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对封建风俗文化的认识1000字

时间:2016-12-02 12:20:3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作文1000字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作文1000字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作文1000字

作者:徐 丹

春意行进,清风轻拂,静守在心的边缘,等待一次花开幽香的临近,来时只需要手轻轻一掷便放逐在绿意昂然的时空里。

——题记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人尽皆知的话语。在我们生活中默默无闻地奉献出他们一切的人有很多。

那是个偏远的小山区,有一条横在村庄和学校之间小河。每逢下雨,河水上涨,孩子们就无法自己渡过河流。一个男教师主动提出担任孩子渡河的任务。他艰难地背着每一个孩子过河,用自己背搭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人桥。男教师因此受到表彰,升职调走了,离开了这所破旧不堪的学校。继任的是一位柔弱的姑娘。孩子们在雨天又没法过河了。家长只得去学校背自己的孩子过河。女教师因此决定为孩子们建一座永久的桥。她奔波在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费劲口舌,甚至自己掏钱送礼、请客。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一座铁桥连接了河的两岸,孩子不必再为过河而担心。女教师并没有因此离开,她在那个小山村里默默耕耘了一辈子。因为奉献,她得到了快乐。看着孩子们过桥时轻快地身影,看着家长们放心的笑容,她拥有的是最真实的快乐与满足。正如法国著名作家蒙田所说:“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奉献的事迹大到人尽皆知,小到可以帮助别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每年三月初旬,我校都会举行学雷锋纪念日,让每位师生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为灾区,为贫困地捐款。

在我们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有别人帮助过我。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我骑着车去学校。那时,人还很少,马路上几乎还没有喧闹的情景。因为天太冷了,人们都没起来。就在我漫不经心地骑着车,独享这幽静的风景时,我的车链子响起了清脆的声音,咔嚓一声硬生生的掉落在了地上。我面对着那油腻腻的链条,无奈的吹着冷风,不知所措。眼看还有半小时就迟到了,这可如何是好?我才骑了三分之一的路程。难道原路返回,让爸爸修理?在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方,我饱受煎熬。就在这时,上天派了一位幸运者来到我的车前。那一刻,我真的无法表达我心中的感激。我慢慢扭过头,是一张陌生的脸,脸上充满了微笑,一只大手在调节链条,经过他三两下的转弄,我的车,又能“生龙活虎”的转动双轮了。时间没有容我仔细看,但那一瞬间,却使我感到那微笑是那么的真诚、朴素。车子很快修理完了。我满怀感激地仔细看了那微笑的脸:不算黑的皮肤,细小的双眼掩不住真诚的目光,细碎的皱纹爬满眼角,开裂的嘴唇微微张开。

这是一位年近半百朴实无华的农民。

这是何等的普通的一笑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却让我始终不能忘却。它使我第一次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的东西,尽管只是淡淡的一笑。

许久以来,那份帮助一直深深埋在我的心中,我曾学着以同样的方式去扶起跌倒的老人、儿童;帮助推一辆艰难行走的货车;把雨伞借给同学??而每次当你不求回报的帮助别人并与之真诚的一笑时,你才真正体会到那埋于心底的助人真正含义与价值。那是一种称不上崇高但却让你足以自豪的滋味。我实在找不出恰当的词汇形容,或许,这句诗会表达它的含义吧“予人玫瑰,留有余香。

篇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

日前,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地对“中国梦”进行阐释,一下子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作为当代大学生,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弘扬千年流传积淀的熠熠生辉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这种独特文化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梦要实现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存在于一个统一的过程之中。(——P31)。

“传统文化是一面镜子,是一部教科书,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华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智慧、道理,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这些精华不可丢。”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杰结合黄帝文化,谈人的品德、生活风气,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价值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崇礼尚义、“百善孝为先”的道德风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大同世界、天下一家”的美好理想,“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理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今天,我们提及中国梦的实现,提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当今世界,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历史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丰厚滋养,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文化发展的维度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底气和文化自尊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传统文化塑造坚毅品质。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无数鼓舞人心的励志故事。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有韩信受胯下之辱的隐忍。传统文化丰富人的内涵。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有着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这里有唐诗宋词的风韵、有琴棋书画的艺术、有宽容仁爱的修养。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塑造人的修养和气质,从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亦即“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涵的真正力量,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中国人的万年祖德,是承传之大根大本,我们中华儿女当知当学。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

根,是我们的魂。融会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是建立信念的力量和源泉,是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然而传统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先进文化的,传统总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反映,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必然具有局限性,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比如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三纲五常、忠孝观、节烈观等只不过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而已。这种极不平等的道德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自由和发展,像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抛弃。而像儒家的追求仁义,道家的崇尚自然,墨家的主张兼爱互利,法家的主张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还有其重要的作用。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现实中更有着不可忽略的积极意义,我们应该将其继承和发扬。积极响应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要善于挖掘与传承。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自信和实力,眼光与气魄,这些都和她的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

篇三: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材料加工工程 20137078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它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为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地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连接古代,现代,未来的一个桥梁。学习传统文化,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绝不是为了获得一些可有可无的历史知识,而是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自觉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建设和发展现代的新型文化。

而我们所讲的传统文化,简要的说,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客体化的文化形态,如历史典籍,文物古迹,文艺作品等,另一种是主体化的文化形态,这主要是指价值观念,审美趣味,文化心理,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这两种形态的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成果。这些优秀文化必然有文明和文化的一般共性,但是由于其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孕育发展,而具有了及其鲜明的中国特质,他对于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及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并且让传统文化有益于各族人民,有益于现代新型文化的建设,有益于社会和谐。 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的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说要从整体上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辩证发展做一规律性的探寻,从而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客观理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一整体评价。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在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大一统的封建文化,其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将统一性推向极致,但是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并不是单一的内容。在内容上,传统文化中既有对自然界的认知,又有关于社会人文的,政治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探讨,其中包含很多合理和深刻的认识。从时间上看,中国文化既有古代传统,又有近代传统,而在学术派别上,不仅有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其后漫长的历史是其中,各家学说相互借鉴,融合和演化,形成了许多新的派别和思想。我们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对立统一,才能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连续性和变革性的对立统一。中国文明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历史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从远古时代到夏商周三代文化,再到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秦汉时期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儒道法三家互补的思想体系,再到后来历朝历代对文化体系的继承和发展,虽然历经战乱,社会动荡,王朝更替,但中国文化始终延续下来,获得了极大发展。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在延续的基础上不断变革和创新。这不仅来自于对前人成果的总结与重新思考,还伴随着民族融合的潮流,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成果。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生命力所在。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还是独立性和通融性的统一。中国人自己独立在特有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创造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有独特的汉字和汉语体系,还在汉字基础上,独创了自己的哲学,道德,文艺,宗教和学术思想体系,形成了特有的礼仪典章制度,同时随着中国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的非凡的吸纳力和交融贯通性,促进了其在保持自己特色和核心优秀部分的同时,不断向前发展。认识到这一点,使我们既要反对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的偏颇,又不能因此拒绝吸纳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 传统文化尽管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历经坎坷,有过辉煌荣

耀的时期,也有过暗淡转衰的黑夜。尤其是在明末清初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段时间,中国传统文化伴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面临了空前严峻的挑战,由于有了其他先进的文化体系作为参照,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大胆的反思和猛烈地抨击。鸦片战争以后,在社会历史急剧动荡变革的背景下,文化发展出现了这样的基本趋势,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和演变的代表权威封建文化形态的汉学和宋学走向没落,陷入窘境,资产阶级新文化和新思潮代之而起。新文化向封建主义正统文化举起批判旗帜,所谓新学的特点就是尽力吸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以及社会学,哲学的新知识,用以批评封建传统意识,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意义。但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生长于封建主义的土壤中,且他生吞活剥于西学,害怕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显得软弱无力。经历了这个充满危机与痛苦的过程,人们对待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诸多偏激的情绪。那时的全盘西化轮和中国文化本位论的争论正反应了这种情绪。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呢?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他指出: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绝不能无限制无批判的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区分开来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绝不能割裂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正是在这样的基本原则下,我们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正确的认识。

首先,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应持彻底的批判和摒弃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兴盛和衰败,必然残存着各种各样的封建文化性质的观念形态,以及反映这些观念形态的一切“物化”了的种种事物,我们必须持彻底的批判态度。不可否认,在道德伦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的方方面面,封建主义影响的痕迹几乎随处可见,有些甚至对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和现在民主科学的潮流和主流价值观念不相吻合,必须坚决摒弃。

第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部分,我们要善于辩证的筛选,要以是否符合时代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内在依据批判的继承。如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我们要将旧式的忠君,转化为新式的爱国爱乡爱人民,将旧式的以单方面单方面绝对服从为基础的孝道转化成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为本质的新“孝道”。建立新式的荣辱观,道德观等。

第三,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我们必须继承并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不为封建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宝贵沉淀。比如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美德,比如诗词歌赋,小说杂文,又比如科技发展,中医中药。这些传统不仅仅伴随了农业文明的发展,代表着我们民族过去的辉煌,不与近代工业文明相冲突,更将在未来民族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方面,我们尤其应该发扬光大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和表达民族精神的内容,二是扬善抑恶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的伦理精神和人生价值观念。

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认识和理解,我认为在当前中华民族团结追求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和彻底重建伦的错误理论和主张。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创造、历代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繁衍的精神食粮。中国文化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近二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那样灿烂的文化会突然间落后于人?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正因如此,我们不但不能对传统文化抛之脑后甚至弃如敝履,相反,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传统文化,从中继承和发展那些闪光的部分,在其基础上,学习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而这,正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现在做起。


对封建风俗文化的认识1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02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