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关于朱熹的论文2000字

时间:2016-11-28 11:27:5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高考作文素材 (2000字)

漫画家关注的是社会病

“就像医生关注的是人的生死病痛一样,漫画家关注的是社会病。”华君武说

华君武从上世界30年代开始从事漫画创作,这大半个世纪以来的重大事件几乎都从他的画作中找到对应。既然动刀子,就有危险性,40年代,他上了国统区的黑名单,还在文革被批成“反党大阴谋家”。华君武和他漫画都挺过了历史的血雨腥风,其漫画体现着作者刚正不阿和嫉恶如仇的品质,无情暴露社会丑恶现象和人生弊端、华君武于2010年6月13日逝世。

【素材点拨】

把漫画当成针砭时弊的工具,这既需要作为艺术家的良知,良心和责任感,更要有非凡的勇气。

【运用方向】

(1) 爱憎分明;2赤子之心;3良知,良心;4责任感5勇气

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他考上大学,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正好是 九一八 事变。钱伟长拍案而起:“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于是。钱伟

长弃文从理。抗战胜利后,他放弃在美国的优越条件,依然回到祖国。他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钱伟长2010年7月30日逝世。

【素材点拨】无论是选择专业,还是选择工作环境,还是衡量个人的得失,钱伟长从来都把祖国和人民放在第一位。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的高度统一,成就了钱伟长的个人价值

【运用方向】1选择2爱国3自我价值的体现

我们需要一点一滴的坚持

“我们不求波澜壮阔,但的确需求水滴石穿的耐心,一点一滴的坚持。”环保人士梁从诫以此自勉

梁从诫是梁思成的儿子,1993年他在北京组织了中国首次民间环保研讨会,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作为当代中国环保意识的启蒙者之一,梁从诫一切从简约开始,名片用废纸复印而成,从来不用一次性筷子,坚持用自行车当交通工具。他身体力行的行为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并逐渐成为今天“低碳社会”的时尚。梁从诫于2010年10月28日逝世

【素材点拨】

梁从诫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践行环保,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显然,环保级需要理想和口号,更需要身体力行的倡导。

【运用方向】1坚持2时间3一切从行动开始4身体力行的意义5榜样的力量

为活着找一个理由

“写作是要为活着找一个充分的理由。”史铁生说。

人到中年患上尿毒症,靠着透析维持生命,史铁生的一生可谓命运坎坷。可是他却用残缺的

身体,写出了许多名扬中外的文学作品。他用文字照亮了世人的心灵,给人一种绵绵不绝的温暖和力量,被称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国当代文坛的珠穆拉玛峰.”史铁生于2010年12月31日去世。

【素材点拨】

史铁生带给人们的,既有“身残志坚”的励志内容,也有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的态度。史铁生告诉我们,活着就要认真生活,热爱生活

【运用方面】1坚强2超越自我3敬畏生命4活着的理由5热爱生活。

“雷锋传人“郭明义

郭明义,是辽宁齐大山矿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被誉为“雷锋传人”从1996年开始,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20年来,郭明义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捐献者。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献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一贫如洗。

【素材点拨】郭明义的伟大,在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的默默奉献;在于他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殷切爱心;在于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精神。郭明义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索取,而在奉献。

【运用方向】1奉献2爱心3无私4人生价值

支教玫瑰赵小亭

20岁的赵小亭是武汉大学电化工程学院大二的学生,2010年暑假,他主动申请到贵州山区义务支教。在贵州的第10天,赵小亭和同学们一起外出调研,被高出滚

落的山石击中脑部,不幸遇难。

【素材点拨】不做温室中的花朵,而是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这样的青春才有意义,这样的成长才坚实有力,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赵小亭到山区支教,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运用方向】1成长的方式2生命的价值3社会责任感4奉献精神

倡议捐半数家产的比尔盖茨、巴菲特

2010年6月16日,美国富翁比尔盖茨夫妇和股神巴菲特倡议全美亿万富翁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以后至少将自己的一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在他们的倡议下,6月16 日当天,已有4位亿万富翁同意发表誓言。

【素材点拨】一个人占有大量财富并不意味着幸福,与人分享财富才是一种幸福。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财富的多少,而在于获得人们的赞美和认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行动,既显示了一种宽广的爱心,也展示了一种博大的胸怀。这个例子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榜样的引领

作用

篇二:简论朱熹德育方法论文

简论朱熹的德育方法

摘 要: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在其一生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辩证统一的德育方法理论。其中,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规范禁防相结合、立大志与从细微处点滴积累相结合等思想,对当今的学校德育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朱熹; 德育方法; 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3315(2011)4-141-001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朱熹认为,“教”本身有一定的方法,“道有定体,教有成法。”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掌握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方法,即是好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只有通过这些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有效的培养目标。朱熹在其一生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辩证统一的德育方法理论。深入研究其德育方法,对今天的学校德育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知行统一

在知与行的发生时间和道德价值上,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在知行孰为先后的问题上,他指出“知在行先”。“知”是“行”的前提,只有先把握了当然之则,才有能合乎当然之则的行为,“须是知得,方始行得。”所以要先知“义理”,即掌握一定道德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提高指导道德实践的认识水平。在知行孰为轻重的问题上,他主张“行重于知”。“知”的目的是便

篇三:朱熹的作文评价观及其教学启示

朱熹的作文评价观及其教学启示

福建省泉州市教科所 纪荣海?

关于作文评价,朱熹并未作过专门系统的论述,其有关论述主要散见于《朱子语类》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本文对朱熹作文评价观的梳理也仅局限于此。朱熹对作文评价的主要观点有其历史影响,对改进我们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也还仍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朱熹作文评价观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择其要者谈谈朱熹作文评价观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相关启示。

一、朱熹的作文评价观

1.要有“道”要“明理”

朱熹在《与汪尚书》一文中,明确提出“盖道无适而不存者也,故即文以讲道,则文与

[1]道两得而一以贯之,否则亦将两失之矣”。他继承并发展了周敦颐“文以载道”的观点,认

为文章是用来讲“道”的,如果不讲“道”,“文”与“道”就都会丧失。他反对“待作文时,

[2]旋去讨个道来入放里面”,他认为“道”与“文”是一体的,要么“两得”要么“两失”。

朱熹还继承了曾巩“学者应先志乎道”和欧阳修“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的观点,提出

[3]“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的看法。他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

[4]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他认为文章是从“道”来的,“道”是文章

的根本,而“文”是“道”的枝叶,作文要先有“道”,然后诉诸于“文”,不能本末倒置。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道”在文章中是第一位的,“道”是作文和作文评价的起点,也就是说内容是第一位的,是作文和作文评价的起点。

朱熹还说:“今人学文者何曾作得一篇?枉费了许多气力。大意主乎学问以明理,则自然

[5]发为好文章,诗亦然。”他认为“今人”出不了好文章,原因在于不“明理”,如果“明理”

了,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这强调了“明理”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作文要先“明理”,“明理”了自然就有“道”,也就有了写好作文的基础。

2.要“坦易明白”“有条理”

朱熹认为文章的好坏,首先在于有没有内容,有没有明白正确的“道理”;此外,语言应平易明白,文章的内容即“道理”才能让人理解接受。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作文要“文从字顺”和欧阳修强调文章要简洁、平易、自然的观点,极力反对文字的艰涩,提出“文章须正

[6]大,须教天下后世见之明白无疑”的主张。他说:“欧公文章及三苏文好处,只是平易说道

[7]理,初不曾使差异底字换却那寻常底字。”还说:“今人作文,皆不足为文。大抵专务节字,

更易新好生面辞语。至说义理处,又不肯分晓。观前辈欧、苏诸公作文,何尝如此?圣人之言坦易明白,因言以明道,正欲使天下后世由此求之。使圣人立言要教人难晓,圣人之经定

[8]不作矣。”朱熹通过“今人”与“圣人”作文的比较,告诉人们作文要“坦易明白”,把“道

理”说清楚,否则不可能得到读者的欣赏并得以流传;另一方面,作文不要把精力放在语言的刻意求新求奇,否则将“不足为文”。

朱熹对“华采之文”可谓深恶痛绝,他认为“华采之文”是外在的,他对追求词藻的“今

[9]人”曾提出严厉的批评,“今执笔以习研钻华采之文,务悦人者,外而已,可耻也矣”。与

此相对,朱熹主张文章要有充实的内容,而且要说得有条理,他说:“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乃好,不可架空细巧。大率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如欧公文字好者,只是靠实而有条理,如《张承业》及《宦者》等传自然好。东坡如《灵壁张氏园亭记》最好,亦是靠实。

[10]秦少游《龙井记》之类全是架空说去,殊不起发人意思。”朱熹通过名家之间不同文章的比

较,强调文章要内容充实且有条理,要以充实的内容为主;架空取巧是不足取的,无法引起

读者的思考与共鸣,是没有生命力的。朱熹的这一观点,用方苞的话来说,就是作文要有“义法”,也就是《易经》所说的“言有物”“言有序”。

3.要“依定格本分”“行正路”

朱熹认为文章的好坏,还与有无“定格”有关,他说:“前辈做文字,只依定格本分做,

[11]所以做得甚好。后来人却厌其常格,则变一般新格做,本是要好,然未好时先差异了。”朱

熹通过“后来人”与“前辈”作文的比较,强调作文要依“定格”,也就是要按照一定的写作规范,文章才能写得好;如厌“定格”,一味求新,虽想写好却会事与愿违。朱熹认为作文要“依本分”,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要勉强为之,“新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定格”“常格”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的。他对欧阳修、韩愈、曾巩的文章赞赏有加,但对苏轼的文章却时褒时贬,原因就在于他认为苏轼的文章有时“华艳”不依“定格”。

朱熹主张作文要走“正路”,不走“狭隘邪路”,他说:“大率古人文章皆是行正路,后来

[12]杜撰底皆是行狭隘邪路去了。而今只是依正底路脉做将去,少间文章自会高人。”他认为只

要坚持走“正路”,作文自然会高人一等。所谓“正路”就是正当的途径,他所说的“正路”应该就是建立在“定格本份”和“明理”“坦易明白”之上的;而“狭隘邪路”应该就是他所反对的舍本逐末、重“文”轻“道”、刻意求新求奇求巧之路。

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朱熹的作文评价观主要涉及三大问题,一是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二是文意与文辞的问题,三是规范与创新的问题。他认为内容与形式是一体的,内容先于形式,内容是第一位的,是基础;内容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应“坦易明白”“有条理”,过分追求文采对内容的表达是有害的,不仅难以做到“辞达”,而且往往会以辞害意,甚至辞不达意;内容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形式应有“定格”“常格”,刻意追求创新会走上“狭隘邪路”。

二、朱熹作文评价观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通过近几年的听课和调研,我们发现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教学以技巧和形式为中心,导致学生片面追求语言技巧、华丽辞藻、形式创新,忽视认知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文缺乏思想,只会堆砌材料和语言,文风浮华、玄虚,套作比比皆是。这一问题其实由来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已产生,只是至今仍未解决。二是教学忽视基础定位过高,以最高要求(如高考作文中的发展等级)作为教学目标或重点,并以此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导致教学主次不分缺乏梯度,学生基础不扎实,甚至有的丧失信心。三是教学随意性大,缺乏规范和序列,导致学生目标意识不清,不明确自己作文的努力方向。后两个问题从话题作文兴起之后,逐渐成风并愈演愈烈。

目前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弥漫着应试情结,大多急功近利,缺乏轻重缓急的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不对”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是内容空洞、缺乏思想的问题,而不是形式不好、缺乏创新的问题;是辞不达意、文风浮华的问题,而不是缺乏技巧、套路不熟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改进与提高,我们试着从朱熹的作文评价观中获取一点启示。

1.注重内容,关注生活

关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朱熹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个统一体,作文一定要先有思想内容,不能先有模式然后再来“套作”。他的这一观点对于矫正我们当前作文内容空泛、形式伪饰的弊病,仍有现实意义。他的这一观点与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主张是基本一致的,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提出“道”和“文”是不可分割的,“就一篇文章来说,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是不可分割的。文章不是任意用不相关的字句凑成的,而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章的,是用来记叙事实、阐明道理、抒发感情、讲述知识

[13]的。??写一篇文章,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也是分不开的”。作文确

实应该“道”“文”融合,一要有思想,二要有效地把思想表达出来。我们不主张“文以载道”,

但主张作文一定要言之有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章的精髓或灵魂在于它的思想,没有思想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注重文章的思想和内容,这不单是我国传统的作文追求,同样也是欧美评定优秀作文的标准,旅美学者祁寿华在《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书中告诉我们欧美的作文评价标准是这样的:“总的说来,内容是文章的实体,在评价文章时应该占据主导的地位。一篇文章如果很有见地,很有思想,很有独创精神,即使在表达形式上还不够完美,也应该首先肯定它存在的潜力,扶持它,帮助它解决形式上的问题,就有可

[14]能把它改造成为一篇好文章,相反,那种华而不实的东西是不值得我们去费更多笔墨的。”

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我们有理由相信,关注作文的思想和内容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重心。

朱熹认为“明理”就能写出好文章,他把“理”看作天地万物的本源,作文的本源。他的这一观点虽然有点偏颇,但可启示我们关注作文的本源问题。朱熹所说的“明理”就是要明白世间的道理,要明白世间的道理,就要进行阅读与生活的积累和思考,而阅读与生活的积累和思考正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和阅历正是作文的本源,也正因如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部分对“表达与交流”提出了“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

[15]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明确要求。由此可见,

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断丰富阅历,同时加强阅读,提高认知思维水平,以解决作文的本源问题。

2.端正文风,务实本真

朱熹对“华采之文”和“艰涩之文”的批判,告诫我们作文教学不要引导学生务虚猎奇;朱熹反对作文刻意求新求奇求巧而应“有物有序”的朴素主张,告诫我们作文教学应走出浮华与浮躁,应该务实,应该引导学生端正文风,回归作文的本真。

关于文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从1978年起,就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有一个

[16]好的文风,懂得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实事求是,不说空话”。我

们提倡好的文风,并非就要反对创新与个性,创新与个性本来和好的文风并不是对立的;我们提倡朴实的文风,只是因为针对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问题和根据中学作文教学规律来说,追求朴实的文风比追求创新与个性来得更合理更迫切更有价值。我们反对为文而造情,同时也反对为情而造文;我们反对作文虚情假意,也反对刻意追求文采和形式的奇特。我们追求朴素而充实的文章,并不反对语言的追求,只是认为语言的追求应该建立在内容的基础上,语言应该和内容融合在一起,这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高考作文考查目标中“有文采”的含义辨析》一文中所说的“‘有文采’的出现,是在情感充沛和内容真实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一种生发。??就文章的情感内容与文采的关系看,文采是语言方面的特征,是文章外化

[17]的形式体现,这种外化的体现应该是围绕着文章情感内容进行的”。

我国作文评价强调辞藻,欣赏技巧,鼓励炫耀,卖弄“文采”,与建国后中学语文教学一味借鉴苏联和教学定位偏差有很大的关系。苏联中学语文教学注重文学,我国加以借鉴,并于上世纪50年代实行汉语、文学分科,导致中学语文教学出现文章教学的缺失和作文评价的偏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目标”部分提出了“力求有个性、有创意

[18]的表达”的要求,“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

[19]地表达”;要求和建议虽是“力求”和“鼓励”,本是规范之后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我们的

教学却往往把它当作起点和重点,把它当作基本要求和共同要求,导致教学出现明显的倒挂。关于这一点,我们的专家有着清醒的认识,倪文锦就认为课标要求的“个性化表达”“创意表达”和“尝试创作”等都是很难教、很难学的,或者说具有“不可教性”。因为人人能学的东西,容易学的东西就不是“个性”的、“创意”的。反观欧美等国,它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就来得务实,美、英、法、德等国的中学作文教学都注重实用,注重交际;它们欣赏知性,强调理性,尊重独立见解,教学并不重视写作技巧,因为美国的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大量的写作

技巧的传授,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并不明显”。汉语和英语虽属两种不同的语言,但其写作规律应该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为了交际,看来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应该面对现实,多借鉴点欧美的实验研究成果,走上务实之路。

3.注重规范,循序渐进

朱熹认为作文应依“定格”的主张,对目前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矫正意义。我们的教学往往忽视“定格”,而对“新格”“升格”重视有加,结果是基础不扎实目标也达不成。更有甚者,我们的教学不清楚应有“定格”,不清楚“定格”是什么,却空谈“新格”“升格”,把所谓的“新格”“升格”建立在海市蜃楼之上。试想如果没有规范,也就是没有“定格”,哪来的“新格”“升格”呢?“定格”“常格”是基础,不存在厌恶与不厌恶的问题,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不应好高骛远漠视基础,应该从“定格”“常格”练起,循序渐进;应该从解决对不对的问题练起,循序渐进到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谈到注重作
关于朱熹的论文2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682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