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标准草书千字文

时间:2016-12-05 11:25:5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千字文释义与草书

1、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2、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音zè ,意为太阳偏西。

3、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4、闰余成岁(歲) 律吕调阳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5、云腾致雨 露结(变)为霜 云腾致雨 露结(变)为霜: 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6、金生(产)丽(麗)水 玉出昆冈 金生(产)丽(麗)水 玉出昆冈: 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7、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8、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柰:读音nài ,苹果的一种

9、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10、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11、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

12、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13、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14、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是。

15、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16、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愿归服贤君。

17、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

18、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19、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20、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21、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女子要思慕学习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22、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23、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24、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

篇二:于右任标准草书

草书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创作期和集字期,草书的创作期是指草书形成的汉代,经魏晋、至唐宋时期,(当然也可以直至明清、民国,甚至现代)大量的草书家创作了无数的草书作品,许多墨迹本、历代丛帖、个人丛帖、碑刻塌片留下了他们的手迹。

从古到今,草书的典籍异常浩繁。南宋高宗赵构手中的《草书韵典》,又名《草书礼部韵宝》,是编按宋仁宗时所颁《礼部韵略》纂辑,其字形采自古帖,皆赵构一人所书。明神宗朱翊诏辑特颁的《草韵辨体》,是编按《洪武正韵》纂辑。金张天赐《草书韵会》、清陶南望《草韵汇编》等书皆集历代草书家之字形,全以韵部排字。清石梁集《草字汇》、现代洪钧陶编《草字编》等书都以偏旁部首为属部分类编排,便于读者查找。不管是韵部分类,还是偏旁分类,皆“采聚群帖,仅便检寻,省变所因,初未疏解”,其用意在于提倡草书,遗传名家的手迹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充其量只是集字的汇编,对于草书的组织系统及结构规律尚未认识。符号在草书中的作用也未被认知。

清李滨《草说》十四卷以部首编排前人草字,少数字国以笺注解说,即该书《草书编类序》中所说的疏解。第十五卷著文叙文字之演变,草法之源流。书末附《草书编类》,其中“一笔”、“省点”、“省戈”、“缺左”、“删损”、“籍笔”等是例举草字的删繁省变之法;“篆变”叙草字借用篆体形势而立;“起手同”、“辨微”,“半体同形”等辨疑似之微同。主要栏目“偏旁同文异形”、“偏旁异文同形”则例举各家之字说明偏旁草书之混乱。此《编类》虽触及草法之皮毛,亦认识到草法之混乱,但对此状况却表现得无能为力。这个时期,尽管草书符号已经形

成并在书写中普遍地使用,但编纂者却毫无知觉。这个集字时期也就是草书符号的盲知时期。

我们也看到,在集字时期中还涌动着一股可喜的潮流。宋人佚名撰《草诀百韵歌》(或简称《草诀歌》前人伪托王羲之撰),是编专叙草书作法,以歌诀的形式介绍草书的偏旁结构,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以启初学。是编虽未言明“符号”,却把相近的符号(偏旁)以及疑似字加以辨别。如“宀头无左畔”,“长短分知去”(图3)等等。但其中也多有使人惶忽费解处,如“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但是“水”字的草书字形却无点,仅比“言”字略短一点,造成“水”与“言”无别的错觉(图4);“左阜页丁反,右刀寸点弯”,也造成了学者草书字形“阜、贝”无别,“刀、寸”无别的错误(图5)……遂后又多书与之“商讨”。首先,明范文明《草诀辨疑》就《草诀百韵歌》举例所未及者,列举古代书家其他字例不同写法进行辨疑,意在告知学者不必拘泥于一法,与《草诀百韵歌》唱了对台戏。清朱宗文(学古)《草圣汇辨》,取《草诀百韵歌》逐字辨明其误。汪由敦撰《草诀偏旁辨疑》,则增订改编《草诀百韵歌》为四百言。民国初,王世镗曾修订《草诀百韵歌》作《增改草诀歌》(后又加以删定,易名《稿诀集字》),纠前人之失,抒自得之见,并在汉中刻石印行。“以上这些典籍仅供初学,偏旁以例举,尚未自成系统,正如刘延涛先生所云:“草诀百韵(歌)仍为列举的,而非系统的。且于草书形联之微妙变化处,无以阐述。”显然这时还处于一个实验性的初知阶级。

现存最早的书学论文东汉赵壹《非草书》,以及晋索靖《草书势》、梁萧衍《草书状》……直到明清草书论著,皆叙书史,叙流变,叙书家……未见有论及草书结构及符号者。发现草书构成规律(秘诀)和符号者,于右任为古今第一人。

于先生早在20年代末期就开始研究草书,他深恶痛绝草书中的“难识、难写,难以记忆”这些“怪”现象,决定研究草书并使其规范化。其方法步骤有六端:

1、明确目的和原则;

我国文字繁杂,偏旁部首繁多,难认难写,识难用迟,所以为了“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全民族传统之利器,岂非当今之急务欤!”也就是说,把中国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书体——草书,怎样使他由繁而简,由难而易,由苦而乐,由纷歧而趋于统一,由虚玄而归实用。这就是最终目的。“斯旨定后,乃立原则:曰易识,曰易写,曰准确,曰美丽。依此四则,以为取舍。字无论其为章为今为狂,人无论其为隐为显,物无论其为纸帛为砖石为竹木简,唯其以众人之所欣赏者,还供众人之用。并期经此整理,习之者由苦而乐,用之者由分立而统一,此则作者之唯一希望也。”

2、立草书社

1932年12月在上海静安寺路静安别墅(弄堂名)9——11号(三宅相通)成立标准草书社,邀集同好,共同研讨、切磋。周伯敏、刘

延涛、杨天骥、刘海天、曹明为、刘生芳等人参与其事。胡公石先生1932年5月拜于先生为师。1935年夏,他从暨南大学毕业后进入草书社工作,主要参与了选字与释例工作。于先生任社长,并亲自主持工作,“整理那千头万绪、茫茫无所归的草书”,使草书研究有了专门的机构,为草书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3、广泛地汇集草书资料

草书社成立后,在上海各报刊登征集草书告白,广泛搜集历代草书的书作(墨迹、塌本)、论著。全社同仁用数年时间广求历代草圣遗迹数百种上千个版本,潜心于书理、书法的研究。

4、决定标准草书的“母本”——今草,并以“千字文”为选字基础 于先生最初拟以章草为“标准草书”的“母本”,因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遂更改计划,逐渐形成了以今草为标准书的“母本”。“隋唐以来,草书者率众千文习起,因之草书名家多有千文传世,故草书社选标准之字,不能不求之于历来草圣,更不能不求之于《草圣千文》。”于右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草书进行了比较研究。千字文是历代草书家最关注、最着力的课题,“名家聚会,各献其长”,便于名迹之间的比较而择优汰劣,再者,“千字文”字数之多,常用字已占大半,作者定一,习者可以举一反三,以少胜多,以点带面,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5、集体研究,逐字比对

古玩论坛草书社同仁对草书法帖上的每一字的结构,以及位于不同部位的偏旁、部首的草写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就同类字进行排比研究,反复比对;对于一字多形、结构各异的各家草字进行比较、归类、筛选、定型。在前人积累的零散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了普遍存在的共同“代表符号”在草书中的重大作用,并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由于右任述意、刘延涛笔録撰写了《标准草书凡例》,说明“凡代表二个以上部首之符号曰代表符号”。并例举了左旁27个、右旁23个、字上7个、字下7个、以及对称符5个、右上符、左上符、交笔符2个、补笔符累计74个代表符号。《标准草书释例》则对各种符号作了详细的剖析、解说。《附录》则有《符号之互借与习惯字》、《词联》、《略论书理》、《疑似字表》,对一些习惯字及草书书理、疑似字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说明或比较。这样既使草书符号系统非常条贯,明朗、清晰,又得到书法理论的支持,完成了标准草书的系统化、理论化工程。标准草书“解开了草书古今难传之谜,揭示了草书制作与普及的秘诀。”胡公石先生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当时摄影技术还不发达、精湛,更无复印技术,只能采用传统的向塌技术,把每个字用拷贝纸衬灯光双钩空心字的办法,把各种字帖上的字双钩后,按字分类,进行同字整理——把相同的字或相同偏旁的字进行结构分析,从中找到他们的共同规律。再开会集体审查、讨论、淘汰不合原则的字,按“四则”选用合适的字。在选字中,多取较早作者的字。刘延涛先生回忆说:“当时选字的情形是这样的:千字文中每一个字,古来书家的草法,只要我们能看到(的),就把它钩出来,然后再开会审查。审查时,先

篇三:胡公石

胡公石(1912.5--1997.8),江苏省原盐城县鞍湖乡张本村人。自幼爱好书法。1935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毕业后师从于右任,为于右任的入室弟子,并入于右任创办的标准草书社,为标准草书学社编校。建国后,他重建标准草书社,任社长。后任宁夏文史研究馆馆长、宁夏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宁夏分会名誉主席、江苏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标准化草书学社社长、中国台北标准草书学会名誉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著有《标准草书千字文》和《标准草书字汇》等。1993年10月出版的《盐城县志》书名即胡公石手书。

胡乔木故居


标准草书千字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30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
濞寸姵枪閸ㄥ倿宕ユ惔鈥崇ギ闁告瑯鍨伴ˇ鏌ュ礆閿燂拷
闂傚嫭鍔栧鍌炴偋闁稓骞�: 5闁稿骏鎷�/缂佲槄鎷�闁告ḿ鍠嶉悳锟�10闁稿骏鎷�
闁革负鍔庨崵搴ㄥ绩椤栨瑧甯�
闁艰鲸姊婚柈瀵糕偓骞垮灪濠€锟�
濠㈣泛绉撮崺妤呭箣閹邦剙顫犻柨娑虫嫹
濞寸姵枪閸ㄥ倿骞嬮幇顒€顫犻柛姘嚱缁辨繈鎳熼妷锔斤骏婵炲娲戞繛鍥偨閵婎煈鍤為柤杈ㄦ⒒闁鈧箍鍨哄﹢锟� 閻庡箍鍨哄﹢鍥ь嚗椤旇绻嗛柛娆欐嫹 p00852-1 闂傗偓閹稿骸鐦荤€甸偊鍠曟穱濠囧矗瀹勬澘璁插璺虹Т閸╋拷 濞撴艾銇樼花顒勫箖閵婏附鍋濈紒鎲嬫嫹 闁瑰灚鎸哥槐鎴濐嚗椤旇绻�
闁革负鍔庨崵搴ㄥ籍閸洘锛熼柨娑欒壘閹冲棙绋夐埀顒勬嚊閸愬弶鍣ù婊愭嫹 9:00-12:30 14:00-18:30 闁告稏鍔岄崣锟� 9:00-12:30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绩椤栨瑧甯涘☉鎿冨弿缁辨繄鎷犲畡鏉跨憦闁稿繑濞婂Λ瀵哥玻濡も偓瑜帮拷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绩椤栨瑧甯涘☉鎿冨弿缁辨繄鎷犲畡鏉跨憦闁稿繑濞婂Λ瀵哥玻濡も偓瑜帮拷
闁衡偓椤栨瑧甯涢柟瀛樺姇婵拷 鐎规瓕灏獮蹇擃嚗濡ゅ嫷鍤夐柡鍌氭川閻濋攱寰勫鍛厬闁哄鍟村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