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谁来种地论文1000字

时间:2016-11-30 09:10:5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少,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仅有18.18亿亩,可耕种面积逐年递减,按理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与之相对称的应该是,农村也要建设成为繁荣的社区,造就一大批年富力强的职业农民。但现实是,时下农村出现了凋敝景象: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农村发展支撑几乎都是老人、小孩、懒汉、单身汉;撂荒现象严重,大片耕地荒芜;农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粮食安全堪忧?? 受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耕地撂荒现象也不足为奇了。最近几年耕地撂荒存在量大面广、持续时间长、撂荒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这种耕地撂荒日趋严重的现象如今已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农民为啥不愿意种地?最根本的原因:一是农民种地不挣钱。农村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少,而粮食又不值钱。俗话说得好,在一亩三分地里,种不出金子银子,一家数口耗在几亩地上,勉强糊弄个肚饱,但若说挣点钱供养孩子读书、赡养老人、治病,恐怕是天方夜谭。二是城乡收入差别太大。权威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乡收入比3.13:1,农民收入不足7000元,而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农民进城打工,其付出的成本以及收入,远非种地所能企及,这正是导致农民无人愿意种地的最根本原因。而这种窘迫,相对于庞大的农民群体,假如单靠政府部门的惠“输血”,肯定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农民不愿意留守农村种地,也当然无法奢谈什么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推进农业机械化。因此,农村要想留住人才,就应该让农民成为人人认可的光荣职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至今也没有多少年轻人想去当农民。现代农业更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懂市场的复合型农民。国家必须要像培养让其他各类专业人才一样,加大力度培养适应农业发展的新一代农民。我们应该鼓励和引导二代、三代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全社会认识到:农民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职业,是人人认可的光荣职业;让大家,特别是农村年轻人,看到从事农业是有前途的,在农村大有可为。

首先,积极引导农民,让撂荒地成为致富田。按法定程序收回撂荒耕地,并重新发包。对当前农村的撂荒地,村社可按法定程序收回,采取多种方式重新发包。现在,基层对多年撂荒地不问不管,使耕地撂荒与日俱增。对现在的撂荒地,可规划种植为桑树、果树、花椒等劳动量不大的经济作物。同时,要提高对耕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建立耕地流转机制,制定耕地流转及撂荒的实施意见,促进耕地有序流转。在尊重耕地二轮承包的基础上,应及时制定耕地流转实施意见,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从而规范耕地流转行为,避免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

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如果没有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农村人才就会不断被“非农化”,农业将面临专业人才枯竭的严峻形势,到那时才真的没有人种地了。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民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综合素质,大力提倡免耕法等新型的耕作制度和使用先进的小型农业机械(如小型收割机械、小型潜水泵等),尽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使之扩大种植面,以及适应当前农村“386199”的劳动力结构,减少农村隐形抛荒或撂荒,即实现“农民的现代化”。

山区农民耕地少,且多为坡瘠地,亩产不高,耕地级差收入低,又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而山下又出现耕地较大面积撂荒。对那些愿意下山种地落户的山民,政策应适度放宽,积极鼓励他们耕种山下的撂荒耕地,县(区)内移民或转户,既是解决撂荒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山区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的治本之法,也是消灭山区农民贫困之法,一举三得。“国家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和指导,同时要为专业合作社补充引进一些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人员来指导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这样就可以把农产品质量提高,把价格提高,使农民得到的收益更多。”谢德体委员说,“今年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工作要求,希望有关部门在今年的实

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落实,让专业合作社的队伍不断壮大,帮助农民朋友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总而言之,种地要出高效益必须发展现代农业,那么归纳出如下几点便是: 适度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要在规模化上下功夫;走集约化道路; 借鉴工业流水线方式种地;现代农业需要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设立创业农民发展专项资金;循环农业是发展方向。

篇二: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

目前我国约有2.5亿农民外出打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留守队伍在务农人口中所占比例增高,加上新生代农民工“跳出农门”的愿望日益

据测算,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有2.79亿人,按18亿亩总耕地面积来算,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6.5亩耕地。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地少人多的总体特征并没有根本改变。

年我国耕种收3个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3.5%,创历史最高纪录。

农业人口减少已成必然趋势,与之伴随的是各地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

了耕作技术进步,更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强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议价权,提升了农业比较效益,从而将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引向农业。 由此可见,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代表的各种合作组织的出现,解决的将不仅是“明天的耕地谁来种”的问题,更重要的还能解决“怎样把地种得更好”的问题。然而,现在这些组织的整体实力还比较弱,还没能形成强大的带动力。他们如何发展壮大,是我们当前应着力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各种合作组织的发展,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才和资本,人才、资本在市场中的流动是趋利的,如果种田还要倒赔钱,这些要素怎么肯流向农业?因此,问题的实质是种地能不能赚钱。

一方面,我们必须注重保护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在经济成长中优先受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

补贴政策,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将稳步提高粮食市场价格作为粮食价格调控的指导思路;加快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价格,完善补贴发放方式,严格补贴监管。

台先进的机器,然后雇佣一个人来操作那么简单。要让机器发挥好作用,还得有融资、物流、电力、销售等一整套体系。如果公共资源配套不足,网费高、电费贵、贷款难、流通不畅,农业生产的成本必然难降。因此,我们应不遗余力地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政策,降低农业资本使用成本;加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交通和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条件,降低农产品外销的物流成本;稳定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完善涉农生产服务业的税收和收费政策。

我国农业正急速向农村农民老龄化、农业空洞化方向发展,在广大农村有很多人担心并提出疑问未来谁来种田?

我本人认为,田总是要种的,要么人种,要么机械种。如今农民不愿意种田,又无法用机械种田,迟早会形成“粮荒”和“粮慌”。如果有一天粮油蔬菜价格翻番,我们的社会将是怎样情形?

前段时间,我回家乡。听镇村干部说,现在农村只剩些老弱病残的在种地,稍微有点出息的,都出去了。他们忧心地问:“未来谁来种田啊?”

查看资料,我发现务农人口严重老化是全国性现象。状况好点的,平均年龄在40多岁,差点的则50多岁,青山绿水间只剩些白发人。往日的乡村,虽然贫穷,但鸡鸣狗跳,人欢马叫,可谓“沸腾的乡村”,而如今却盛宴无常,胜景不再,只在春节才有点欢乐的样子。 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的追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中国务农人口平均年龄将达到50多岁甚至60多岁。随着“农民爷爷”和“农民奶奶”们的仙逝,务农人口将急剧减少。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指望,入城的农民工再回乡务农,重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具有不可逆性,这是世界性普遍问题。农村和农民单调、寂寞和困苦的生活现实,使农民入城,有如肉饱子打狗,一去不回。再说,离乡离土若干年,他们体能退化,年龄老化,纵使有心归田,也已英雄不再。

近年来,国家加大农业补贴,使局面有所缓解,但千万不能指望通过补贴,就可以“克服”农村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洞化的时代潮流。我国历代的土地政策使得每家每户占有的土地极为有限,农田被瓦片化、补丁化,无法寻求规模效益。这种“一亩三分地”式的小规模农业,可以让农民温饱,但无法让农民致富;可以解决生存,但无法解决发展。虽然有少数例外,但“种田难以致富”的定律,难以改变。在全民致富的年代,更多的农民将致富的梦想寄托于城市。由于农田瓦片化、补丁化,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难以展开。我不是“三农”问题的专家,但有个道理我想透了:田总是要种,要么人种,要么机械种。如今的农民不愿意种田,又无法用机械种田,迟早会形成“粮荒”和“粮慌”。如果有一天粮油蔬菜价格翻番,将会是怎样情形?

农村农业人口老龄化和农业空洞化并非中国独有难题,日本和韩国都经历着“三农”问题——农村农民老龄化、农业空洞化、农村破产化。据韩国统计厅2006年统计,韩国农村人口中,65岁以上的人口占到30%,老龄化程度超过韩国平均水平的3倍。截至2005年12月,韩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15年前减少一半以上。政府的对策是鼓励农地集中以便规模经营。发展乡村旅游和本地产业,提升农民的非农收入。政府计划从2004年至2013年,投入1190亿美元的农业振兴资金,力图使农业起死回生。

日本年轻人很少投身农业。1999年日本农户为324万户,比1950年的600万户减少近一半。农业就业人口中,65岁以上的约占50%,老龄化严重。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农作物种植面积已减少大约一半,造成了粮食自给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60%下降到现在的30%左右,大量依赖从中国和美国进口。

日、韩缺粮从中国进口,中国缺粮哪里进口?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这个问题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于,中国现有13亿多人口,预计将上升到16亿,一日无粮,一日不稳。日韩缺粮,可以依赖中国进口。中国如果缺粮,又从哪里进口?世界粮价必然大涨。中国大部分市民生活依赖于低价格的粮油蔬菜。一旦粮油蔬菜价格翻番,市民的“幸福指数”就会大跌,所有价格体系也会因之而急剧波动,导致政治和经济危机。比较各国的粮油蔬菜价格,我国的粮油蔬菜价格上涨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韩国的蔬菜价格包括红薯的价格,与肉价差不多! 农村农民老龄化、农业空洞化已经急速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对此高度警惕。因为从政策研究调整到法律制定施行,不仅需要财力、人力,还需要时间。土地政策尤其如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比如农田交易政策应否松动,以利于土地流转和兼并,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土地兼并后,失地农民如何纳入国家保护?农业治理结构可否引入法人化,让农民以土地出资组建公司,实现规模经营?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股农业?村庄空洞化以后,如何合并村庄,重新规划?应加快新农村建设,尽快缩短城乡差别等。

在中国,政府现在非常重视对农业的投入,随着上百亿对农业领域的投入,未来10年至15年中国的农民最富有。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民会乐于种地,他们在每公顷土地上的投入会有很丰厚的回报。”一旦农民富有,种地比出去务工好,就不会出去打工。

未来的中国,农民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因为在中国,可耕种土地不富裕,农民是少数(靠自动化人可耕种土地成千上万亩),他们是中国最富裕的人群。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展,社会上有知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想靠知识来武装自己,想过城市的快捷生活,人们不愿去农村与土地打交道了,使得农村人口流失的太快。再者,土地资源变少,劳动效率提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那么未来的中国会由谁来种地了?

有知识的、有头脑的、懂科学的新型农民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新型农民的工作的科技含量一定要比现在高的很多,人们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从事农业的这一群体和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只是社会分工不同,社会地位相同。将来的中国吃饭的问题还要靠这些新型农民,他们是国家农业的希望。

"谁来种地成严峻问题"是面对现实的真话

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进行了解读。他说,我国的农业科技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一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二是农技推广服

务不足。三是农业人才总量不足。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2012年2月2日中新网)

“谁来种地成严峻问题”,应该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引起关注和热议,是因为这句话出自农业部官员的口中,且说的人是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这也说明,该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农业部总经济师能说“谁来种地已成为严峻问题”,却是需要胆识的,这也是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说真话的一种表现。

谁来种地成严峻问题,会不会粮食也成严峻问题,吃饭也成严峻问题?因为地是要人种的,没人种,地不会自己长出庄稼来。如果这些都会成严峻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势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谁来种地成严峻问题。表面上看,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但实质上还是种地赚不到钱的问题,不能让种地者过上幸福日子的问题。青年农民宁可在城市干最累最苦,甚至最脏的活,也不愿回家种地,根本原因就是种地不仅辛苦,而且辛苦还赚不到钱。农民种地大多靠天吃饭,年成好,还有点盈利,碰到洪涝、干旱灾害年,就可能亏本,甚至是颗粒无收。而外出打工,工资再低,每月还有收入。一个劳力一年种10亩田粮食,纯收入二千元左右,差不多是外出打工一个月的工资。不可忽视,不愿种地还有代际传递的效应,如今大多数农村青年丧失了农耕技能,难以回到农村当农民,而且这种影响还会延伸到下一代。

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民种地能赚钱的问题,假如在家种地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谁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父母孩子,夫妻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而千里迢迢出去打工?一位农民对我说,他家5口人有2.9亩地,

种一季稻够吃一年半,他算了一笔帐,请人工钱,加上农药、肥料、种子等钱,成本1900多元,打了2500斤谷子,100斤卖110块钱。即便把谷子都卖掉也就2750元左右,扣去成本才赚850元,而家里还要吃1000斤。如果只种粮食,就没有穿衣钱,没有人均开支了。

种地不赚钱,撂荒现象也就越来越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做了一个专题《四川农田撂荒调查:粮价上涨种地反倒赔钱》,在镜头里我们看到四川省武胜县乐善镇黄角湾村70岁的李均华老人,家里的一片地长满了荒草,老人说,两个儿子都觉得种地不划算,所以到外省打工去了,土地撂荒了6年,家里的农具现在已经长满铁锈。四川省武胜县农业局副局长彭国华说,他们对全县撂荒耕地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全县的撂荒耕地3.2万亩左右。种地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低,种粮成本加大,粮价上涨和粮补增加始终没有跑过生产原料涨价这条腿。也就是说,每年粮食价格的上升,都不足以抵销生产成本的涨价。在这种压力下,农民只好选择了撂荒这种办法。

粮价跑不过生产原料涨价这条腿,是因为粮食提价慢。中国至今还是廉价粮食的时代,这与国家定位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关。当然国家把粮食收购价格定得低是出于物价和稳定考虑,但定得太低,不但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扩大城乡差别、贫富差别。1990年,我国的粮食(水稻)收购价是0.22-0.24元/斤,2011年的粮食(水稻)最低收购价是1-1.1元/斤,只涨了大约4倍。但同期的生产资料价格涨了20多倍。全国各地同期的公务员工资大约涨了40-60倍不等。我国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目的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而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种束缚,导致了粮食价格始终偏低,而偏低的价格只能是种粮薄利。

篇三: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

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对于有着13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农业显得尤为重要。从最初的集体生产到家庭联产承包制,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飞跃,它带领中国从“不够吃”到“有富余”,靠着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说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中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说家庭联产承包制有着提高农民积极性等优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制度的缺点也越来越突显,比如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经营规模小,阻碍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等。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有2.79亿人,按18亿亩总耕地面积来算,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6.5亩耕地。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地少人多的总体特征并没有根本改变,这也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剩余。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成为更加严峻的问题。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一些缺陷,近年来,理论界对农村土地所有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在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权属确定上有三种不同的思路:

第一种:是改革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实行土地农民私有化,实现目前生产力条件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

第二种:是依然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改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又将使用权分离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农户以承包权入股参与经营和分配。

第三种:是废除农村集体所有权,实行土地的国有化。

个人觉得现在走的是上述第三条的道路,即国家收回土地再将其承包给少数农民去种,以实现耕地的统一规划,全面机械化等。政策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大的问题。比如在我老家那里,周围的耕地都被有钱人或政府买去,实现了土地的集中。但仔细看你会发现其中的许多问题,有些地只种了树,之后就等着吃国家的补助,有些种蔬菜瓜果但大片土地却只有稀稀疏疏的几个大棚,这些都是对耕地浪费,已经违背了国家最初的意愿啦。另外在收地过程中不发乏有强征强买的现象,这些都是不应该的。而且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势必将会出现富人在种地穷人在挨饿的现象,一些农民想种地却因没有钱而种不上地,只能为富人打工,而富人有地却不好好利用,白白浪费了本来就紧缺的耕地。相信国家之后会出台相关法规对这些不好的方面进行纠正的。

对于现在出现的农民不想种地的现象,最重要的影响要素是人才和资本,人才、资本在市场中的流动是趋利的,如果种田还要倒赔钱,这些要素怎么肯流向农业。因此,问题的实质是种地能不能赚钱。为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注重保护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在经济成长中优先受益。比如,进一步完善价格与补贴政策,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将稳步提高粮食市场价格作为粮食价格调控的指导思路,加快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价格,完善补贴发放方式,严格补贴监管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大力整合与农业生产相配套的公共资源。比如,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政策,降低农业资本使用成本;加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交通和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

流条件,降低农产品外销的物流成本;稳定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完善涉农生产服务业的税收和收费政策等。以上都将是对农民种地大的鼓励,相信能帮助解决不想种地的问题的。

当然,上面所说的把耕地交给少数农民去种,这时的农民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简简单单去种地啦,面对成千上万亩的耕 地,需要农民去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国家有更多的辅助鼓励,以近一步提高土地的产量。这不仅需要农民去增加学习,更需要国家对农业科技的促进:一是全力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全力推广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三是全力推动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四是全力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效,加大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

总之,未来中国的耕地实现了大规模,高科技含量,统一管理,这
谁来种地论文1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79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