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怎样看待历史的论文2000字

时间:2016-11-25 15:43:1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近代史2000字论文

4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简单地把它的发生归于某些个人的因素,尤其是企图从个人品质上找原因,都无助于我们正确的总结历史经验。 文化大革命是党和毛泽东在探求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时走入歧途的结果。是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他们尖锐的形式,相当充分地暴露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体制等方面从在的缺陷。

从政治、法律上来看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1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决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必须把党和国家的的工作重心转到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轨道上来。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不受干扰,必须对社会主义建立后国内的阶级现状和阶级斗争作出合乎客观实际分析,并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

3要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根本任务,坚持集体领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4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制度化。

5必须保持政治上的安定团结,才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经济上来看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1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变化。

2经济政策的正确必须要用思想理论的正确作保证。

3生产力布局的改变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能盲目进行急于求成。 4现代化的生产,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劳动制度,不能搞“无政府主义”。

5加速增加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 6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采取闭关政策,必须加强对外交流。

二继承发扬抗战民族精神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顽强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世界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隆重纪念活动。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年

轻一代的其中一分子,在特殊的时期写下这篇纪念文章,主要是想表达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纪念抗战,我们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居安思危

70年,对于个人的一生来说,刚好一个花甲,似乎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但对于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来说,却异常的短暂。人上70,容易健忘,但中华民族70年前那段惊天地、泣鬼神、异常悲壮的抗战历史,却不容许忘记。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70年前的胜利来之不易,代价万分沉重。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人民都是受害者,而付出的牺牲之大,遭受的苦难之深,当数中国人民为最。结束于1945年的二次世界大战,涉及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人口,总兵力达1.1亿人,军民伤死9000万人以上,中国就损失了3500万军民。日军在中国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前已发现的“万人坑”就有近百个。单是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死难者就不下38万,日本侵略者欠下中国人民的血债罄竹难书。

纪念,是为了认清历史、正视历史、记住历史,在人们庆贺胜利70周年之际,世界还不太平,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民族防范意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务必常抓不懈,居安思危的警钟当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长鸣!

二、纪念抗战,我们要感谢党,拥护党,坚定不移跟着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那场伟大战争的全面胜利。在70年前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矛盾尖锐、国家积贫积弱的艰苦条件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百年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性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争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主力,使其既无力北上攻打苏联,也难以抽调更多力量南下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决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争取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国力羸弱的中国在当时才有资格有条件作为战胜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一道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又开始赢得世界的尊重。而这一切的改变皆因有了中国共产党。

铁的事实证明,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纪念抗战,我们要感谢党,拥护党,坚定不移跟着党。

三、纪念抗战,我们要弘扬抗战精神,奋发有为,强势推进中国的和平崛起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的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综合国力?强就要受辱。一个民族要自强、自立,就要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关键在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此,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也是如此。只有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才会有繁荣和富足,才会占据发展的制高点,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当前,我们正处于二十一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肩负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这一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既充满艰辛又充满希望。我们要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体现到热爱家乡,为中国和平崛起做贡献上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证明,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如此彪炳千秋之伟业的凝聚力,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把零散的个体力量聚合为宏大的集体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把热爱家乡、建设祖国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为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觉行动,尽心尽力地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把远大理想落实到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中去。推进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自强不息、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精神动力。我们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要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就是要围绕实现祖国的强盛和富裕,从具体的工作做起,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就是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在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就是要敢为人先,创优争先,以自身的创新发展,以敢于挑战前人、超越前人的勇气,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就是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立志干大事,勤于干实事,肯于干小事,善于干成事,在推进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事业中强势发力,建功立业。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万户千家,到如今全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中国,这个在噩梦中奋起的雄狮,开始展现他威武的一面。建国六十年来,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在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

成就。伟大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正在大步迈向小康社会!

篇二: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的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国突出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

理念,“以儒治世“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现实的需要,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价值选择,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的未来而奋斗。

《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中对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与规范”的深入讲解,可以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理念。 1、国家间相处的和谐理念:“和而不同” 。

“和而不同”简而言之是指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从而在本质上达到相近或相似。“和”、“同”两个概念,都是讲同一性的,但内涵却有很大不同。“同”是指否认矛盾,不承认差异的同一性,而“和”则是承认有矛盾,有差异的同一性,因此“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而“和”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儒家文化提倡的“和而不同”思想的要旨是:第一,事物是各各不同的;第二,不同事物互补互济;第三,整个局面因之而和谐。在与异民族相处时,儒家把这种“和”的观念置于具体的民族关系中,出现了“和而不同”的理念,这一点与西方的民族观念很不相同。今天,“和而不同”这一古老的观念仍然具有强大的活力,仍然可以成为现代国际社会发展的一项准则和一个目标。中国奉行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正是这一思想的鲜明体现。所以说,“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理念。

2、国家内政外交的和平理想:行“仁政”、修“文德”。

“仁政” 爱民、“文德”教化是儒家思想在内政外交上的理想期求。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的华夏民族和周边的夷、狄、戎、蛮等诸少数民族进入地缘政治时代。在处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关系上,儒家主张修“文德”的对外政策。从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出发。显然,受着如此“仁政” 爱民、“文德”教化和平思想深远影响的中国决不会干涉别国内政,不会主动发动侵略其它民族、国家的战争,更不用说侵占其它国领土。所以,中国的崛起只会壮大国际社会上的和平力量。

3、国民个人修身的温和信条:“诚”、“敬”、“信 ” 。

2

儒家传统思想非常重视对国民自身进行修身的伦理道德教育。在此问题上,儒家强调“诚”“敬”“信 ”的和平修身信条,并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对于保障国家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诚即真实无妄,敬即主一无适,信即真诚忠信,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没有诚、敬、信,人就不能称其为人,当然,没有诚信人类也无法和睦相处,更谈不上社会的繁荣昌盛。儒家思想主导思想潮流数千年,它所倡导个人要“诚”“敬”“信”的价值观使得中国民众自古形成热爱和平的历史传统和心理基础,也保证了它的崛起只会是“和平崛起”。近年来,由于中国信誉较好,其投资环境也日益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吸引外资的大国。中华民族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讲求诚信的,都是负责任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只要合理地开掘儒学传统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就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会建构一个更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

3

篇三: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

读《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

简介: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作者:刘革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月。该书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时期历史上的比较有影响的军阀人物,如阎锡山冯玉祥等,并对他们的生平进行记录评价。

晋系军阀——阎锡山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段动荡的历史,同时造就了众多的军阀,在一定时期里分别割据中国。通过阅读《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这本书让我对这些军阀有了一定了解。

阎锡山是近代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比较有名的晋系军阀,山西五台县河边村永和堡(今属定襄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及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等要职。辛亥革命后,总揽山西军政大权,实行封建割据,把山西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统治达三十八年之久,成为山西的“土皇帝”。

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稳定后,多次与其他军阀混战,“九一八”事变前就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簌曾愤而作书,直接寄给他,说:“秦桧好当秦桧的子孙难当”,指责他出卖民族国家。抗日战争胜利后疯狂反共,从1946年11月底开始,陈赓将军和王震将军集中兵力,在广大人民的支援下,相继解放晋西各县,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统治。阎锡山逃往台湾,于1960年5月23日在台北病死。

西北军缔造者——冯玉祥

冯玉祥于1896年正式入练军当兵,他体格魁伟健壮,勤学苦练,不过几年便升为管带。1911年前后,他受进步思想影响,投入辛亥革命,参加了滦州起义。1914年陆部奉命围剿白朗,冯玉祥升任第七师十四旅旅长,同年十月,十四旅改为第十六混成旅。从这时起,冯玉祥逐渐在中国军界和政界发达起来。

冯玉祥治军严格,待兵极好,他认为:“治军最要紧的是要的军心”,“与士卒共甘苦,是治军最重要的一个信条。”在军中立了“八不打”戒条。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申请出国,被蒋介石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赴美国考察水利。在美国多次反蒋,反对蒋介石进行内战。1948年初,冯玉祥被推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同年七月,冯玉祥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苏联驻美国大使馆帮助下,乘苏联客轮“胜利”号,取道苏联投向祖国怀抱,不幸的是,9月1日“胜利”号客轮在黑海失火,冯玉祥遇难身亡。

桂系首尊——李宗仁

李宗仁于1909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1926年1月,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提议下,两广军政统一。广西两个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黄绍竑任党代表,广西成为国民政府直辖省。此后他在北伐中屡建奇功。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把徐州作为他们攻取的首要目标。1937年10月,李宗仁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守徐州,指挥津浦路沿线作战。3月下旬,日军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台儿庄进发。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死守台儿庄,4

月6日晚,他亲自指挥台儿庄守军全线出击,一举击溃了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李宗仁因此一时名声大振,社会把他看作是国民党内抗战的象征。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下野,李宗仁“继任”总统。与共产党谈判破裂,他深感国民党统治已经到了无以挽救的地步,心情坏到了极点;加以连日奔波,过度疲劳,只是胃病大发,便血不止。为保住性命,决定赴美就医。在美国他完成了《李宗仁回忆录》一书,受到了中外史学工作者的关注。

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通过程思远,代表祖国和人民,殷切地慰问了李宗仁,向他表示欢迎他回到祖国的怀抱。总理的真挚关心,诚意的感情,使李宗仁激动不已,他决定回归祖国。在祖国的安排下,他于1965年7月18日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1969年1月,他因患严重肺炎,于23日去世,终年78岁。

武功过人的——龙云

龙云,原名登云,彝族人,彝名纳吉鸟梯。他是滇军的主要将领,曾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统治云南十八年之久,后来支持民主运动,为和平解放云南做出了贡献。龙云幼年时,父亲病逝,家境沦落,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了一手好拳法。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云南响应起义,在魏焕章带领下投入滇军谢汝冀梯团。1922年3月,龙云被委任为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驻昆明。从此他开始掌握滇军的实权,并成为滇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七七”事变后,龙云先后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副团长、陆军副总司令等职,在云南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全国抗战。8月,龙云在南京出席国防会议期间,与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见面,受到巨大鼓舞。他在会议上当即决定云南出兵20万人;另方面又与朱德交换了电报密码,与延安建立了秘密联系。滇军出师,先后20余万人,英勇抗战,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好评。1938年8月21日,朱德给龙云的一封信中说“抗战军兴,滇省输送二十万军队于前线,援助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P121)

在抗日战争时期,昆明的民主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蓬勃开展。龙云经共产党的帮助,对民主运动逐步采取了支持的态度。

1945年8月,蒋介石命令第一方面军全部开往越南,接受日军投降。当滇军开往越南后,蒋介石即坐镇西昌,亲自指挥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官杜聿明,以武力改组龙云的云南省政府。龙云被蒋介石“明升暗降”,形同软禁。1948年12月,龙云乘飞机秘密离开南京,经上海转广州,乘船到达香港。他到香港后不久,曾发表长篇谈话,公开抨击蒋介石的阴谋。1949年4月,他在香港住宅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了他给李宗仁、何应钦的一封信,拒绝了回南京“共商国是”的要求,并力劝李宗仁接受中共所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即日签字,付诸实施。与此同时,他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为民革中央负责人之一。

8月15日,他同黄绍竑等44人,在香港发表《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表示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归向人民,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欢迎。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龙云被列为特邀代表。10月1日,新中国诞生,龙云被委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950年1月3日,龙云离开香港,沿途经广州、武汉,受到热烈欢迎。1月18日,龙云到北京,最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他在《难忘的经历》中回忆说:“从昆明到北京的漫长之路,也就是我与蒋介石彻底破裂,逐步走向人民的革命

之路”。(P127)

建国后,龙云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人民代表
怎样看待历史的论文2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38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