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3000字

时间:2016-12-03 11:34:2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 历史本无所谓错与对,但人们在讨论历史的时候总爱如此评论:“如果当年韩信在汉中自立王??”,“假如元朝大军向日本进发不遇到海难??”,这些言论无法改变已过去的事实,有意义的在于总结经验,以改造未来。昆德拉所言“永远隆起的硬块”意亦如此。 历史是欲望推动的,众多的欲望组成之合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力量之源。人类开始住在树上,想到地面生活更好,就到了地面。先是打猎为生,后觉得植物也不错,于是开始了种植。当然,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冲突和矛盾,比如在有的人想从树上跑下来的时候,其他的强烈反对,“野兽来了怎么办?”“在地上怎么睡啊???,这些反对和赞成冲突融合,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最初的人类公社,是人类最团结的时刻,因为那时人常常挨饿,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说,就是人的需求还处于最低层——生理需求。要吃饱饭这统一的欲望就是团结的基石,同一团队的人必须要相互配合才能猎取到食物。但通常这仅局限于内部,在部落与部落之间,如何获得更多的食物就不再是能

靠协作解决的问题,资源争斗(抢地盘)则成了更能解决问题的手段,战争和掠夺由此而生。 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高层次需求相应而生。得到尊重变成了理所当然的追求。由于得到尊重的主体必然是个人的,这种欲望彻底破坏了团结,成员之间相互冲突,出现了社会等级。 等级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彻底解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欲望的冲突,这种用暴力或者其他强制性力量对冲突进行缓冲,这种冲突急迫地需要解决,同时胜利者希望自己的地位能够长久保持,因而道德呼之而出。 道德实际上就是对欲望的抑制,是对欲望冲突最有效的协调中和。 道德是神秘主义的法律,法律则意味着工具性,这种神秘主义色彩和工具性相互矛盾的两大特性同存。神秘主义是人类思维的黑洞,是超越人类理性思维之外的东西,中间蕴涵着最强大的能量,这就是道德这个工具难以控制的根源。希特勒从这个黑洞里舀了一点能量出来便世界大乱,拉登沾了一点就能制造“9.11“。 道德自然而然地成为抑制人的欲望的工具,道德本身的神秘主义特点就意味着对道德的理解的多样性。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如何吃面包都做了严格的规定,这让今天的我们感到好笑;伊斯兰教的妇女们个个是蒙面大侠,让汉人望而生畏;纵欲主义和禁欲主义的争论今天依然激烈,这说明了道德由于其神秘主义特性,无力完成对欲望的彻底控制,道德只是神秘主义的法律,而不是单纯的法律,有时相反成了欲望冲突中的武器工具。 事实上中华帝国从古到今,道德都成为了最美妙的工具,自大汉王朝开始,就以道德为根基建构社会制度,但德治始终是美丽的梦想,当管理体系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把道德当成有效手段,整个社会呈两幅画面,一方面,道德追求是人人挂在口头的目标,然而私下大家都非常默契对追求自己的私欲。出了清官就是楷模——楷模本身就意味着稀有罕见,然后大家都怀着万分景仰的心态仰望海瑞,心中却想着自己的勾当,却谁也不肯去做海瑞,这就是中国政界的现状。这也是中国整个社会状况的缩影,绝大多数人都将仁义道德披上,穿上这件漂亮绚烂的衣服,以高尚的名义,行苟且之事。 中国古代的德治,毕竟是种境界,全民景仰,只因无法实现而不去要求自己的生活,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以国家的名义公然撒谎,在大家都知道是谎言的情况下,搞政治教育,三个代表,事实上连统治者自己也知道是个谎言,公然推行与所言不符之政策,此实为世界奇观之最。

篇二: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

历史无对错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太多关注明朝那一段历史,因为明朝出名的几位皇帝我都不喜欢,在我的印象里,明太祖朱元璋残杀开国功臣,建文帝朱允炆懦弱无能,永乐帝朱棣篡位并且残杀三千宫女,嘉靖皇帝昏庸无道等等,用易中天那句话来讲,明朝皇帝多混账而朝臣无大恶。所以,我对明朝一直都不太感冒,但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对明朝历史的态度改变了,甚至对自己看待历史的观念也改变了,我开始觉得,历史是没有对与错的。

初看书名,我还以为这本书写的是万历皇帝在位期间其中十五年的故事,万万没想到,作者如此独具匠心,居然仅仅以1587年也就是万历十五年这一年的故事为线索来展开的,以诸多名臣为章节向我们论述了这一年的重要性,经过仔细的阅读,我对万历皇帝以及万历皇帝在位期间的诸多名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对于万历皇帝,我对一代名臣首辅张居正更感兴趣。因为早在看百家讲坛时我便对张居正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时年纪还小,只记得郦波对张居正的评价是那么的高,所以幼小的心里牢牢的记住了这位明朝的名臣。可是在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我知道的我了解的我听到的我所崇拜的英雄居然也会做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一些贪官才会做的事情!当我又查阅许多资料后,才发现我所认知的历史是那么的浅显,我一直对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抱有太多的偏见,就像张居正的道德瑕疵,对得到理想的偏见一样,也行是我还不够了解明朝历史,可是当我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对于我那么了解的三国历史也存在很大的偏见,一旦认定了那件事情的好坏就认定了那个历史人物的好坏,但是,我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他们只是生活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而我的幼稚的执着对于浩瀚的历史只是沧海一粟。因为,历史本身并无对错。

不仅仅是张居正,这本书后面的海瑞和戚继光也曾是我心目中的好人,可是他们不是一样也做过不好的事情吗,读着读着我开始迷茫,但是思考着思考着,我又开始明晰,是啊,我所看到的仅仅是历史本身,甚至有些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历史,因为那些历史无法考证。但是对于历史,我们真的应该简单的分清好或者坏吗?冯保是一个很多人不喜欢的宦官,可是他帮助张居正这位贤臣登上了首辅之位,帮助万历也做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张居正是许多人夸赞的名臣,可是他的任人唯亲结党营私又该从何评议;海瑞道德水平如此之高,可是他的自身能力和性格却不好…这些仅仅是这本书中所看到的,但是那么多的历史人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我们应该理性客观的看待历史,带了太多的主观意见,有时反倒看不清历史的真实面目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万历十五年前后的历史知识,它让我意识到了我应该用更加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我们但可煮酒论英雄,但是,历史本无对错,英雄依旧是英雄,而历史依然是历史。

篇三:《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近日拜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此书英文名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可直译为“平淡的1587年”。黄仁宇先生并非如传统史记般琐碎地描写该年事记,而是以1587年为支点,将明后期的历史支撑开来,更大的意图在于从人性角度阐释中国文明史。

一历史

历史本无所谓错与对,但人们在讨论历史的时候总爱如此评论:“如果当年韩信在汉中自立为王??”“假如元朝大军向日本进发不遇到海难??”,,这些言论无法改变已过去的事实,有意义的在于总结经验,以改造未来。

历史是欲望推动的,众多的欲望组成之合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力量之源。人类开始住在树上,想到地面生活更好,就到了地面。先是打猎为生,后觉得植物也不错,于是开始了种植。

最初的人类公社,是人类最团结的时刻,因为那时人常常挨饿,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说,就是人的需求还处于最低层——生理需求。要吃饱饭这统一的欲望就是团结的基石,同一团队的人必须要相互配合才能猎取到食物。

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高层次需求相应而生。得到尊重变成了理所当然的追求。

二道德

道德是神秘主义的法律,法律则意味着工具性,这种神秘主义色彩和工具性相互矛盾的两大特性同存。神秘主义是人类思维的黑洞,是超越人类理性思维之外的东西,中间蕴涵着最强大的能量,这就是道德这个工具难以控制的根源。

道德自然而然地成为抑制人的欲望的工具,道德本身的神秘主义特点就意味着对道德的理解的多样性。

事实上中华帝国从古到今,道德都成为了最美妙的工具,自大汉王朝开始,就以道德为根基建构社会制度,但德治始终是美丽的梦想,当管理体系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把道德当成有效手段,整个社会呈两幅画面,一方面,道德追求是人人挂在口头的目标,然而私下大家都非常默契对追求自己的私欲。出了清官就是楷模——楷模本身就意味着稀有罕见,然后大家都怀着万分景仰的心态仰望海瑞,心中却想着自己的勾当,却谁也不肯去做海瑞,这就是中国政界的现状。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3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11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