功能[J].剑南文学,2012,(8):

[4]李颖.中国红歌的历史轨迹及其深远影响[D].山西:中北大学,2010.

[5]康伟.京剧《映山红》何以动人?[N].中国艺术报,2002(004).

[6]匡秋爽. 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10.

[7]王楹.论中国经典红歌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8):

[8]刘潇林.论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D].重庆:西南大学,2009.

[9]郑心平;田成阳.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演唱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2,(25):

[10]李萍.傅庚辰音乐初探[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6.

篇三:1、欣赏唱歌《映山红 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曲映山红视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63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