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民族理论2000字论文

时间:2016-11-29 10:36:1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民族理论论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专业:

所在年级: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论中国各民族团结的现状

内容提要 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更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马克思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对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具有重大的作用,而我国又非常注重对民族关系的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

族互助和民族和谐。

关键词 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民族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因此,处理好各民族间的关系在我国显得更加重要。民族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是指各民族之间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其表现。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受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历史发展表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长期密切联系,频繁交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求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建立,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民族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由于引发民族问题的历史时代和具体的社会条件等的作用,民族问题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 经济建设成为我国时代的主题,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更快地发展经济文化的问题上。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地帮助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平衡,尤其是民族地区与内地和沿海等汉族地区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彼此间的差距还呈拉大的趋势。这种状况的存在,尽管主要是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如果听任差距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会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因此,干方百计地增加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帮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自强自立观念和能力,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已经成为我

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和民族和谐。其中,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相处,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携手并进的关系。”只有民族团结,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从而促进民族互助,

最终达到多民族共同繁荣的目的。

为了保障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中国宪法规定: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同时,国家还在全体公民中广泛开展各民族大团结思想的宣传和教育。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一次会议上也提出,要让全体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在文艺作品、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学术研究中都大力倡导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特别是反对大民族主义。为了防止和杜绝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民族主义和不平等现象的出现,有关部门还专门就严禁在新闻出版和文艺作品中出现损害民族团结内容等事项作出了规定。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举行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对维护各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和睦

相处和共同进步繁荣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以弘扬正气,激励先进,使民族团结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推动了团结

事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多样化以及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有五个自治区,它们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在这些自治区中,都存在着多民族杂居的现象。所以,为了促进这些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繁荣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处

理好自治区内的民族团结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建国以后,中国千百年来的压迫制度,是内蒙古的蒙古族以及其他民族实现了真正的民族解

放,开始了蒙、汉等民族平等、团结、友好合作的新时代。

“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彻底消除了历史上由于反动统治阶级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和分割统治而造成的蒙汉各民族人们之间的矛盾、隔阂,为增强民族团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内蒙古境内的蒙汉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事业中,互相帮助,密切合作,结束了“旗县并存,蒙汉分治”,实行了土地改革,并且走上了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此外,区内还定期召开全区的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现在,内蒙古各民族人民已经形成了民族平等、亲密团结、友爱互助、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

新型民族关系.

历史上民族间的友好合作,频繁交流,为西藏的民族团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西藏藏汉、藏回等民族关系在互动中相互认同,民族团结有了更大的发展。在西藏自治区成立以后,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团结模范人物和动人事迹,而且各族人民尤

其事藏汉、藏回等民族通婚日趋频繁。

民族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总问题中具有相应不同的内容和任务,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都是当时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在奴隶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问题的本质是统治民族会强大民族对被统治民族或弱小民族的压迫、剥削、掠夺和同化,即二者间的斗争及反抗。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随着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完全胜利,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运动的发展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封建割据等。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总问题的一部分。社会发展到现在,即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废除以往的民族压迫制度,确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各民族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如何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事业,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民族问题。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巨大发展造就了我国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但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仍将长期存在的现象也必须高度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民族问题又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发展基础薄弱,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二是在经济建设中出现各种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和纠纷;三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机会增多,由此引发的文化习俗方面的纠纷也随之增多;四是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因宗教问题处理不当而导致的民族矛盾不时出现;五是极少数国内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境外敌对势力相勾结,危害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对这些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我们

党不回避,不否认,实事求是地对待,扎扎实实地解决。关于发展差距拉大问题,邓小平在1990年就讲到:“沿海如何帮助内地,这是一个大问题。??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谈到,要重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协调问题,对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要采取必要措施、作出专门的安排。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速中西部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的决定,并在“九五”期间采取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优先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和调整资源性产品价格等措施,在世纪之交又正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这些措施和决定,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民族地区进一步发展,继而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已经产生了和正在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党始终认为,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我们党始终注重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认识到民族和宗教问题中的矛盾,大量的是属于人们内部矛盾。即使出现一些乱子,也始终立足于信任、争取和团结最大多数的群众。对于破坏民族关系和社会稳定的突发性事件,则及时采取措施,将其消弭在萌芽状态,而对于各民族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尤其是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则坚决依法予以打击。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因经济利益和文化习俗方面出现的问题,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发出通知和作出 规定,要求商业和宣传等部门注意民族政策,严禁有损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的行为发生。国务

院、国家民委和各级地方民族团结表彰活动也对民族团结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百年风雨,万事沧桑,当今中国民族关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各种相关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以后,我们更要重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中国的民族问题实际,争取使本国的民族问题得

到更进一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布赫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2002-7

[2]徐杰舜等.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2

[3]丁龙召、李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9

篇二:民族理论论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论文

姓 名 李婧

所在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 化学基地2013级

学 号 0131122437

任课教师 赵丽华

日 期 2014年6月4日

得 分

尊重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和改革

摘要: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民族工作的一

个优良传统,也是建党、建国以来做好民族工作的一条成功的经验。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把党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继续宣传好、执行好,对进一步加强我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各兄弟民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祖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保持 改革

一、 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情况

(一)民族风俗习惯简介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生产、饮食、起居、服饰、娱乐、节庆礼仪、婚姻、丧葬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民族的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和演化的。它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反映。它体现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民族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民族风俗习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区域内是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而风俗则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一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民族风俗习惯产生的基础。我国地广物博,各族人民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条件和生产发展不尽相同。广袤的大地养育了我国56个民族,而且各民族都有着其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我们社会主义的民族大家庭因这众多而美丽民族而无限多彩。 ①

(二)各民族风俗习惯简述

1.饮食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大多数,他们虽然都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但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北方的朝鲜族、回族,新疆的维吾尔族和南方大部分民族主要食用粳米,而傣、侗和水族等嗜食糯米。新疆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朝鲜族的冷面和回族的炸馓子,也都各具特色。壮族人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

2.婚丧

反映在恋爱婚丧方面,如深受男女青年喜欢的哈萨克族的“姑娘追”和布依族的对歌“丢花包”,回族实行的无棺土葬和藏族实行火、水、天葬。这些习俗的形成受宗教信仰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有着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我国民族风俗多种多样,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3. 节庆及娱乐

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其中有按本民族历法计算的新年,如苗族的“吃新年”;有欢庆丰收的佳节,如藏族的“望果节”、鄂温克族的“米阔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2版,第178页。

鲁”节;有纪念民族英雄的节日,如“端午节”;还有宗教节日,如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宰牲节”、“开斋节”和“圣纪节”。又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4.建筑

朝鲜族的房屋屋顶由四个斜面构成。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侗族住房一般用杉树建造木楼。哈尼人的房屋多为土墙草顶楼房。傣族住房是干栏式建筑,西双版纳、德宏瑞丽一带的竹楼别具风格。蒙古族居住在圆形的蒙古包中。哈萨克人春、夏、秋住圆形毡房,冬季住平顶土房。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可取用的原料,以及所从事的经济生活的不同,其建筑风格都各具特色。

5.宗教信仰

回族人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在我国也称回教。壮族人信仰多神,除祭祀祖先外,最早还膜拜巨石、高山、土地和龙蛇等。哈尼人大多信奉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以“龙树”为保护神。傣族信奉佛教,过去西双版纳未成年的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才能还俗回家。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

6.民族禁忌

回族忌食猪肉、动物的血和自死的物。蒙古人忌讳别人骑着马在蒙古包门口下马和骑马闯进羊群,忌讳手持马鞭进入毡房。藏族人忌食鱼、虾、骡、马、驴、狗肉。苗族人忌讳吃狗肉,禁止杀狗、打狗。黎族禁忌为人们不得戴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不得在屋内扛锄头。满族忌讳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满族家中做客,不能随便坐西炕。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他们不同的禁忌,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二、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历史时期,也经过了一个由简到繁、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形成与民族人民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气候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居住地区的经济条件、其经济发展依靠及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力民族风俗习惯的发展形成及继承。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它无法取代的社会功能与作用。首先是它的教化功能:个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R.F.Benedict)曾这样描述风俗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个人生活历史首先是适应由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从他出生之时起,他生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与行为。到他能说话时,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创造物,而当他长大成人并能参加与这种文化的活动时,其文化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文化的信仰

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性亦就是他的不可能性。” 因而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比人先存在先产生。民俗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人则是文化的产物。人一定会生活在民俗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一刻都不能够分离。其次是它的规范功能 ,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民俗是起源最早的一种社会规范。它对人们行为规范的约束较法律与道德来说最为广泛。还有它的维系功能,民俗能够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民俗能维系社会稳定,能够给人心理上形成其对团体的认同。所以,民俗也是人们认同自己所属集团的标识。它具有独特的调节功能:民俗能够调剂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节日、游戏、文艺、体育的民俗都具有对人类生活的调节的作用。民俗还能使人们的情绪得到发泄,恩格斯在谈到德国的民间故事书时曾说:“民间故事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籍,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贫瘠的田地变为馥郁的花园。”可见民俗的力量大而广,它的社会功能及作用非常之大。 ③②

三、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禁止任何对他们带侮辱性与轻视性言语、文字与行动”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该被尊重” ⑤④

(一)1979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民委党组《关于做好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报告》中,对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1)尊重少数民族习惯,是关系民族平等团结的大事。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对风俗习惯的改革,必须尊重本民族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坚持自愿原则,不得用任何行政命令或者其他办法强迫改革。

(2)商业部门要认真做好城镇中禁猪少数民族的肉食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工作。要积极扩大货源,在市场供应上要尽可能满足这些民族的需要,保证对这些民族的肉食和食油的供应量,并力争在可能的条件下,逐步有所增加。各地要根据方便群众的原则,增加供应网点和人员。凡供应禁猪民族的肉食、糕点等,加工、储运、销售所需的工具、容器、车子、仓库等,都②

⑤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中共中央统战部编:《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95页 中共中央统战部编:《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743页

应与供应汉民的食品分开。在为少数民族生活服务的单位,要配备本民族的职工和领导干部。同时要教育在这些单位工作的汉族职工,认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少数民族的节日,应该受到尊重。民族节日放假办法,按国务院规定执行。对有的民族节日的油、面等供应,可继续实行。

(4)回族等禁猪的少数民族职工较多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应设清真食堂或清真伙食,人数较少的可以几个单位联合举办。对没有清真食堂或清真伙食,又不能回家吃饭的禁猪民族的职工,应按规定发给伙食补助。

(5)为了方便群众,在城市和回族等禁猪民族来往较多的交通要道、饭店、旅馆、医院、列车等,应设清真食堂或清真伙食。

(6)回族群众实行土葬的习惯应当受到尊重,决不能强迫火葬。有些地区采取土葬深埋,不显著留坟头的作法,群众比较容易接受,可以按民政部和国家民委的通告认真推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划出一定地段作为这些民族的公墓。回族等民族较多的城市,要设立为这些民族服务的殡葬服务处。

要做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生产和供应工作。为照顾少数民族长期历史形成的生活习惯,如回族的吃牛、羊肉,朝鲜族的吃大米(商业部都有规定),蒙古族的吃炒米,藏族的吃糌粑等,要认真安排好这些商品的生产调拨和供应。

(二)1989年5月12日交通部运输管理司《关于做好对信奉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旅客伙食供应的通知》的主要内容

(1)各运输企业的领导应重视对少数民族旅客乘船的接待工作,教育职工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切实做好信奉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旅客的餐食供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

(2)沿海和长江各干线客轮餐厅,应配备清真餐具,选择适当的餐料,制做适合信奉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旅客的饭菜供应。信奉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旅客需要就餐,可主动与餐厅联系,以便准备供应。如少数民族旅客人数较多集中乘船时,其就餐时间可同汉族旅客错开,单独供应。

(3)各地交通部门要积极开展客船、车站和客运码头的旅客食品、副食品供应业务,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并增加无油或素油食品,以适于信奉伊斯兰教各
民族理论2000字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72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