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过年回乡记3000字

时间:2016-11-23 14:17:2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回乡记

回乡记

刘泽天

乡愁成半载,一梦回故乡。老街儿时忆,新桥今朝访。湍河绕玉带,城墙裹银装。夕阳照金鳞,朝霞送暖裳。春回大地日,笑谈在远巷。 ——题记 终于到家了。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在晚上抵达家乡。我望着熟悉的充满机遇的街道,我知道我的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令我倍感温暖,回家真好。

回家后,我来到我的母校,坐在母校的饭堂,吃一份熟悉的饭菜,脑海不停的回忆高三的画面,那些人那些事,回忆的让人不能停下。躺在操场的草坪上,我看着故乡的蓝天,心情是那样舒畅。看望老师的时候发现老师们有些显老了,他们把青春献给了我们,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子。我不知道怎样去感谢我的老师们,怕是唯有努力学习奋斗了吧。徜徉在熟悉的校园,看着新落成的图书馆,看着学弟学妹们,那一张张充满期待的面孔,我感到那么开心,那不就是当年的我吗? 故乡在发展,在宽阔的湍河上架起了三座大桥,在桥上看着那宽阔的河面,我想故乡的春天也就要来了吧。高铁站终于定址在家乡了,以后回家就方便多了,家乡的发展让我感到自豪,因为从心底我爱着这片土地。

感觉父母老了,我就在家多帮妈妈干家务,替他们分担一些,以后离家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常在想以后的事儿,我应该担起责任,为家里做得更多更好。

过年了,在家感到浓浓的年味,感到亲情友情满满的。经常和同学们聚会,一起谈天说地,仿佛回到了高中时代,回到了那间光阴带不走的教室,回到了一年前在学校寒假自习的时候……

收住思绪,不禁感到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故乡情。回到我小时候生长的那个乡村,认识的不认识的还是那么亲热,有一种来自泥土的力量让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回去给爷爷奶奶上坟,看着青烟生起,听着鞭炮噼啪响,不禁想起我的爷爷奶奶,他们大半生的操劳为我们换来幸福的今日,可我的爷爷奶奶却因病过早的离世……

我生长在一个极其传统的本分家庭,父母从小就要求我们衣食住行要守“规矩”,尤其到了过年,更是如此。比如亲戚拜年带来的礼物,在亲戚没有离开之前,绝不允许动。又比如,家里人的孩子收到了亲戚的压岁钱,这些钱一定要交给父母保管,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有去无回的。在父母看来,压岁钱更像是人情债,是要还的,甚至要加倍还。这应该就是我家的家风,看似严格,却是我日后成长的基石。

在2015年春晚上,一曲感叹时光流逝的《回家的路》打动了无数人。随着时光的流逝,父母则一年一年的渐渐老去。对于过年的感受,我也早已从孩童时的快乐向往,变成了对这个家和父母亲人们的无比眷恋。看着父母头上遮不住的白发,怎不叫人感伤——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好吧,回乡是什么?回乡就是那张攥在手里轻飘飘,压在心中沉甸甸的车票,寄托着满满的思念。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像父亲一样踏踏实实的做人做事,像母亲一样吃掉饭碗中的最后一粒米。而时间都去哪了呢?时间慢慢化作了回忆,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篇二:回乡记

回乡记

物理学院 1001班 学号:M201470106 姓名:余烨每年过年回家内心都特别的高兴。虽然迫切的想回家,但是坐火车的时候我每次选择的都k字头的火车。火车开的很慢,武汉到黄石仅仅一百多公里,有时候竟然开了有3个半小时。我一般选择靠近窗户的座位,我想想看看沿途的变化。看到那一排排整齐楼房,那一片片通红的琉璃瓦,那一连片的农业大棚,我内心特别的高兴。农村变了,农民富了,农业慢慢的走向现代化了。

“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说的就是大冶,一个因矿而生,因矿而兴的美丽城市。陈贵镇居其中部,矿产资源丰富,有铁、金、锰、钴等10多种矿产资源,凭借着这些,陈贵镇在十多年前就成为我省矿业第一镇。大冶素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等美誉,在这些美丽光环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小时候门前的那一条小河,流的水黄的发红。在这条小河的上游有上百家选矿场,污水没日没夜的往外排,河里面的鱼也都死绝了。

这几年资源枯竭,迫使这座小镇开始走转型的道路。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理念。大冶市环保局就打响了一场五小企业歼灭战。曾经的大冶市纳税大户、黄石百强民营企业——陈贵镇国发冶炼厂也被关闭。上百家五小企业的关闭,让家乡的小河慢慢的变得清澈起来,不时可以看到河面游过的一群群小鱼。

前年家乡引进了大冶和润养殖有限公司,家乡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养鸡场。刚开始的时候场里将死鸡焚烧处理,但是从去年开始直接将死鸡扔在外面,滋生苍蝇,极不卫生。去年回家的时候,一看都是满屋的苍蝇,密的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完全不想在家呆了。吃饭的时候要一只手赶苍蝇,一只手夹菜。附近4个村11个湾子,大约1500户5000多人受影响。虽然陈贵镇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但绝不牺牲环境的代价,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代价以谋求发展。陈贵政府已经初步决定收回土地,不再交付该企业使用。今年过年回去看到的是一栋栋空荡荡的鸡舍,而苍蝇也消失在人群中。听说村里想将这片养鸡场改造成一个大型的农家乐,其中有果林,有成片的鱼塘,有各种各样的风景树,还将兴建一排的草莓园供人采摘。当然还得养一部分的鸡,但是这回完全的散养,并且养的数目有限。我想将来建好以后,游客可以在这里钓鱼钓虾,采花采果,吃着自己做的农家饭,啃着

原滋原味的农家鸡,观赏的优美的农家风景,一定会喜欢这里。

家乡的道路变得更加的清洁了,现在村里建了垃圾池,门前安置垃圾桶,每天还有专人负责清扫道路、收集垃圾,环境比以前干净多了。为了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每个村庄聘请专职保洁员打扫卫生。村里掀起了一股“美化环境,从我做起”的热潮。由此,昔日垃圾散乱的农村院落逐步变成了村洁路净、人心舒畅的靓丽新农村。

家乡自来水通了,家乡的水质不是特别的好,水井的自来水是一种淡黄色的。烧开后有一种微微的苦涩味。就是这样的水,还得去500m的地方去打水,挑水累断腰,如今伸手就来乐逍遥,扁担、水桶终于下岗了,我妈从娘家“陪嫁”来的洗衣机也有“用武之地”。打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就自动注进了洗衣机,我妈终于可以一边洗衣服一边在水池洗菜做饭了。回想起过去,家里虽然有洗衣机,但是没有水的日子,我感到一阵阵的心酸。一到冬天,家里6个人的衣服都得我妈洗,她的手一到冬天都裂满了口子。洗菜,洗衣服,那口子一个冬天都好不了。如今可好,水通了,农村的太阳能也多了。现在冬天洗菜做饭,再也不用担心热水了。今年妈的手口子裂得也少了。

家乡的出行更加的方便了,家乡的马路早已经建好。但是我们不仅仅满足于此。现在家乡在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虽然当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乡村汽车站点建设问题对乡村运力的投放问题,优化乡村运力结构问题,村客运市场管理问题。但这制约不了村村通的发展。我想村村通以后,农村的经济更加繁荣,城乡的交流更加密切,招商引资的进程以及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更加迅速,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

家乡的变得更幸福了,时近黄昏,霞光下,一位白发老人背着双手,悠闲地走在村里改造一新的平坦宽阔水泥路上,一群小伙子正在新建的篮球场上打篮球,四五个孩童在文化活动广场上快乐地玩体育器材,徐徐展开了一幅新农村幸福画卷,这就是我的家乡。

篇三:回乡记

发展冲淡人情冷暖

家乡,一个温暖的字眼,牵挂着多少在外奋斗拼搏的游子,不得不说在读研之前,我从未感受到如此强烈的对回乡的渴望。当每个人问起我来自何处,得到的答案是福建莆田时,他们都会冒出同样的疑问,为何选择跑到武汉来读研,说实话,我现在被问的也不是很清楚了,因为在家乡待久了,可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从大学一月回一次的频率到如今半年跟家人见一次面,孤身在外才会涌出那么多的思乡情绪,当然,当生活被各种事情填满之后,我念家的情绪远不及家里的爸妈,爷爷奶奶念我那么深,所以每周一如既往地多打几个电话跟他们聊聊天,因为再不打,真的怕有的时候来不及。作为家里的独苗,家族学历最高的人,无疑我在亲人的眼中地位是够重,我不能不屑于他们对我的关心关爱,我能做的就是要扛起他们对我的期望,让他们好好地享福,即使一人在外求学也从不让他们担心。

今年的寒假缩减成了半个月,每次打电话回家都会跟父亲聊到以前回家容易不爱回,现在半年回去一次,却只能待在家半个月,现在有太多的无奈交给我们这一代众多的年轻人,我不知道活在这个年代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也许是思维到了一定成熟的程度了,现在的我开始基本都是和父辈的人一起沟通交流,就跟网上说的一样,90后这一代已经老了!小年前回家,表叔开着车载父亲母亲特地到火车站来接我,自己嘴上说着不用,心里确实无限地激动,在车上有意无意地跟表叔,父亲聊着话,一路上看着车外的建筑,发现家乡在我走了半年变化还不是很大,外面的大城市看惯了,觉得家乡还真是不入眼,但是家乡确实在发展,只是我看的面太小了。

农村发展

中国的政策造福了广大农村亿万农民,生活在小城镇的我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沿海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盖楼房,持续了十年的流言,我们村要村改,我们村要修路,不得不说我等的已经无所谓了。近一两年,小城镇包括小山村到处都是三四层高的大楼房,莆田人默认地一套炫富的方式。我跟父亲偶尔聊到这话题,因为大家都在传着新农村要村改,现在盖楼房可以到时候有补贴,虽然那不知道要等多久的事,但是大家还是乐此不彼地先盖为妙,去年传村改。今年传修路,于是每家每户连围墙都修起来了。可以理解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实在太快了,农村老百姓也不甘落后,有的出国打拼。有的自己创业,大多数混的还是不错的,但是为何还有这种现象呢,难道那么多人都差那几个钱么,有的时候我有想过,但毕竟只是自己的猜测。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第一方面我还是觉得是素质的问题,大多数人的习性——跟风,轻信传言,尤其是在农村,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我能想象每个人都还在为钱过日子,确实,没钱你都活不下去,以农为生的农民不会考虑太多的东西,他们只看眼前的利益,当然现在还是常有报道土地纠纷的问题,所以很担心我们也会遭受同样的情况,小城镇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可能再过几年就不会存在了,但是想想大多数的人的思想还停滞不前就觉得有点可怕。中国重视教育程度,但是人口之多实在难以普及,说实话,这么大的国家或多或少都有数不清的问题存在,我们也只能吐吐槽而已,

农村人民对自己的生活缺乏安全感。身为农民的孩子,我能理解当父母的苦衷,他们没有可以傲娇的资本,过的是平淡无奇的日子,挣得是基本稳定的收入,但是时代在发展,他们的生存压力却变得更大,于是不少人都出省出国,出去打拼,家里留下的只是老一辈独守空房,每个人都在关注政策,于是每个人就拿着为数不多的土地资本当赌注,把赌注压在好政策上,于是,一人呼起,百人响应,抢改楼房的不胜其数,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很庆幸,父亲是个很懂道理的人,我很乐于跟他分享与时俱进的新闻。他教会了我很多

东西,让我能如此理智地看待任何东西。

走亲访友

经常刷微博微信的人总会看到很多人在吐槽人情冷暖,而我今年的寒假基本都是在走亲戚中度过的,连朋友聚会都变得少了,莆田人常说的一句话是:亲戚走了才亲。真的是不无道理,为何小时候感觉每个人的童年都过得那么充实,即使没有苹果,没有电脑,却比现在的孩子开心的多,过去,人们的距离近,每天打不完的照面,从未感觉过生疏,而且老一辈总把习俗看的很重,那时候的年味真让人怀念,现在每个人的吐槽都是过年一次比一次冷淡,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我也只能笑笑不语。

从去年开始,父亲总是时不时地带我去亲戚家喝喝茶,聊聊天,或许是一个人混的好,在亲戚中也会比较受欢迎,不过有共同话题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聊聊作为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想法,对现状的分析。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耳濡目染地说她还年轻的时候,亲戚之间的关系有多好多好,因为那时候的亲戚只要走几步路就能到的,有事没事都可以去亲戚家坐坐,茶歇之余,吃饭之后,有的是沟通感情的机会,那时的人谁会想过几年后,一个个的子辈都为了各自的前程,各奔东西。

我妈的娘家是山里,我奶奶的娘家更靠里,如今的山里人只剩下跟我奶奶同一辈的人还坚守着,过年的时候你能看到一批一批的车子开进去又开出来,因为现在连回家都是一件那么奢侈的事,回去了也还是那么的冷清,习惯了外面世界的喧嚣,乡村,山村的宁静反而那么地不让人适应。我止不住地感叹,两年前通往山里的路还没修的时候,通往山里的车只有一天两趟的时候,那么多年,连我奶奶那么想回娘家的人都放弃了回去的念头,那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冷清的世界。如今山里的路修了,三四层楼的房建起来了,在外打拼了好几年的年轻人光荣地回家盖了新房,一个个是盖给谁看,只不过徒添了几分空虚感,走亲戚的时候去几户人家做客,发现连在房间里说话都有回音,那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感觉。

现如今,改革开放,对外贸易,一批批的致富路吸引无数的人去奋斗,但是去少了几十年前的那种欢笑,城市的人口一个比一个饱和,山里那一片清净地却鲜为人知,我表叔半开玩笑地说:在这么好的地方,种树圈地,谁会去管,真搞不懂一群人在大城市里宁愿蜗居,也不愿待这种开了后门就是后花园的好福地。我也该庆幸,房地产商的魔爪还未触及这最后的一片乐土,还给我们留下小时候的回忆,因为这里,是土生土长的地方,是养我育我的地方,即使多年后,再次踏上这块土地,还是有莫名的熟悉感,那一种感觉挥之不去。

其实想想自己,为了自己的将来奋斗,也踏上了远乡的征程,但是祖国的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还是能满足我回家的渴望,可惜了现在聚少离多的现状,于是回家也变得不是那么令人向往。去年我就已经意识到今年的聚会将难以筹办,唯一的聚会只有几个玩的要好的朋友一起玩耍,初五去朋友家竟然玩起了小时候的烤红薯,阵阵欢笑中,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候,可是时间过得太快,现在基本已经都是快成家立业的年纪了,很害怕再过几年,所有的记忆都会被高楼大厦所取代。

时间从不止停留在这半年回乡一次的节奏中,越长大越孤单,数不清的离愁别绪,只愿再一年回乡,一切还能如此美好!


过年回乡记3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21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