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陈淳千字文

时间:2016-12-05 10:30:0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陈淳花鸟画与他书法的关系

陈淳与他写意花鸟画中“以书

入画”“书画杂糅”的艺术境地

纵观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明代中期,文人绘画的兴盛,无疑是推动水墨写意画发展的重要因素,书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又是这一时期文人画的重要特点。在“以书入画”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发展过程中,明代文人画家陈淳(1483——1544)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做出了重大贡献,讲究笔墨情趣,重视以书入画,将书法用笔和绘画用笔相结合,将水墨写意花鸟画中水墨的表现力进一步加强,推进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在其大写意花鸟画风格形成的过程中,书法的介入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也被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这种以“书画杂糅”的形式将书写情趣表现于花鸟绘画的一草、一叶中,而他也利用水墨写意花鸟画更适合书写文人心中的情绪之特点,将自己的飘逸而又高贵的人格魅力轻轻的勾勒在他的写意花鸟中,进而在美术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线痕迹。

这种以书入画、书画杂糅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三个先决的条件,一是有着洒脱、豁达的人格魅力,能够在艺术实践中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去突破传统,这需要画家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二是对书法及绘画有着极高的造诣,有犀利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的判断花鸟绘画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取决于画家从艺的师承关系及研习风格;三是要有独立的风格体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前两个先决条件的基础上,不循规守旧,懂得变通,进而创新,这需要画家要有书法和绘画中自己的见解及特点。无疑,在他的一生中,足具了这三个先决的条件,

一、优厚的家庭条件、家庭教育及飘逸、隐世的人格品质修养;二、与吴门画派的师承关系;三、对书法和传统绘画的造诣,而这一切使他赋予了写意花鸟画充裕的生命力,从而使其走向了新的发展之旅。

2.1 陈淳与吴门画派

陈淳(1483——1544),出生于苏州,整个人生中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代王朝。他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明代发展中期,当时的苏州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贸易频繁,人们生活富足安稳,经济的繁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由于经济的繁盛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因而这里的文化发展也超过其他地区,许多画家在这里聚集或成长,相互交流而又彼此相互影响,他们的绘画风格迎合当时社会追求风雅的风气,成为明代写意画的主要风格形式,并形成了“吴门画派”,这一切对陈淳的艺术生涯起了关键的

作用。 “吴门画派”,是指明代中期,以苏州及周边地区为中心,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首,并带动周围文人画家,所发展形成的具有文人画性质的独立画,其中吴门画派的成员大都是文人,而且人数众多。他们绘画的特点是,继承元画的基础上,重视笔墨的表现。逐渐取代了宫廷绘画和明代初期的浙派绘画的地位,成为明代中期主流绘画派系。陈淳师承于沈周、文征明,继承了吴门艺术的精华,成为“吴门画派”中重要画家之一。

陈淳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父亲陈鈅,陈淳祖父陈橘,由于都在苏浙一带官居要职,陈橘与当时同乡名人都有交往,尤其与画家沈周交往密切,这成为陈淳后来受沈周绘画风格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陈淳的父亲陈鈅,又与文征明私交甚厚,于是陈淳很小的时候就拜文徵明为师;源于此,他与文徵明的关系既是世交又是师生,从而文徵明从多方面对陈淳的绘画和书法产生了影响。以沈周、文徵明在“吴门画派”的地位决定了陈淳的非同一般的艺术滋生的环境,塑造了他非同一般的艺术之路。

2.2 陈淳的师承关系

陈淳的艺术造诣自然受他的老师文徵明影响最多。但是他的花鸟画、山水画、书法又吸收各家所长,尤其是花鸟画中沈周对他的影响甚至超过文征明。

2.2.1花鸟画的师承关系

把陈淳的师承关系做个简单的图标如下:

图一

沈周文征明的老师,文征明是陈淳的老师,徐渭花鸟画在陈淳的基础上,用笔更加自由,风格更加狂放。从绘画风格上看,陈淳的花鸟画似乎更加接近于沈周的风格。沈周是“吴门画派”的重要画家,主要画山水,而他的花鸟画在水墨运用方面开辟了新天地,非常注重用笔、用墨,打破了传统花鸟画那种勾线染色方法,改变了富丽堂皇的风格,如他的《雪树双鸭图》,表现方法上完全取掉了够外形线去画形体再染色,已经是直接用书法的笔意,勾点双鸭及枯树。而他的另一些相对工整的花鸟画中,如《花下睡鹅图》的表现方法,即使仍然运用勾线、添色,也不是宋元时那种非常工丽,制作性又很强的花鸟画,所勾的外形线非常轻松,既归纳了形体,又不失线条书写的自由魅力。而陈淳早期的《红梅水仙图》和《湖石花卉扇面》,俨然是沈周《花下睡鹅图》的继承体,画法与气质十分相

似,用挺劲的线条勾勒兰草、叶的外形再染以淡色。在陈淳早期的绘画是在刻意模仿与学习沈周。运用这种技法没有掌握到自己得心应手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用笔方式仍然不适合他的个性。在他的思想里,需要用画笔来表达情绪。不想用过多的造型去束缚他的笔墨情绪的宣泄,所以才出现他后期绘画中干脆去掉外形的勾勒,直用书法用笔画形态,并追求一种似与不似间的混沌感,用意象的方式表现具象的对象。

对陈淳起到影响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文征明主要擅长山水,兼画花鸟,虽然陈淳师承文徵明,但是从题材等的表现上与文徵明却不同,文徵明喜画兰、竹,用笔严谨,写意花鸟画中很少有鸟雀等出现,绘画风格虽属于沈周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派系,但其绘画特征是书写风格拘谨,笔墨运用局限性大,如他的兰花,用笔严格按兰花的形状描绘,画面更多表现了物象情态。 而陈淳很少画兰、竹,喜好牡丹、菊花之类等用笔自由。

因沈周与陈淳之间的世交关系,所以陈淳也多有接触沈周,再加上沈周、文徵明及陈淳之间的师承关系,所以陈淳随文徵明习画期间也,风格亦受沈周影响。陈淳的水墨用笔更倾向于沈周,用笔的出发点不是完全描摹花卉造型,而是将造型蕴育于用笔中,笔墨与造型相融合。从这个角度讲,受沈周影响大于文徵明。陈淳对沈周绘画思想和风格极为景仰,沈周的“观者当求我于丹青(形骸)之外”的观点,在陈淳的艺术思想中成了理论依据。陈淳的绘画风格既继承了文征明的“平淡天真”的幽逸,又加入了朴拙的情感和苍劲的力道,在沈周、文徵明的基础上把“吴门画派”的艺术风格继续朝前推进。

2.2.2书法的师承关系

文徵明对陈淳的影响不仅是绘画方面的,还在书法反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书法造诣方面,文徵明也是陈淳直接的老师,无论篆、楷或行、草,陈淳的书写风格都有文征明的影子。下面具体分析下文徵明和陈淳书写风格的相同于不同之处。

陈淳所留下来的楷书和篆书的作品相比较他的行书来说不是很多。对比陈淳和文徵明的篆书,相似中又更多变化。陈淳的篆书更想冲破法理,用笔与结字方面比文徵明多了很多变化。如图二和图三中,两个“了”字的对比,文徵明用圆笔起笔,行笔过程中,也用类似铁线描的方法,运笔过程中,力度均衡,而陈淳的“了”字,从行笔和字形上看都有很大的不同。运笔过程中,起笔舒缓,而行笔至折笔时,用笔速度快而情绪饱满,富有节奏。而通篇看其题识:“戍子之冬,白阳山人偶过尚之玉韵斋,出此示之,乃余旧作并蒂花也。一时醉中草草,何遂装成精卷,盖有履约昆季珠玉在后耳,余何足致耶。尚之复欲余书,因书。”题跋中共六十四字:吟“陈氏道复”、“陈淳之印”两白文印。字形基本取长方形,

每个字在收笔时,喜欢用提锋细笔收,使字形更显俏皮。布局上,字的大小也不同,字的变化较多。

文徵明和陈淳两个人的楷书在用笔与字形上是十分相似的。对比文徵明的《老子列传》(图四)和陈淳的《小楷千字文》(图五)我们可以看出,在陈淳的小楷书法中有文徵明的影子。而陈淳较老师的作品变化更多,楷书又不拘常理,如“腾、致”“结、为”,并且常带有行书的连带用笔意味,如图《小楷千字文》,这是陈淳二十五岁时的作品,这时期就表现出较强的个性,书体多富变化;相比较之下,文徵明的楷书,要严谨得多,字体俊秀而干净。

文徵明对陈淳的行书影响最大。图七是陈淳三十一岁时所做的《湖石花卉》扇面,图中有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等所题跋文,陈淳也奉次并题。对比文徵明和陈淳的行书,他们之间的区别很小,用笔及字的气质方面都很像陈淳俨然追随文征明。从这幅作品可以了解到,陈淳早年学习文徵明的严谨度。

陈淳的狂草是从陈淳21岁时开始的,当时文徵明让陈淳与自己共同阅读孙凤藏的怀素所书的《清净经》,并即兴仿怀素笔意草书贾谊吊《屈原赋》。“此卷《清净经》旧藏孙鸣歧家,故先君得频阅之??同阅者陈淳,即道复之名,时方二十一岁,从先君习举业,遂直书其名,而不以为嫌耳。然亦可见师道之严也如此。”1

陈淳早期书法如没有文徵明的启蒙,就没有他晚期书法变革和独创新风的可能。因此文徵明是陈淳在书法上取得成就的重要指路人。

文徵明和陈淳的草书相比,文徵明的草书更清俊,如图九和图十作品中的“风”字,文徵明的更显得潇洒飘逸,而陈淳的显得敦实厚重,整幅作品在气度上狂放自由,不受约束。

陈淳草书更多受苏州另一书法家祝允明的影响。祝允明比陈淳大二十三岁,是师长辈,陈淳四十四岁时,祝氏去世。陈淳与他多有来往,并十分佩服他的书法。他们都在取法上不拘于师辈,而是集众家之长。在风格审美上豪放纵逸,天真浪漫。祝允明行草,晚年时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而陈淳则笔气纵横,天真浪漫。因此可以说陈淳行草书风格确实受到了祝允明的很大影响。看上图祝允明和陈淳草书对比。在用笔、风格、气度上极为相似。不拘泥于细节,用笔粗细、疾缓相结合,也能充分体会到两个人在个性、审美方面的相似。

同时陈淳对前辈书家的学习与临摹,对他风格的形成起到作用。在他晚期的书法作品中,能够清楚地发现他学习家里所藏的古代法帖,如林藻、杨式凝、米芾的作品。他晚期基本成熟的行书用笔多以中锋取势,兼用侧锋,具有沉雄爽劲的风格。显然是采择了米芾的手法。 1朱爱娣,《陈淳书法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陈淳早年书法以行楷为主,很少涉及草书,中年以后陈淳的草书作品逐渐增多,草书技法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到了晚年,他作品中的技法已相当纯熟,笔法自由老成。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已能体会到草书的韵味和与草书笔法的相似之处,这时期的作品达到了与草书笔法的完美结合,并借鉴了许多草书章法中的布局及气韵安排。陈淳晚年大写意花鸟画所确立的这种与书法的紧密关系,及书法与画的完美结合的审美观及技法系统,为后来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陈淳的绘画风格发展到后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造成他这种绘画风格改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自己研习草书的结果。

2.3 恣意肆张的行草书法

谈到陈淳的书法,他自己没有系统的书学专论,也没有别人明确考究他书法的论著,只有一些零星的认识散见于书画题跋中。因此我们目前只能通过对他绘画思想的研究,绘画作品中的题跋,和他的一些书法作品的分析,以及后人对其书法的些许评价来寻找他的书法渊源。他的书法思想审美和风格是受多方面影响而形成的。行书主要受其老师文徵明的影响较多、而草书受同代年长的书家祝允明的影响较多。陈淳一生除章草没有多写,篆、隶、楷、行、草都有涉猎,这与文徵明的影响有很大关系。陈淳的篆书和楷书所留下的作品很少,且都是较早时期的作品。

2.3.1 瘦劲而顿挫的行书

陈淳的行书,总的来看是瘦劲俊朗、顿挫有道,笔清字秀。他的字体富有节奏和变化,大小参差有序,多露锋和方折用笔。颇有吸取了众家之长而为我所用的特点。

在书法的师承关系一节中,讲到了陈淳行书是受文徵明行书影响而来的。文徵明行书主要有大行书和小行书两种,对陈淳影响主要是小行书。文徵明的小行书主要是学习王羲之的笔法,如“春”“物”笔法和字的体态都属于王羲之的写法,又参考智永、黄庭坚和赵孟頫的笔意,尤其在他的作品中能体会到学习黄庭坚的笔意多一些。

陈淳沿袭文徵明的行书,而文徵明的行书相比较王羲之的行书来说,整体气质上没有王羲之的秀气,用笔清晰连带少,行笔速度稍缓,扁字居多。这大概与文徵明自己的个性有关,就连他的学生陈淳,书体都要比老师要自由些。陈淳的行书,与老师相比变化很大。在《湖石花卉扇面》中,陈淳和文徵明的行书区别不大,而在陈淳的《行书册》中,就可以明显的看出陈淳行书自己的风格特点。

篇二:《蒙学备览》目录

《蒙学备览》共收入历代蒙学读物75种,所有数据可进行全文多条件检索、复制、打印;特别增加了联机古汉语字典等多种工具,可即查即用;界面美观,使用简便。

产品定价:¥28元

订购电话:010-68980439

汇款地址: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教一楼215室(邮编:100037)

《蒙学备览》目录

《十七史蒙求》

宋·王令 《了凡训子书》 明·袁黄 《三字鉴》 清·张宜明 《女小儿语》 明·吕得胜 《千家诗》 宋·刘克庄 《千金裘》 清·蒋义彬 《小儿语》 明·吕得胜 《小学》 宋·朱熹 《小学诗礼》 宋·陈淳 《小学韵语》 清·罗泽南 《乡塾正误》 清·李江 《五字鉴》 明·李廷机 《历代蒙求》 元·陈栎 《父师善诱法》 清·唐彪 《示儿长语》 清·潘德舆 《节韵幼仪》 清·汪志伊 《节增三字经》 清·周保璋 《龙文鞭影》 明·萧良有 《四字经》 唐·释德行 《史鉴节要便读》 清·鲍东里 《训蒙骈句》 明·司守谦 《训蒙诗百首》 宋·朱熹 《幼学歌》 清·王用臣 《幼学琼林》 明·程登吉 《幼学求源》 明·程登吉 《幼学分年课程》 陈惟彦 《幼仪杂箴》 明·方孝孺 《老学究语》 清·李惺

《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

《弟子规》 清·李毓秀 《初学晬盘》 清·邬仁卿 《社学要略》 明·吕坤 《纯正蒙求》 元·胡炳文 《范氏心箴》 宋·范浚 《性理字训》 宋·程端蒙 《金璧故事》 元·佚名 《经学启蒙》 宋·陈淳 《闺训千字文》 清·佚名 《急就篇》 汉·史游 《养蒙金鉴》 清·林之望 《家常语》 清·管淓 《洞学十戒》 明·高贲亨 《神童诗》 宋·汪洙 《诸儒论小学》 清·陈弘谋 《教童子法》 清·王筠 《教子斋规》 宋·真德秀 《笠翁对韵》 明·李渔 《续小儿语》 明·吕坤 《敬斋箴》 宋·朱熹 《提纲释义》 清·佚名 《程子四箴》 宋·程颐 《童歌养正》 清·彭继先 《童蒙须知》 宋·朱熹 《童蒙须知韵语》 清·万斛泉 《童蒙训》 宋·吕本中 《童蒙养正诗选》 清·泽斋老人

篇三:书法考试题

书法考试题答对30题算及格,你能及格吗?

一、书体类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什么是金文?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

4、什么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又称“猎碣文”。

5、什么是大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6.什么是小篆?

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秦丞相李斯修订、整理的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

瓦当文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内容多为吉语。

9、隶书是怎样产生的?

隶书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0、什么是汉隶?

汉隶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色。后世把东汉时期的隶书称为“汉隶”。

11、汉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等。

12、什么是章草?

章草是西汉中晚期形成,并逐渐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的一种草书,是隶书快写的结果。传世章草著名作品有皇象及史游的《急就章》、陆机的《平复帖》、索靖的《月仪帖》等。

13、什么是今草?

今草又称“小草”,是草书中一种流行最广的字体。今草成熟于东晋时期。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张芝始创的草书,风格面貌为之新。为了和章草相区别,人们把它称为今草。

14、什么是大草?

大草又称“狂草”,是草书的一种。唐朝张旭、怀素两位书家在晋代今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比今草更放纵的草书。

15、什么是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正楷、真书。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最古老的楷书是钟繇写的《宣示表》《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显得更为美观。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种。

16、什么是北魏石刻?

北魏石刻是北魏碑版及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魏碑石刻书法的总称,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也有人把北魏石刻称为“魏楷”。

17、什么是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楷书快写加上部分草法就形成了行书的特点。早期行书大约在晚于楷书形成的东汉后期便萌生出来。相传是汉末刘德升所创。

18、什么是瘦全体?

瘦金体是由宋徽宗赵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其笔画瘦劲似铁,自称“瘦金体”。

19、什么叫漆书?

漆书一般是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写的一种书体。

二、书家类

20、钟繇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笔法清劲、古雅质朴、疏瘦圆浑,字形扁阔带有隶意。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21、钟繇的传世作品有哪些?

钟繇的书迹已无真迹传世。刻帖中著名的有《宣示表》《贺捷表》等。

22、张芝的书法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张芝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书法家,擅隶、行、草、飞白书,学崔瑗、杜度之法,变 章草字字区分为一笔书,气脉通畅。传世作品有《八月帖》《冠军帖》等。

23、索靖的传世书法作品及其特点是什么?

索靖传世作品有《月仪帖》《出师颂》《急就章》等。其书法雄劲刚勇。

24、卫铄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卫夫人”唐人称其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犹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她是王羲之少年时代的书法老师。

25、王羲之书法风格是什么?

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对后世影响极大。用“内撅”笔法。

26、王羲之的行书传世作品有哪些?

行书:《兰亭序》《二谢帖》等。

27、王献之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王献之创造出了意气纵横、优游神骏的行草新体。后人把他和他父亲称为“小王”和“大王”,并称为“二王”,成为千年书法经典。

28、王献之的行草传世作品有哪些?

行草:《中秋帖》《鸭头丸》等。

29、王殉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其书法遒劲飘逸,潇洒古淡。他的传世作品《伯远帖》。

30、智永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智永《真草千字文》用笔秀润圆劲,清俊妍美;结体平正和雅,风神朗发,犹如豪门英俊少年之气质。

31、“初唐四家”是指哪四位书家?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32、欧阳询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楷书作品,用笔凝练而含蓄,刚劲而清俊;结构内紧外松,左敛右放,方整而端庄,于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寓润雅,是兼取南北书法精华的杰出典范。

33、欧阳询的楷书传世作品有哪些?

《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

34、虞世南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其楷书代表作品《孔子庙堂碑》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洒落,风神俱足。

35、虞世南的楷书传世作品有哪些?

《孔子%c
陈淳千字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29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