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建水紫陶杯选购

时间:2016-11-27 14:53:3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传统建水紫陶造型研究 调查报告-

传统建水紫陶造型研究

调查报告

成员:李谨汝祁军董桂梅李维

指导教师:聂磊明副教授

2015年5月

目录

第一章 ····························· 1页

1.1、研究背景·························· 1页

1.2、研究目的·························· 1页

1.3、研究意义·························· 1页

1.4、研究内容与调查研究方案··················· 2页

1.5、研究进度安排及人员分配··················· 3页

第二章建水紫陶传统造型分析 ··················· 4页

2.1、清末明初的紫陶器型····················· 5页

2.2、建国初期的紫陶器型····················· 5页

2.3、20世纪80年代的紫陶器型 ·················· 5页

2.4、在20世纪90年代及其他的器型················ 5页

第三章建水紫陶工艺研究 ····················· 5页

3.1 建水紫陶材料 ························ 5页

3.2 建水紫陶制作工艺 ······················ 5页

3.2 建水紫陶的工艺特点对造型的影响 ··············· 5页

第四章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陶的比较 ················ 6页

4.1 宜兴紫砂陶的介绍 ······················ 6页

4.2 宜兴紫砂陶成型工艺 ····················· 6页

4.3 宜兴紫砂陶艺术特色 ····················· 7页

4.4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的不同之处 ················ 8页 总结 ······························ 8页

第一章

1.1研究背景

建水紫陶始于清末,形成的历史距今不过百余年,源渊却十分久远,在缓慢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封闭、传统的文化背景影响下,建水紫陶造型艺术所呈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但是优点有时候也是一种弊端,建水紫陶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交通、信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现在很少有人关注本土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传统的技艺、知识的学习缺乏后续的“接班人”,老辈人掌握的传统知识和技艺很难继续按传统方式传承下来,在材料、工艺、造型和营销等方面缺乏创新,很多家作坊除了印戳,无法辨识是哪一家的产品。研究建水紫陶的传统造型及其发展历史和地域文化的联系,传承紫陶文化。

1.2 研究目的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形制多样是中国陶瓷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四大名陶”中,其造型和装饰具有显著的特征和代表性,在它的造型中,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意识、文化习俗、审美观含等情况。由于目前对建水紫陶造型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建水紫陶造型艺术的较全面分析和研究,可以增进对建水紫陶发展状况的了解,进一步了解紫陶的造型艺术。通过正确方法与技术路线分析、采样、观察、实验,从考察,网络等各个渠道入手,找出影响传统建水紫陶造型艺术的因素及了解紫陶文化传承。

1.3 研究意义

(1)对紫陶的制作工艺进行系统的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对其造型艺术进行

系统的研究

(2)了解陶瓷文化,学习建水陶瓷制作工艺,吸取大量现代艺术之精髓,将美学和中国文化等元素融入到陶器的设计的过程中,使得建水紫陶艺术品能够丰富现代文化的需求,使传统的建水紫陶工艺品得以创新和发展

(3)宣传建水紫陶,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它

(4)提出建水陶器的传承的理念,丰富陶器艺术的研究内容。

1.4 调查研究方案

文献研究法:查阅建水紫陶相关的历史资料、学术文论、官方数据;查阅国

内陶瓷产业(如宜兴紫砂)在产品造型的相关文论和数据。

调查研究法:随机选择10家建水紫陶企业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各企业的紫陶造型艺术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比较研究法:将建水紫陶在产品造型中与宜兴紫砂进行比较。

1.5 研究进度安排及人员分配

1.2015年6月-10月,文献研究,形成系统的调查研究方案。

2.2015年10月-12月,调查研究,完成调查数据的采集。

3.2016年1月-3月,数据分析、比较研究,初步形成调查研究报告。

4.2016年3月-4月,完善调查报告并撰写论文。

5.2016年5月,整理图文资料,完善论文。

调查研究人员安排

第二章建水紫陶传统造型分析

按照原计划进度的话,我们计划调查50家企业来了解紫陶的传统器型,但是由于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紫陶造型大同小异,造型基本雷同。特别是以紫陶壶为例,紫陶壶本身的传统器型不多,大多是模仿古壶或借鉴紫砂壶及其他陶瓷的器型。每一个作坊的紫陶产品仅仅部分装饰纹样有区别外,除了印戳,无法辨识是哪一家的产品。所以我们只调查了十家紫陶作坊。

通过调查相关的资料文献及我们实地考察,我们将传统建水紫陶器型按照不同

的历史时期做了一下的划分:

1、清末明初的紫陶器型。

这一时期的紫陶器型主要以烟斗为主,其次是“杨林锅”,也就是人们常说起的汽锅。文献记载建水紫陶的产生开始于清代道光年间。由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应时代的需求,人们就开始制作烟斗。由于当时人们习惯躺着抽烟。所以,烟斗的设计的全封闭式的圆形或多边形,它的背面有个小洞,我们可以把烟管插在烟斗上,这样演的粉末才不容易漏出来。当时这种烟斗主要是为一些文人和有钱人所青睐,他们在抽吸烟土的时候更有一种把玩的心态在其中。烟斗光滑细腻,有着极舒适的触摸感,加上造型的讲究。不大的体积却有着清晰的圆、方、线、面极为讲究的造型关系。在烟斗小小的表面,又刻有山水花鸟或书法表现既精致又优雅

除了陶质烟斗之外,清朝光绪年间还生产一种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杨林锅”,它是运用咖啡壶用热气煮咖啡的原理,模仿铜炊锅的样子制作而成,从底部向上引出一个开口的管到锅膛内的炊具,使用时蒸汽通过喇叭管进入锅膛熏蒸食物。建水

的汽锅最开始的时候产生于明代,清朝中期以后经过改良,一直延续至今。如下图

2、建国初期的紫陶器型。

1953年在北京举办新中国成立后规格最高的民间艺术盛会——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内陈列的4只大花缸,就是建水紫陶产品,建水的花缸工艺精湛,十分典雅,但是由于体积巨大,烧制困难,所以比较罕见。上个世纪60年代周总理出国访问,曾携带建水紫陶汽锅、花瓶作为礼物赠送外国朋友。残贴博古瓶、新玉壶春瓶就被选送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参展。博古瓶分为博古瓶和高颈博古瓶两种,它的器型肩部比较丰满,瓶颈比较短,腹部收缩。成倒三角。而玉壶春瓶就不同了,他的瓶体修长,敞口,颈部比较细,腹部是鼓起来的,有变

篇二:如何在百家争鸣的建水紫陶市场欣赏优质紫陶呢

如何在百家争鸣的建水紫陶市场欣赏优质紫陶呢

现今的建水紫陶,应该说是百花齐发、百家争鸣,但一段时间后,就有了“审美疲劳”。因为重复的商品太多,书画艺术又无法与优秀的书画名家作品相比。进而有人玩起了书画简单的原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俗称老厂)的东西。其审美取向就在一个器型、一个颜色,并且能够从中得到许多美的感悟和感叹。认为还是原来的东西型正、优美。这种退而求其次的玩法,其实是种无奈。器型、颜色、书画是紫陶三位一体的东西,但被生生割离开,特别是书画作为紫陶的灵魂,对习惯欣赏高层次的中国书画的人来说,目前紫陶上的书画,不能满足他的习惯和传统审美需求,认为紫陶上一般水平的书画也就只能作为一般的工艺品,不能作为上档次的艺术收藏品。要让紫陶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还任重道远。而如何欣赏紫陶,也需要正确的引导,消除一些误区。

如何欣赏紫陶呢?一是颜色,紫陶的颜色当然是红得泛紫的紫色,这是紫陶的象征色和代表色,是它的基本面貌。脱离开这个颜色,就改变其姓氏了。紫陶的颜色,就像一个人种的肤色一样,决定了它的外在形象,但也并不是说,紫陶就只能是这单一的一种颜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取向的变化,人们喜欢的颜色肯定会发生改变。在古玩界,人们更喜欢用柴窑烧成的黑色紫陶,认为那更有古韵和价值,反而紫色的紫陶的价位却无法与黑陶相比。这与多年的审美习惯和紫陶给人们的最初印象有关。但黑色的紫陶在表现书画方面是有局限

的,它往往只能以白色等浅色来装饰。而多姿多彩的书画内容,黑色的紫陶显然就不能胜任了。目前人们喜欢有醒目的书画、发亮的东西,这符合当今人们对紫陶的认知程度,但随着对紫陶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必将会喜欢更内敛的、更耐看的。同时随着刻填技艺的日臻完善,一个丰富的、与表现书画相协调的色彩,也就在不断的发育和完善。紫色、黑色、灰色、白色、黄色,甚至搅泥的色彩,都丰富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传统的紫陶中少有的(相反在烟斗中我们能看到丰富的色彩)。色美是我们欣赏紫陶的一个着眼点,纯正的、温润悦目的、可遇不可求的窑变的色彩,大家都是比较喜欢。现在以气窑烧制的器物,色彩与龙窑(柴窑)烧制的有较大差异,一些喜好者更推崇柴窑器物的独特色彩,同时也不排斥器型书画俱佳的气窑器物,这也是制陶人能够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的动力,不断出现的新的色彩能给我们新的审美情趣。色彩的多样性,在当今紫陶中是很普遍了,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二是器型,这是个基础问题。型美是一件紫陶作品的基础,就像庄稼必须种在好的土地上一样,型一差,就动摇了人们的欣赏兴趣。紫陶应该有自己的器型,标准的、开门的几种器型,或者是特有的。烟斗、汽锅、美女瓶、博古瓶、直口瓶、蒜头瓶,都是紫陶的传统器型。在玩老厂的东西时,大家发现,书画作者落款的很少,探询之下才知,书画作者认为器型特别好时,才有意落名。仔细研究落名的作品,器型都是非常到位的,即它的型非常周正,比例协调、线条流畅、富有力度。好的器型,加上好的颜色,就成功了一半。好的器型就如

同一个人的身材一样,决定了体态是否优美。器型美的魅力还在于手拉坯的价值,如果用灌浆等工艺做成的器物,就缺少了手拉坯所不可能达到的独有性,这也是对纯手工工艺的一种审美需求。没有相当长的拉坯实践,是很难拉出优美的器型。紫陶领域已有以徐忠元、袁应德为、吴加明为代表的几位在这方面有极高造诣的造型专家。优美的器型奠定着紫陶的魅力。如果能够结合云南本民族、地域特点,开发、创新出一些器型,从而形成新的紫陶的代表器型,进一步巩固紫陶的标准器型,使紫陶的自我面貌更加突出、明晰;同时适当借鉴一点其它陶瓷的好器型(但千万注意不要被异化,以免混淆于其它陶器中),都是一条可取之路。开放的、创新的观念,能使紫陶的器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但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服务于书画内容,两者会相得益彰。好的书画作品,需要一个好的、适合的器型来表现。两者的结合不应生硬,要依式画景、依景美型,还要充分考虑器物的色彩,使得几方面和谐,一定要有自己独有的理解和想法,不要一窝蜂的盲目追随市场。随着时代的发展,器型是可以和应该发展的,但审美的标准却是亘古不变的,即大方周正、比例协调、线条流畅、富有韵律。这好比在欣赏书画中的构图,构图一好,就为该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书画,这是紫陶的灵魂。书画的阴刻阳填,是紫陶区别于其他陶器的显著标志,无釉磨光是对表现书画的独特方法(有的作品不磨光反而更能显现书画韵味)。如果只重视色美和型好,而忽视紫陶的书画魅力、甚至抛弃刻填的书画,这就与其它陶瓷无异,显现不了

它的独特,充其量只能归入陶艺范畴。紫陶艺术品位的高低取决于书画水平的高低。能够流芳百世的紫陶,其书画水平肯定是相当高的,它使一个器物赋有生命和活力,能使观者怡然自得、回味无穷。这需要我们用欣赏美术作品的标准和修养去鉴赏。我们在把玩烟斗时,最让我们动情的是附着在上面的精美书画作品,甚至让人忘记了它的器型和颜色。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那些精湛的书画!耳熟能详的有老一辈的书画名家,如王定一的烂简书,刘光烈的板桥体书,王孝全的花卉翎毛,王宪斌的竹子,萧茂园的山水,沈河清的鱼虾,马吉生的菊花,向逢春的山水、人物、梅兰竹菊和各种字体,李贯夫的楷书,等等。而当今紫陶上的书画,在山水、人物、书法、篆刻、图腾、虫鱼鸟兽等方面,也有一些大家认可的本土书画家,甚至是在某些方面发挥得特别好的书画家,同时还有一批云南乃至全国的画家参与,在提升着紫陶的文化品位。有较高水平、较高格调、较高意境的书画附着在色好、型美的紫陶上,紫陶才会上档次,才能成为真正的紫陶艺术品,也才会被更多艺术品收藏者所收藏。否则,仅是色好、型美,但书画水平一般,甚至是敷衍随便之作,都会影响其艺术价值。

这就牵扯到书画如何在紫陶上表现的问题。在把玩烟斗时,我们对书画的审美趣味和标准,其实是等同于在宣纸上欣赏中国书画。但载体的不同,也将影响书画的效果。纸质的、软的,与陶土的、硬的,表现有差异,毕竟紫陶上的书画不是在平面上,它是圆雕立体的;其书画构图也不等同于方形的规矩宣纸,它要借助于器型呈现的各种曲面、平面、凹面、转角来进行创作,构图更考虑前后、左右、上下的

关系,所以对紫陶书画的立体欣赏就不能简单等同于宣纸上书画的平面欣赏。在宣纸上自由创作的书画家,在陶坯上未必能够发挥其优势,这需要长期浸沉在土坯上才能找到感觉,也要深知烧制后会达到的效果。或许土生土长的建水书画家更能完美在紫陶上表现中国书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烟斗上书画的人,并非云南最优秀的书画家,但却在紫陶上创作了许多精到书画艺术品的原因。在紫陶上表现书画韵味,还有一个刻填的再创作过程。一般的刻填艺人不能达到此高度,往往还会损失作者的本意。刻填不到位,书画的韵味就会损失,所以刻填技艺是保证书画韵味的一个关键。我曾亲自听到一位在紫陶上写字的书法家说,他满意的作品很少,因为刻填工序损失了他的笔锋。如果在紫陶上表现的书画与在宣纸上无异,那可是再好不过。单色彩的刻填似乎问题不大,而多色彩的就要有较高的表现技巧,以及对书画内涵的到位理解。因为用刻填来表现书画的神韵,其难度远在表现在纸张上。现在,这方面已经有较大的发展和对传统的超越。如果中国书画表现不到位,却有另一种韵味,有在纸张上或布上无法产生的效果,这也不失为一条出路,这就需要更多的制陶人来实践和发展了。

篇三: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于异性紫砂壶的区别:

建陶的壶与宜兴的壶不同,不同有四,其一是材料不同,宜兴是石质原料,收缩率不到百分之十且粘性好。建陶为粘土原料,收缩率百分之二十且粘性差。其二是制作工艺不同,宜兴多为打身筒,建陶多为拉坯。其三装饰工艺不同,宜兴多为阳刻,建陶则是先阳刻后填泥。其四打磨工艺不同,宜兴不须打磨抛光,建陶则要打磨抛光。建陶因材料和工艺的因素,在形的把握上,盖的精密度上都不及宜兴。当然也有人的因素。但它自身的优势在装饰与成色。在装饰上建陶更能表现中国书画的神韵,此宜兴不及也。建陶成色古拙多变,每一件都无雷同。宜兴陶则是千陶一面。

陶瓷界瓷被誉为冰美人,宜兴陶誉为童子,活泼而温润,此喻真切。建陶我把他喻为高士。《世说新语》云:熟读离骚且有大量空余时间者便称高士。属文人之列,高士者放荡不羁,不修边幅。所以建陶喻为高士也很帖切。

紫砂陶仅指宜兴紫砂。国内其他地方亦有少量紫砂,但与宜兴紫砂有所区别,也有少数地方生产紫砂产品,都是延续宜兴紫砂的传统风格。宜兴紫砂为宜兴当地所产,有紫泥(紫砂泥),红泥(朱砂泥),绿泥(本山绿泥)三种。紫砂泥是一种水云母—石英—高岭石类黏土,其中含有较多的铁矿物。烧成温度一般在1150℃左右。红泥烧成温度偏低,通常用来制作小壶或用作化妆土。宜兴紫砂为你片成型,圆器打身筒,方器鑲身筒,筋纹器型亦可搪身筒制作。烧成时,无需里外施釉。紫陶泛指各类棕红色陶土材料制作而成的表面无釉陶器的总称。明清以来,全国各地有多处生产此种类型的陶器,其他型方法多为手拉坯成型,注浆成型或者较为原始的泥条盘筑成型等。比较著名的产地有云南建水,广西钦州,0.重庆荣昌,广东潮州等。

建水紫陶的泥料取自建水境内。传统制泥方法是:将不同的制陶粘土分别捣成粉末,筛弃粗砂后,按制陶的要求把不同的粉末原土进行配比,再放入缸内加水制成浆状搅拌淘洗,待含砂浆泥沉落缸底,便用勺取上面的漂浆倒入另一只缸内作再次淘洗。如此反复五、六次之后,让其在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这是的泥料已经腻如膏脂,无丝毫砂粒。由于泥料的细腻,在湿润状态下的可塑性相对较弱,因此,建水紫陶一般不采取灌浆注模的方式制成器型,也不宜于制作大型器件,也因为此特性,也成就了建水紫陶可以在器物表面做细微雕刻填泥和无釉磨光的特殊工艺。这便是建水紫陶与其他含砂陶器最本质的区别。

建水紫陶制作工艺: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一个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聚居的边陲重镇。1994年建水被国务院批准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就产于建水县碗窑村。

的工艺特点是: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阴刻阳填)、高温烧成、无釉磨光。建水紫陶因艺而珍,其品质洁如玉,明如镜,声

如磬,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无铅、无毒、对人体无有害物质;建水紫陶更侧重于文化的张扬,以传统中国书法绘画为主要内容的装饰,使建水紫陶古貌淋漓,文气盎然。早在50年代初,明国时期,基本稳定为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广西钦州名陶齐名,被世人称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泥质特点:建水紫陶的历史较短,仅百余年,当地陶泥主要有五色,红、黄、青、紫,白,在名陶中建水陶泥的质地最差。差的原因是烧制时变形率太大,约20%,而宜兴紫砂的变形仅3-5%。建水陶适合做容器,比如存茶,也适合做餐具,如气锅。其能成为四大名陶之列,是由于文化品位高,擅长书画,堪称泥坯上的字画。

建水紫陶各个艺人的特长:

张朝康:善于拉胚,目前作品以茶壶最具代表,造型别致、精美,线条变化优美、流畅。

向进兴:传统工艺是套单色,而向进兴的作品是套多色,这就需要反复刻填,难度极高。

陈学:微雕做的很好!

陈绍康:精于雕刻,能书会画,其紫陶工艺品以其新奇古美的艺术造型和功力深厚的书画装饰独具一格,深受业内人士的赞誉和收藏家青睐。 袁应德:尤以拉坯最为精湛。其作品造型古朴洗炼,保有“建水紫陶”传统器形的厚重典雅之美,亦有自我个性的流畅通达之神。远观其器造型,线条变化谐美,器形美是陶器价值及魅力的首要决定因素,袁应德以此绝技成名,建水陶界的拉坯领军人物。作品以茶壶、玉兰瓶、博古瓶最具代表,茶壶轻巧精致,关水性能收放自如。玉兰瓶则为建水陶界一绝,以拉坯难度甚大,至今能制此瓶者屈指绝无。博古瓶古朴大方,造型优美。

谭知凡:工艺美术师,师从向逢春之子向福功。对紫陶的设计造型,装饰,书画有较高的造诣。其书法善行草,所画梅,兰,竹,菊自成风格。1975年参与研制成功了“空心刀雕刻艺术”

马成林:纵观他的作品,地域性和民族性极强。其作品吸收了古滇国的青铜文化和当地的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在图案装饰上独树一帜,其线条装饰,结合了西

方的
建水紫陶杯选购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52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