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具体介绍桂林芦笛岩导游词

时间:2016-11-26 15:38:0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桂林芦笛岩介绍导游词

芦笛岩 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现洞内存历代壁画77则。自1959年发现并开发后,如今已建有餐厅、茶室、水榭、湖池、曲桥,并设游船,广植花木,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桂林时必至的旅游热点。 芦笛岩所在的光明山, 从前叫毛毛头山。原来半山腰只有一个小洞口, 仅容一人进出, 山坡上又长满芦荻草, 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临桂县志》里, 记载了光明山, 但是没有说山腰有岩洞。洞内保存有自唐贞元八年(792年)以来的壁书70余则, 大部分是用墨笔在洞壁上书写的题名纪游。这些壁书表明, 芦笛岩并非亘古无人知晓。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这个灵巧之洞, 可是人们长期以来秘而不宣。 “芦笛岩头枷锁破, 桃花源内仙灵唱。”(郭沫若《满江红·咏芦笛岩》)解放以后, 人们生活安定, 用不着避难了, 便道出了芦笛岩的秘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况, 经过勘测建设, 于1962年正式开放。因为洞口附近生长着芦荻草, 据说可以做成笛子, 取名芦笛岩。 芦笛岩是一个囊状的岩洞, 进口与出口相邻, 进洞处为原来的天然洞口,出洞处是开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 游程约500米。岩洞是70余万年前, 地下水沿着岩石的破碎带流动溶蚀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 是在岩洞形成以后, 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 顺着岩石裂隙流出, 水份蒸发, 碳酸盐类沉淀结晶, 逐渐堆积而成, 千态万状态, 琳琅满目。 芦笛岩的特点是洞中滴水多, 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成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别多。游人进洞, 在林立的石柱缝隙中间转来转去, 加上彩色灯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熊瑾玎《赞芦笛洞》诗, 作了生动的描写: 桂林岩洞多灵巧, 芦笛新开巧不同。 异彩缤纷今古自, 奇踪探索忘西东。 初临绝壁悬崖上, 似入琼楼玉宇中。 莫怪吾华常自傲, 世间那有此仙宫。 诗人极力赞美芦笛岩, 将它引为我们中华的骄傲。 芦笛岩的景观, 不仅精致美观, 而且珠联壁合。满洞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等, 好似象牙雕刻, 仿佛黄杨木雕, 美观异常, 被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 我们游览芦笛岩, 能够欣赏到许多美妙的景致。

篇二:广西:桂林芦笛岩导游词

各位团友、各位游客,大家早晨好!

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叫我小* 好了。

欢迎大家前来游览芦笛岩。很高兴为大家解说。芦笛岩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颗明珠。由于游人较多,洞内道路曲折,各景点的灯光是讲完一段后自动关闭的,为了大家的安全和更好地参观游览,请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爬钟乳石照相,不要高声说话,不要吸烟。希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导游工作。我们的服务口号是“笑迎天下客,满意在芦笛”。希望我的讲解能伴随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岩洞里游览。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100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人们称赞芦笛岩是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考试用书

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来芦笛岩游览,芦笛岩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迹,但历代都没有开发。芦笛岩于1959年开始进行勘测与建设。1962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自开放以来,芦笛岩曾先后接待了邓小平、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8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曾前来参观游览。

芦笛岩洞深240米,最宽处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览路程约500米,游览时间大约40分钟。

1.狮岭朝霞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每当太阳初升就有成群的狮子迎着朝阳在森林里尽情地欢舞,使整个森林充满了蓬蓬勃勃的朝气。这里有一头大狮子,这是头部,这是身部,这是尾巴。它正看护着那边的一群玩耍的小狮子,这个景叫“狮岭朝霞”。

这些山峰、古树、狮子都是由洞顶滴水形成的钟乳石,含有钙离子的水从裂缝中滴下来,经过上万年以至几十万年的积累,结晶成悬挂在洞顶的石钟乳;水滴到地上,形成从下往上长的石笋;经过漫长的年代,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形成了石柱。这一类由滴水形成的钟乳石称为滴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中国有句成语说“水滴石穿”,在芦笛岩却是水滴石长,只要有滴水活动,钟乳石就会不停地生长。

2.红罗宝帐

这像是一床圆顶蚊帐,这是帐顶,这是帐布,蚊帐的一半已经整齐地折叠起来了。帐顶叫穴盾,像古代兵器盾牌,国外叫它调色板。穴盾由从洞壁裂缝挤压出来的渗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上下两块圆形盾板,两块盾板中间是空的,水从盾板夹缝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当石幔长达2—3米时,石盾和石幔合起来就形成了盾帐,在外形上宛如一床圆顶蚊帐。盾帐右下方有一只美国火鸡,火鸡的尾巴上有一只小驼鸟。

篇三:桂林之芦笛岩导游词

芦笛岩导游词

大家好啊!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芦笛岩景区。很高兴能够为大家解说。我是景区的第x号解说员金*,大家可以叫我小金。由于游人较多,而且我们即将重点参观的芦笛岩洞内的道路也很曲折,所以为了大家的安全呢,请大家尽量不要走散,更不要爬上钟乳石照相,以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会竭尽所能的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讲解能够带您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好了,趁着离我们的芦笛岩洞还有一段路程,我先给大家讲一下芦笛岩大致的情况吧。“桂林山水甲天下,芦笛美景堪最佳。”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 。洞内有大量绮丽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如同置身仙境。除了秀丽的景色之外呢,芦笛岩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岩洞内共发现古代壁书七十余则,不少是文人、僧侣和游览者的题名、题诗,作者则来自全国各地,题材以游览记事为主,大家等一下呢可以进洞内一一欣赏。

芦笛岩年接待游客量居世界岩溶景区之首,开放以来已接待过四千多万游客,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180多位外国首脑及政要参观过芦笛岩,他们在参观后被这人间奇景所倾倒,由此芦笛岩也被称为“国宾洞”。尼克松夫人曾称赞岩洞“奇特壮观,就像宫殿一样”。奥地利联邦议会议长哈塞尔巴赫博士夫人在给芦笛岩的留言中写道:“这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非常感谢这令人难忘的经历”。

其实,芦笛岩在最初的时候并非像现在这般闻名于世。芦笛岩所在的光明山, 从前叫毛毛头山,原来半山腰只有一个小洞口, 仅容一人进出, 山坡上又长满芦荻草, 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洞内保存的自唐贞元八年以来的70余则壁书则表明呢, 芦笛岩并非亘古无人知晓,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这个灵巧之洞, 可是人们长期以来秘而不宣。 “芦笛岩头枷锁破, 桃花源内仙灵唱。”解放以后, 人们生活安定, 用不着避难了, 便道出了芦笛岩的秘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况, 经过勘测建设, 于1962年正式开放。因为洞口附近生长着芦荻草, 据说可以做成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故取名为芦笛岩。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这座童话宫殿的入口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进去一探究竟吧! 芦笛岩是一个囊状的岩洞,进口与出口相邻,进洞处为原来的天然洞口,出洞处是开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游程约为500米。大家现在可以看到啊,你们的周围是不是有很多的或是像竹笋、或是像柱子、或是像旗帜的石头呢?它们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且听我一一道来。

桂林这片土地上分布着广泛的喀斯特地貌,也叫做岩溶地貌,是在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下形成的。100万年前芦笛岩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当溶解有碳酸钙的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由于温度、压力等因素发生变化,CO2逸出,于是碳酸钙就沉淀了下来。而随着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这种沉淀物有的会沉积在洞顶,有的则沉积在洞底,随着时间的积累,洞顶的形成石钟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二者不断生长,最后相连,则是现在大家看到的石柱了。

半首诗台:那么,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半首诗台”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相传啊,一天,一位诗人远道而来,被芦笛岩神奇的景色给迷住了,而后,他诗兴大发,写到:“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岩下笔难”,可是,他苦思冥想,却怎么也想不出后半首诗来,所以,“半首诗台”就这样被大家传开了。现场的朋友们,如果哪一位有兴趣的话,可以把下半首

补起来啊!

高峡飞瀑:大家请看啊,这里像不像两座高耸的山峰呢,在两座山峰之间,一条银光闪闪的瀑布飞泻而下,正如诗仙李白所描绘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气势宏伟的瀑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它的形成啊,和石钟乳、石笋的形成过程大致是相同的,只不过呢,那水不是滴水,而是成片状流动的水了,而且这水啊,由于经过了较厚的岩石过滤,含的碳酸钙就比较纯,所以这瀑布就显得更外的晶莹洁白了。水晶宫:这里是芦笛岩最宽阔的地方,最宽的地方有93米,最高呢则有18米,大厅的左上方悬挂着一盏巨大的宫灯,将整个大厅染上了一股神秘的色彩,就好像那神话故事中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一般。

走进这个大厅,大家一定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这里空空荡荡,平平整整,没有密集的钟乳石呢?这是因为啊,首先,这里的岩层十分的平缓,古地下湖的湖水顺着岩层溶蚀了整层岩石,留下的层面平平整整,因而形成了这个大厅。其次呢,这里的洞顶岩石比较完整,而且裂缝小,水不能渗透下来,所以就没有形成密集的钟乳石了。

这里是古地下湖最深的地方,曾经是名副其实的水晶宫。相传啊,这里是孙悟空孙大圣大闹龙宫的地方。当时,意气风发的孙猴子为了得到龙王的定海神针,和龙王的虾兵蟹将可真是狠斗了一番啊!看,这个水母在宫中飘来飘去,充当巡逻兵;那座镇海塔被猴子打塌了半边,镇守大厅的大海螺也吃了孙猴子一棍,你看,连螺壳都被打烂了;那只小海螺怪机灵的,看到有危险了,赶忙就跑,可是猴子哪里肯放过它,“呼”,就这么一口气吹下去啊,就把它吹穿了一个窟窿。

舞台帷幕:大家请朝这边看啊,这里像不像是一座舞台呢,演出刚刚结束,金丝绒帷幕正在缓缓关闭,让人不禁遐想着刚才到底是上演了怎样的一出好戏。这种薄片状的石头成为石帷幕,它的形成的原因和钟乳石一样,只不过不是滴水,而是由呈片状流动的水形成的。 雄狮送客:美好的时光总是一闪而过,我们在芦笛岩洞内的游览就要结束了,这个如雄狮一样的石笋好像也通人性似的,你们看,它昂首摆尾,嘴巴微微张开,好像在对大家说:“再见!朋友们,欢迎你们下次再来啊!”这就是我们的雄狮送客了。

好了,芦笛岩的讲解我们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大家的配合,也希望呢,我的讲解能够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祝大家旅途愉快,顺顺利利,再见了!


具体介绍桂林芦笛岩导游词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48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