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文学诗歌五千字

时间:2016-11-23 13:09:5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大学语文

第一讲先秦神话和诗歌

《诗经》和《楚辞》

(一)《诗经》概貌古代初民五百年的心灵历史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收集编订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师。编成的时间,大约在春秋的后期。

《诗经》原叫《诗》或《诗三百》,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广为流传。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所谓“风”,是“地方乐歌”。

所谓“雅”,即“王畿之音”,

所谓“颂”,即“宗庙之音”、“祭祀乐歌”,

在“风”、“雅”、“颂”中,以“风”的成就最高。

(二)《诗经》的主要内容

《诗经》的内容异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

1、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

主要反映在十五国风和“小雅”里。

如P151《小雅 ?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

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后人评价其“悲而不哀”,“温柔敦厚。)

又如《豳风?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日之觱发,二日之粟烈。无衣无

褐,何以卒岁???”

2、再现婚姻爱情的诗歌

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诗歌几乎占了十五国风的一半,在“小雅”中也有部分爱情民歌。

席慕容说:

“古诗三百首,就是想说出年轻时想说而又没有说出的那个字”。

如《邶风?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如《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士大夫的政治讽刺诗

在“大雅”和“小雅”中,这类诗歌有二十二篇。主要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

4、周部族、商部族的史诗

5、反映贵族享乐生活的宴会诗、田猎诗

这部分诗歌主要集中在“大雅”和“小雅”中。如:

《小雅? 湛路》:“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小雅?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

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6、祝颂诗

以“颂”为代表,“雅”中的祭祀诗,也属于这一类。

(三)《诗经》的艺术特色

1、以抒情诗为主流。(有别于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

2、以现实主义诗歌为主,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3、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

赋:铺陈叙述。

比:比拟、比喻

如《硕人》,歌颂庄姜夫人的美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虮,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的开头,即在一段诗的开头一二句描

写其它事物引起下文,通常是写景,使诗显得曲折委婉。如: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4、基本句式为四言,隔句用韵。

5、常用章节的重叠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如:

P23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

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

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作品赏析】

①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伊人”的追寻。

② 营造了一种朦胧清凉的意境。

③ 重章叠句 、一唱三叹 ;分章换韵 、 诗情朦胧。 ④ 感情克制平和、委婉曲折。

总之,《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二、楚辞

(一)楚辞的特点

楚辞是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的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诗。

为什么说它是新体诗呢?这是相对《诗经》而言的。

篇二:文学史

第一章中国文学史出其特征的形成

文化是文学的土壤

文学是文化的表征

1.周代,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系列元典,确定了包括文学在内的中国文化的某些基本流向。

2.现代的考古研究证明:中华文明是多元并起、逐步融合的。

3.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间并无显著的主从关系。

4.在中国早期多元文化相互融会的过程中,黄河流域的文化显然站了主导地位。

5.商人对自然之神的信仰和对祖先神灵的崇拜逐渐融合为一体,而其现实意义则在于确认现

世君王的权威。

6.商人的观念中,君王的祖先神已经成为人间权力的来源,天界的秩序与人间的秩序具有同

构性,前者证明了后者的合法与合理。

7.对鬼神的信仰和对祖先亡灵的崇拜,是原始人类最普遍的意识。

8.宗教力量的强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

9.通过抑制个体来维护社会秩序,强化群体力量的意识形态长江流域没有北方(黄河流域)

发达。

10.神话是原始人类的综合的意识形态,是他们对世界的人适合解释,是他们的百科全书式

的知识体系,有时他们的愿望表达。

11.(1)神话意义:神话的思维充满了直觉与幻想,是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熟时期的思

维方式。表现了人类的艺术天性。

(2)神话故事也给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12. 现存的中国上古神话资料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等。

13. 文学担当者:指从事文学创作、评判、整理、传授的人,他们对一个时代文学面貌的形成起着最直接的作用。

14. 我国上古时代,文化活动最初由巫、史二人执掌。

15. 巫:主要负责祭祀、占卜等沟通人神的活动。

16.史:主要负责君主言行、国家重大事件的记载及文献的整理与收藏。

17.巫可以说是上古时代最具有特殊语言修养的人。

18. 周王室和诸侯国都有专门的乐官,他们的职能之一就是对各种歌谣加以搜集和整理。

19. 中国文学在初期阶段,抒情诗歌外发达,属于虚构性的叙事文学类型的长篇故事诗和戏剧都没有出现。

20. 春秋以前,中国社会的学术文化是官方机构掌握的,而到了春秋时代,则出现了一种所谓“文化下移”的现象。在这一阶段,“士”这一阶层在思想文化领域特别活跃,所起做作用最大。

21. “士”原指最低一级的贵族。春秋以后,指具有一定的知识与才能并以此为统治者提供服务以某的自身利益的人。分为“游说之士”与“文学之士”。

22. “文史相融”:在平时真实的历史事件上,加上虚构的成分满足了人们通过他人故事来体会人生的精神需要。

23.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单音节文字,一般地说,每一个符号都单独包含音、形、义三要素。

24. 汉语总体上是一种诗性特征十分强烈的语言。

第二章《诗经》与《楚辞》

1.《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

2.“风骚”是文学的代名词。(国风、离骚)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05

篇,诗三百。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5.风:具有各地音乐特色的歌谣。共十五《国风》。

6.雅:是西周“王畿”之乐,看做是典范的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

7.颂: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

8.“采诗”说: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

9.“献诗”说:各国的歌谣是在天子巡狩时诸侯献给天子的。

10.赋“诗”言志:在外交场合常常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11.赋“诗”言志,专指《诗经》中的诗。《诗经》具有道德和政治意义,孔子“师教”可以

导致人“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12.(1)《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2)《诗经》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开创了中国诗歌注重社会功能的传统。

(3)《诗经》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细致隽永。

(4)赋、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在加强作品的形象性方面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赋”指铺陈,“直言其实也”大量铺陈的场面来造成强烈的气氛。“比”就是比喻常用日常生活中的镜像来比喻较为抽象的事物,“此物非彼物也”。“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指起兴借眼前之物,一引出想要表达的感情。

13.汉代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南北文化的大融会。

14.南方的生存环境具有某些优越性。有较多的人力脱单纯维持生存的活动,投入更高级和更复杂的物质和精神生产。个人受集体的压抑较少,个体意识相应就比较强烈。神话氛围也容易养成楚人活跃的、偏好奇思异想的性格。

15.中原的艺术被当做调节群体生活、现实一定伦理目的的手段,因而中庸平和被视为艺术的极致。楚国的艺术,其主要功能仍然表现在对审美快感的满足上充分展示出人们情感的活跃性。

16.赋取义“不歌而诵谓之赋” “不歌而诵”。

17.《离骚》是屈原的重要代表作。全诗370余句,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

18.《离骚》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作者以楚国统治集团的矛盾。

19.反复使用各种象征手段表现自己高阶的品德:饮木兰之露,餐秋菊之英;带岌岌之高冠,佩陆离之长剑;

20.《离骚》后半部分就借助神话材料,以幻想形式呈示了他的内心深处的活动。

21.不可放弃的尊严、重建自我人格的执著愿望和热烈动荡的感情,使得这样一部自叙传性质的诗作必须使用宏大的篇幅、复杂的表现手段来展开,由此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22.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国殇》特色: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这首诗篇幅不长,却是中国初期文学中最能显示悲壮之美的杰作。

23.《九辩》主要是借悲秋抒发“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

24.楚辞显示出作者个人的印记。包括各自的理想、遭遇、痛苦,在自己的作品里打上了只属于自己的烙印。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新时代。

25.楚辞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形成了句式自由、篇幅宏大的体制。

26.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可以溯源到屈、宋。

第三章“先秦散文”是基于各种实用的目的而产生的。

历史散文1、《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盘庚》篇可能是最古老的。

2、“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春秋》成为专称。

《春秋》是编年体史书,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微言大义”的经典。

“春秋笔法”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

3、解释“经”的书称为“传”。

《左传》是一部编年史,其记事系统而具体,是中国第一部广义上的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左传》所记外交辞令也很精彩。常常注意到故事的生动有趣,并且能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初步地描绘出人物的形象。《左传》有过于简略,主语省略过甚的现象。

《左传》包含着文学因素,显示了文史结合的倾向。

4、《国语》以国立目,以记载言论为主。【以国家来确定编书的条目】

5、《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汇编,共三十三篇,记述战国策士活动的书。在思想观念上的束缚相对要少,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

①富于文采②善于描写人物

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基本趋向就是从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文学性最强的是《孟子》《庄子》。

1、《老子》的某些内容很早就有流传,后来才被整理成一部书,是一部以政治为中心的哲理著作,也牵涉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全书约五千字,分八十一章。

2、《论语》是孔子言论的记录,其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显示了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深刻的认识。

3、《墨子》具有系统性的论辩内容,主张“兼爱”,提出“非攻”,要求“节葬”“节用”,古代最早的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

4、《孟子》不仅仅着力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常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富有气势,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横行无阻。善于运用比喻、寓言,借形象帮助说理。

5、《庄子》的中心,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人生的价值在于“全性保真”,通过体悟“道”-宇宙本体,达到生命的完美境界,《庄子》表现出了一种矛盾的人生态度: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存实践中,作者感觉到个人是毫无作为的,为了逃避冲突与危险,不妨混同世俗,委顺求全;然而在理念和想象的天地里,作者却渴望摆脱一切精神束缚,追求超越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

《庄子》是文学性最强,文学成就最高的,通过艺术想象来描述理想的人生境界,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

6、《荀子》荀况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

第四章“秦汉辞赋”封建专制与思想统治的确立,极大地束缚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辞赋成为秦汉时代文学创作的主流。

1、“辞赋”通指楚辞和秦汉时追仿楚辞风格的。具有抒情诗特征的作品以及汉代新兴的以体物为主,性质介于诗文之间的作品。

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繁盛的时期----秦汉

2、秦与西汉前期是辞赋从楚辞模式向典型的汉赋模式过渡的时期。

3、西汉第一位重要的辞赋家是贾谊,《吊屈原赋》骚体,赋

4、枚乘的代表作是《七发》,标志着汉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①《七发》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展开的

②《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的文体。 ③《七发》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

5、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突出的一点事极度的铺陈杨厉,表现了对文学的修辞艺术的极大热情。《长门赋》开了后世“宫怨”文学的先河。《洞箫赋》在题材上开了后世的咏物赋和音乐赋的先河。

6、西汉后期最重要的赋家是杨雄《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反离骚》

7、宋玉《神女赋》《高唐赋》

8、东汉前期重要的辞赋家班固《两都赋》

9、东汉中期著名的传统大赋张衡《二京赋》

10、东汉末期最著名的文人蔡邕yong

第五章“秦汉散文”

1、西汉政论文代表性的作家为贾谊,《过秦论》最为著名,被鲁迅称为“西汉宏文”。 西汉最早的抒情散文,东方朔《答客难》

西汉中期的抒情散文,以司马迁《报任安书》成就最高

2、东汉的论说文:王充《论衡》八十五篇

3、《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古代第一部通史,由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 本纪: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生平和政绩,是全书的大纲

表: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以便查检

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

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在汉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

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司马迁的目标是“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史记》拒绝歌颂而采取批判的态度

? 司马迁赞赏汉“清静无为”的统治政策

? 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一种不可遏止的冲动

? 《史记》并不以官方的、现实的、习见的评价作为标准,独立而自由的思考使司马迁认

识到历史的复杂性,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也并非很简单。

△《史记》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发

愤著书”写作本身也成了司马迁自己对死亡的心理体验。

? 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

? 从总体上说,《史记》所描写的人物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 ? 特意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

? 司马迁在写作人物传记时,使用了文学的叙事方法

? 极少排比人物履历,《史记》以“实录”著称,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在重要

史实方面严格推究,不虚饰、不隐讳

? 《史记》的叙事手段也非常丰富

? 《史记》语言也历来被尊为典范

影响①从《史记》开始,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性的叙事散文

②突出人物的某种主要性格特征,使得一部分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意味,从而有可能为后世的虚构性文学创作提供原型。 4、班固《汉书》古代第一部断代史

第六章 汉代诗歌

1.五言诗在汉代渐渐发展成熟,后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基本诗形。

2.汉代最早的楚歌,可以追溯到项羽的《垓下歌》。

3.七言诗句,在汉代已经形成。

4.《古诗十九首》的核心内容是书写人生的悲哀,并在这悲哀的背景下寻求获得人生幸福的

途径。诗中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强烈的感觉反复出现。表现夫妇、恋人、朋友之间的相思。擅长借助写景来衬托和抒发感情。

5.“乐府”主管音乐的官府。乐府配乐演唱的诗,魏晋以后称为“乐府”。

6.乐府特色与成就:第一次具体深入的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奠定了中国古代叙

事诗的基础。

7.桑林之会,自诗经以来,桑林常被描写为男女幽会的场所,汉代仍有此余风。

8.上邪,热恋中的情人对于爱情的誓言。

9.《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诗歌中罕见的长篇。

第七章 魏晋文学

1.魏晋时代纷乱而多彩,文人对社会与人生的体验显得格外深刻且丰富,文学因此获得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

2.魏晋社会思潮与文学意识:

(1)士族的兴起与专制制度的削弱。

(2)思想的多元化

(3)文学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

3.士族的兴起与专制制度的削弱

士族的兴起导致封建专制统治的削弱,这个为学创造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和自由想象的空间。

4.思想的多元化

(1)儒家学说的神圣地位逐渐被打破。经学的繁琐和迷信化,使得思想学术界对之产生了厌倦和排拒的心理。随着中央集权的瓦解和地方势力的抬头,这一维护皇权的绝对权威为根本%
文学诗歌五千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205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