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海龙囤导游词

时间:2016-11-26 14:46:4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海龙囤遗址

海龙囤遗址

一、介绍

所处位置及地形

海龙囤遗址位于遵义西北30余公里处的太平乡龙岩山,又名龙岩囤。它居群山之巅,群山环峙、孤峰挺立,形如细颈葫芦,北、东、南三面临湘江河之主源“白沙水” ,全是绝壁;后为一蒂,仅羊肠小道通到“白云台”、“金鼎山”一带的深山大箐。面积1.5平方公里,植被完好,山川险峻,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年代

据文献资料推断,海龙囤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是在抗蒙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军事屯堡。此后历经修葺。明万历年间,杨应龙主政播州时进一步加固城墙,并于囤前筑九关,意欲使之成为“子孙万代之基”,不料却在不久后的1600年初夏毁于“平播”的战火。

背景历史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龙岩囤”被焚毁,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挖掘过程

2012年3月,贵州省文物局正式启动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4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衔的联合考古队在副所长李飞的带领下进驻海龙屯,展开田野考古工作。

此次考古使用了全站仪对考古现场进行全面测绘、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和航拍与航测。 海龙囤完全是一座城的建置。其规模庞大,占地1.59平方公里,城垣、城门、月城(瓮城)、衙署、军营、校场坝、敌楼等一应俱全。城墙状似“9”字形,绕山巅一圈,囤前留一条“尾巴”随山势逶迤而下,东南接山险,接近于“一字城”的设置。东西两端城墙保存较

完整处,高达七八米。囤后设后关、西关、万安关三关(后两关为吊桥关),两两围合为土城、月城,形成两重瓮城的格局。囤东上囤道沿城墙蜿蜒,必要处设以关隘,以扼其要,如今尚存者有铁柱、铜柱、飞虎(三十六步)、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囤内沿城墙的高地及险要处,遗有“四角亭”

“绣花楼”等遗迹,可能为查看敌情的敌楼。囤内最核心的遗迹,是坐落于中央偏西处的两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居南者当地人称“老王宫”,居北者为“新王宫”,彼此相距约200米。均因山取势,从东北向西南逐级抬升,占地各2万平方米左右。

“新王宫”是此次工作的重点区域。由于大量遗存裸露于地表,工作中采用了调查、勘探、试掘与发掘相结合的办法,基本厘清了它的总体格局。环“新王宫”城墙的发现,是此次发掘最大的收获之一,它框定了“新王宫”的范围,使厘清格局成为可能。城墙土石混筑,长504、宽近2米,保存较好处尚高出地表1米许,多处则未在地表留有痕迹,因此长期未被发现。“宫墙”围合的“新王宫”面积达1.8万平方米。其内建筑因山取势,大略分作五级,逐级抬升。其规制:正堂居中(今海潮寺),前有天井,侧有两厢,中为甬道,前为九级踏道,前为大门,两翼有八字石墙,外接“宫墙”,门前复为踏道。正堂后有穿堂,后接建于高台上的后堂(F7),此为正衙,面阔五间,明间设须弥座雕龙石榻,传为杨应龙“宝座”,今座尚存,榻已佚。此一组建筑构成“新王宫”的中轴线,方向为38°,正前有山峦遥遥相对。镇于“新王宫”中央的海潮寺始建于平播后不久的1603年,后历经多次重修。中轴线两侧由多栋建筑组合而成的数重院落栉比鳞次,不完全对称。后堂之右(背对“宝座”、面向大门之左右,下同),有一方池(C1),中央深陷,今仍为井,与其前一屋(F1)连为一体,池中之水用暗沟经F1底向右引出。F1与后堂间有小道间隔。F1前、正堂之右,为一组两进院落(F10),正房(F10-1)居中,砖墙厚实,设考究石窗,其前两侧有廊,中为天井,前横一屋(F10-2),再前为庭院,有踏道上下;正房内出骨质戥子1件,陶权2件,另有鹿角等;屋内地面经后期扰动较甚,中掘深坑;结合种种,疑其为囤中府库。F8前及其右侧,尚有房屋数组,或破坏较甚,或尚未清理。后堂之左,系一组四合院式建筑(F8),由正房、左右两厢及“前廊”(破坏较甚,结构不明)组成,中央天井深陷,或兼具蓄水防火之功;天井内出石质砚台、青铜象棋子(仕)各1件,结合“严禁碑”中“书房听点题单”句,疑其为书房。以上F1、F7和F8共用一石砌台基,台基高约2米。F8前、正堂左侧,是一栋面阔五间的

建筑,仅局部揭露;其开间不足2米,颇显狭小,但做工极为考究,屋内墁砖二层(底层为长方形砖,上层为方砖),间铺5厘米厚细沙;结合“左祖右社”的普遍建置,颇疑此系供奉祖先牌位的“杨氏家庙”。F8左侧系一高台,因山所建的台基高约4米,民间称“三台星”(F17),实为五台,逐级抬升,中央各设踏道;两侧山墙基用石雕枭混线,颇显精致;台之两侧前端设对称踏道,居左者通往“水牢”,实系一石砌券拱通道(L2);《平播全书》记杨应龙自缢于“卧房”,明军攻破后,于“后房”得其尸首,知卧房居于新王宫后端;结合种种,疑F17即是土司寝宫。若推论不谬,则新王宫的整体布局遵循了“前堂后寝”的普遍模式。只是处于地形等因素的考量,寝宫未接后堂,而居于其左后方。“水牢”(L2)西邻F9,仅对其东稍间进行了清理,发现青花瓷片上万片,另有铁锅碎片、灶台、水槽等,表明此系一厨房。F9西端紧邻城墙处,有并列二坑,设进水孔和排水孔(排出城墙外),疑系厕所。“新王宫”及其附近共探明房址20余栋(组),限于篇幅不逐一介绍。

二、价值及研究意义

海龙囤是一处融保卫国家利益与维护土司家族利益于一体,集关堡山城与土司衙署于一身的土司城堡。它是为巩固中国西南边陲而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联合修建的防御性工事,它的修建因此融合了播州杨氏长期山城防御实践的经验积累以及当时中原普遍流行的筑城理念,以之为代表的山城与处在穆家川的平原城一起构成了播州杨氏的城邑体系,其内中轴线对称、正堂居中等做法,反映了土司对中央朝廷的精神认同。地方与中央的良好关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繁荣。杨氏的防务智慧甚至影响到钓鱼城的出现,以及明清时代该地区数以百计的堡寨的修建,从这个意义上讲,海龙囤是中国西南山地建筑的杰出典范。

偏处西南一隅的海龙囤,与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是中央与地方互动,家与国关系相互转换的重要场域,是中国唐宋羁縻之制和元明土司制度的产物,它完整见证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由羁縻之制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归流”的演变,也见证了杨氏家族统领下播州的辉煌与覆灭。

正因此故,海龙囤的发掘,对从考古学的角度推进西南土司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就现实而言,结合申遗所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极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使多方在文化遗产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对遗产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发掘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慈善扶贫及公众考古活动,在与大众的互动中回应了社会的关切从而强化了学科存在的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篇二:遵义海龙屯旅游景点介绍

遵义海龙屯旅游景点介绍

海龙屯,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军事古堡,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中世纪军事城堡之一。它以气势恢弘和关隘险峻而著称。是明代万历年间惨绝人寰的“平播之役”的主战场,贵州境内历史上规模最大和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景点信息

地址:遵义市高坪区太平乡白沙村

门票:20元

交通:遵义茅草铺汽车站有到桐梓县的车,要经过高坪镇和娄山关,到海龙囤的话在高坪镇下车,那里有专线车直达海龙囤。

住宿:囤上有两间当地人开的旅店,住宿10元/床,也可以提供吃饭,价格不贵。

景点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历史上有名的“平播之役”的主战场,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军事城堡。

海龙囤,宋元时称龙岩囤,是古代播州(今遵义)土司杨氏屯驻重兵的军事要塞。至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杨氏第29世土官杨应龙反,遂调集役夫工匠,在其祖先修建的龙岩囤上扩建城堡、宫室,筑前后9关以拒官军。在宽广5千米的龙岩山顶围筑土城、月城三重,建楼房、家庙、仓库、兵营、水牢于城中,各关之间石墙相连,马道互通,城堞随山势绵延5千米多,气象十分宏大。现存铜门关、飞凤关、朝天关等9道关隘遗址,以及天梯、殿宇等多处遗址均保存完整。海龙屯众山簇拥,峡谷幽深,龙岩山高耸入云,峡谷中有白沙水,方圆约5公里,四周有铜柱关、铁柱关、飞龙关、飞风关、朝天关、飞虎关、万安关、西关、

云凤楼,以及水牢、金库、银库、火药池、绣花楼、校场坝、采石场等遗址。海龙囤孤峰入云,四面陡峭,山后一线窄径是唯一通道,山下湘水环流,群峰簇拥,壁

垒森严,完全是一派军事要塞的形式。这里是播州杨氏政权七百年统治的后期老巢。囤中有许多遗址文物,是黔北的重要人文景观。

据文献记载 ,杨氏祖籍山西太原,唐末应征入黔,传至南宋杨粲为鼎盛时期。明万历年间,末代土司杨应龙,在明军八路并进、大军压境、旷日违困中自焚于海龙屯。作为“平播之役”的主战场,海龙屯随着杨氏土司统治的终结,尘埃落定,失去了昔日风采。400多年来,这座堪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司屯堡建筑,默默无闻地静卧于龙岩山上。幸得改革开放,抢救文物古迹,海龙屯于1982年被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省文化厅推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播之役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正月,明朝发动“平播之役”,命四川总督李化龙统数省兵24万,八道并进攻打播州,四月中旬官兵云集围困海龙囤,播州土司兵顽强抵抗,李化龙下令“百道央攻”,五月中旬把杨应龙围于囤内,三省五总兵抽精锐设云梯轮番仰攻半月余,于六月初六凌晨破囤,杨应龙自缢死,官兵在囤上杀戮焚劫,履宇街市夷为平地,阶础纵横,瓦砾成丘,杨氏自唐以来在播州700余年的世袭统治从此结束。

景点图片

破损的飞龙关。据说明军平叛时,曾在对面山顶架设火炮,轰击飞龙关。

城堡遗迹

城堡是由石头砌成

篇三:2011年贵州导游资格考试必背资料

2011贵州省基础知识、全国导游基础

一、 填空复习:

1、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千米。是一个距沿海港口和长江较近的内陆省份。

是一个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只见的亚热带岩溶高原山区。

2、它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少数民族聚集、发展潜

力很大的欠发达、欠开发省份。

3、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最高点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

点黎平县出省处水口河,海拔148米。

4、贵州地貌类型复杂,有高原、山原、山地、丘陵、台地、盆地(俗称坝子)和

河流阶地。岩溶地貌占总面积的61.9%.

5、贵州北部、中部和西部均有丹霞地貌分布,但以北部的赤水和习水分布最集中、

发育最典型。

6、气候: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区,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夜雨较多、轻

风拂面;气候复杂多样,垂直差异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旅游季节长,全年可游览!

7、贵州北部以丹霞地貌为主,瀑布较多。四大山脉:大娄山(北)、武陵山(东)、

苗岭(中部)、乌蒙山(西部)。

8、贵州主要河流:乌江、六冲河、清水江、赤水河、北盘江、南盘江、红水河、

都柳江八条。河流类型:山区雨源型河流

9、贵州省基本情况:

1)四个地级市:贵阳市、安顺市、遵义市、六盘水市;

2)三个民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

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3)九个县级市:凯里、都匀、兴义、铜仁、毕节、赤水、清镇、仁怀、福泉;

4)两个地区:毕节地区、铜仁地区;

5)11个自治县和68个县/特区。

10、 贵州省人口:4090.78万,民族49个,少数民族占39.98%;

超过10万的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 1-10万的少数民族有: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

5、铁路:湘黔线、贵昆线、川黔线、黔桂线。

编组站:贵阳南站(西南最大)、六盘水站、威舍站。

11、 公路:贵黄公路、贵毕公路、贵新、凯麻、清-镇、遵-崇(溪河)关-兴

(义)、凯-三(穗)、玉屏-铜仁、麻江-凯里、黄-胜(境关)高速、玉(屏)-铜(仁)、水(城)黄(果树)以及青岩-惠水等高等级公路,清黄“贵州第一路”全长90千米,设计时速120千米。串联了4个风景名胜区(织金洞、龙宫、黄果树、红枫湖)。

贵州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6横7纵8连线”的“678高速公路网”格局,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

12、 航空:贵阳龙洞堡机场(500万年吞吐量)、铜仁凤凰机场、兴义机场、安

顺黄果树机场、黎平和荔波支线机场。2020年还将开通六盘水、毕节、遵义、黔北和黄平5个支线机场。届时将简称以贵阳为中心的省内空中交通网络。

13、 贵州名称开始于宋朝;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立贵州布政司,贵州

成为行省;1941年设贵阳市;1949.11.15解放,1949.12.26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

14、

15、 贵州省森林面积:10552公顷,森林覆盖率39.93%。 贵州省是江南煤海,储量排第五位,水能排第六位;六盘水有“江南煤都”

之称。

10、地文景观分:山景、峰丛和石林、峡谷、洞穴。

四大峡谷:舞阳河小三峡、兴义马岭河峡谷、关岭花江大峡谷、开阳南江大峡谷;

溶洞:织金洞、黄果树天星洞、龙宫玉龙洞、铜仁九龙洞、贵阳白龙洞、修文

阳明洞、晴隆石花洞;

可以坐船游览的有:安顺龙宫水溶洞、花溪天河潭、红枫湖将军洞。九洞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1、湖泊:威宁草海、清镇红枫湖、贵阳百花湖、贵阳黔灵湖、荔波鸳鸯湖、清

镇东风湖、长顺杜鹃湖、安龙招提、兴义万峰湖、余庆飞龙湖、剑河仰阿莎湖、织金支嘎阿鲁湖等。

12、瀑布:贵州是瀑布王国。有:黄果树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龙宫洞中瀑布、

岑巩龙鳌河飞水瀑布、舞阳河三叠水瀑布等。

主要温泉:温泉有80余个,贵阳保利温泉、天邑森林温泉、贵御温泉、息烽温泉、

开阳马岔河温泉、石阡温泉、剑河温泉、绥阳水晶温泉、黄平浪洞温泉、金沙岩孔温泉、遵义枫香坝温泉以及仁怀盐津温泉和坛厂温泉等。

遗址: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有:盘县大洞遗址、桐梓岩灰洞遗址、黔西观音洞遗

址、水城消灰洞遗址和兴义猫猫洞遗址等。

新石器时期遗址有:平坝飞虎山遗址、毕节青场遗址、普安铜鼓山遗址等。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遵义海龙囤、凤冈玛瑙山遗址等。

建筑与设施:苗族吊脚楼、侗族鼓楼和风雨桥、屯堡石头建筑都是具有旅游价值

的特色建筑。

水工建筑中:凡事修建电站水库,都已成为贵州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清镇红枫湖、

贵阳百花湖、黔灵湖、清镇东风湖、长顺杜鹃湖、安龙招提、兴义万峰湖、余庆飞龙湖、织金支嘎阿鲁湖等。

根据《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贵州已形成了贵阳、安顺、凯里-镇远、黎平-

从江-榕江、荔波、兴义-安龙6个综合旅游区和梵净山、遵义、赤水-习水-仁怀、织金-黔西、威宁-六盘水和乌江峡谷6个特色旅游区;正逐步推出高原喀斯特生态、丹霞桫椤生态、苗侗文化生态和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红色旅游文化、国酒文化、阳明文化、洞穴文化、夜郎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以民俗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也正在全面规划和开发中。

13、红色旅游:遵义会议地址、娄山关、四渡赤水各个渡口、乌江天险、凤凰山

红军坟、榕江大捷红七军军部地址、黎平会议旧址、息烽集中营。

14、贵州省六个综合旅游区:贵阳、安顺、凯里-镇远、黎平-从江-榕江、荔波、

兴义-安龙;

六个特色旅游区:梵净山、遵义、赤水-习水-仁怀、织金-黔西、威宁-六盘

水、乌江峡谷。

15、贵州旅游资源特点:

1)由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自然生态的其特性;

2)多种民族构建的文化的多样性;

3)历史文化的厚重性;

4)红色旅游资源的显赫性。

红色旅游资源特点:

1. 知名度高,震撼力强,以“红色品牌”突出,

有市场号召力;

2. 传奇性、趣味性、参与性强,便于打造受市场

欢迎的旅游产品;

3. 与贵州绿色生态、少数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分

布相伴生,便于整合集中开发,建设成为复合型

旅游产品;

4. 分布面广、带动性强,可以形成全面发展格局,

扩大受益面;

5. 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贵州以长征文化为

重点红色旅游具有特殊的市场宣传效果。

16、三条红色线路:

1)贵阳-凯里-镇远-黎平-通道-桂林线

2)贵阳-遵义-仁怀-赤水-泸州线

3)张家界-桑植-永顺-吉首-铜仁线

17、贵州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黄果树;2)红枫湖;3)龙宫;4)织金洞;5)

舞阳河;6)荔波樟江;7)马岭河峡谷;8)赤水;9)铜仁九龙洞;10)毕节六冲河(九洞天);11)黎平侗乡;12)都匀斗蓬山-剑江。13)紫云格凸河风景名胜区;14)平塘风景名胜区;15)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16)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17)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18)瓮安江界河风景名胜区

1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梵净山自然保护区;2)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

3)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4)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5)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6)雷公山自然保护区;7)沿河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

8)绥阳宽阔水自然保护区;9)长江中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

19、归类记忆:

? 麻江县—民间绘画之乡;

? 从江小黄村—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 兴义(顶效镇绿荫村)—(恐龙)龙的故乡;

? 西江-“苗都”之称2005年命名“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分馆”研究苗族历

时、文化的“活化石”

? 黔东南—“歌舞海洋、百节之乡”、神奇之州、歌舞之州、森林之州、中

国重晶石之乡、世界苗侗原生态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宜林山国、贵州东

大门。

? 大七孔—天生桥,东方凯旋门;

? 茂兰喀斯特森林—绿色宝石,“下有石林,上游森林”;

? 平塘县掌布乡—“中国共产党”字符;

? 都匀—高原威尼斯、国家风景名胜区、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注册的“中

国西部斗牛城”;

? 红崖古迹—红崖碑;

? 牂(zang)牁河—北盘江中段,今称“花江”;

? 普定穿洞遗址—亚洲文明之灯;

? 黔西南—称为贵州金三角,黔南州贵州南大门。

? 黄果树—有“喀斯特岩溶瀑布博物馆”之称

? 四渡赤水:一渡:土城、元厚; 二渡: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三渡:

茅台; 四渡:二郎滩。

? 习水长嵌沟景区—全国“杉王”大杉树;

? 天门洞景区—天门河,有“小西湖”之称;

? 赤水燕子岩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一流,景观质量一流,桫椤全国第一,丹

霞、森林、瀑布、翠竹组合最佳,独具翠、幽、奇、绝,是贵州一颗璀璨的明珠。

? 十丈洞瀑布—神州又一瀑布景观;

? 中洞瀑布—“美人梳”,中国帘状瀑布的典型代表;

? 遵义之名始于唐朝;

? 甲秀楼—贵阳市市徽和标志,市花:兰花、紫薇;市树:樟树
海龙囤导游词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44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