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中国外交成就2000字

时间:2016-11-25 09:52:1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外交成就

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外交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使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也使中国外交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前三十年的外交斗争,中国外交已经有了牢固和坚实的基础。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外交在此基础上承前启后,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第一、进一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 改革开放进程开始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指出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经下降,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美国的冷战政策拉开距离,并在苏联霸权扩张受挫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缓和了中苏关系,大大减轻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80年代末最终实现的中苏关系正常化,使中国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

苏联和东欧的政治剧变带来了巨大冲击。1989年的北京政治风波后,中国一方面坚决顶住西方国家的压力,另一方面坚定地执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在国际上不扛大旗、不当头,最终打破了西方制裁,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促进了国内政治稳定。

在打击法轮功邪教、“藏独”、“疆独”、“民运”等敌对势力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处理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公共卫生、非法移民和难民、走私贩毒、跨境犯罪、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加强了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成功应对了来自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

第二、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改革开放事业,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为适应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加强了经济外交,在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将政治上的友好互信同经济上的合作交流结合起来,以政促经,政经结合,维护和扩展了国内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市场以及资金和技术来源;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指导原则,使日益扩大的经济关系成为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重要纽带和基础。

在中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特别是在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7年的谈判过程中,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按照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目前中国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达成了5个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与更多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更多类似的协议,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

3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获得了明显的提高,GDP总量从1978年的3645多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24万亿元以上,占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原来的微不足道,到2007年的6%以上。中国的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万多亿美元,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由不足1%上升到约8%。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

第三、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塑造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30年来,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项国际公约,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主持国际公道,仗义执言,成为负责任的大国。30年来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大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在多边外交中,我主张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地区主义,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桥梁,以及东亚峰会、东盟“十加三”、中日韩首脑会晤等机制,积极推进周边利益共同体。通过成功申奥、申办上海世博会、成立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及推动和主持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等,逐步扭转了过去被动参加多边外交的模式,成为多边外交机制的主动参与者、倡导者,乃至主导者。

在解决全球性问题和处理地区冲突问题上,中国坚持和平谈判、外交磋商,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的原则下,派出维和部队进入热点地区,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中国在朝核问题上主动斡旋;主张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在其它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时,尽己所能提供援助;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问题上,积极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履行自己的承诺,国际形象得到很大的改善。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时代》周刊、美国皮尤调查中心近年来多次在全球进行的关于国家形象的调查中,中国正面形象始终处于世界的前五位。

第四、广交友、不树敌,对周边国家实行睦邻政策,改善同世界各国关系,形成了全方位的良好对外关系格局。

30年来,中国外交战线日益扩展,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到目前的171个。在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关系过程中,中国秉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发展国家关系的原则,求同存异,坚持对话,不搞对抗,妥善处理分歧和争端,扩大利益汇合点,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战略伙伴关系与合作关系,形成了外交关系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对美关系在经历过1995年李登辉访美事件、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2001年中美军机在海南岛附近相撞等严峻考验之后,不断克服困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高层会晤频繁,经贸交往不断增加,对话沟通渠道不断扩大,迄今双方已建立6大类60多个对话和磋商机制,还创造性地建立了副总理级的战略经济对话和常务副外长级的战略对话机制。

妥善应对苏联解体后的复杂局面,使中苏关系在苏联解体后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中俄高层互访频繁,签署了包括《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和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等政治文件,确立了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框架,划定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线。双方在各个领域都展开了全面和富有成效的合作。

在欧洲共同体演化为欧洲联盟以及欧盟扩大的进程中,中欧关系一直平稳发展。2003确定中欧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在政治对话和经贸、科技、

能源、防扩散、环保等各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在全球、跨地区和双边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以中日关系相关文件精神为基础,警惕和克服危害双边关系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保持了中日关系的大局稳定和2006年10月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中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关系也不断得到巩固。

冷战期间来自周边地区的威胁,在30年里得到逐步消除或降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得到改善。随着柬埔寨内战结束和越南军队撤出柬埔寨,中越关系在90年代初完全实现了正常化;与周边所有国家都建立或恢复了正式外交关系。在平等协商和互谅互让的原则下,与14个邻邦中的13个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使2万2千多公里的陆地边界中的90%得到划定。

进入新世纪,中国执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参与或促成一些多边机制,化解周边热点,对尚存的难题则根据“搁置争议”的原则达成临时协议,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

进一步强调把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除继续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还根据“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探讨新的合作方式,提高了合作效益。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机制,与广大亚非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关系迈上新的台阶。同拉美、加勒比和南太平洋地区国家互利合作不断深化;同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发展中大国的协调与合作,中俄印、中俄印巴(西)“金砖四国”等合作机制日益充实、完善。

第五、为维持台海地区稳定、遏制“台独”势力,为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和稳定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战略构想。在同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在一切国际组织和国际交往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了台湾当局加入联合国和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分裂国家的图谋,将在外交上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家数量压缩到只剩下20多个小国,沉重打击了“台独”势力。同时,根据台湾岛内的社会变化和两岸交流的扩展,涉台外交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使和平统一的方针获得更多的国际认知;驻外使团更加关心和维护台湾同胞在海外的权益,使和平统一的方针在海外华人华侨中深入人心。

中国政府分别于1984年和1987年与英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立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路线图。冷战结束后,对英国在香港问题上违背中英联合声明精神的做法,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斗争。顺利于1997年和1999年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解决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香港和澳门回归以来,外交工作积极维护港澳地区在国际上的利益,维护香港同胞和澳门同胞在国外的权益,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香港、澳门事务,为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第六、积极推进外交决策机制的科学化与创新,形成了危机管理机制、领事保护机制、咨询沟通机制,造就了一支忠诚、成熟、团结、高素质的外交队伍。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探索外交机制的创新。涉外部门调整和取消了一些机构和部门。在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时,有关涉外部门遵照中央统一部署,加强协调,利用各种外交渠道进行交涉,努力及时向国内外公众发布准确信息,逐步完善了危机管理机制,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决策水平。

拓宽了人才招录的渠道,加强了人员培训,通过与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人事交流、选拔优秀干部到中央党校和外交部党校进修、到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研修、到国内著名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等方式,提高了外交队伍的素质,改善了外交人员的来源、学历和知识结构,形成了高水平,素质好,政治可靠、业务精干,忠于祖国,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外交队伍。

中国领事保护部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领事保护预警机制和处理突发领事保护案件的应急机制,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中国公民的海外利益。为了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资源,不同部门加强协调沟通,建立了向学者专家和智库咨询的经常性机制,利用各种信息传递工具,加强与国内广大公众的沟通,使外交决策机制更加科学、合理、通畅。

中国外交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后盾,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篇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00字论文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应环境变化和历史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既契合中国利益又符合世界发展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影响的外交新理念。

落实“中国化”或“中国特色”。为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全面深入地总结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当代外交实践中积累的极其丰富的经验,以奠定牢固的实践基础。我们要以中国外交历史和现实问题为中心和出发点,以中国外交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为素材。在总结外交经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包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还要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华,倡导中国式外交理念和价值观,这是实现外交学中国化的民族文化基础。 在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过程中,还必须落实“系统化”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按照系统方法来全面地总结外交实践经验,构建完整的而不是片断的、互相联系的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系统化还要求我们在大力发掘中国优秀思想宝库的同时,能够海纳百川,具有开放性,充分吸收国外特别是西方外交学的积极成果,使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内涵更加深厚丰富。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必须符合“科学化”的要求,理论概念和范畴要十分严谨,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科学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规律,解释现象,预测未来,指导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科学理论需要用科学方法来构建,在研究程序上至少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概念操作化、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外交学应当是兼具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科学理论体系。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外包括西方的外交学著作还是中国已经面世的外交理论体系,多数更加注重的是外交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而缺少高度的学理性、科学性。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世界格局。现阶段,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各个国家利益集团的斗争暗流涌动,中国的外交布局已然发生了变化。特别在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更是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强调要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要始终不渝地走好和平发展这条道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还要切实地维护好自己的核心利益,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决不会屈服于任何的外来压力。可以说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概括起来是四句话,大国是首要,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这面旗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合作共赢是国与国之间更好的、更和谐的共处方式,追求的是一种1+1 >2的和谐发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激励;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是以理性的态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首先,中国在积极探索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近两年,习近平主席多次同美俄领导人会晤,为中国同美俄的新型大国关系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新型大国关系核心在于坚持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理念,抛弃冷战思维。中国同美俄等大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合作,开放合作是现代国家特别是崛起中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往经验告诉我们,闭门造车是永远行不通的,中国经济已然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在一些地方“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但只要中国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在与其他大国开展外交关系中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就一定有信心赢得新型大国关系的未来。 其次,在与周边的外交关系上,中国致力于塑造一个更加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周边环境。目前,中国周边形势并不平静,无论是“钓鱼岛”问题还是南海问题,都是目前摆在中国政府面前最棘手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导致周边地区的不安,“中国威胁论”依然在某些周边国家盛行。加之某些域外大国的干预和挑拨,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能否和平发展还存有疑虑。然而,只要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和繁荣稳定的方针,诚心诚意地与周边地区开展合作交流,夯实睦邻关系的社会基础,终有一天会解决这些问题。

再次,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上,中国大力弘扬新型义利观,构建与发展中国家

的命运共同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积极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无论是参与万隆会议,还是援助非洲地区,以及当下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无不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深思熟虑。当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毛主席就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现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与发展中国家交往坚持义利并举、义重于利,这是中国外交得道多助的一个重要基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发展中国家,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不断采取新举措,推出新理念,展示新气象,使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更富全球视野、更具中国特色。中国正致力于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切实走出一条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篇三:中国外交30年—成就与挑战 86分

中国外交30年—成就与挑战 86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全球留学生中间中国是最大的一个群体,约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

A.三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七分之一

D.九分之一

2. 在过去三十年前,()长期成为我们对外工作的首要目标。

A.和平与发展

B.革命与发展

C.战争与发展

D.战争与革命

3. ()率先推动了一种所谓的大国战略对话机制。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中国

4. 以下哪项是最近十多年才出现的?()

A.发展需求

B.责任需求

C.主权需求

D.外交需求

5. 上海合作组织是我国与()共同建立的。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朝鲜

6. 和谐世界应当在()范围内提倡。

A.全国

B.全球

C.共产党内

D.华人圈中

7. ODA是()的缩写。

A.官方开发援助

B.民间开发援助

C.非政府组织

D.政府组织

8. ()年以后,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和各国遏制金融危机扩散的努力、逐步推进,中国在亚洲地区起了一种日益增大的引人注目的负责任大国作用。

A.95年

B.96年

C.97年

D.98年

9.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外交始终把()作为他们服务保障的第一目标。

A.发展需求

B.责任需求

C.主权需求

D.外交需求

10. 90年代初期,联合国在()领域通过了牵连议程,没过两年后,中国政府也通过了这个牵连发展的规划。

A.国际环境领域

B.海洋领域

C.核扩散领域

D.军控裁军领域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三十年外交形成的特色有()。

A.低调温和、不对抗的姿态,有理、有利、有节的态度

B.层次多样、优势互补的复合外交形态

C.不断充实的不干涉内政原则

D.渐进、有序的外交转型代际创新的特点

2. 中国外交是一种层次多样的、优势互补的一种复合多样体,包括()。

A.大国外交

B.周边外交

C.发展中国家外交

D.多边外交

3. 有关中国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坚守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B.对世界的热点、周边地区的难点采取了一种介入性的姿态

C.介入前先得到当事国公众和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D.介入前先得到联合国的援权,国际社会多数成员的认可

4. “大炮与黄油不能兼得的矛盾”说的是()与()之间的关系。

A.发展需求

B.责任需求

C.主权需求

D.外交需求

5. 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是()。

A.“和谐世界”的理念尚未得到普遍认同

B.外交资源有限与涉外安全需求矛盾扩大

C.应对国际NGO的能力有限,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较少

D.广大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的作用有待挖掘

三、判断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责任需求要求我们国人要有一种国际意识和一种主动的去承担义务、承担捐助的道义感。

正确

错误

2. 职业化外交非常形象的刻划出早期中国外交的特色。

正确

错误

3. 从2004至2006年中国在国际组织中间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过去主要接受援助到越来越多地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 正确

错误

4. 多数外国人已认可了“和谐世界”的理念。

正确

错误

5. 外交决策的民主化是一个全球的趋势。

正确


中国外交成就2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35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