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行书千字文拓本

时间:2016-11-23 15:12:1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怀素-千字文

怀素草书《千字文》。此拓本品相完好,为明代原拓,拓本纵33厘米,横16厘米,共55页。千字文正文每页3行7字。全文及跋44页,还有明代草书大家宋克书杜甫《前出塞九首》碑拓,和《克顿首再拜复》计10页。页尾空白处写有程甲锐的题跋和两方印。

从余子俊(1429-1489)跋语中得知,《千字文》是明成化六年(1470年)刻成。据考证,家藏怀素《千字文》拓本为原拓本,装裱时,《千字文》正文有部分文字的右侧有红字行书标注,以便于阅读。该拓本刻工精细,字迹清晰,装裱古朴。成化六年距今530余年,此拓本保存完好如新,且存世绝稀,十分难得,有着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值得一提的是,扉页书法墨迹由于年代久远已浸透纸背,在透光角度清晰可见行草大字:“草书珍宝藏者加意重之”;另有两行:“明拓唐怀素千字文今很少见,得之不易也,藏者当永惜之,非金钱能求也。”因《千字文》系明拓,而宋克又是明代前期人,据此判断,《前出塞九首》碑帖应是初拓本,亦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千字文》虽短,而先贤呈现给我们的文化内涵却很厚重,有时,我不敢轻易去触动这本碑拓,或许静静地遐想,让思绪穿越时空,追记虔诚的感怀,更能使我聆听到历史的回声。这是怎样一段缘分?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

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

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壹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 器欲难量 墨悲丝

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

篇二:碑帖拓片收藏基础知识

碑帖拓片收藏基础知识

碑帖拓片收藏刍议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并没有全部记载于浩瀚博大的史书里,悠久的灿烂古文化,也没有全部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是碑帖(石刻)保存和丰富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及其艺术价值,成为我国极其宝贵的历史档案和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历史、人物、书法、绘画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中国古代碑帖(石刻),大致可分为刻石、碑碣、墓志、墓莂、石阙、摩崖、造像、塔铭、画像、浮图、刻经、界至、医方、井阑、桥柱、题咏、题名以及诗文杂著等,几乎无体不包,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范围广泛。碑帖(石刻)艺术自出现以来,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元、明、清及民国,直至新中国诞生,可以说代有佳刻,至今不衰。其文种除汉文以外,还有满文、蒙文、维文、回文、吐蕃文、西夏文、女真文以及外文等。碑帖(石刻)的文体有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魏书、楷书、草书、行书及民间一些创意字等。其内容大多是王朝建国、典章制度、战功记录、封疆定界、农业丰歉、社会治乱、宗庙立主、世族谱系、抗灾济民、掘井开路、立界买地、书札医方、名人经传、游览题名等。

中国碑帖(石刻)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故其拓片一直成为历代金石、书法、艺术、文学、史学等文人墨客及其书画商人竞相收集珍藏的艺术品。宋代欧阳修一生收藏碑帖(石刻)拓本一千卷余,并编写了《集古录》,开拓片收藏研究大家之先河。赵明诚与妻李清照一生酷嗜金石彝器,对两周以来金石遗文无所不涉,后辑成《金石录》传世。明、清及民国更是碑帖(石刻)拓片收藏之高潮。如董其昌、赵崡、王铎、金冬心、翁方纲、包世臣、陈介祺、端方、杨守敬、罗振玉、康有为、张伯英、朱文钧、周肇祥、鲁迅、于右任等等都是收藏拓片大家之代表。如明代万历中叶的关中奇士赵崡,30余年间遍足中国大江南北收藏碑帖拓片,曾以白金百两从一破落官宦手中购得宋拓《麓山寺碑》及《画像赞碑》拓片,并著有《石墨镌华》传世。明末间著名书法家王铎当收到一套《淳化阁帖》时,如获之宝,自己用隶书、草书、行书多种书体书签,极为精妙。清人朱文钧以自己30余年之心血,收藏汉唐碑帖拓本七百余种,他曾为收藏宋拓《醴泉铭》拓本忍着巨大沉痛变卖掉家藏明代沈周的《吴江图》和文徵明的《云山图》,才凑够款额四千块大洋购得之。据说在京城当时买一所四合院才七八百元,买这件拓本等于买五所四合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收藏拓片其重要意义越来越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第一,古代碑帖(石刻)原石破坏严重。原石过去或因遭遇兵燹,或因保护措施不得力,或因一些政治因素人为毁坏,或因火灾、地震之天祸,或因盗贼偷窃流出境外等,其数量愈来愈少,漫漶剥蚀日趋严重。如王铎书写的著名法帖《拟山园》,曾因政治运动被砸得面目全非,被世人所称赞的“苍老劲健,全力以胜”之风已一扫而光。当今谁藏有旧拓本其珍贵可想而知了。第二,旧拓片失散无量。从现在角度讲,民国时期以前拓本应算旧拓了,首先是“文革”中破“四旧”时烧毁失散无数,甚至一些博物馆也用架子车把拓片一车车拉到大街上投入火海。再就是民间中尚留存下来的,由于后代文化素养低,有的当废纸卖掉;有的当糊墙纸贴墙了,第三,国家已开始对碑帖(石刻)管理日趋正规。特别是对一些名碑帖(石刻)早已采取严格措施加以保护。除研究部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需捶拓少量外,其它是不允许随意捶拓的。现在偶尔在社会上见到的也只是散落在民间的旧拓片,如能收到,应是很可贵的。第四,碑帖(石刻)拓片以前几年的曲高和寡已开始逐渐变为今天收藏的热门了。其价格也由前几年的几十元几百元一帧,变为近几年上千元上万元的价位,甚至几十万元的价位。如1994年秋季嘉德拍卖会上,汉《石门颂》拓本价2万元人民币,汉《鲜于璜》拓本价2.5万元人民币,魏龙门四品《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魏灵

藏》拓本价8万元人民币,唐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拓本价8000元人民币,晋《好大王》拓本价32万元人民币。应该说这些价位,论其历史价和艺术价值与当代书画的价位比较,还是初级价位,远远没有达到其本身的价值。

碑帖(石刻)拓片之珍贵,首先在于它能清晰地、完整地、准确地、生动地、真实地再现了古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神韵,可以说,当今高科技技术也难以达到其“原汁原味”的效果。再就是在于它所记录、表现出来的内容,都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据考证,全国现已发现存世的碑帖(石刻)约达20万件以上,这是多么宏伟的一部百科全书啊。因此,对碑帖(石刻)拓片的收藏,是保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一环。学习、鉴赏碑帖(石刻)拓片,揭示其内涵和价值,为现代化社会服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只有保护它、研究它、学习它、展示它,才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

说说碑帖

一, 概述

碑帖拓本,是诸多收藏品中的一个大类。碑帖收藏,就这一概念而言,是指关于碑帖的收藏、保存、研究、流传散佚等活动。对碑帖的研究,始于北宋,现在公认大文学家欧阳修,是这门学问的开创者。据史书记载,早在隋代就有了拓本,可惜如今还没有发现隋以前的拓本,现存最早的拓本为唐代。可以说,自拓术发明以后,就有了拓本,就有了碑帖拓本的收藏活动。如今,碑帖拓本,仍然吸引着无数的收藏爱好者。

1,什么是碑?

《说文》对碑的解释是,“竖石也”。上古时期,在宫、庙门前,必立竖石,称之为碑。其作用是“识日影、引阴阳也。”起初的碑,就是立着的一块长方形的石板。在石板上方中间,还有一个圆孔,称为碑穿。立在墓穴旁边的碑,是用作拴系绳索的,以便把棺材放入墓穴;立于豪门大宅前的,是用作拴马的,即拴马桩;立在庙宇祠堂前的,是用来拴祭祀用的牺牲。当时被称作碑的石板,上面没有镌刻任何文字。大约在西汉初年,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碑,即刻有文字的石板。现在人们理解的碑刻,实际上包括庙碑、墓碑、墓志、造像、经幢、崖壁题刻等。

一块碑,又分为碑额、碑阳、碑阴、碑侧、碑座,碑座也称之为趺或龟趺。碑额即碑的上端,又叫碑首,上面刻标题,其字体多为篆文,在文字的四周一般刻有蟠螭、蟠龙等图案。碑阳,即碑的正面,刻碑的正文。如果碑文太长,正文刻不下,也有刻在碑侧和碑阴的。碑阴,即碑的背面。碑阴有的刻字,有的不刻字。碑阴所刻的内容,一般是碑的题名和建碑的捐赠人的姓名及捐赠钱币数量。碑侧,也就是碑的左右两个侧面。碑侧如同碑阴,有刻字的,也有不刻字的。刻字的,一般刻的是题名。碑座,就是安放碑身的石座,也叫龟趺,因其雕刻的形状如龟而得名。早期的碑座,只是一个长方形的石板,上面一般刻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到南北朝时,才出现了龟形碑座,才有了龟趺之说。龟,象征着长寿。以龟趺为碑座,表达了树碑者的一种愿望,希望碑能保存久远。关于碑的形制,王芑孙在他的《碑版广例》中,作了详尽的论述。

不是所有刻有文字的石板,都可以冠以“碑”名的,也有的被称之为碣。碑与碣,在形制上的主要区别在于,长方形刻石称之为碑,圆形刻石则称之为碣。

2,什么是帖?

上古时期,没有纸,书于帛者,曰之帖。为了久存,把帛书刻于石上,也称之为帖。从帖的刻石上拓印下来的拓本,仍称为帖。

立石为碑,横石为帖。帖,是刻石中的一类,是把前人的墨迹摹刻上石,以供学习书法的人们临摹。帖,也有用木刻的,如今市面上仍有许多清代木刻帖出售。帖为横石,每块石的高约25到35厘米,宽70到100厘米。帖的刻石一般存于室内,或镶之于墙壁间,以供人们欣赏传拓。帖的内容大多是帝王、重臣和一些文化名人所书诗词、信札等。帖又分为单帖和丛帖。只刻单篇的帖,称为单帖。著名的单帖有,钟繇的《宣示表》、《还示表》、《贺捷表》,陆机的《平复帖》,皇象的《急就章》,王羲之的《黄庭经》、《兰亭序》、《乐毅论》,王献之的《中秋帖》、《洛神赋十三行》,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欧阳询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虞世南的《破邪论叙》,褚遂良的《阴符经》、《度人经》、《西升经》、《千字文》,颜真卿的《小麻姑仙坛记》、《争座位帖》、《祭侄文稿》,柳公权的《护命经》、《常清静经》,孙过庭的《书谱》,张旭的《千字文》、《肚痛帖》,怀素的《千字文》、《圣母帖》,钟绍京的《维摩经》,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米沛的《多景楼诗帖》,赵子昂的《道德经》等。

把多人的书法或一人的数种书法刻在一起的,称之为丛帖。我国从古至今,见之于著录的丛帖约300余种。集刻数人书法的丛帖,著名的有《淳化阁帖》,刻于宋淳化三年。还有《大观帖》、《澄清堂帖》、《博古堂帖》、《宝晋斋帖》、《凤墅帖》、《停云馆帖》、《戏鸿堂帖》、《玉烟堂帖》、《秋碧堂帖》、《快雪堂帖》、《式古堂帖》、《三希堂帖》等。著名的个人丛帖有,王羲之书《十七帖》,颜真卿书《忠义堂帖》,苏轼书《观海堂苏帖》,黄庭坚书《黄文节公法书》,米沛书《英光堂帖》,赵炅书《至道御书法帖》,赵子昂书《松雪斋法书墨刻》文征明书《停云馆真迹》,董其昌书《书种堂帖》,刘墉书《刘文清公手迹》,邓石如书《完白真迹》等。

上面,是从碑和帖的基本概念介绍碑帖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碑帖理解,不是单指碑石和帖石以及从这两种刻石上拓下来的拓片(本),其涵盖面是比较广的,广到可以包括刻有文字的所有刻石及其拓片。作为个人收藏来说,不妨从广义上去理解它,收集的范围可以广一些。凡有文字的刻石拓片(本),都应是你关注的范围。

如,我国现在保存最早的石刻为“石鼓文”。石鼓文的内容是,歌颂秦国君游猎情况,故有人提议,将其更名为“猎碣”。现在,我们说的“石鼓文”这三个字,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字形,或者说字体,即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一种文字。另一层意思是指这批刻石。据说周宣王太史籀把甲骨文书改为大篆,也称之为“籀文”。石鼓文是其遗法,它被视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端,人们对它有着极高的评价。虽然目前对这批刻石的确切年代,没有完全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是我国目前所存最早的刻石,是我国先秦时代的遗物。这批刻石,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文,虽然既不是碑刻石,也不是帖刻石,但它是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书法艺术。如果你收集碑帖,你研究碑刻文字,研究书法艺术,你不仅不能放弃收藏石鼓文拓片的机会,而且还应该把能得到它的拓本(片),当成人生的一件幸事。

诸如此类虽非碑帖刻石,但其价值却很高,值得收藏的还很多,如《琅琊台刻石》。此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立,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清人杨守敬在《评碑记》中,对此碑作过这样的评价,“嬴秦之迹,惟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

3,为什么碑帖具有收藏价值?

碑帖刻之于石或木上,立于某地,或镶于某壁,尤其是那些墓铭,往往立之于荒野中,给观赏传摹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发明了拓术。据有关资料记载,拓术发明于东汉。蔡邕善书法,刻经书于辟雍学府外,以供大家观摩学习。因前来观摩学习的人多,且辗转反复多有不便,拓术也就产生了。在《隋书.经籍志》中说,“后汉镌刻七经于石碑(即熹平石经),皆蔡邕所书……共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拓术的发明,肯定在造纸术发明之后,至于发明于何时,尚无定论,但它在唐以前是肯定的。因为现存最早的是几件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室的三件唐代拓本《温泉铭》、《化度寺塔铭》和《柳书金刚经》,其中在《温泉铭》拓本上,有唐人写“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题记。可惜的是,这三件国宝,如今在藏在法国巴黎图书馆。另有两件唐拓本,《夫子庙堂碑》和《孟法师碑》,如今也在日本人的手中。当然,我们的国宝不仅只是流到了法国、日本,十九世纪以来,世界各列强,只要他们的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罪恶的足迹,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抢劫了中国的文物。除新中国成立以后,个别社会主义国家,退还了部分本属中国的文物外,其他被抢劫的文物,仍然在抢劫者们的手中。

从上文中引用的《隋书.经籍志》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早在在隋代,人们就已经充分认识到碑帖拓本的重要价值,并将其拓本藏之于密府。能藏之于秘府的东西,视其为“价值连城”并不为过的。古人如此珍视碑帖拓本,到了近现代,人们对古旧碑帖拓本的珍视程度,也绝不亚于古。各种组织机构、名人雅士,争相购藏。在晚清至民国初年间,如端方购买的《华山碑》,王常树购买的《圣教序》,衡亮生购买的《刘熊碑》,所费白银都在万元左右。据说端方,为了收集碑帖,可以不择手段。只要是他看中了的珍稀碑帖,他非得到不可。晚清著名作家刘鹗,也是一位金石家,他收到过一珍本《刘熊碑》,秘不示人。端方知道刘鹗得有此本后,先派人去借阅,刘鹗怕有去无归,干脆不承认自己有此拓本。端方哪肯罢休,便许以高官厚禄,要刘鹗将《刘熊碑》拓本转卖给他。刘鹗面对此利诱仍不动心,仍说没有得到过《刘熊碑》拓本。这一下把端大人惹火了,于是,强加刘鹗以“通洋”之罪,强夺之。后来端方将此拓本,以银万元卖给了衡永。如今,这个拓本,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在1995年嘉德拍卖图录上,定价最高的一张旧拓片是《郭云铭》,定价13至15万元,其次是苏轼书《仙游潭碑记》,清拓本,标价4点5万至5万元。2000年秋季上海博古斋拍卖的碑贴中,定价最高的是清拓片《天发神谶碑》,为1万5至2万元。这次拍卖,以民国拓本居多,其价格一般都在3千元左右。清以前拓本的价格,较之五年前,虽略有回落,但可以明显地感到,民国间的拓本,价格在不断上升。因此,我们在清以前的旧拓本不易得,且价格太高的情况下,应该多注意民国以后的拓本收藏。这类拓本,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近年来,碑帖拓片(本)进入拍卖市场后,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碑帖拓片(本)的收藏,也渐渐地“热”了起来。但是,这种收藏又完全不同于青铜器物、不同于金银玉器、也不同于瓷器,它与古籍版本收藏有近似之处,但也不尽相同。碑帖的收藏与鉴定的学问是非常大的,正因如此,古人才把碑帖及其拓片称之为“黑老虎”。在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拓片与拓本的区别。拓片是直接从碑版上拓印下来的,未经过剪裁。拓片,可以反映出原碑版的形制面貌。拓本,则是为了翻阅保存的方便,将拓片进行剪裁,然后按阅读的顺序,根据沾贴本的大小,按照每行统一的字数(草书除外,因草书字的大小不一,难以统一)沾贴在上

面,并装订成册。因此,拓片的价值又高于拓本。石拓本的价值,高于木拓本。明人顾从义摹刻了《淳化阁帖》,在其初拓本上,有跋语云,“玉泓馆重摹《淳化阁帖》,其石一半尚留京师,不可多得。近见吴中市人将此本糊木板上,又重刻二种,刻既潦草滥恶,拓亦重纸取捷。况木易于翻动,其工一日可拓一二部;石本四五日方拓一部,若遇阴雨即不可拓矣。其价固自不同,四方大雅自有真赏,恐不知者以为价值何太悬绝,难分真伪。”这段话说明了几个问题,石拓本费时多于木拓本,而且还择天气,所以价格高于木拓本。翻刻本不如原刻。当然,如果都是翻刻本,其价值又另当别论了。这些都有是确定某个具体碑帖拓本的价值应考虑的因素。

碑帖能使许多人对它产生兴趣和爱好,这些人中,既有收藏爱好者,也有文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被中国公认、同时也被外国人——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同的20世纪东方文化最杰出的代表鲁迅先生,在其一生中,就收藏了大量的珍贵碑帖拓本(片)。碑帖吸引这许多人的原因,就在于它独特的价值。人们在长久的碑帖收藏活动中,总结出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词内容方面的历史、语言、文学的资料价值;文字、书法方面的文字学、书法史、书法艺术的资料和借鉴价值;石碑造型、雕琢、刻字方面的工艺美术的资料和借鉴价值;根据碑帖进行学术考证;用碑的内容来证史、补史和证文、补文等。我相信,在今后的碑帖收藏活动中,人们还会不断发现它的价值,碑帖还会吸引更多的人对它的收藏和研究。

二 收集知识

1,应确立怎样的收藏观和原则?

无论从事哪类收藏,作为收藏者,都必须确立正确的收藏观。一些老一代的收藏家,在长期的收藏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一件藏品与藏主的关系,就是基于一种缘份。收藏人的正确收藏观,来自他于自身的学养、道德操守以及他对藏品的正确认识。“凡物莫不聚于所好。”一件藏品到了你的手中,肯定是因为你喜欢它。但是,仅仅是喜欢是不够的,因为在茫茫人世间喜欢它的人何止千万,为什么只有你喜欢它就能得到它,别的人就得不到呢?所以说,每一件藏品,都有它自身的独特命运。清人张瑛说,“盖典籍,天下之神物也。非其人,非其地,则神物不能以久聚。”(《铁琴铜剑楼书目》后序)张瑛将典籍视为神物,笔者认为,一切珍贵的文物都如同神物。它的迁徙流动,是择其人、其地、其时的。因此,当一件珍贵的碑帖,到了你的手中以后,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它能躲过各种灾厄仍存留于天地间,它不知道遇到了多少精心呵护过它的个人或组织;在芸芸众生中,它却偏偏与你有缘,来投靠你来了。你该怎么办,惟有像前人一样呵护它了。当自己无力保护它的时候,还必须给它找一个放心的去处。

古人对藏书的艰难有诸多说法,从不同的角度说艰难。但是,就古籍版本自身的命运来说,只归纳了五大厄运。而碑帖的命运,比古籍版本的命运还要惨,却有七种厄运。首先,当然要从碑石所处的位置说起。因为碑石一般立于山野,面对的首要问题是自然灾害。韩愈有诗云,“雨淋日炙野火烧”。他还说,“牧童敲火牛砺角。” 牛有磨角习惯,那犀利的牛角,在被风雨剥蚀的碑上捣几下,对碑的损伤是可以想见的。还有水漶、雷电、地震等。著名的《琅琊台石刻》,就是在民国年间,被雷火毁碎。《汉华山碑》、《唐顺陵碑》都是因地震而崩裂。其次是,将碑石用着盖房,修桥补路等。第三是。在前人题名的基础上,后人又在上面题写,有的将前人刻字全部磨去,有的部分磨去,%
行书千字文拓本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23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