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邓世昌纪念馆观后感1500字

时间:2016-11-23 12:18:1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参观甲午战争纪念馆后记

甲午战争纪念馆参观记

秋风萧瑟,我舰停靠到了当年北洋水师驻地,中华名族永远的心痛之处——刘公岛。相信很多国人都不会忘记110多年前那场惨烈而悲壮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会忘记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和那些以身殉国的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不会忘记那段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和瓜分的耻辱历史,更不会忘记先辈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英勇抗争。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我们开始了甲午战争纪念馆的参观。

整个纪念馆由序厅、北洋水师成军、颐和园水师学堂、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大海战、旅顺基地陷落、血战威海、尾声厅九大部分组成,采用综合艺术形式与现代声光电技术相结合的手段,以强烈的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真实而完整地再现了北洋水师成军到覆没的悲壮历史过程。当观看甲午海战场面的再现影片时,我再也难以抑制心中对那些战士英勇无畏的感动与崇敬。血流的遍地都是,染红了船,染红了海也染红了天——我站在黑暗里,再也不能憋住那种心痛的感受,默默的流着泪,为那些永远的英雄默哀,为他们祈祷。当了解到北洋舰队在开战前己显现出炮舰失修,火力落后等弊端,但是由于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竟不顾国难当头,从海军军费中抽款建造颐和园,经费不足和吏治腐败造成北洋水师炮舰年久失修,海军训练废弛,军队战斗力不足。购回数年之内,作为旗舰的定远舰都竟没有得到一次维护、保养、一次设备升级。那号称亚洲第一的舰队,就这样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灰飞烟灭。我不禁握紧了拳头,再也无法抑制对那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愤慨。然后再一次地为之悲哀。当看到爱国将士,明

知无援兵,失守是必然时,毅然与舰共存亡,绝不做投降派,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誓死不屈,有一位将领用血写下了“宁做中华断头鬼,不做日寇屈膝人。当……

走出纪念馆,肃杀的秋风吹得人有些许寒意。遥望四周,刘公岛附近海域早已不见当年的炮火硝烟。参观结束了,而我沉重的心情却再也无法平复,忘战必危,畏战必败!甲午海战、铁甲雄风、亚洲第一的强国梦!这一切都悲壮地付之东流。留给后人的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千古不变的真理和血的教训。“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作为共和国的一名军人,我们唯有用我们满腔的热血,辛勤的汗水,无畏的勇气,去捍卫我们的祖国,捍卫我们的名族。我们只有强国家、强军队、强经济我们才能不被欺、不受辱,才能让这种耻辱永远不再发生。

篇二: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观后感

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观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浪奔浪流,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英雄人物也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无影踪,青山却依旧矗立。在福州,当年轰轰烈烈地创办马尾船政的仁人志士已不在,但船政的文化并未消失,世人仍旧铭记。走进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昔日那彪炳中国近代史的马尾船政就展示在眼前。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经济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前身是马尾造船厂,建于1866年。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 博物馆的前方是一座长长的雕塑墙,那些浮雕展示了当年福建船政的辉煌。还有一架白色的水上飞机,飞机上的漆已脱落得所剩无几,但丝毫不会减少我们对它的兴趣,我和伙伴们仍兴致勃勃地围着它拍照。之后进入博物馆的门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座巨大的铜质浮雕——“铁石同心”,这座浮雕再现了当年创立船政之艰难。而浮雕上几位穿官袍、戴乌纱的创始人的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墙上的壁画让我们仿佛回到马江海战的关键时刻,对于打还是不打,和面对嚣张的法国军队,最后还是服从上级的指示,沉默的选择无力的死亡,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火热的心,激扬的斗志,还有摩拳擦掌的气焰,但一切的一切都已成定局。然后再转向大厅的右侧,看那以蓝色灯光营造出蓝色海洋的氛围的展厅,一片静谧蔚蓝,在这当中,一艘当年福建船政建造的木质帆船正在扬帆。 二楼过道上有一道古香古色的大门,是原船政局的大门,虽然是翻新的,但那古式造型依旧能从中感受历史带来的沧桑感。“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是致格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这是沈葆桢为当年的马尾船政局撰写的头门联。据说当时兴办船政局,被列为“非常之举”,为了完成创办使命,沈葆桢特在头门撰联,以儒家“格物致知”学说,抵制保守派非议,提出精益求精,力求成效的要求,做人进出振作。 展厅墙上悬挂着许多船政时期的物品,不乏有当时的用地图、钱币、海军徽章、船政先辈留下的扳指等小物品配饰;展厅中也陈列着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用过或出海远渡带回来的“大家伙”,例如英文打字机、造型难辨的早期的电话、笨

重的地球仪等等。众多展品都已是锈迹斑斑,有一些还破损严重,只能依稀辨出大概轮廓,但就是这些岁月刻画的痕迹,才让我们更清楚感受到过往历史与现今的差异,回眸历史,感受旧时文化。开放展示的还有一处是模拟船舱,地板、桌椅、墙壁都是木制的,看起来特别简洁,我们站在船舱门口,往里看船壁上的舷窗,宛如真的身处于轮船中。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节目,是探访一个在海上拼搏快一辈子的老海员,老人叙述的经历没有冒险也没海上奇遇,就是这么一个平平淡淡的故事:年少时的他总是盼望着出发,期待着起锚那一瞬溅起的浪花,因为那是代表新航程出发的信号;但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上,四周除了水还是水,广阔的海面总会带给人莫名状的恐惧,唯有轮船一直坚固和身边的伙伴能让心中感到安全,那船就是他和其他海员在海上的另一个家。在文化馆展厅岩壁上,就悬挂有一只船锚,漆着的新黑漆,像掩盖不住岁月侵蚀的痕迹般,仍可寻些许锈迹;绕着碗口粗的铁链,粗糙而沉重,想必也历经了不少的风浪。 在三楼展厅有模拟当时教学的场景房间,里面的铜人栩栩如生,面容神情形象生动,再现了当时船政学子热切学习知识的情景,在当时,船政学堂还请了外国老师来教学,可见当时政府对创办船政的重视。展厅陈列有严复、刘步蟾、萨镇冰等船政精英用过的物品,馆内也有介绍他们的事迹,让我们对当时的那些船政精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据说那时船政学堂招收学子的范围扩大到下层平民,学堂的待遇很是不错,既有教授知识又有工资能拿。再往上的展厅,设置了船政轮机车间景观造型,制作展示船政造船成果之船模,在展馆中,陈列的是中国近代海洋舰队的发展史,从无到有,从木制到铁制、钢制,详细清楚地介绍船政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科技成果。那大大小小的船舰模型,做工精细,很是好看;还有些船只模型很小巧,但船的桅杆、绳索、旗帜、大炮都有。这些虽然只是模型,但通过模型我们也已能想象到真正战船的浩大,那时船政先驱们一步一步摸索学习建造的,相信当年的造船知识对现如今的造船界也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船政文化博物馆内在不同的楼层设立了不同的展区,通过大量珍贵文物、船模、船政精英塑像、车床、罗经、舵轮、海军日记、古炮、照片、文字介绍等展品,以及各种仿真场景,从船政创建、人才培育、海军建设、重大海战、科技发展、文化建设六个方面来介绍马尾船政文化,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

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国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说明了马尾船政文化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在历史长河中,马尾船政虽因历史局限只持续了短短几十多年,但它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马尾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马尾船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也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船政学堂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科技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造船和航海以及其它相关人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由左宗棠创办的船政局,制造出了一艘艘兵商轮船,组建起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船政学堂培养了许许多多海军人才,成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各级将领的供应基地,推动了近代海军的创建与发展。而马尾船政做出的贡献不单单只在航海上,它也在航空方面颇有成就。不仅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出中国首批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飞机;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培养了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是中国航空业的的摇篮。

马尾船政的发展开创出了一段辉煌的历史,由船政培养和造就的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先辈们。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以及他们背后为中华之崛起的努力时常让人们忆起,而马尾船政局在中国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都留下深深的印迹,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站在博物馆顶层,看着馆中悬挂着的战船、旗帜,脑海中不自主地想起那一场场江海战役:震耳的战炮不断地轰炸着,燃烧的炮弹穿透过战船硬厚的船板,

溅起的木板于天空划过一道弧线,又重重砸在海面;炮火声、喊叫声不停歇,千疮百孔的船只已无力停在海面,向着海底沉去,但是战斗还在持续,想赢的信念支撑着士兵继续战斗?? 一艘船舰一个摄人心魄的故事,物已消逝,只留下些许遗物让后人缅怀。时代步伐依旧前进,在当时被称为“中国第一艘兵舰”或“中国近代第一艘水上飞机”的新鲜物,现如今也都归为老古董了。 但马尾船政文化精神却还像冉冉升起的旭日,不老去,不消逝,历百年还影响着我们,相信它还会继续影响,因为它是福州人民涵泳不懈的历史骄傲,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篇三:马列课要求作业——游览张裕博物馆后感(山威)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游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有感

小组成员:孟金鹏 张继凯 李泽昊 柳敦盛 刘韵秋

学院、专业班: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一班

社会实践地点:烟台市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学年学期:15-16学年 第二学期

指导教师:吴文新

爱国的方式都有什么?从我们小时候,就被老师与父母教导,爱国是中华民族的根性,它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志士之中,表现方式千差万别。甲午战争时,我们记住了“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艰苦抗日中,我们感动于为了国家而忍痛与苏联爱妻伽丽分手的高志航的;共和国建成后,我们骄傲于一心向着祖国核事业而毅然回国的钱学森。

而我们可能总是记住了那些牺牲的英雄,那些献出青春岁月的科学家,却忽略了那样一些人。他们没有什么伟大的流血牺牲,却在另一方面为了祖国而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就是那些民族资本家与企业家,是他们为国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财力支援,他们的作用,或许比其他英雄更大。

在和煦的春风中,我们来到了张裕——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第一家公司。在中国,凡是了解葡萄酒的人,没有谁不知道张裕的名字。而它的创始人——张弼士先生,年轻时闯荡南洋,而在他发迹后,提出实业兴邦的爱国理念,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提出了“招商引资,振兴农工路矿”的先进思想。张弼士先生先后投巨资在国内兴办工厂,参与筹办大清银行(中国银行之前身)并任总董,修建铁路等,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弼士先生思想先进,而作为一个共国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也用自己的方式体现着自己的爱国热情。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这块木头上镌刻着的文字,虽然是个只有几年历史的牌匾,却也似有着岁月的痕迹。博物馆位于一处清静的街道内,馆外的路上并没有多少人的身影,只有我们两个班级的人,在有秩序地排队进入馆内。馆外装饰的葡萄藤与葡萄叶,也给博物馆怎天了些许氛围。

进入馆内,我们立刻被充满葡萄酒文化的馆内装潢而吸引。在女性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从欧式的螺旋楼梯上到二层,开始了对张裕岁月的游览。

张裕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在展馆中,我们见识到了百年前的中国葡萄酒,上面的字体还是清朝末期那种像是用毛笔手写出来的繁体汉字,如果不是模型,而是真货的话,那么也是一瓶价值不菲的收藏品了吧。在这些有着岁月韵味的酒瓶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熟悉的几种酒名,比如雷司令葡萄酒,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张裕金奖葡萄酒,这些代表着张裕往日荣耀的名字,想必在将来,也会让其他参观者回想起百年前中国葡萄酒的光辉岁月。

进入建国后的时代,张裕依然作为民族企业的代表,在中国认识世界,联系

世界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张裕的名酒“晋江白兰地”下方的介绍拍中,有着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上面是在1954年时,周恩来总理用这款酒在日内瓦会议上招待外国来宾,由此,这次的外交被称为“金奖白兰地外交”。而在领一张照片中,是张裕公司给毛主席的一封信。1956年,张裕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生产情况报告》。在审阅了信件后,毛主席指示:要大力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而毛主席的这条只是,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了现实,葡萄酒已经进入大多数中国家庭,成为了与外国一样的一款大众消费品。以前在中国人眼中像是贵族才喝得起的葡萄酒,也能在日常进餐时见到它们的身影了。而在葡萄酒知识教育与传播方面,张裕也做出了很多努力。1958年,张裕公司主持并创办了张裕酿酒大学,这所大学为中国葡萄酒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从清末与民国时代开始,各界要人有不少都为张裕题过词。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当时名满天下,人品学问高人一筹,书法又精到。张弼士动了请他题写厂名的念头,以翁同龢的洞明练达,当然知道张弼士非等闲之辈,乐得送个人情,当下大笔一挥,朴茂凝重、气韵天成的“张裕酿酒公司”招牌写就。而在当时,想要得到翁先生的题词,可以说和见到皇帝的难度差不多,但张

醴”,宋子文题“芳冽驰誉”,都有着文雅之气。而要说最著名的一次题词,当属孙中山先生的“品重醴泉”四个字。在建国后,江泽民主席视察张裕公司时,也为张裕题词:“沧浪欲有诗味,酝酿才能芬芳”。

在最后,一位女性讲解员在带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里,为我们讲解了关于葡萄酒的知识。通过ppt的展示,我们了解了葡萄酒的分类,酒杯的用法,以及张裕自身产品的特色。而作为回答问题的奖品,讲解员为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发放了一瓶张裕的白兰地作为奖励。而我自己回答了关于冰葡萄酒的一个小问题,也获得了一瓶。虽然这并不是什么贵重的奖品,但是这也是自身对于葡萄酒知识了解的一个肯定吧。拿起酒瓶端详,琥珀色的液体在太阳下折射出美丽的金光,暂且放起来当个纪念品也是个选择。

未来,我们的人生道路还是个未知数。从事什么职业,会与什么样的人相识,就如同大洋深处的天气一般,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改变的,就是一颗赤子之心。如同张弼士一样,我们并不一定要为国捐躯,

财力,智慧,都是我们能为祖国贡献的力量。

张裕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危急存亡,到国家振兴的岁月,而我们,是要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的一代年轻人。而成为一个能为中国做出贡献的人才,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邓世昌纪念馆观后感15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18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