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满汉全席2000字论文

时间:2016-11-30 10:19:2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姓名:李晶瑾

学号:2011014305

班级:金融112

篇二:满汉民族融合小论文——民族社会学作业

满汉文化是如何冲突与融合的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文化冲突和融合的现象时常发生。清朝时期,满族成为了统治者。与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汉族相比,满族人口仅占少数。满汉两族文化在不断地冲突和融合中发展、升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满汉文化,并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关键词:满汉文化,冲突,融合,中华民族

明末时期,女真族首领统一了女真诸部,建国称汗,国号大金。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简称满族。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

一、文化冲突

清军入关之后,除了大肆烧杀汉族人民,还致力于压制汉族的民族意识。顺治初年,清朝下令要求汉人和满人一样蓄发留辫,并穿着与满族一样的服饰。要求学习和使用满文,并命令将汉文官名、城邑名一律改用满文。这些政策引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满洲八旗兵下江南宣布“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命令时,嘉定、江阴军民发出“头可断,发决不可雉”,士大夫更是陷入长时间的“士可杀不可辱”的辩论中。

清朝统治期间,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多起“文字狱”案件。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员告发,浙江湖州有个文人庄廷鑨,私自招集文人编辑《明史》,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这时候,庄廷鑨已死去,朝廷下令,把庄廷鑨开棺戳尸,他的儿子和写序言的、卖书的、刻字的、印刷的和当地官吏,被处死的处死,充军的充军。这个案件,一共株连到七十多人。

清王朝的这一些列做法都是对汉人文化意识的打压和抹杀,并将满族文化推行到汉族人民当中去。汉人强制性地接触并接受了满文化,使两种文化在几百年间不断地碰撞和发展。

二、文化融合

清初,所有施政文书都以汉文、满文两种文字发布。自康熙起大力推行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汉传统经典成为包括皇帝在内的满族人必修课。乾隆在宫中常穿汉服以作娱乐,现在故宫还保存着不少乾隆穿汉服的画像。到乾隆中期,满人几乎全部以汉语为母语,满文渐渐成为仅用于官方历史记载用的纯书面文字。

清代的小说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笔。《红楼梦》、《聊斋志异》等杰出作品层出不穷。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满汉文化的交流融合。清代的绘画、建筑也有十分伟大的成就。圆明园、颐和园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饮食方面,满汉全席可谓满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典型,其乃清朝时期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满汉全席由汉人和满人合作发明,突出满与汉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

各族文化在交流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许多新的文化。在满文化和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过程中,产生了各具两族文化特色的满清文化,为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实扩展了中华民族文化,使之更加博大精深。

篇三: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姓名:汤逸琳 班级:汉语言1班 学号:2014115069 摘要:

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中国人的饮食思想与中国文化共生同长,历经数千年盛行不衰,成为中华文明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国菜肴丰富,烹饪技术高超,名扬海内外。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万年,饮食也呈现地区差异,它们共同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地区差异、饮食特色

引言:

人类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相反,一定的社会形态也会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孕育着各阶段历史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从另一个阶段也可以反应这段历史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句古话说“民以食为天”,往往我们一提到饮食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吃”。虽然吃只是饮食文化的一小部分,但在很大程度上吃可以代表饮食文化。在中国悠长的历史上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

大约1万年前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进入“刀耕火种”时期,创造出灿烂的原始饮食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种植业发达,酿酒业也早已出现。

大约4000多年左右,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成为古代东方鼎盛的奴隶制国家。在种植业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在偏远地区土地开发,先后出现了一片片以犁耕种植和沟渠工程。除了养牛、马、羊、鸡、猪、狗等,还驯养鹅、鸭、兔、鬼。粮食作物又多了青稞、麦子、番薯。蔬菜和水果品种也日益增多,香料作物和药用作物也越来越多。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农业中心之一。当时,也已经出现了较系统的烹饪理论,反映了认识食料的一定广度和深度。对于饮食卫生、保鲜和食疗等,都已积累了成套经验,并用文字记录,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周秦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向上发展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南方普遍种植水稻。

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汉代注重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等并且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

明清:饮食文化的另一个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饮食结构出现了很大变化。主食:小麦和大米。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等一系列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新中国成立,人们的饮食生活从质量到内涵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逐渐过渡到了精神消费阶段。吃不仅仅只是为了解决温饱,人们已从过去的吃饱吃好,发展到要吃健康、吃品味、吃文化。

二.菜系

中国菜是一个总称,它是由各地区颇有特色的菜系组成的。历史悠久,原料丰富,口味鲜美,富有文化气息。中国所在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有很大差别,这是我国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质基础。所谓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因其独特的物产、气候、历史条件和饮食习俗不同,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

地方风味菜是构成中国菜的主要部分。关于地方风味菜,其划分标准有很多种,但最有特色、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是三大河流孕育出的“四大菜系”:源于长江上游的川菜,源于长江中下游古扬州的淮扬菜,源于广东珠江流域的粤菜,源于山东黄河流域的鲁菜。另外,还有鲁、川、扬、粤、湘、闽、徽、浙“八大菜系”之说,后又增加京、沪两大菜系,成为“十大菜系”。

三.四大菜系

1.鲁莱

鲁菜即山东莱,起源于春秋战国,成形于秦汉,成熟于三国晋南北朝时。鲁菜在北方很有影响,流传很广,是北方菜的基础和代表,它还传进宫廷,成为御膳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菜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发展而成。以清香、鲜嫩、味佳而著称,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南菜的烹调方法以爆、炒、炸见长。曲阜的孔府莱是我国最大、最精湛的官府菜。

2.川莱

川菜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是在巴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川菜历经了春秋至秦的启蒙时期,西汉两晋时初具轮廓,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末清初,川菜用从南美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发展,现今有“郫县豆瓣”。晚清以后,逐步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菜系。

川菜历史悠久,以成都、重庆两地风味为代表,具有用料广博、调味多样、菜式繁多、适应面广的特征,也较经济实惠。川菜的特点是麻辣、鱼香、味厚,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出名。独树一帜,其它地方很少有。

3.淮扬莱

淮扬菜即江苏菜。江苏自古富庶繁华,人文荟萃,商业发达。远在帝尧时代,名厨彭铿因制野鸡羹供尧享用被封赏,赐地“彭城”(今徐州)。此外,江苏作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饮食资源十分丰富。这一切使得淮扬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淮扬菜主要由苏州、扬州、南京三个流派构成,其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其特点为: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的水鲜为主,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炒,追求本味,清鲜平和,菜晶风格雅丽,讲究造型,菜谱四季有别。

4.粤菜

粤菜即广东菜。粤菜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代,岭南尚为越族的领地,与经济文化已较发达的中原地带相比,饮食相对粗糙。秦始皇南定百越,建

立“驰道”后,中原与岭南的文化、经济交往渐多,南越的“越”字也渐为“粤”宇所代替,且成为广东的代称。与鲁、川、淮扬菜系相比,粤菜是一个起步较晚的菜系,萌生于秦,成形于汉魏,发展于唐宋,完成于明清。清末有“食在广州”之说。

粤菜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或称惠州)菜三大部分组成。它用料广博,菜肴新颖奇异,烹调吸收西菜制作方法,具有清鲜、嫩滑、脆爽的特点。粤菜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所谓“五滋”(香、松、软、肥、浓)和“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其中广州菜为主要代表,富有洋味,其影响遍及闽、台、琼、桂各地。

四.少数民族食俗

1.华北、东北少数民族食俗

这一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对发展农牧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多以畜牧业为主。食俗:肉类主要是牛、羊肉。最具特色的是剥皮烤全羊和手抓羊肉。还有独具特色的奶茶。

2.西北少数民族食俗

西北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回民禁食猪、马、驴、骆驼等。日常主食为面食。常见的面点有馒头、烧锅、画卷、面条、烧卖、包子、烙饼。油香是当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

3.中南、西南少数民族食俗

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畜牧业,喜欢种植杂粮,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荞麦、大麦。多以杂粮面、米为主食。肉食以猪、羊、牛为主。蔬菜除鲜食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日常饮料有酒和茶。

4.华东少数民族食俗

主要从事农业,日常主食以米饭为主,还有以稻米制成的各种糕点,通常称“稞”。番薯也是主食之一。

五.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风味独特、品种多样。

2.注重季节饮食:春季都吃绿色蔬菜;夏季清凉清淡,防上火;秋季多防潮防湿;冬季多焖煮,防寒。

3.注重色香味俱全。

4.讲究医食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六. 参考文献:《中国饮食文化史》赵荣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饮食文化》谢定源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饮食文化》胡自山著 时事出版社


满汉全席2000字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83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