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稻田养鱼总结

时间:2016-12-08 07:40:2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稻田养鱼项目的调研情况建议表

稻田养鱼项目的调研情况建议表

篇二: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文献综述

1.1 前言

所谓的稻田养鱼是将水稻种植与鱼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鱼类的摄食游动能清除杂草、吞食水稻害虫、减轻病害、减少施肥和减少农药施放,而稻田的生长呼吸所产生的一些有机物又可以作为鱼类的食物,从而减少成本,因此只要管理得当,完全就可以收获水稻和鱼类的双丰收。稻田养鱼,简单地说,就是指利用稻田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鱼,以提高稻田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农业辞典》称:稻田养鱼是鱼类养殖的一种方式,即利用稻田水面培育鱼种或食用鱼。稻田中需要开挖鱼沟、鱼溜以便鱼类在高温、烤田时进入鱼沟、鱼溜。进出水口处应设有拦鱼设备,以防逃鱼或野鱼进入如用于培育鱼种,以放养鲤鲫草鱼鲢鳙鳊鲂等鱼种为主;如饲养食用鱼,以放养罗非鲤鲫为主,每667m2放养1000~2000尾,或单放罗非鱼1000尾左右放养时间以插秧7~10天后为宜[1]。知识经济型的现代社会,一味的埋头苦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了,稻田养鱼也是如此。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新技术,才能有效解决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从而获得高产,增加自己的经济效益

[2]。综上所述,掌握稻田养鱼的方法,采用适合地域的稻田养鱼技术的是十分必要的。

2.1现阶段出现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稻田养鱼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少农民不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盲目过分相信所谓的经验或者干脆碰运气,这样的粗放管理

就必然导致低产的结果。有些农民急于求成,为了增加经济效益疯狂增加水稻种植和鱼苗投放的密度,从而导致水稻因缺氧而烂根,鱼类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结果,造成财产的损失。或是某些农民为了防治病虫害而大量喷洒化学物质,这样不仅限制了水稻和鱼类的数目,更加导致它们的品质降低,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益等。因此不同地区选择合适科学的方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2.2各地稻田养鱼模式

2.2.1浙江省稻田养鱼技术

与国内其他地区类似,浙江省的养殖模式主要也是囊括传统的和现代化的。传统的主要有浙西地区的山区微流水生态养殖模式和浙南地区的山区沟坑式养殖模式,前者集中分布在丽水的景宁、青田等地,后者集中分布在温州瑞安、永嘉等地。现代化的主要有常山的稻鱼共生模式、嵊州的稻鳅共生模式、绍兴的稻虾轮作和稻虾共生模式、德清的稻鳖轮作模式等。稻田养鱼中的稻田结构和稻鱼搭配也是因地制宜,各有差异。

对于稻田养鱼中稻田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保水性能好,有利于稻田中有充足的水分进行水稻种植与鱼的养殖,水质良好,排入稻田的水源应具有较好的水质,防止污染水稻和鱼,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偏碱性(pH值6.5—9.5)等[3].

对于稻鱼搭配应选择茎叶较为粗、壮抗风能力强、耐肥抗病的水稻品种。鱼一般选择外表完好无损的、没有伤的、规模比较整齐的、体质健壮的鱼苗进行投放[4]。

稻田养鱼较之于普通的种植水稻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更充分利用了稻田中的有效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化肥和农药使用减少,但是水稻的生长情况依然很好,而且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鱼类养殖可以使水体更肥,可以加快水稻生长[5]。既增加了产量,又保护了环境。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示范点进行试点,并且大部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稻田养鱼在稳粮的同时还能增收。但是应处理好稻鱼的搭配,在技术层面合理地互补水稻种植管理和鱼类养殖管理,并且尽量避免二者的矛盾[6]。

2.2.2江苏稻田养鱼技术

江苏稻田养鱼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是对传统稻作农耕的合理发展,其发展经历了唐代的挫折,至迟在明代,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放养鱼种逐渐多样化。民国时期,江苏出现了专门机构指导稻田养鱼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4个阶段的发展,江苏稻田养鱼走向了成熟。稻田养鱼作为一种农业多种经营,是生物多样性在宏观系统层面上的有效利用,在江苏稻田养鱼系统中,水稻是主体,鱼类是绝对优势种群。结合江苏稻田养鱼的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的思想,提出了江苏稻田养鱼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遏制水体污染,保护稻田养鱼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养殖对象,加强稻田养鱼的生物多样性;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稻田养鱼的技术水平;健全服务体系,规范稻田产鱼的市场管理行为;改善生产条件,完善稻田养鱼工程的硬件设施[7]。

目前江苏稻田养鱼无论总产量和单产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仍

有一些因素制约着江苏稻田养鱼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原因是未结合生物多样性思想: 首先,水体污染严重,严重破坏了水域生态环境,水稻和鱼类都无法正常生存,稻田养鱼系统的生态调节也就不可能发挥作用; 其次,稻田养鱼中的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如田鱼品种单一的问题,会导致能量循环不够充分,无法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带来的优势,不但浪费了能量,而且也不利于生态平衡;再次,稻田养鱼的高产技术普及不够,或者说农户怕麻烦不认真管理稻田等使得高产技术无法落实; 最后,鱼类市场管理制度和社会服务组织还不够健全,稻田养鱼的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8]。为此,提出以下江苏进一步发展稻田养鱼的对策:

1、遏制水体污染,保护稻田养鱼的生物多样性

2、增加养殖对象,加强稻田养鱼的生物多样性

3、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稻田养鱼的技术水平

4、健全服务体系,规范稻田产鱼的市场管理行为

5、改善生产条件,完善稻田养鱼工程的硬件设施[9]

2.2.3福建稻田养鱼技术

稻田养鱼在福建松溪县有悠久的历史,是养殖淡水鱼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及诱虫灯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加之稻鱼生态种养模式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效益好,这种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好养鱼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旱涝保收、水质清新不受

污染、沟渠配套、排灌方便、土壤较肥沃、保水保肥的田块作养鱼稻田。

2、选用合适的水稻品种。宜选用耐肥、茎秆粗壮、不易倒伏、抗逆性强的品种,如甬优9号、天优3301、中浙优8号等水稻组合。

3、浸种消毒。播种前选晴天翻晒种子,每667m2大田用种量为0.75~1.00kg

4、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根据放养鱼苗时间,一般于5月上旬播种,秧龄以30d为宜。另选择肥力中上、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 不用养鱼田)。每667m2秧田播种量为10.0~12.5kg,稀播匀播。

5、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采用宽行窄株东西向种植,以增加通透性,促进稻鱼生长 。

6、合理施肥。稻田施肥不仅可促进水稻增产,也有利于提高鱼的产量,但需要在兼顾稻、鱼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施用,施肥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重施基肥,轻施追肥的原则[10]。

3.1稻田养鱼的意义

一、一地两用、一水两用、一季双收综合利用了国土资源,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改善了我国稻田种植业的结构,稻田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增加。二、实现了稻鱼的双丰收,稻田养鱼以稻作为主兼营渔业稻鱼相互促进既收渔利又增加了稻谷产量。三、稻田养鱼使稻田生产逐步向良性生态系统发展,稻田养鱼通过鱼的除草吃虫松土施肥等作用使土地宜种性变好。为水稻生长提

篇三:稻田养鱼技术模式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

稻田养鱼技术模式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稻田养鱼是一种淡水鱼类饲养方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如今,稻田养鱼的规模与技术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一传统的农业作业模式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稻田养鱼;技术模式;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稻田养鱼是一种淡水鱼类饲养方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生产实践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但长期以来,稻田养鱼主要是在某些偏僻山区,技术水平和产量都很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稻田养鱼面积发展很快,曾经达到近67万公顷的规模;但随后因为农村土地政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以及化肥、农药用量的增加,稻田养鱼面积大幅度下降。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又逐步恢复。1986年全国稻田养鱼达到100万公顷以上。国外开展稻养鱼最早的国家是日本,已有约 100年历史;印度、马达加斯加、前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美国等国于20世纪初也先后开始稻田养鱼的实践活动,但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较为盛行;非洲部分国家也于近年开始发展稻田养鱼。

1稻田养鱼的理论依据

稻田养鱼是充分利用种稻水田进行鱼类饲养活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这种微型生态系统,把水稻种植业和鱼类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迭利用,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以获得稻鱼双丰收。稻田养鱼后,由于加固了田埂,有利于稻田灌溉,尤其是开展工程化稻田养鱼后,防洪抗旱的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调节稻田土壤和水的温度,增加溶解氧,促进微生物增长,加速有机物分解,使土壤养分转化率提高,增加水稻分蘖数,提高稻谷产量。其作用原理是养鱼后有利于稻田除虫、除草、保肥、增肥、松土;同时提高了水面利用率,减少了除草等劳动力投入,农药化肥支出也相对减少,种植和养殖成本降低了一田多用,稻鱼双丰收,稻谷增产5%~10%。另外稻田养鱼技术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和推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2稻田养鱼的基本类型


稻田养鱼总结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60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