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当代中国政府与制度创新5000字论文

时间:2016-11-28 09:35:4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论文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发展

政府行为是围绕着政府权力的运用而展开的社会活动,它包括政府统治和政府管理,其中主要是指政府管理。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将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可分为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文化职能,因而,与这三种政府职能相一致,政府行为也可分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它们分别是政府调控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利益关系和文化利益关系的三种不同活动。

一、中国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型

现代政府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政府不再直接经营竞争性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而是让市场去生产和供给竞争性的物品和服务。中国政府再造实质上正是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由政府来创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由政府或是社会来有效、及时和足量地供给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

在这一治理模式下,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存在着多样化的机制,政府的精力主要集中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上,营造有利的激励环境,建设与完善市场制度,促进市场的有序运行。

二、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分析

从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这一角度划分,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可以归纳为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和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

(1)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社会一切公共福利来自于政府的模式。它基于政府是执行人民意志的“公仆机关”这一理念,是全能主义政治系统下无限政府观念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的具体表现。

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的主要特别特点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自上而下一统到底,方方面面无所不在。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除了承担自身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外,还承担了公民个人以及社团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

(2)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在公共服务生产供给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共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政府牢牢掌握公共服务供给的规划决策权,强化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宏观调控,并对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同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进行直接经营和直接干预。

(3)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将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和管理的基本环节和过程交给社会,政府只以参与者角色在其中拾遗补缺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民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主导公共服务的供给,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仅限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范围内,提供维护市场秩序、社会公正、科教导向等等公共产品的不同组合,防止暴力、偷窃、欺骗和强制履行契约行为的发生。

(4)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与市场分权、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公共服务过程的公共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市场对公共服务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

它淡化了传统公私之间的界限,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弥补政府服务能力的不足。

(5)公共服务中的电子政务模式

电子政务是指一种以信息网络化方式和手段履行的政府行政职能。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在对传统政府的行政职能、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的基础上,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平台,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从而形成一种更为有效的政府运作形态。

三、加强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1、公共服务产品的涵义

公共服务产品是指主要由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生产并提供给社会公众均等地消费的产品,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这一概念包括三层涵义:第一,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者主要是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第二,公共服务产品是向全社会提供的,消费者是全体社会公众,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均等地享用;第三,社会成员个体在消费某一公共服务产品时,既不影响其他社会成员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公共服务产品的消费量。

2、几种常见的公共服务产品

(1)国防: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秩序:政府着眼于国家内部稳定以保障国民安全和利益的又一种公共服务产品。

(3)环保:即对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4)科技: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5)教育: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各方面素质施加影响的一种活动。一般指学校教育,也泛指社会上有教育作用的活动。

(6)文化:文化狭义是泛指一般知识;中义是指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系统(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广义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公共服务能力的涵义

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公共服务主体为生产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满足公共服务客体的公共服务需求而具备的技能、技术和技巧。公共服务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公共服务主体在整个公共生活过程当中是否能够真正承担并办理好所有的公共服务事项。

2、公共服务能力的分类与构成

公务员的通用公共服务能力主要由三方面的能力构成。首先,是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其次,是公务员的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的能力。第三,是公务员的道德教化能力。 3、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要求

第一,公务员诚实守信能力。指公务员在从事公共行政、进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对法定权利和义务如实履行的能力。

第二,公务员联系群众能力。指公务员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一系列方式和手段同群众进行沟通和联系的能力。

第三,公务员接受群众监督能力。如果说公务员的诚信能力主要来源于系统内部,是公务员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的话,群众监督就来自于系统之外,是对公务员是否逃避公共服务,或滥用公共权力为自己提供服务行为的最好的清洁

剂。

第四,公务员运用现代行政技术能力。作为全球政府改革与信息革命两大浪潮的汇流,电子政府极大地拓展了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空间。

五、完善公共服务绩效考评,树立政府新形象

1、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涵义与价值取向

(1)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涵义

第一,它是作为改革与完善政府机关内部管理的措施,体现了放松规制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是一种以结果为本的控制。第二,就其所体现的市场化而言,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直接指向政府机关应具有的职能决定了公共服务绩效考评必然包括重塑政府机关角色和界定其职能的内容。

(2)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价值取向

公共服务绩效考评蕴涵的服务和顾客之上的价值取向必须特别强调政府机关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应增强对纳税人需求的回应力,更加重视行政活动的产出、效率与质量。为此,倾听顾客的声音,按照顾客的要求提供服务,让顾客做出选择的机制等必须在公共服务绩效考评标准中得以体现。

篇二: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论文1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论文

论文题目:社会学视域下农村社会维稳的初步研究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学 院: 政法学院专业班级: 11公共事业管理2班

学 号:3111009888 姓 名: 李楷瀚

联系方式: 13602406616(636616)

任课教师:房亚明老师

2012年 11月 25日

社会学视域下农村社会维稳的初步研究

李楷瀚?任课老师:房亚明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广州,510030)

摘要: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农村基层的维稳是一种对农村社会失范现象的社会控制,农村基层的不稳定因素,包括维稳主体力量外的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刑事案件的居高不下、宗族势力以及家族势力的对抗和黄赌毒现象的屡禁不止外,还有维稳主体力量本身的组织涣散和贪污腐败问题,给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阻碍,是党和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绊脚石。着力解决好农村基层的稳定问题,合理地转变维稳的观念,树立正确的维稳观,必要的社会设置和合理的社会控制是维稳的关键,通过制度化创新和管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村基层社会的发展,逐渐消除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

关键词:基层社会维稳;社会设置;社会控制;群体性事件;公共利益

Sociology horizon,

the rural social dimension stability of the preliminary study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rural grassroots dimensional stability is a kind of social anomie of social control. Rural grassroots instability factors, including d stable main body strength outside the group incidents and frequent, criminal cases, high clan and family forces against and Huang、Du、Du phenomenon repeated the more than outside, and dimensional stability of the main force itself organization lax and corruption problems, to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rings the serious obstacle, is the party and country for the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built a stumbling block. Solved the stability of rural grassroots, reasonable transformation dimension stability idea, set up the correct dimensional stability view, the necessary social setting and reasonable social control is the key dimension stability,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to realize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development, gradually eliminate urban and rural dualization social structure.

Keywords: Grass-roots social dimensional stability ;social institution social controls; mass incidents ; public interest

目录

一、绪论

1.1.选题的背景............................................................4

1.1.1.十八大召开的政治背景..............................................4

1.1.2.维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4

1.1.3.维稳陷入误区......................................................4

1.2.选题的意义............................................................5

1.2.1.政治意义..........................................................5

1.2.2.现实意义..........................................................5

1.3.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5

1.3.1.研究视角..........................................................5

1.3.2.存在的局限性......................................................5

1.4.本文的基本思路和创新之处..............................................5

1.4.1.基本思路..........................................................5

1.4.2.现象、原因分析的创新..............................................6

1.4.3.对策分析的创新....................................................6

二、农村基层的社会稳定问题................................................6

2.1.维稳主体力量外的不稳定因素............................................6

2.1.1 公共危机:群体性事件的频发........................................6

2.1.1.1.群体性事件的含义.............................................6

2.1.1.2.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进.........................................6

2.1.1.3.中国农村的群体性事件的案例...................................7

2.1.1.4.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表现.........................................7

2.1.1.5.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影响...................................7

2.1.2.农村犯罪率居高不下................................................7

2.1.2.1.农村犯罪的现状及其表现.......................................7

2.1.2.2.农村基层犯罪的特点...........................................8

2.1.2.3.农村基层犯罪的影响...........................................8

2.1.3.宗族势力和家族势力的对农村的基层治理影响....................... ..8

2.1.3.1.宗族在农村的现状及其表现.....................................8

2.1.3.2.宗族势力的现象特点...........................................9

2.1.3.3.宗族势力的社会影响...........................................9

2.1.4黄赌毒现象........................................................9

2.1.4.1.黄赌毒现象的现状及其表现.....................................9

2.1.4.3.黄赌毒现象特点..............................................10

2.1.4.4.黄赌毒的社会影响............................................10

2.2.维稳主体力量的不稳定因素.............................................10

2.2.1.基层中组织涣散...................................................10

2.2.1.1.农村基层组织涣散现状及其表现................................10

2.2.1.2.农村基层组织涣散的现象特点..................................10

2.2.1.3.农村基层组织涣散的影响......................................10

2.2.2.贪污腐败.........................................................11

2.2.2.1.农村基层贪腐现状及其表现....................................11

2.2.2.2.农村基层贪腐现象特点........................................11

2.2.2.3.农村基层贪腐现象的影响......................................11

三、农村基层不稳定的原因.................................................12

3.1.概述.................................................................12

3.2.角色失调理论.........................................................12

3.2.1.角色不清 ........................................................12

3.2.2.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13

3.3.社会设置的缺乏.......................................................13

3.4.社会失范理论和亚文化群理论...........................................14

3.5.社会分工性程度差:乡政村治...........................................15

3.6.社会分层 ............................................................15

四、农村维稳的可行性对策.................................................16

4.1.必要的社会设置.......................................................16

4.1.1.社会设置的含义、构成.............................................16

4.1.2.社会设置的基本成分、功能.........................................17

4.1.3.政治设置.........................................................17

4.1.3.1.政治设置的含义..............................................17

4.1.3.2.维稳主体设置的多元化........................................17

4.1.3.3.拓宽群众反应渠道,回应合理诉求..............................18

4.1.3.4.创新监督机制,严抓贪腐......................................18

4.1.3.5.“能人治理”,引进大学生村官.................................18

4.1.4.经济设置.........................................................19

4.4.4.1.经济设置的含义..............................................19

4.1.4.2.设立农村发展基金会..........................................19

4.1.4.3.大力发展农村乡镇企业........................................20

4.1.5.教育设置.........................................................20

4.1.5.1.教育设置的含义..............................................20

4.1.5.2.法制宣传的积极性控制........................................20

4.1.5.3.增加教育投入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1

4.2.合理的社会控制.......................................................22

4.2.1.社会控制的含义和特点.............................................22

4.2.2.预先控制.........................................................22

4.2.2.同步控制.........................................................23

4.2.3.事后控制.........................................................23

五、结语.................................................................23

参考文献.................................................................24

一、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1.1.1.十八大召开的政治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农村基层的社会维稳是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是三农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在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把原先的“建党一百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建设”改为“建成”,更凸显了党和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

1.1.2.维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另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在农村基层社会里,同样存在着众多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农村处于相对非现代化的境况,农村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设置和有效的社会控制,导致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这些问题一旦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很容易就爆发农村基层的群体性事件,衍化成暴力和流血冲突事件,不但给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损害,也使得政府的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而在农村社会内部,由于贫富分化的加剧、农民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宗族、家族势力之间争夺基层的“政治资源”而产生的冷对抗,也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基层维稳问题亟待解决。

1.1.3.维稳陷入误区

维稳陷入误区,越维越不稳。有学者指出,在当前的农村社会维稳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偏离了原始的维稳轨道。

在维稳的手段、维稳的观念中,特别是当前基层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在对待维稳的态度上反应冷漠、消极和敏感,认为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只要沿着经济建设发展的方向“跃进”,即使出现了群体性事件,只要动用国家暴力机器进行镇压就能实现所谓的维稳,而这种“堵”的维稳方式很容易引发更大规模的暴动,甚至逼迫理性的群体性事件升级为非理性的群体性事件,显然这是一种落后的,不可持续的维稳观念。

在维稳的目标上,他们也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只重视维稳的表面成效而忽视了农民的公共利益,他们认为维稳就是“不乱”只要能实现“稳”,社会不出什么乱子,媒体没有大肆宣传把事闹大,农村的基层干部就认为这已经实现维稳的目标,而实际上,这反应了政府畸形的政绩观和维稳观,他们忽视了公共利益,忽视了公众的正当利益诉求,激起更为广泛的不和谐。而事实上,维稳就是要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因素,这才是维稳的目标。

篇三:当代中国政府与制度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下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当代中国政府与制度》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4题共40分)先回答正误,然后再说明原因。

1.政治协商指的就是中共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

2.我国法律一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即能生效。

3.我国的司法机关就是指法院和检察院。

4.受到法律惩罚的人不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二)、议论文 【背景链接】 (60分)

目前,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客户突破8亿,公众账号超过300万个。微信开启了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时代,正在成为网络舆论的发动机。2014年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简称“微信十条”),主要从行业的资质、隐私的保护、实名制注册、备案审核和内容限制等方面对即时通信通讯平台和用户的规范做了很多界定,并明确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面对微信舆论场的冲击,需要政府部门顺势而为,请联系社会现实论述应该如何对症下药。 请围绕“面对微信舆论场的冲击,积极建立有效的监督引导机制”为中心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二、议论文具体要求:

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分;

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3.不少于1000字。

1


当代中国政府与制度创新5000字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61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