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5000字

时间:2016-11-30 11:46:4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

天津文庙

天津文庙据史料记载,在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国国君哀公命令将孔子阙里的三间故宅,改做庙堂,岁时奉祀。后来唐太宗

诏令全国“州县学皆立孔庙。”于是历代相袭,到明清时期,全国孔庙已达1560多座。 唐代最初建成的文庙,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而只是校内一座奉祀孔子的殿堂而已。到了宋代初年,文庙的建筑开始完善并开始逐渐与学校分离,大体上形成了“左庙右学”的建筑格局。

天津文庙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大街。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提学御史程富提出上奏,要求在天津设立卫学。天津卫指挥使朱胜将住居一所施为学宫,首建堂斋、公廨,至此天津建起了第一所官办学校。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始称卫学,为天津地方教育官学和尊孔的庙宇。后清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卫改天津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升州为府,另置天津县。卫学亦改为州学。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学两侧增建县学,形成府、县学宫并列的格局,后在府学东侧扩建明伦堂,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文庙是天津历史上等级最高的古建筑群,也是天津地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

文庙又称孔庙,是尊崇和纪念孔子的庙宇,因与祭祀历代名将的武庙相对,故称文庙。文庙也是天津的学宫所在。明、清两代曾多次对文庙进行修缮、增建,其中规模较大的修建有明朝天顺、万历,清朝康熙、乾隆等几次,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

平面布局

文庙的平面布局,承袭了我国传统的四合宫殿体系,基本上是采用对称的形式建造的,由南至北分别由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咸祠和东、西两侧配殿等组成。其中有些建筑名称是文庙所特有的,如泮池,是座架着石桥的半圆形的水池子,来源于《周礼》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就好象进入了最高学府。在清代,对考取秀才的称“入泮”。棂星门是一座巍然挺立着四根冲天大柱的牌坊。传说棂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灵,通过棂星门,就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

篇二: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绵绵五千年的风波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的沉淀,不仅仅凝聚在优雅诗词歌赋和动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中,更多的,是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的地方。例如,我们的建筑,从建筑中不仅可以看出设计者的风格,更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风格。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这种结构,之所以会如此久的存在于我国,大体是因为古代木材资源丰富,木材做的防震。而用石头砌墙,需要很好的黏合剂,而且材料难求,这个在古代而言要有相当的财力和物理的,一般人家都是没这个奢望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等。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为了居住而已,它还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文化习俗。在中国奴隶社会早期,服务对象不同的建筑就有了不同,不仅在规模上有差别,还有诸如使用夯土起台,石灰抹面装饰等区别。这种差别昭示了日后建筑等级制度的发生。在中国古代社

会中,儒家伦理思想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它一直是中国文化总体取向的依据,其仁义礼制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倚重和利用,成为指导国家社会生活和行为的准则。这一点在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明显的表现在建筑的礼制化上。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都以建立的礼制为规矩准绳,当然建筑也不例外。等级森严,一丝不苟,这样以礼制等级为依据,就不难明白紫禁城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的布局是如何产生的了。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形象被人们与政治和人伦规范联系起来,并认为这是本于天道的,因此,建筑等级制度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建筑的“内在”要求,不可违背。这就是由文化而发展来的建筑学,礼制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的建筑除了在结构,布局,装饰上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大到故宫,园林甚至是陵墓,小道居民的住宅都有这些文化的烙印。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是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的一部百科全书,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不仅仅要保护好它,更要以此为基础,使得我们的建筑学更上一层楼。

篇三: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2

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

天津文庙

城规C101 史大光 10840 写生回来,意犹未尽,趁着兴趣犹在,我和同学又参观了文庙。

天津文庙又称孔庙,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大街据史料记载,在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国国君哀公命令将孔子阙里的三间故宅,改做庙堂,岁时奉祀。后来唐太宗

诏令全国“州县学皆立孔庙。”于是历代相袭,到明清时期,全国孔庙已达1560多座。 文庙又称孔庙,是尊崇和纪念孔子的庙宇,因与祭祀历代名将的武庙相对,故称文庙。文庙也是天津的学宫所在。唐代最初建成的文庙,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而只是校内一座奉祀孔子的殿堂而已。到了宋代初年,文庙的建筑开始完善并开始逐渐与学校分离,大体上形成了“左庙右学”的建筑格局。明、清两代曾多次对文庙进行修缮、增建,其中规模较大的修建有明朝天顺、万历,清朝康熙、乾隆等几次,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文庙是天津历史上等级最高的古建筑群,也是天津地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

平面部局

文庙的平面布局,承袭了我国传统的四合宫殿体系,基本上是采用对称的形式建造的,由南至北分别由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咸祠和东、西两侧配殿等组成。

文庙售票处附近的墙上挂着孩童参加开笔礼的照片。

开笔礼是古代少儿识字习礼的重要仪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的基本道理,再参拜孔子像,然后才可以读书,俗称“破蒙”。为人生四大礼之首。开笔礼已经沉寂多年。现在天津文庙每年都举办开笔礼活动。下图为参加开笔礼活动的孩子们。

进入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左右两侧矗立着高高的牌楼,上书“义路”、“礼门”几个大字。这几个字是晚清秀才华世奎所书。往前看去,依次是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了。

泮池,是个架着石桥半圆形的水池子,来源于《周礼》中的“辟雍 ”,原意是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就好象进入了最高学府。

天津府庙泮池的石桥又叫“鱼化桥”。据《新校天津卫志》,明成化元年(1465)天津卫人刘钰、卫琳曾见池内有鱼跃之,是年秋中举。当时我站在鱼化桥上低头看看,龙从侧壁上吐出水柱,深深的泮池中,几条红鲤鱼寂寞地游动。“鱼跃龙门”,何其不易呀!

棂星门,是一座四柱三楼的牌楼。传说棂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星,通过棂星门,可得神灵护佑。

棂星门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柱身,低矮的台阶,初五挑的斗拱,地下的两个大缸正处在两个侧门的正中间,有许愿的含义,希望自己能够快过这个门槛,进入文化圣地。从进门开始,正对着的是大成殿内的正中央,及孔子的尊像,为了避免单调雍长,在中间设置了一个棂星门作为过渡,在通过一段狭长的小路,达到全庙的高潮——大成殿。成功的烘托出了一种对孔子的尊重,敬仰的气氛。

大成殿是天津文庙的主体建筑,位于全庙的中心,是祭孔正殿,落成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孟轲,颜回等四配十二哲人的牌位,显示出孔子之学后继有人,学子济济一堂。旧时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在此举行,它是整个祭孔活动的中心。在天津按照旧时的规定,对于孔子,每年农历春秋各举行一次祭典。农历八月二十七是孔子的生日,这时所有的学校都要放假,要集体向孔子行礼,还要吃一顿捞面,聊表纪念“孔诞”之意。此外,东、西两侧配殿供奉孔子的七十二贤人及历代的名宦、乡贤等。

翻新之后的大成殿,建在白色的低矮台基上,中间雕有为黄色悬山屋顶,黄色琉璃瓦,图案大多是双龙戏珠,以蓝黄为主,五个开间,立面与屋顶的比例接近一比二,采用柱网形式。屋顶上有七个仙人走兽,较之北京故宫少,无论是从屋顶形式,颜色,图案还是从室内

装饰等都能看得出后人对孔

重。 子的尊

大成殿殿内供奉着孔子以及孟子、颜回等4配12哲人的塑像。给孔子上香礼拜求其保佑就在这里了。文庙预备了“状元香”,还有许愿牌。我去的那天,文庙很清净,游人很少。据说高考前参加高考的学子由他们的家长陪同纷纷前来祭拜孔子并请老先生保佑,盛况空前。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却看到了一对母女在念念有词默默祈祷,是祈祷今年还是寄希望于明年呢?那就不知道了,但是那个女孩的表情不够舒展,是担心,惊恐还是。。。。走出门来,我随手翻了翻许愿牌。一个个红彤彤的牌子上几乎写的都是考上理想学校或希望


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5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87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