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铜川景点导游词

时间:2016-11-26 15:36:2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陕西八大景点导游词

欢迎词

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各位到陕西来旅游!

首先导游我要三个感谢:

第一、感谢大家在众多的旅游线路中选择来陕西旅游。在此我谨代表陕西省省委省政府,陕西省妇联,陕西省儿童基金会,三千多万三秦父老欢迎各位来陕西旅游观光!祝愿大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吃得好,睡的香,花的开心,玩的尽兴!谢谢!

其次、感谢大家在众多的陕西旅行社中选择我们旅行社。

第三、感谢缘分。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能和各位相聚相识相会相知在这小小的车厢,咱们定有那五百年的缘,八百年的份。冲着这一缘分,请允许我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就是大家此次陕西之行的地陪导游,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也可以叫我*导。古人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姚明靠的是腿,冯巩靠的是嘴,咱导游靠的就是身材像魔鬼。远看*导,火树银花,一表人才;近看*导,貌似色狼但是心地善良。大家放心,就是再苦再累,*导我也要以自己的真心爱心和诚心给大家带来一次开心的旅程。谢谢!

咱们车上有来过陕西的,也有第一次来的,我想送给大家三个字,那就是“不一样”,首先是不一样的旅行社,不一样的旅游车,不一样的导游,不一样的景点,不一样的服务,不一样的感觉和不一样的收获。

天空咔嚓一声巨响,司机同志闪亮登场!朋友们,现在大家看到的坐在前面正在专心开车的这位,就是我们的驾驶员师傅,姓*,地地道道的陕西人,对陕西的交通状况了如指掌。为*师傅即将给我们带来安全舒适的交通服务,大家给他一些鼓励的掌声吧!谢谢

最后,衷心的希望在座的各位,紧密的团结在以*导为核心的导游周围,坚持科学旅游观,构建和谐团队,为使我们此次陕西之行圆满成功而努力奋斗!谢谢!

欢送词

各位朋友:愉快而又短暂的西安之行就要结束了,几天来我们的旅途是充实的。各位想必对古都西安的旅游资源有了切身的认识。

“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的旅游资源可谓是博大而精深的。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给各位提供的导游服务肯定会有很多缺陷,真诚的希望各位能够给与批评和指导。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为更多来陕的旅游者尽一份微薄之力。

佛家特别讲究缘。能够给各位做导游也许就是我今生的缘分吧!而我更珍视以后再给大家做导游的这种缘。到了分别的时候就得说声再见。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的全体工作人员和我们的总经理**先生以及我们的**师傅对各位几天来的大力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口试考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以图片的提示为纲,但不能就图片而讲图片。

现场口试中的图片是为了让考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口试的目的仍然是设法让学生的各方面水平得到展示,因此就事论事肯定会失之偏颇。

2、 注意前后联系,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过渡。

口试中设立的图片是经过认真挑选的,现今全国导游现场考试中都是延用这一办法,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一种更好的替代方法。我们曾力图使用录像来代替图片,这一方法现在仍然处在探索之中。考试前的辅导中,同学们已经熟知在哪些景点的讲解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图片,因此不能就图片讲图片,也不能离图片太远,而应使图片出现在讲解中,有机的与讲解融为一体。

3、 导游讲解应该是亲切自然的。

“若行云流水,似野径繁花。无矫揉造作之态、有朴素率直之情,如促膝谈心,故友叙旧,亲切自然,随意天成。”因此冷静是成功的秘诀,冷静的思考,率直的发挥,尽情地表现才能更多的赢得评委们的好评。我经常讲到“胆要正,心要静”就是这个道理。

4、 消除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心。

评委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为考生服务的,也是来考察考生的学习效果和讲解能力的。因此在自己已经掌握了某景点知识之后,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与评委们已经缩短了距离,消除了隔阂,胆怯当然是没有理由的。不管对什么人这个景点的讲解就包括这么多内容,只是表达方法上的差异,对评委的讲解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标准?我想:“知识的内涵是最重要的。当然也不能缺乏适当的趣味和轻松,要相信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已有的景点及相关的知识为依托,这便是自信的源头。”

5、导游词书写规范,讲解程序完整

导游词的安排应该积极贯彻凤头、猪肚、豹尾的基本原则。要注意导游服务的程序,须知标准、程序和规范是服务质量的基本保证。

以上是多年来现场考试中的一点体会,仅供各位考生参考。

图片提示:

欢迎词——秦陵地理位置——秦始皇生平——秦俑的发现——秦俑一、二、三号坑的介绍——铜车马——欢送词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各位团友,大家好!按照我们的行程安排,今天,我们将参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俑博物馆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按照秦始皇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充分地体现了古人虽死犹生的丧葬观念。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在13岁继承秦国王位时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寝,修建时间长达39年,动用人力72万多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它俨然就是秦咸阳宫城的再现。

秦始皇陵“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现代科学家对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段精彩

描述,做了大量研究,结果与《史记》记载基本吻合。秦陵地宫真是一个现实世界无可比拟的充满了幻想的世界。当然,这个地宫更寄托了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愿望。

说起秦始皇陵,我们就不得不来了解一下它的主人——秦始皇。秦始皇姓赢名政。公元前246年继位,年仅13岁,23岁亲理国事。他采取远交近攻的方针,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封建统治。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改“王”的称号为“皇帝”,并希望帝业传至子孙万代,所以自称“始皇帝”。

那么秦俑是怎样抖落历史的尘埃,翘起他沉睡的双眉呢?1974年3月,临潼县晏寨乡西阳村村民杨志发等在抗旱打井时意外发现了许多陶俑残片,后经考古探测,这里确实是秦俑坑的所在地。其实在2000多年的漫漫时光中,秦俑不时的在向世人传递着信息。这一年,秦俑终于再一次沐浴到了阳光,看到了久违的天空。

按照考古发现的顺序秦兵马俑博物馆分别被命名为一、二、三号坑,面积20780平方米,是国内罕见的遗址性博物馆,这一发现震惊世界。1978年9月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现在“世界第八大奇迹”已成为秦俑的代名词。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号坑,是整个兵俑军阵的主体,也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

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宽62米,均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结构。10道夯土隔墙,将俑坑分为9条直通道,四周回旋相通。坑内放置各类陶俑6000余件,木质战车40余乘,为战车、步兵混合编组的长方形军阵。整个军阵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组成。陶俑个个披坚执锐,战马昂首嘶鸣,不禁使人们想起“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诀浮云,诸侯尽西来”的壮阔场面。

秦俑一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据专家分析秦俑军阵是按照秦兵雄姿如实塑造的,可以说秦俑是写实主义作品。关于秦俑的制作可以用4句话概括“模塑结合,分件制作,入窑烧制,出窑施彩”。

一号坑还出土了大量的兵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青铜剑。虽然在地下深埋了2200年,但至今仍然锋利无比,光亮如新。一次可以划破20多张报纸,剑的表面经鉴定是经过铬盐氧化技术处理的。众所周知,镀铬技术有两种:一种是电子镀铬,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另一种是化学镀铬,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在兵器上镀铬,实在令人叹服。

一号坑东端以北20米是二号坑。它是由步兵、车兵、弩兵、骑兵共同组成的曲尺形军阵,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个是弩兵阵,是俑坑东边突出的部分;第二个在南半部;第三个在中部;第四个在北半部。这四个单元有机结合,能守能攻,自我保护能力强,反应敏捷。可谓是“大阵套小阵,大营套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是当时世界上反应最快速的军阵。

二号坑是正在发掘中的俑坑,经初步挖掘,出土了很多典型的陶俑。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跪射俑。我们可以看到他上身笔直,身披铠甲,束发偏髻,便于拔剑,双手持弓做扣弦状。右膝,右脚以及左脚尖三点着地,姿态稳定。

将军俑身材高大,头戴燕尾长冠,身穿战袍。胸前的两朵花表示立了两次战功,将军俑神态刚毅自然,沉稳平静,身经百战,是高级军官的真实写照。

接下来大家看到的就是骑兵鞍马俑。我们可以看到骑士头冠紧戴,长方脸,

浓眉大眼,高鼻阔嘴,身着战袍、铠甲,胸腹有盔甲,背部以交叉宽带与甲衣相连。左手握兵器,脚穿方口翘头鞋,立于一块长方形底板上。旁牵一匹战马,配饰齐全,威武强健。充分展示了秦军兵强马壮、意气昂扬的风采。在当时,骑兵已经成为整个军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机动灵活,反应迅速而成为未来战争的主力军。

大家可能都听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这句话。那么秦俑军阵的指挥机构究竟又是如何呢?三号坑的参观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案。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布局呈凹字形,面积520平方米。经考古发掘,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坑内武士俑环绕周壁、两两相向夹道式排列。同时在坑内还发现了残鹿角和动物朽骨,据推测可能是供战前占卜所用的。所以说它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

如果说兵马俑是奇迹,那么铜车马则是奇迹中的奇迹。现在我们进入铜车马展厅。1980年12月在陵寝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发现顺序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其中二号在出土时已碎成1555片,在各方专家8年半细心艰苦的修复下,与1988年正式展出。

这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叫“高车”,二号车叫“安车”。二号车车身通体施以白色为底色的彩绘,华丽富贵。一号车上配有弓、弩、盾牌,驾车者戴官帽,说明这辆车是用来开道和保护后面二号车的安全的,驭手保持站立的姿势,所以也叫“立车”。二号车形制特别、华贵舒适,所以称之为“安车”,由于结构科学,保温性能良好,能够很好的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也叫做“辒辌车”。

铜车马处处仿照真人、真马、真车制作,除尺寸是真的二分之一外,其他都与之无异。其制作工艺高超,造型逼真,令人赞叹不已。如伞状车盖面积2平方米,最厚处4毫米,最薄处仅有0.2毫米。还有许多透孔,马缨络用0.1毫米的青铜丝制成,马项圈是由42节金和42节银焊接起来的。马笼头是用一根金管和一根银管,采用子母扣连接形式制成。笼头有根销子,拔下销子就可将笼头整个取下来,其设计之精巧,让人拍案叫绝。它的出土为考证秦代冶金技术、车辆结构、工艺造型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纳了海内外游客6000多万人。虽然已发现的规模宏大,但仍只是秦陵的冰山一角,随着秦陵博物院的建成,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五洲宾朋的到来。我将再一次用真诚为各位提供一流的服务。届时,欢迎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图片提示:

欢迎词——地理位置——整体概况——序言大厅——仰韶文化——夏商周时期(牛尊、鼎)——秦(两诏铜椭量)——汉朝(皇后玉玺、丝绸之路、雁鱼铜灯)——隋唐(大兴城、唐三彩、丝绸、兽首玛瑙杯、壁画)——明清陕西历史(青釉提梁倒灌壶)——欢送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按照我们团队的行程安排,今天我们将赴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

有人说:要看中国100年历史到上海,要看中国1000年历史到北京,看中国5000年历史到陕西。我相信,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参观一定会让您不虚此行。

陕西历史博物馆坐落于大雁塔西北1公里处的小寨东路上,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它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6千平方米。是我国第

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建成并对外开放。

“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文物甲天下”。博物馆以周、秦、汉、唐为时代重点,以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唐墓壁画和唐代金银器为藏品精华,集中展现了陕西乃至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历程。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吸收了唐代的建筑风格,采用了传统的“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进行平面布局。馆内展品文物37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8件,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历史博物馆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阶段。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三个展厅展出。那么,我们今天主要参观的陕西古代史部分也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好了,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序言大厅。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三幅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它们既是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孕育陕西历史发展的摇篮。这尊石狮原立于唐代女皇武则天母亲的顺陵前,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不产狮子的,而石狮的雕刻艺术也是从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尊石狮不仅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我们知道陕西是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距今约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是目前已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种。这里展出的是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和发现的石器。反映了原始人群时期先民们的生活和生存状况;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因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这里展出的尖底瓶、人面鱼纹盆等多种彩陶说明在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半坡人生产力已经大大提高了。它是陕西境内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形态。

众所周之,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具有重大文字艺术价值的半坡刻画符号,它是中国汉字早期的萌芽。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石器逐渐被青铜器所替代,生产关系也不断做出调整。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黄金时代。随着西周王朝的衰落,中国封建社会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周代的文化遗存。这里所说的周是指公元前21世纪在陕西形成的周族、周方国以及西周王朝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大致相当于中国历史中的夏、商、周三代。周族在今天的扶风、岐山一带建立都城,即以被誉为“青铜器之乡”的周原。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如我们现在看到的牛尊。它是一尊酒器,以牛身作器、牛蹄做足、牛舌为流、牛尾作柄,背上雕有小老虎,造型别致,充分显示了当时青铜器制作方面高超的工艺水平。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青铜文物精品叫做鼎。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鼎,本是一种炊具,即煮肉的锅。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也成为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轻重,以后“问鼎” 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治权利的代名词。现代汉语中“问鼎天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诸侯争霸。秦始皇这位铁腕人物,横扫六合,统一了中国。他采取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这里展出的这件文物叫做两诏铜椭量,是一个标准的量器。它的全身刻有秦始皇26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的诏文。它是秦国统一度量衡的有力佐证。

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王朝的快速灭亡,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

篇二:八大景点导游词

天生三桥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武隆观光游览,我是武隆喀什特服务中心的专职导游,我叫杨兴容,大家可以叫我小杨。今天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您在在此玩得开心愉快!

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乌江下游,早在10多年前,科学家就对武隆喀斯特景区进行了不断的系统的深入研究,到2007年6月27日,由重庆武隆、云南石林和贵州荔波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加入“世界自然遗产”。而武隆也是重庆唯一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是武隆喀斯特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其核心景观就是世界规模最大且独一无二的天生三桥。

天龙桥

现在我们来到天龙桥下,天龙桥似三座桥中最形象的,桥高235米,厚150米,宽,147米,平均拱高96米,平均跨度34米。它的主要特点是形象逼真,就像人造的。曾经有一位桥梁专家参观后说:“我造了一辈子的桥,都没有造出这么雄壮美观的桥来!”可以说我们的天生三桥的魅力绝不亚于人造的。

不知各位朋友,看没有看过张艺谋的大片《满城尽带进带黄金甲》,它唯一的外景拍摄基地——天福官驿。,就是在咱们的天生三桥。由于在这里拍摄了武打戏,整个峡谷平添了几分侠气。而且由导演迈克尔·贝执导的好莱坞国际大片《变形金刚4》也于2013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在武隆天生三硚景区进行外景拍摄。青龙桥

第二座桥是青龙桥。又名中龙桥,是天生三桥中最宏伟险峻的一座。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日照成彩虹,似青龙扶摇直上而得名。桥面高度为281m,是三座天生桥中最高者;平均拱孔高度103m;桥面厚度168m,拱孔跨度13-58m,平均31m;桥面宽124m。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从桥下仰视,拱孔高旷,壁立千仞;洞顶逐次崩塌断面呈弧形平行分布,展示着天坑、天生桥的形成、演化过程。

黑龙桥

之后,我们将穿过青龙桥和四周的石崖所构成的“神鹰天坑”。就来到我们的第三座桥——黑龙桥。关于黑龙桥,有一首诗写道:“无限风光处,景致各不同;探得神仙地,美在不言中。”黑龙桥面高223m,平均拱孔高116m,为三桥中最高者;桥厚107m;拱孔跨度16-49m;桥面宽达193m,亦为三桥中宽度最大者。黑龙桥为羊水河峡谷上位置最下游的天生桥,桥名古已有之,因其拱洞幽深暗黑,似有一条黑龙蜿蜒于洞顶而得名。

黑龙桥洞道的侧壁及顶部窝穴、溶孔、天锅、流痕等溶蚀形态十分普遍,反映了古伏流的水流特征。洞壁北侧发育有雾泉、珍珠泉、一线泉、三叠泉等4处悬挂泉,风格迥异。据当地老年人讲,解放前,有山民曾经藏在那里面躲避过土匪。

好了,前方还有一段路程,我们将要结束我们的此次的短暂的旅程,不知道我为大家讲解得是否清楚呢,在此,谢谢大家的配合!

天坑地缝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神奇的奉节天坑地缝参观游览。我是各位游客朋友今天的景点导游员,我姓杨,大家叫我小杨就好了。旅途中,大家若有什么需要,请及时告诉小杨,小杨会竭尽所能去帮助大家。最后,预祝各位在天坑地缝的旅程中玩得开心,游得顺意。

相信各位朋友对天坑地缝一定充满了期待吧?那我们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出发前往景区吧!请大家跟着小杨走,同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注意安全。在此期间,小杨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天坑地缝。天坑地缝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属于七曜山山脉与巫山山脉的一部分,面积约456平方千米,是一个以山岳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独具特色的峡谷自然景观,集雄、奇、险、秀于一身,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小寨天坑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漏斗,呈双层结构,上部为椭圆形大坑,下部略呈矩形,它在深度和容积上均为世界同类型大型喀斯特漏斗中的第一位。天井峡地缝与小寨天坑相连,是世界上最窄、最深、最长的喀斯特嶂谷,总长33千米,平面呈倒J形,上东下西。

游客朋友们,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目的地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隐藏在这绵延的峰丛之中的便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坑”的小寨天坑了。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什么说小寨天%
铜川景点导游词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48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