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千字文全书有几个字出现了重复

时间:2016-12-07 09:16:1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国学精粹之《千字文》:没有一字重复的奇文

国学精粹之《千字文》:没有一字重复的奇文

【千字文其书】

如果让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不能使用重复的字,我们可以坚持多久呢?相信这不太容易,因为有的字总是会用到。但历史上真有一本书,里面的字没有重复过一次,这本书就是《千字文》。《千字文》距今有大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编者是梁朝的一位官员周兴嗣,虽然它在“三、百、千”这三部启蒙读物中,排名最后,但它却是最早的一本,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知道确切的成书时间和的一本书。

【千字文名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解读: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褐色的,宇宙最初是一个混沌蒙昧的状态。日月升落圆缺都有规律,辰星布满了天空。这是对宇宙之初的介绍,也是后人对天地诞生之前的想象。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解读: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十二个月加上闰月就是一年,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解阴阳。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年岁也有一定的规律,大自然的运和人的生活就是这样轮回计算的。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解读:凤凰在竹林中鸣叫,白马在草场上吃草,贤明君王的仁德滋润着一草一木,遍及天下苍生。这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还是对领袖的歌颂,因为像尧舜那样的君王,就带领着人民走出了困境。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解读: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就不要放弃。在《论语》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在讲要改正自己身上的错误,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要发扬优点。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解读:不要评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因为自己的长处而沾沾自喜。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当有一颗谦逊的心,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解读:品德如兰花一样芬芳,如松柏一样茂盛。古人常用大自然中的东西来比喻仁德品德,因为他们相信自然中有很多道理是和做人相同的。莲花的贞洁,翠竹的虚心,都可以为我们所学习。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解读:能够重视开头是很好的,但能够认真到最后更加重要。正如古人说“慎始者实繁,而克终者盖寡”,很多人都是三分钟热情过后,没有了下文。虎头蛇尾,是做不好事情的。

【千字文故事】

《千字文》的影响

《千字文》不仅可以作为启蒙教材来读,也是书法爱好者的绝好范本,宋朝皇帝宋徽宗就曾抄写过。后来《千字文》这种形式被人们广泛地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梵语千字文》、《叙古千字文》、《性理千字文》,等等。

宋代真宗时,编了一部《道藏》,分装在400多个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

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也按照《千字文》中的文字顺序来编号。比如天字号考场,而不是“第一考场”。

尧舜让帝位

尧是黄帝的后代,16岁时被推选为部落首领。他朴实真诚,生活跟平常的百姓没什么区别;他还是任人唯贤的首领,重视对人才的重用。尧在位的几十年,国家井井有条,百姓过着幸福的生活。

当尧渐渐老了,精力也就大不如从前,他决定为自己选一个继承人。有人向他推荐他的儿子,尧却说他的九个儿子都不适合管理国家。又有人向他推荐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相信舜的能力之后,就把帝位让给了舜。舜接任后,百姓的生活仍旧是那么幸福。已过百岁的尧无牵挂地走了,舜为尧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又过了很多年,舜也逐渐衰老了,他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治水的禹。舜去世之后,禹也为舜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篇二:千字文朗读串词

千字文朗读串词

(开头)男:敬爱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现在我校经典阅读蔚然成风,可谓是:书声琅琅,书墨飘香 女:是啊,我校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男:《千字文》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全书虽只用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但却有相当的知识内涵和艺术价值。

女:千字文是古代儿童识字学习的启蒙读物

男:“知过必改,得能莫忘”,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做人 女:“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让我们懂得了如何交友。 合:下面请欣赏五(3)班经典诵读表演《千字文》

(结尾)

男:金色年华里,我们亲近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女:灿烂时光中,我们诵读诗文,营造书香校园

男:诵读中华经典 ,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合:让我们在诵读经典中——

众生:快乐成长!

篇三:千字文2

千字文2—教学

《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行的蒙学教材“三、百、千、千”中成书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 《千字文》作者周兴嗣,字思纂,南朝齐梁时陈郡项入。“年十三,游学京师,积十余载,遂博通记传,善属文”, 成了著名文章家。周在南齐做过桂阳郡丞。萧衍代齐为梁武帝,十分赏识他的文章。《梁书》周兴嗣传说:“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每奏,高祖辄称善,加赐金帛。” 传中所说《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即《千字文》。今所见《千字文》各种版本于题下皆署为周兴嗣“次韵”。

关于周兴嗣作《千字文》的缘起和《千字文》的流向社会,还有一段故事。见于唐人李倬《尚书故实》:“《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按指王羲之)书中搨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间,江南诸寺各留一本。”这段故事,或谓传说不足为信。根据上引《梁书》所记梁武帝对周十分赏识,每嘱为文的情形来看,故事所言之事是有可能发生的。《梁书》还说,周在南梁官为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为梁武帝近臣,关系十分亲近。周病,“高祖抚其手,嗟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手疏治疽方以赐之。其见惜如此。” 另《梁书》所说《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乃梁武帝“使”兴嗣为文,周作毕上奏的,亦与故事情节相合。即使抛开故事情节不论,《尚书故实》这段文字,至少也告诉我们,及至于唐,人们是相信周兴嗣作《千字文》的。他所次韵的是王羲之书,也是没有疑问的。 明清以来,关于《千字文》的作者及所次韵之书产生了争论。除周兴嗣撰之说,又有萧子范撰一说,还有说《千字文》本有周撰及萧撰两种的。关于所次韵之书,有据《梁书》说是王羲之的,也有根据《宋史》以为钟繇的。此外,日本存有一本李逻注的《千字文》,其序称:原有钟繇撰《千字文》,晋末播迁,载书遇雨,几至靡烂,《千字文》亦在其中。于是命王羲之重为编缀缮写。但是文理、音韵不顺,至梁武帝乃命周兴嗣重为次韵。该书无刊刻年号,李逻也不知何许人。其序文象是照顾争论各方意见,编了一个圆满周到的传奇故事。

关于《千字文》的作者,虽有过争论,但历来多以为是周兴嗣,几成定论。《梁书》乃正史,又是有关《千字文》最早的记录。它说周兴嗣撰《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又有距离南北朝不远的唐人记载以为佐证,是可以相信的。与周兴嗣作《千字文》同时,先后编出的千字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艺文志》著录有五、六种。但是流行开来,流传千余年至今的《千字文》,乃周兴嗣所著,而他本《千字文》皆未能流传下来,是可以肯定的。

《千字文》用不重复的一千个字, 以四字韵语联缀成文。它的每句话都表达了一定的意义,全文涉及宇宙、自然、社会、历史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并非简单地文字堆砌。《千字文》一编出来,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盛行不衰。不但用做蒙学识字教材,而且受到社会欢迎,可说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千字文》在我国的传播,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用之于日常生活的程度。

据载,唐时《千字文》已经广泛流行,深入人心。《唐摭言》说:“顾蒙,宛陵人,博览经史,慕燕许刀尺,亦一时之杰……甲辰淮浙荒乱,避地至广州,人不能知,困于旅食,以至书《千字文》授于聋俗,以换斗筲之资。未几,遘疾而终。”《唐语林》记载,薛涛随客饮酒,行《千字文》令,带“禽鱼鸟兽”四字。《太平广记》引唐人侯白《启颜录》的记载说,有人用《千字文》里的话戏作乞社:“敬白:社官三老等,切闻政本于农,当须务兹稼穑。若不云腾致雨,何以税熟贡新。”(句中“政本于农”等引者加点的话,皆出自《千字文》。) 宋元以降,新出《百家姓》、《三字经》风行于世,可是没有影响《千字文》的继续传播。宋人项安世所著《项氏家说》说:“古人教童子多用韵语,如今《蒙求》、《千字文》、《太公家教》、《三字训》之类。”可知《千字文》在宋代仍是普遍使用的蒙学教材。明人杨继盛所著《澹斋外言》说:“仲俊读《千字文》有所悟,盖?心动神疲?四字也。以是平生遇事未尝动心,至老而不衰。夫《千字文》谁不童而习之,仲俊竟用四字得力。”其中“《千字文》谁不童而习之”的话告诉我们《千字文》在明代盛行的情况。清人唐鉴为何桂珍新编《训蒙千字文》作序,极力贬斥周兴嗣原本《千字文》,然而序文也透露出它在清代广泛流传的情况:“如周氏《千字文》者,不过《凡将》、《急就》之末流,一时习俗之所好而已,是亦文字之至小者矣。然而俗习好之,则将家弦户诵,所为灌溉乎童幼者,几乎天下皆然。”顾炎武也说《千字文》“至今为小学家恒用之书。” 《千字文》不但用作蒙学教材,而且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用到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明清时科举考棚及试卷编号,商家账簿的编号,甚至一些大部头书如《知不足斋丛书》卷册的编号,都采用《千字文》字序,从“天地玄黄”开始,依次编排。由此可见《千字文》社会影响之巨大。

《千字文》从编出到清末民初,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能够盛行不衰,深入人心,是同它在内容上和编写上的优点分不开的。从内容上说,它适应蒙学识字教学的需要,符合我国人民文化和心理上的要求。从编写上说,它继承我国蒙学教材的优良传统,又有新的发展。《千字文》的这些特点,在它代替《急就篇》的地位;战胜各种新编本;以及同《三字经》《百家姓》互相配合这样三个历史问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一)代替《急就篇》的地位

我国蒙学教材的编写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史籀篇》乃“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 秦代的蒙学教材《苍颉》(李斯作)、《爰历》 (赵高作)、《博学》(胡毋敬作),“文字多取《史籀篇》。” 汉代先是合秦《苍颉》等三书为《苍颉篇》用作蒙学教材。后来又有新作《凡将篇》(司马相如作)、《急就篇》(史游作)、《元尚篇》(李长作)、《训纂篇》(扬雄作)及其续篇(班固作)、《滂熹篇》(贾鲂作)先后问世。后来又把《苍颉篇》、《训纂篇》、《滂熹篇》合为一书,称为《三苍》(也称为《苍颉》)。所有这些新作皆是汉初《苍颉篇》的继续和发展,而《苍颉篇》文字又取自《史籀篇》。可以说,从周秦到汉中叶,是以《史籀篇》为代表的蒙学教材流行的时期。从汉中叶到南北朝时期,《急就篇》盛行,是

主要使用的蒙学教材。然而“自唐以下,其学渐微。” 《急就篇》的地位被新出的《千字文》取而代之。

《千字文》所以能代替《急就篇》的地位,成为新时期里流行的蒙学教材,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急就篇》的一些内容已显陈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出的《千字文》既继承了《史籀篇》、《急就篇》编写上的成功经验,又有所突破和创新,后来居上。例如,《千字文》继承了过去蒙学教材以教识字为主,结合课文进行知识和思想教育的优点;又在知识教育方面拓宽了领域,在思想教育方面加重了份量。《急就篇》的内容包括姓氏名字、服器和文学法理几个部分。从下面将介绍的《千字文》的内容可以看出,它比《急就篇》丰富得多。又如,整齐押韵是我国蒙学教材的传统。《急就篇》用的是三言、四言和七言韵语,以七言为主。而《千字文》全书一律用四言韵语,押韵自然,铿锵悦耳。再如,古代蒙学识字教材讲究一本书里不能有重复的字,但要表达出一定的内容。这就对编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千字文》仅用不到《急就篇》一半的文字,却表达了更为丰富的内容,确实超乎其上。后人评论《千字文》,无不赞叹其编写之“巧”,称之为“绝妙文章”。

《千字文》篇幅短小,容易卒读,是其能够广泛流传的一个原因。汉代编写的蒙学教材,皆源于汉初的《苍颉篇》,然而篇幅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苍颉篇》3300字,已经不少了。而扬雄编的《训纂篇》增至5340字,班固作的续篇再增至7180字。这显然不适合用做启蒙识字的教材。《急就篇》的作者史游只是个黄门令,名声远不如扬雄、班同。然而汉中叶以后,《急就篇》广泛流行,其它蒙学书却失传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篇幅问题。《急就篇》2016字,《千字文》则进一步减少到了1000字。以后的《三字经》也是1000来字。 《千字文》语言优美,多用对仗,生动活泼,富于文采,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赞扬和提倡。例如开篇对天地宇宙的介绍: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千字文》还有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是很美的。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

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我读《千字文》之押韵

《千字文》的押韵

天地玄黄——诗赞羔羊 ang 江阳韵

德建名立——籍甚无竟 ing 青韵

造次弗离——好爵自縻 mi 齐韵

东西二京——多是寔宁 ing 青韵

晋楚更霸——何遵约法 a 麻韵

韩弊烦刑——岩岫杳冥 ing 青韵

沉迷寂寥——愚蒙等诮 iao 箫韵

给《千字文》分段

1.天地玄黄——赖及万方,共144个字。讲天文地理、气候、人类社会的出现和中国最早的政治制度。

2.盖此身发——好爵自縻,共264个字。落实到做人,因为天地人为三才,把人做好是我们这一生头等大事,事在人为,做人是根本。论述了身与心、德与名的关系,如何端正思想,修正行为,建立德业,将重点放在心性修为之上。也就是“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3. 都邑华夏——岩岫杳冥,共240个字。讲上层建筑与国家、政权、政治、政令相关的事。赞美大好河山。

4.治本于农——徘徊瞻眺,共336个字。描写温馨的人情关系和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人。

5.结语,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千字文全书有几个字出现了重复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42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