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走向海洋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16-12-05 10:24:5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蔚蓝的天空中飞过一只海鸥,大海中浪花翻滚,两只银色的海豚争先恐后的嬉戏着,一只小白帆在天边无际的大海中孤独地航行着,这本书名叫《走向海洋》,这么美的画面使我不禁翻开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这本书并不算厚,但关于海洋的内容却很丰富。海关从与人类的关系到中华民族到未来发展,无一不被人们所关注。书中提到人们怎么使用鱼雷,潜艇等武器在海面上、海底与敌军作战,严重影响了鱼儿们的生活;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南非和几个国家的友好交往;海底探索队探索到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奥妙。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船“神州5号”冲破大气层,遨游天空。航天员杨利伟亲眼见到了地球的样子,据他所说,地球原是一个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而不是一个土黄色、混沌的星球,准确来说,它不应该叫地球,应该叫“水球”。

来看一组数据,地球表面面积大约有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占3.61亿平方千米,为地球表面积的70.8%。这可以让我们明白,覆盖地球表面的并不是土地,而是一望无际的海水,叫“地球”是个谬误。

海洋里有着许多的宝藏,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它是一个大药房,利用海带来治疗高血压病,沙丁鱼中的鱼油能抑制血小板凝结,降低胆固醇,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海洋蕴涵巨大的清洁能源,用它那时刻存在的波浪运动来实现着人类的海浪发电。海底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可以说它在海洋矿产资源中独占鳌头。看了这本书,使我对海洋的了解又迈出了一大步。

音乐老师曾教过一首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以前我还对此不屑一顾,可现在了解海洋后我们离不开海 洋,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的利益,所以我们要团结一心,保护海洋,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篇二: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一 现在,有许多《走向海洋》这本书,这些都是关于人类的故事。同学们也非常的喜欢这本书,我也在读这本书。告诉我们了许多重要信息。 杨利伟是第一位中国人离开地球的人,从远远的宇宙俯目敢家园。他看到的地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土黄色、浑浊的星球,恰恰相反,那是一颗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它不应该叫“地球”,叫“水球”更合适。 我们的国土越来越少,地球上的部分都是海水,我们现在应该得保护地球,让环境变得更好,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好。 我还介绍一个我了解的信息。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可以说,覆盖的球表面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土地,而是一望无际的海水。叫“地球”,也许是个错误。 地球的海沟可真厉害,都能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给淹没,地面的海水可真多!真是出人意料。看来“地球”改名叫“水球”更合适。 书可真是个好东西,能让我们学到里面丰富多彩

的知识。 张洁 四(6) 《走向海洋》读后感二 ——张婷婷 大家一定读过许多书吧!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好老师。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走向海洋》。 这本书主要讲向我们介绍了海洋。也陈述了海洋里丰富的资源矿物。类如说蓝藻化石——叠层石,这种化石在海洋里生长,是人类发现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驾航天飞船来到了太空上。杨利伟与想象那样是恰恰相反的。在大家眼中,它是一座“宝库”是矿物的资源。 这本书的作者崔京生,他是通过观察海洋的每一个角落而写出来的,海洋的深处,值得让我们去探究,去钻研。 读完了这本书,我就想起来一件事:那一年,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海滩游玩。我们带着赤脚,在海边散步,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下午3点钟。那时,游客已经没有几个了。当我们要准备回家的时候,无意中看见几位游客在乱丢垃圾,这让我们看了十分气愤。 现在,我们也应该要保护海洋,爱护海洋,珍惜海洋,让海洋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三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占地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千米,是地球面积的70.8%。虽然这数据是那么的庞大,可惜的是我却还未感

受过海风的吹拂,未聆听过海浪的咆哮,未见过惊涛拍岸的气势,这实在是一大遗憾啊! 但就是这样的海洋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给人们带来了繁荣与衰败,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与希望。 想必人们对丝绸之路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否听说过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它曾逐渐超越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来,让我们回到唐、宋时期。这个时代,中国迎来了海上事业的全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兴起,海运贸易当然迅速增加。中国用颇受欢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宗货物从靠近海边的国家换回象牙、犀牛角、乳香、珍珠、宝石、琉璃、丁香、苏木等产品,慢慢地中国航海活动从一开始的政治外交逐渐转向经济贸易。宋代,朝廷更是鼓励海外贸易,使之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撑。虽然我朝船队遇到了印度和阿拉伯商船的挑战,但那庞大的船只就把他们的气势压下去了一半。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这时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凭这两个优势就足以让中国船队在这场竞争中取胜。而指南针也因此从宋商船队传至阿拉伯再传到欧洲人手中,为今后新航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拉开了现代世界的帷幕。 然而这太平盛世并未延续至今。来,让我们再回到明清时期,统治者自以为是的“自给自足”,然后实施的闭关锁国让中国与世界相通的那扇门紧紧地关上了。中国远远地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而变本加厉的禁海政策,更使西方列强对中国这块肥肉虎视眈眈。然后中国开始被强占、被瓜分,紧闭的大门被迫打开,却迎来了一群又一群恶狼。灾难开始降临到这块“宝地”。 接着海战不可避免的开始了。虽然海战不是没有过,中国的南、宋、元三朝就曾经打过海战,但今非昔比,那时只是船碰船,射射箭,放把火之类的,可现在面对的是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这让中国水师如何招架得住。即使有打过胜仗,但清政府却并不乘胜追击,反而求和,这更加助长了西方列强的气焰。

(读后感 )

中国不断地被侵略,不断地被瓜分。虽然其间有不少类似洪秀全、洪仁玕、林则徐、邓世昌等爱国人士进行起义、反抗,但直到20世纪初,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革命将领的出现才让濒临灭亡的中国又出现了希望的曙光。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得到了新生。 新中国逐渐步上正轨后毛主席对中国海军的成长更是倾注了许多心血,有时甚至亲力亲为。而如今中国海军逐渐壮大,不仅舰队家族人丁兴旺,更有潜水艇、051型导弹驱逐舰、053H2G型导弹护卫舰、P-4型鱼雷快艇等。但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虽然长风破浪迎来了美好的未来,仍需任重道远。 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也将会成为21世纪的药库,变为未来的粮仓,而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将会愈演愈烈。我们能做的不是争夺它,不是为了它发生战争,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篇三:《走向海洋》读后感

我辈努力,走向深蓝,中华崛起

读了《走向海洋》这本赞美歌颂海洋的书,我对蓝色海洋充满了好奇。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蓝色的宝藏。

蔚蓝色的海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和梦想。3000多年前,中国人以开放的胸襟开辟了多条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最古老的海上航线。600多年前,郑和的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蔚蓝色的海洋,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悲怆。150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曾经辉煌的东方大国江河日下,国势衰微。100多年前,在中日海战中,被国人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创深痛剧,刻骨铭心??从19世纪中叶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竟遭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400多次,留下了一部有海无防的苦难历史。

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从中国海军的建立开始,中国逐步拥有了核潜艇,加快了现代化建设步伐,武器装备进入导弹化、电子化、自动化的新阶段,舰艇反潜、反舰、防空、电子对抗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得以攻克,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 建造航母是中国海军几代人的梦想,从2011年8月至12月,中国海军首艘航母平台先后进行了三次海上试验,均达到预期效果,今后还将继续出海开展相关科研试验和训练。

近30年来,海军先后出动舰船30多万艘次,圆满完成海上抢险救灾、护渔护航、保障海洋科研、支援海上运输和海洋工程建设、进行海洋测量和海洋大气观测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人民海军先后派出33支舰艇编队共40多艘军舰,出访了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还远赴亚丁湾,执行国际维和任务。

中华要崛起,立足于世界之颠,中国海军正处于由棕水海军向蓝水海军转型,并且一定要打破第一岛链瓶颈。可周围的国家无端生恶。近年来日本强占我国钓鱼岛、冲绳列岛,韩国在未经允许在苏岩礁修建海洋观测站,南海诸岛更是让一

些国家占领,越南侵占29岛(鸿庥岛、南威岛、景宏岛、南子岛、敦谦沙洲、安波沙洲、染青沙洲、中礁(沙洲)、毕生礁(沙洲)、柏礁、西礁(沙洲)、无乜礁、日积礁、大现礁、六门礁、东礁、南华礁、舶兰礁、奈罗礁、鬼喊礁、琼礁、广雅滩、蓬勃堡、万安滩、西卫滩、人骏滩、奥南暗沙、金盾暗沙),菲律宾占领8个(马欢岛、南钥岛、中业岛、西月岛、北子岛、费信岛、双黄沙洲、司令礁(沙洲),马来西亚占领3个(弹丸礁、安渡礁、南海礁、星仔礁、)、文莱占领1个(南通礁),中国台湾占领2个(太平岛、中洲岛),中国大陆仅控制7个(永暑礁、赤瓜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华阳礁、美济礁)。2012年3月越南武装巡逻艇曾两度接近南沙太平岛,鸣枪挑衅,4月菲律宾海军企图逮捕在黄岩岛作业的我国渔民,与我国渔政船对峙至今。考验着国家领导人解决南海的智慧。中国海军必须由近海走向远海,从远海走向远洋,不必理会其他国家的杂音、噪音和压力,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

曾经有人批评现在的中国教育:中国大陆的一道学生历史考试题:甲午战争是公元哪一年爆发?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完全是死记硬背题目)

对比日本教育,才知道他们考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而是下面的论述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仗——“日清战争”,他们叫“日清”,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请分析之。

两个国家的每个学生都努力作答案。结果我们一天到晚研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偿二万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 年订马关条约,那又怎么样,反正都赔了嘛!银两都给了嘛!最主要的是将来可能还会打!怎么办?所以人家就分析了,日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日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中国未来台湾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

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日本的石油从波斯湾运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条在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日本的油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日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海军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

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2020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日本现在统统做了对华战争的准备,所以什么事情都要进入长期准备状态,他们的情况,现在开始,把这个事情当作是时事,小心谨慎地在那里准备。按照他们的判断,中国跟日本的摩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是 2015—2020年,他们的学生统统在开始答题了。所以他们这就叫做“思考”(而我们那叫做“死记”!),全世界都在研究他们中学的教育,小学的教育,都在研究他们的启发性思考,而我们中国的教育避免对国家的未来孤独教条化,僵化学生的思想和人生!

中华将崛起,海军驶深蓝,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亲爱的少先队员们,我们应当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命运与发展、更要心系着祖国蓝色的海洋,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四(2)班 汤臣 指导老师:汤震丽


走向海洋读后感15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282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