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二胡的选购

时间:2016-12-01 01:51:4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浅谈二胡选购经验五准则

浅谈二胡选购经验五准则

如何选购二胡是胡友们热衷的话题。多少年来众说绘纭,长篇短论,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常遇到拉琴几十年的高手,制琴几十年的二胡名师,有时说起来也是措辞含糊。看来乐器选购真的需要我们对乐器声学、材料学、力学、制作工艺的相关知识有所认知,在二胡演奏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谨将个人多年二胡选购的体会与琴友交流如下:

一、检验琴筒共振焦点区域

行话说得好,好琴声音要“捆得住”,意思是二胡琴筒共振必须形成一个焦点,否则其音散而无神、空而不实,高音虚、低音薄。琴皮振动发音后,声波沿琴筒口斜向喇叭口延长聚焦成棱锥状波形区域,棱锥状波形得长短根据喇叭口的斜度而变化,加上音槽的反射共鸣作用(椭圆琴没音槽),成为调节二胡高、低音平衡的关键要素。高音区(即下把位)在共振焦点区前移时音量大,音质实;在共振焦点区后移时音量小,音质薄。低音区(即上把位)恰恰相反。为兼顾高低音平衡,共振焦点区域的位置必须合理。经验证明,共振焦点为琴杆中轴线偏后一点为好。简单测定共振焦点区的方法是:试奏时左手感觉到琴杆、琴头、琴托有贯通的振动感,这表明共振焦点正好在琴杆的中轴线上,另外我们也可凭经验听出二胡的共振焦点区域。

二、避免“破竹篙效应”

一根竹篙完好无损时敲击起来其音“当当”响,一旦中间某一节或者篙头出现裂口破损现象,整个竹篙便会出现“咝咝”破音,究其原因是破损裂缝经过共振后波及竹篙而形成“破竹篙效应”。二胡的“破竹篙效应”现象,至今未被引起重视。在制作过程中,二胡的材料结构难免会出现自然和人为的缝隙,如被疏忽,则容易产生“破竹篙效应”。本人曾经历过一把制作材料极好的二胡,平时音质非常好,但在夜深人静拉奏时,就会隐约听到外弦d尾音上带出不易觉察的“咝咝”杂音。我后来卸下托板,在琴筒边缘用放大镜发现一细小的风干裂纹(旧料种容易产生)。用高渗透性502胶一点,“咝咝”杂音立即消除。“破竹篙效应”一般情况下并不在原点产生杂音,它会随导振转移支琴体发音,常在二胡发音的尾音中出现。“咝咝”杂音也不是在所有乐音中出现,有时是二胡某一音频导振共振正好激发“破竹篙效应”。挑选方法:1.拉奏空弦音用耳朵贴在琴杆上检测,可听到有“破竹篙效应”的二胡有明显杂音;2.仔细聆听每个乐音,仔细材料的每一点和制作工艺,是否存在裂缝损伤问题,从而避免误选带有“破竹篙效应”的二胡。

三、注意个别音符发音不实的问题

发音不实是二胡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在琴皮厚、紧的高档琴上多见。在拉奏过程中,常出现个别音或者几个音出现明显发音不实的现象,发出类似泛音的效果,有人误以为是琴弓打滑,但真正原因是琴筒和琴皮的共振在某一音频协调欠缺,不能产生良好共鸣所致。针对此类现象,有的琴拉奏一段时间后可缓解和消除,而有的二胡则不能。注意方法:1.琴皮要厚薄匀净,琴皮蒙皮周围拉力均匀平衡,形成良好的振动;2.琴筒内壁要光洁对称,弧度圆滑连贯,形成良好的反射和共振。

四、注意二胡的表现力

表现力是二胡的精髓。具体说,我们可从两个角度着手检测:一是二胡灵敏度和舒适性。优质二胡要求反应灵敏,琴弓触弦即响,音质纯净丰满,不拖泥带水;持琴手感舒适,给演奏者一种亲和感,充分激发演奏者音乐灵感。二是二胡的控制性和潜质力。琴能随演奏者意愿随心所欲、收放自如的表现和发挥,强奏不“爆”,弱奏不“虚”,高音不“啸”,低音不“咽”。在音域、力度的反差上能发挥自如,不觉“吃力”,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如同一部马力强劲的汽车,让驾驶者充分享受驾驶的乐趣,好琴同样也要给演奏者人琴合一的感受。表现力是一种不易言传只可意会的感觉,且无衡量的标准和尺度,需要二胡的制作者和演奏者去感悟和把握。

五、注意二胡声音的穿透力

评价二胡声音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穿透力”。穿透力就是集音色、音质、音量之所长,是二胡优秀与否的重要内质因素。本人体会:穿透力应是二胡发音到共振统一和谐时的体现。振动是声波之源,无振无音——简单物理原理。分析二胡结构及发音原理可发现:琴弦发音传导至琴皮(振动膜),这时琴皮中央振幅大频率低,靠近边缘振幅渐小频率渐高;琴皮振动传导至琴筒,此时蒙皮前口部回音反射振动振幅小、频率高,越往后振幅渐大频率音域渐低。通过琴皮琴筒的共鸣,加上琴杆、琴托等的共振,使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本人认为:穿透力好的二胡振动频率音域要宽厚,主音频突出,次音频和谐协调,如同一部音响,其高、中、低音的协调才使音乐具有穿透力感染力。音量大并非意味着穿透力好,而穿透力的标准并非是依靠音量的提升,穿透力是二胡制作技艺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以本人的经验和感受检验一把琴穿透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两个最简单的方法:其一、试奏过程中,持琴左手感觉琴杆及琴筒、琴头等有一种较强的震颤感,音色、音质、音量协调;其二,一人拉琴,一人由近及远的聆听,听辨二胡发音传导性能,优质二胡发音悠长丰满清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篇二:选购二胡注意事项

选购二胡注意事项

初学者选购二胡,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如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购稍好一点的档次,这会对您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二胡品种繁多,普通的才两三百元,高档专业的需五千到八千元,还有藏品的胡万元以上,可谓是差距巨大,为什么价格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许多初学者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它们的区别。 是用普通白木配上蟒蛇腹部的蟒皮制作,底板为塑学者如选用此类二胡练习也是能用,习的兴趣,用蟒蛇背上之部位,5级,其中入门和普及系专业老红木和紫檀木、小叶紫檀,配有蟒蛇尾部部位的蟒皮,此类二胡好等特点,以上所述二胡在选购时不管是何档次都尽量注意琴杆有无疤节、是否正直,琴筒拼合是否紧密,装配是否严密等细节。

至于蟒皮应选什么样的为好?许多资料上都介绍一定要挑选“颗粒大、排列整齐且方正、色泽鲜艳分明”的蟒皮,这其实都是精品蟒皮了,只有专业的精品二胡上才用上这种蟒皮,因此我认为关于蟒皮的挑选还需以所购二胡的档次做为前提,在同档次中尽量选皮膜磷格匀称、方正,光滑带有油性的为好。关于挑选二胡有这样几个误区:

1)“大鳞花的蟒皮比小鳞花的蟒皮好”———此为误区之一。从声学原理讲,大鳞花蟒皮上形成的驻波含有更丰富的低频成分,因

此一般来讲大鳞花蟒皮的二胡声音浑厚,但灵敏性要差一些,而且高把位发音比较单薄,音量偏小。而小鳞花蟒皮从声学原理上讲能容纳更多的高频成分,因而声音更透亮,灵敏性更好,高把位发音更丰满。上述问题当然还与蟒皮的厚薄以及蒙皮的松紧程度有关。所以并非大鳞花就一定好。

(2)“蟒皮表面有油性有光泽的更好”——此为误区之二。一般来讲存放时间不长的壮年蟒皮表面光泽更好,而老蟒的皮光泽较差,蟒皮存放时间长了光泽也差一些。而蟒皮中的油性却会影响振动的灵敏性,就会更“闷”。但有油性有光泽的蟒皮寿命更长,更有前途。

(3论根据也无实践检验的讹传。只要鳞(4料的风程度。木料变

(580003、4千块“高档”的。

二胡是拉来听的,不是用来看的。一把好二胡,是要“听”起来好,而不是“看”起来好。看二胡的品相只是挑选二胡的第一步,关键的是要试拉,要听。“听”出一把二胡的好坏,难点在于新二胡都是没有开的,二胡要拉开了才露出本色,而要预见一把新二胡拉开了后是什么样的音色却是需要经验的积累,这是难点。

篇三:二胡选购体会经验十则的基本内容

如何选购二胡是胡友们热衷的话题。多少年来众说绘纭,长篇短论,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常遇到拉琴几十年的高手,制琴几十年的名师,有时说起来也是措辞含糊。看来乐器选购真的需要我们对乐器声学、材料学、力学、制作工艺的相关知识有所认知,在二胡演奏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谨将个人多年二胡选购的体会与琴友交流如下:

一、检验琴筒共振焦点区域

行话说得好,好琴声音要“捆得住”,意思是二胡琴筒共振必须形成一个焦点,否则其音散而无神、空而不实,高音虚、低音薄。琴皮振动发音后,声波沿琴筒口斜向喇叭口延长聚焦成棱锥状波形区域,棱锥状波形得长短根据喇叭口的斜度而变化,加上音槽的反射共鸣作用(椭圆琴没音槽),成为调节二胡高、低音文章转载于/article-13301-1.html平衡的关键要素。高音区(即下把位)在共振焦点区前移时音量大,音质实;在共振焦点区后移时音量小,音质薄。低音区(即上把位)恰恰相反。为兼顾高低音平衡,共振焦点区域的位置必须合理。经验证明,共振焦点为琴杆中轴线偏后一点为好。简单测定共振焦点区的方法是:试奏时左手感觉到琴杆、琴头、琴托有贯通的振动感,这表明共振焦点正好在琴杆的中轴线上,另外我们也可凭经验听出二胡的共振焦点区域。

二、避免“破竹篙效应”

一根竹篙完好无损时敲击起来其音“当当”响,一旦中间某一节或者篙头出现裂口破损现象,整个竹篙便会出现“咝咝”破音,究其原因是破损裂缝经过共振后波及竹篙而形成“破竹篙效应”。二胡的“破竹篙效应”现象,至今未被引起重视。在制作过程中,二胡的材料结构难免会出现自然和人为的缝隙,如被疏忽,则容易产生“破竹篙效应”。本人曾经历过一把制作材料极好的二胡,平时音质非常好,但在夜深人静拉奏时,就会隐约听到外弦d尾音上带出不易觉察的“咝咝”杂音。我后来卸下托板,在琴筒边缘用放大镜发现一细小的风干裂纹(旧料种容易产生)。用高渗透性502胶一点,“咝咝”杂音立即消除。“破竹篙效应”一般情况下并不在原点产生杂音,它会随导振转移支琴体发音,常在二胡发音的尾音中出现。“咝咝”杂音也不是在所有乐音中出现,有时是二胡某一音频导振共振正好激发“破竹篙效应”。挑选方法:1.拉奏空弦音用耳朵贴在琴杆上检测,可听到有“破竹篙效应”的二胡有明显杂音;2.仔细聆听每个乐音,仔细材料的每一点和制作工艺,是否存在裂缝损伤问题,从而避免误选带有“破竹篙效应”的二胡。

三、注意个别音符发音不实的问题

发音不实是二胡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在琴皮厚、紧的高档琴上多见。在拉奏过程中,常出现个别音或者几个音出现明显发音不实的现象,发出类似泛音的效果,有人误以为是琴弓打滑,但真正原因是琴筒和琴皮的共振在某一音频协调欠缺,不能产生良好共鸣所致。针对此类现象,有的琴拉奏一段时间后可缓解和消除,而有的二胡则不能。注意方法:1.琴皮要厚薄匀净,琴皮蒙皮周围拉力

均匀平衡,形成良好的振动;2.琴筒内壁要光洁对称,弧度圆滑连贯,形成良好的反射和共振。

四、注意二胡的表现力

表现力是二胡的精髓。具体说,我们可从两个角度着手检测:一是二胡灵敏度和舒适性。优质二胡要求反应灵敏,琴弓触弦即响,音质纯净丰满,不拖泥带水;持琴手感舒适, 给演奏者一种亲和感,充分激发演奏者音乐灵感。二是二胡的控制性和潜质力。琴能随演奏者意愿随心所欲、收放自如的表现和发挥,强奏不“爆”,弱奏不“虚”,高音不“啸”,低音不“咽”。在音域、力度的反差上能发挥自如,不觉“吃力”,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如同一部马力强劲的汽车,让驾驶者充分享受驾驶的乐趣,好琴同样也要给演奏者人琴合一的感受。表现力是一种不易言传只可意会的感觉,且无衡量的标准和尺度,需要二胡的制作者和演奏者去感悟和把握。

五、注意二胡声音的穿透力

评价二胡声音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穿透力”。穿透力就是集音色、音质、音量之所长,是二胡优秀与否的重要内质因素。本人体会:穿透力应是二胡发音到共振统一和谐时的体现。振动是声波之源,无振无音——简单物理原理。分析二胡结构及发音原理可发现:琴弦发音传导至琴皮(振动膜),这时琴皮中央振幅大频率低,靠近边缘振幅渐小频率渐高;琴皮振动传导至琴筒,此时蒙皮前口部回音反射振动振幅小、频率高,越往后振幅渐大频率音域渐低。通过琴皮琴筒的共鸣,加上琴杆、琴托等的共振,使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本人认为:穿透力好的二胡振动频率音域要宽厚,主音频突出,次音频和谐协调,如同一部音响,其高、中、低音的协调才使音乐具有穿透力感染力。音量大并非意味着穿透力好,而穿透力的标准并非是依靠音量的提升,穿透力是二胡制作技艺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以本人的经验和感受检验一把琴穿透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两个最简单的方法:其一、试奏过程中,持琴左手感觉琴杆及琴筒、琴头等有一种较强的震颤感,音色、音质、音量协调;其二,一人拉琴,一人由近及远的聆听,听辨二胡发音传导性能,优质二胡发音悠长丰满清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二胡的选购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88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