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情系石化学院1000字

时间:2016-11-28 11:26:3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情系毕业季 传递温暖情”追忆毕业时光最美六月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情系毕业季 传递温暖情”追忆毕业时光最美六月

主办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美术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秘书部

活动时间: 2015年6月

目录

一.活动目的……………………………………………3

二.活动主题…………………………………………….3

三.活动时间…………………………………………….3

四.活动地点…………………………………………….3

五.参与对象…………………………………………….3

六.晚会流程…………………………………………….3

七.具体安排…………………………………………….4

八.应急预案…………………………………………….7

【活动背景】

四年大学,转瞬即逝,在这人生和命运的岔路口,我们用什么来诠释自己此刻的心情和想法?是考研成功的喜悦,还是工作招聘成功的快乐?是对未来茫然若失的惆怅,还是对前景扑朔迷离的失望?在这里,通过“梦”你都可以表达。梦亦真,亦假,亦虚,亦实,它既能表达过去曾经有过的梦,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代表未来,代表理想,代表希望。

四年大学,我们的能力体现在那,那就是创意,思想和整合。通过“梦”,我们能够用任何自己想利用的物品(画,笔,雕塑,用过的书,床单,被子)整合和表达出各自独有的想法与创意,他可以表达未来,也可以体现过去。然后我们再把各自的创意再一次大的整合起来,通过排版,组合,装饰,设计等方法将他们整体起来,体现我们的一个高超的整合能力,突出的创新观点,和奇妙的想法。 四年大学,你又没想过和老师能够静下心来谈话,没有身份限制的回味过去,畅想未来?在这你可以实现。我们有属于我们的party,在这你可以和老师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你可以和老师谈谈人生,谈谈理想。你可以老师比比书法,也可以和老师互动游戏,甚至你可以和老师开一点小玩笑。在这个最后的毕业展览中,我们要体现我们的特色,我们的人文,我们的风采,我们的素质。

【活动主题及名称】

情系毕业季 传递温暖情”追忆毕业时光最美六月

【活动目的及方向】

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作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学子,同学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一次又一次的在川艺的历史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在临毕业之际,开

展这次展览不仅仅是一种成果的展示,更是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未来憧憬的一种表达。同学们可以通过这次展览回顾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展示自己在大学四年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痛苦,开心和难过,辉煌和成就;也可以憧憬自己的未来,展示自己梦想和希望。常言道:回顾过去成就辉煌展望未来压力未减。在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毕业展览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道路,也许前方的路艰辛而痛苦,至少在毕业展览中我们得到了指引和关怀,还有更多的温暖。在这最后的展览中,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展现自己,诠释自己。承托希望,放飞梦想。回味过去,展望未来。

【活动意义】

光阴流转,又是一届同学到了告别大学生活的时候,大学生活的时间也许不算长久,但在一个青年的学生时代却显得格外珍贵。在这段特殊时光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制作这个特别的盛宴,来共同怀念我们的过去,并为自己的未来壮行。这既是我们纪念的方式,也是我们延续的传统。谨以此献给在大学中度过了快乐和忧伤的即将离开母校的年轻人。

【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学生会

【活动时间地点】

2015年6月

【活动对象】

参与人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美术学院XXXXXXXXX

【活动内容】

艺术展览分为回味过去和展望未来两个主题展区。

在回味过去展区参展者可以根据自我作品的需要在安全,美观,伦理的前提下自己选择展览风格和作品。其中作品不仅可以是参展者在四年内的得力之作,也可以是一些对自己重要时刻的照片的集合,物品的整合,奖状图像的整合,快乐时光的图像集合。更可以通过设计总结表达自己四年来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痛苦,开心和难过,辉煌和成就。。此外在回味过去中还可以留一个视频区放一些同学们在四年来的视频以回顾四年来同学们一起的快乐。

在展望未来展区参展者既可以通过整合将自己任何的物品进行规划,从中抒发自己对未来的畅想和感想,也可以通过图片作品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梦想的那种追求感。此外在展望区安放一个大展板和许愿瓶,同学可以将自己的梦想写在大展板上,将自己对自己十年后的期盼放进许愿瓶,等十年后大家再在一起时再打开,这既是一个承诺,又是一个目标。

【活动要求与形式】

1、参加人员需统一行动;

2、服装整齐、正式,精神面貌好;

3、需积极配合主办方安排;

4、准时准点在旗杆广场集合;

本次活动形式共有为三个,分别为

篇二:石化系团总支新一批团员志愿活动 5-2

情系五四,美化和谐校园

——记石油化学工程系团总支新一批团员志愿活动

为了美化环境,创建和谐校园。2012年5月2日中午1:50,石化系团总支副书记组织各班团支书和新团员在学院和谐苑草坪开展清理校园白色垃圾志愿活动。

活动开始后,首先由团总支副书记为同学们分发工具并分配任务,接着,大家提着黑色垃圾袋、持着铁夹子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新团员们不怕苦、不怕累,认真仔细的在草坪上清理着白色垃圾,纸片、烟头、食品袋等装满了两大黑色垃圾袋,最后,在各班团支书和新团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清洁校园、美化环境志愿活动。

“火红的五月,火红的青春”,此次活动,不但弘扬了“厚德、崇能、唯实、求新”的克职院精神,也增强了同学们情系五四,爱国爱校的思想理念,充分体现了树立文明新风,共建和谐校园的信心。

以下是图片新闻:

篇三:情系北大荒

情系北大荒

崇山峻岭中流淌出两条小河汇流成引龙河

这里是青山绿水环绕的地方

这里是白雪拥抱黑土的地方

这里是流水能够站立的地方

执著的追求使生命充满诗意

把闪光的人生谱写在荒原上

为农场事业献完青春献子孙

在朝阳山下座落着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城镇,它被叁条河流所环绕,那就是引龙河农场,在这个拥有万人城镇的农场中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他日出而立、日夕而卧,那就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李树宝同志。提起他,农场的领导和职工人人竖起大拇指,人人夸口称赞。就连原总局局长马学力到农场视察,也要与他见上一面,唠唠家常,说说农场当前的发展。

一个总局局长都夸赞的人,这个人一定不简单。他身高一米七十多,眉毛很重,而且很长,眼睛不算很大,瓜子脸。他不善言谈,一副淳朴憨厚的神情,眼神里透露出睿智和自信。他本该侃侃而谈,因为他在职期间,使农场第六生产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已经向父老乡亲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他尽职尽责地带领着全队的党员、干部、职工把生产队建设成标准化的省级文明村。

李树宝今年74岁,属虎,他实实在在是农业生产上的一头猛虎。 1954年十多岁的李树宝,从辽宁省来到了北安,落户在大哥李树槐家,没有工作的他,到处干零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引龙河农场住北安办事处,当时农场正在买马,农场温办事员问他:“小伙子,你现在干啥呢?”他说:“没事干干零活”。温同志说:“你和我到引龙河农场送马,行不行?”他说:“行啊。”这样,他和温办事员赶着马车走了三天到了引龙河农场,当晚在现在的八队东山西面的地窨子里住了一宿,第二天,返回北安的途中,他与大车队的陈玉坤闲聊,陈玉坤说:“你也没什么事做,来引龙河喂马吧!”他说:“行啊”。就这样,他又坐马车回到了农场喂马,当时农场的领导说这样不符合要求,需要办手续,于是他回到北安,在劳动局办了来农场的手续。

1955年,引龙河农场正式成立了,喂了将近一年马的的李树宝,可是吃尽了苦头,那时的农场条件特别艰苦,吃的是野菜、窝窝头,住的是马架和地窨子,没有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各种物资全靠大车队从北安往回运。去趟北安,一个来回就得5天。去的时候,得在讷

摩尔大车店住上一宿,第二天到达北安,第三天装货,第四天赶到讷摩尔再住一宿,第五天才能回到农场。当时农场没有拖拉机,只有靠马和30名在押人员拉一台犁进行开荒种地。

1956年农场引进了苏联产斯大林80号拖拉机和苏联产413拖

拉机,他想我什么时候能开上这东西。1959年,转机来了,时任二分场队长的褚文生,看中了李树宝,他和褚队长攀谈中说:“我想开拖拉机”,褚队长说:“你没文化能行吗”?他说:“我有文化”,褚场长说:“看你这个小伙子能吃苦耐劳、机灵,农场正是用人之际,那就别在这赶马车了,到二分场机务排学开拖拉机吧”。这样,李树宝学起了开车,给车长李玉当学员。他认真地工作,听从师傅的指挥,刻苦专研机车技术,大字不识两箩筐的他,利用闲暇的时间,买来字典,有不认识的字,就一一查阅,弄明白意思,由于他辛勤的工作和刻苦地专研,半年后,李树宝当上了机车班副驾驶员,再半年后就当上了车长。

1960年他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结婚了。新婚的他,顾不得在家的妻子,整天在机务排忙。1966年他被调到六分场任车长兼任机务排排长,在这7年里,他带领着车组人员拼命的干,年终在车组间被评为第一高效车组。因此得到了分场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同志们的认可和赞扬。他凭着自己的韧劲和专劲,几年来掌握了一整套农业机械技术。机械出现了故障,只要他一听,便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故障很快被排除,为机车作业出勤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当上了机务排排长的李树宝,号召机务排全体人员“争一流,当派头”,在全部机务人员中掀起“赶、帮、超”的工作作风。在此期间,他带领着机务排的机务战士,昼夜开荒、播种、收获,处处严格要求。风里来雨里去,忙的时候,一连几天不回家是在正常不过了。当时农场的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只有小麦和大豆,而且小麦面积在80%以上。农场的收获力量相对落后,只有三台牵引式收获机。雨水大的年头,就得三台拖拉机拉着一台收获机进行收获。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机车往往被陷在地里,李树宝经常带领车组人员在泥里,水里奋战。

凭借着优异的工作实绩,1976年李树宝被任命为六连队长,同年三月他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时候,他决心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党,要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为了农场的振兴,为了祖国的繁荣,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在此期间,农场党委书记高雷、场长李春堂和副场长等人,经常到六连检查指导工作,大多数的农业现场会在六连召开。1980年,他被任命为六队书记兼队长,王法举任第一副队长,王俊华任副书记、于景涛任后勤队长兼工会主席,刘殿国任晒

场主任。那时,是工资制,他率领干部、职工,实行学习教育人、制度约束人、建立奖罚制度。学习教育人就是在晚上组织学习,学习文化知识、农业技术和机务技术知识。制度约束人,就是在作业上要求,白天黑天一个样、有人检查和无人检查一个样,领导在和不在一个样。用奖罚制度就是在作业层次上实行定标,标准定完,以后的作业全部以标准为准,作业费用不许超出,超出部分车组自己承担,结余归车组。定出一个自然亩,整地不许超过三个标准亩,油料一个标准亩不超0.9。当时农场没有农药,土地杂草只有靠人工铲、拔,他就研究出一整套消灭杂草的办法,那就是盖、耙、耢的农业措施来消灭杂草。盖就是在大豆出苗前结合中耕厚厚的盖上一层土,耢就是把土耢掉,只留2公分,达到消灭第一批杂草。耙就是在大豆出土后,1—3片叶时,利用钉齿耙进行耙地,达到消灭第二批杂草,剩余的杂草全部利用人工消灭。到年底别的单位都是亏损,只有六队分奖金。

1981年知青全部返城,农场缺少劳动人员,这时招来许多临时工和家属工,需要大量的住房。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李树宝带领大家,在六队成立了建筑队。他给木工和瓦工定额,实行包干制,结余归自己,以此鼓励职工好干、快干。当年就建起两栋砖房,解决了一部分人的住房。有了房子,怎样分?先住上房子的人要让大家服,全队召开职工大会须进行评比,看谁贡献大、看谁干得好,才能优先分配住房。这样鼓励了很多人争先赶上的决心,大大鼓舞了人心。1982年农场响应管局的号召将五、六队合并,队部设在五队,他任队长,张志臣任书记。他把六队多年来积攒的积蓄全部拿到五队,建设五队,维修办公室、建水楼子、搞环境建设,把五队建设的井井有条。在农业上实行进一步改革,当年5队盈利5万元,六队盈利15万元。同时被批准为正科级干部。

1985年由于体制关系,第五、六两个联队又实行分开管理,李树宝又回到六队继续担任书记兼队长职务。当时的六队工作条件比较差,连办公室都没有,只能租一个破草房暂时进行办公。他带领着党员干部艰苦奋战,精打细算,精耕细作。在农业生产上实行三区轮作,精选作物种子,严把农时、农事关,严把质量关。当年生产队盈利25万元。转年一栋砖瓦结构的办公室就建立了起来。86、87两年盈利。1988年是大灾之年,他带领干部、职工与天斗,与地争。在农时上,严格按照农时去做,严把质量关。推广农业新技术。引进依兰点播机,进行大豆三垄栽培。虽说是大灾之年,六队亏损不多。当年他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1989年,他率先打破土地种植制度,实行联组承包制度,土地承包到组,责任到组,利益到组,风险到组。这项改革是在农场从来没有的事情,有的党员干部还在想这能行吗?这可是违背中央政策的

啊?当时的职工没有敢出来进行承包,不交钱种地还亏损呢,这交了钱能行吗?他的大儿子刚从北安农校大专毕业回来,在六队担任农业技术员工作,他听从父亲的话,率先挑头成立承包大组,承租土地。按照父亲的教导,他加大种植业的投入,改变种植结构,从单一的小麦大豆,变成小麦、油菜、大豆,更新作物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实行六制配套,把他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当年六队家庭农场盈利超百万元,生产队盈利25万元。家家户户成了万元户,这在当时是人人都不敢想的事情。粮食产量打破了常规,超过历史,小麦亩产275公斤,打破了老党委书记高磊提出的225的口号.大豆产量195公斤,油菜产量140公斤。职工群众兜里有了钱。

李树宝是不甘认输的人,在1990年农场的结算会上,他和十队老队长赵立忠公开叫板,小麦亩产必须高出十队一斤。十队小麦亩产500斤,六队就501斤。他就有用这样的韧劲,不甘落后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组织上的高度评价。在他工作期间,曾经获得过十几次农场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获得管理局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称号十几次,九三年度获得总局劳动模范,93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长期坚持农牧渔业技术推广工作作出了成绩的奖状,97年获得农垦总局颁发的北大荒功勋奖章。

在六队任职期间,生产队经济上去了,他带领党员干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几年来,把所有的草房全部扒掉,盖起了一排又一排的砖房,道路全部沙石化,路沟采用石头护坡,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如今是穿拖鞋出门都不怕。一排排的塔松,拔地而起,各家各户也都安上了电话和闭路电视、摩托车也骑入家门、群众都用上了自来水。这在以前是职工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在六队全部是实现了。物质搞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也没放松,李树宝带领职工联合五队和二队进行叁队联欢,进行歌咏比赛,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在他的办公室里,生产队奖状一排接着一排,在家里,个人奖状也是一个挨着一个贴满了墙。他经常讲,一个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他的人生价值,就选择了这块黑土地。在班子里,他要求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率先垂范,不搞虚假。

李树宝的威信高,不只是因为他工作能力强,最让大家服气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他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上班的时候是领导,下班后,和职工打成一片,职工说李队长这个人,不玩儿轮子、不扯犊子,是说他实实在在、不搞虚假的一套,职工乐意接触他,和他一起打扑克、下象棋、讲故事、玩游戏。不管哪个职工家里有事,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帮着跑前跑后。老职工刘永顺家,人口多,生活困难,李树宝就把自家正在出奶的两头牛让给他养,而且第二年才给牛钱。

他这种平易近人的品格,一贯保持着,他的威信也是这样形成的。他尊师重教,在他工作期间,获得多次尊师重教先进个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为职工办实事,是他一生的愿望。每当单位职工家里的孩子有考上大学的,生产队就给补助伍佰元学费,这是他在六队定下的不成文的规矩。

凡是到过六队的人都由衷地说:“这里的风气正、职工的素质高”。六队的干部群众说:“我们有老队长做表率”。和李树宝共事的班子成员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工作起来不感到累,因为没有内讧,没有后顾之忧。只要你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他就推荐你,而不需走门子、拉关系。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是李树宝的座右铭,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始终走正道,这是立身之本。1998年,年近花甲的老人,顶着一头银发光荣的退休了。在退休的时候,生产队的流动资金25万元,还结余125吨的大豆。

他的儿女们,全部在农场工作,记得大女儿和女婿原先在七台河工作,在他的建议下,回到了农场。大孙子和外孙子在哈尔滨工作,在他的动员下回到了农场。他说我是农场的人,你们必须回到农场,建设农场,我要把我的一切奉献给农场。他自豪的是,他走过的坎坷,穿过的风雨,使生命的火焰燃烧的更加炽烈,在岁月的磨洗中更加坚强,在事业的航程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情系石化学院1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67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