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报告

时间:2016-11-21 11:03:3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测量学实习技术总结报告

河南城建学院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测绘工程专业)

专业: 测绘工程

学号:

组别:

姓名: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

2010.9

一、完成任务情况

(1)任务来源:

《测量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既有丰富的测绘理论,又有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进行工程师基本训练所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使同学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对提高测量学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实习目的

1、 巩固和深化对测量学课程的理解,熟悉并掌握地形测量内、外业的技术设计、作业程序和施测方法;

2、 培养学生苦练基本功的良好风气,在测。记、算、绘得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3、 培养在地形测量工作中的设计、组织、安排、总结等管理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4、 使每个同学具有严谨、细致、准确、快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5、 认识地形测量的科学性、艰苦性、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增强个人工作的责任感和测绘工作所必须的团结协作精神;

6、 培养同学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地形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

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实践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手段。通过地形图和建、构筑物测设,可以强化测定测设地面点位的概念,能够熟练掌握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技能,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的测量问题打下基础。

在地形图上,可以确定点位、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和直线间的夹角;可以确定直线的方位角,进行实地定向;可以确定点的高程和两点间的高。利用地形图作底图.

(2)测区范围:

河南城建学院4号教学楼

(4)施测单位:

规建系建筑学一班第3小组

(5)工作起止日期:

2011年6月20日―2010年6月24日。

二、利用资料的情况:

(1)利用资料的施测单位、时间:

1、平面控制资料:收集到测区附近两个已知D级GPS点XX。

2、高程控制资料:测区附近XX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次实习高程控制起算点。

(2)坐标系统:

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

(3)采用仪器:

主要测量仪器DJ6经纬仪一套、DS3水准仪一套及测绘、30M钢尺

一副,3M塔尺两幅及绘图所需工具。

(4)观测方法:

高程测量采用两次仪器高法,平面控制测量采用测回法,距离采用往返法,碎部测量采用经纬仪测绘法。

(5)实测范围:

250m×200m

(6)利用资料的精度情况及对利用资料的检查分析和技术评价:

由于实际情况,没有利用已有的资料进行测量,由于是测量实习,所以假设了已知点,但出于联系实际的目的,假设的点不应取整,要符合实际测量。

三、图根控制测量

(1)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 坐标系统采用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起算点假设z-1坐标x=3738268.074m y=38424176.724m,高程104.410m,方位角96°44′06″。

(2) 图形布置、点位设置及数量:

我们组测区主体为一方形建筑,周围为道路,通视情况较好,我们控制点的布置围绕主体大楼设置,为闭合水准路线,共设置了8个控制点,在以后碎部测量过程中,西边有一个区域不能控制,又设置了一个转点TP1。另有一T点,测量方位角。

(3)使用仪器、观测方法:

水平角测量采用的仪器是DJ6经纬仪,测回法。高程测量采用的是DS3自动安平水准仪,变换仪器高法。距离采用钢尺量距,往返法。

(4)计算方法及精度情况见附表一、附表二。

四、等外水准测量:

(1)高程系统和起算数据:

高程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起算点z-4高程108.410m。

(2)图形布置、点位设置及其数量:

同图根控制测量。

(3)使用仪器、观测方法:

等外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为DS3水准仪,观测方法为两次仪器高法。

(4)精度情况:

见附表三。

五、地形图测绘

篇二:工程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工程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经过差不多两个周的工程测量实习,从某个角度来讲,可以说使我对工程测量这门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领悟。毕竟工程测量这门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而不是仅仅只靠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亲自去实际操作和使用仪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学以致用。在这两周的测量实习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是勘查选点方面的,也有一些是仪器使用操作方面的,还有一些是数据处理和绘图方面的。总之,在遇到这些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解决的同时,自己不仅学到了一些方法技巧,而且还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就是我所总结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一、勘测选点:在测量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以前没有选过控制点,对选取控制点的要求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就隔一定距离随便选了一些控制点。但到测量高程和角度时,却发现选取的控制点不符合实际测量要求。因为当用仪器测量高程和角度时,视线却被一些障碍物挡住了,以至于不能进行读数。最后经过重新选取控制点,才把这一问题给解决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在选点时没有考虑一些障碍物对读数的影响。所以,在以后的测量实习中选取 控制点时,不仅要考虑站在控制点观看测量区域的通视性,而且还要尽量避免障碍物对测量读数时的影响。

二、仪器操作与使用:在这方面,我所遇到困难主要就是经纬仪的对中与整平。因为没有经验,在给经纬仪对中和整平时真是花费了

不少时间。有时即使花费了很多时间,也还是对中了整不平,或者整平了对不中。经过几天的摸索,我终于找到了快速对中与整平的方法:那就是先通过移动脚架,把控制点大致移到脚架圆孔的中心,然后再把经纬仪放到脚架上进行对中。当对中以后,再通过升降、挪动脚架来把圆水准泡调到中间。反复操作,直到经纬仪和控制点对中,以及圆水准泡和管水准泡居中为止。因为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快速地进行对中,而且还能快速地进行整平。可以说,掌握这种经纬仪对中与整平的方法,大大加快了我们测量的速度,为我们小组节省了许多宝贵时间。因此,我们可以用节省出来的时间进行复习,为考试做准备。同样,我们用这种方法在操作全站仪时,测量进度也果然明显加快。别的小组看到我们如此快速熟练的使用仪器,都向我们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也有不少小组来向我们“取经”、请教经验。经过我们的一番指导,他们的测量速度也加快了不少。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小组也感到十分高兴和有成就感。

三、数据处理与计算: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时,我们都是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和规格。比如说在保留小数时,我们都是严格按照“四舍六入五看前一位,奇进偶不进”的标准。在这方面我所遇到的困难就是根据转折角来计算方位角,刚开始不知道怎么算,后来才明白如何计算。也就是说计算方位角时,要考虑是如何测量转折角的,要遵循“左加右减”,即测量方向是顺时针时就用前一个角的方位角加上后一个角的转折角再减去一百八十度;当测量方向是逆时针时,正好与顺时针时相反。

总之,通过这两个周的工程测量实习,让我对书本知识更加了解和熟悉,加深了我所学的知识,为自己今后毕业参加这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和做好了准备。所以,这两周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对我的帮助也很大,真希望以后还能尽可能多地进行这种实习。与此同时,由于这次实习是分小组进行的,也让我体验了一下团队合作。我们小组在进行测量时分工明确,所以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任务去做,可以说是各斯其职。因此,我们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和谐,大家做起事来干劲十足,都争先恐后地去做,所以我们的测量结果十分精确,返工量才会那么少,这完全要归功于大家的努力和热情投入。我为我们小组所做出的成果而感到骄傲和高兴,希望我们在以后的测量实习中继续保持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三:测量实习技术总结报告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报告

全站仪的使用和棱镜架设:

1. 全站仪:

架设全站仪时,由于这次没有铅垂,对中时只能用光学对中,但是,光学的对中透镜是安置在调平旋钮之上的,这样的话,在调平气泡的时候会对对中产生很大影响,导致反复对中,效果实在很差。解决方法就是利用撑杆粗调圆气泡水平(在只对一个撑杆进行调整时一直是对中的),然后直接调整水平气泡,调好以后再进行对中,这样只需要在撑杆平台上移动很小一段距离就可以了,对水平气泡影响很小,如果还不太准的话可以直接调节一个旋钮,这样也不影响对中。调平旋钮有三个,水平气泡对中时可以按照三个点组成的三个边来调整。

对于全站仪碎部测量后视点坐标问题。第一次是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时我们没有输入后视点坐标,后来导入数据时才发现有问题,不得不旋转了一定角度(中心就用测站点,旋转角度以及方向可以使用方位角来计算)。第二天我们输入了后视点坐标,但是全站仪竟然不保存!咨询了谢老师才知道,输入后视点坐标以后仪器还需要对准后视点测量一下,尽管这个数据只是为了校核,但是必须测量以后再按下“记录”,全站仪才会记录后视点坐标,但是此时的任何一个水平角都是方位角,因此在手工绘图的时候需要画出一条正北方向线来,而不能使用前一个控制点定的极坐标角。

利用T-COM导数据的时候,是在使用计算机的串口进行通讯,因此所有通讯参数都必须修改使其与全站仪的通讯设置一致(设置有波特率,检校位以及停止位等),尽量设置一致,这样双方数据传输时恰好能同步。还有,安装USB-Serial驱动后系统分配的com端口号可能不是1或者2,这就需要自己手动改一下,在设备管理系里找到这个虚拟的端口,然后手动改为com1或者从没com2(如果com1和com2都在使用中,那还是先把线拔下来再插一次了,谁叫T-COM只能选择两个端口呢?当然了,在T-com软件设置里也得选相应的com口(只有两个选择)。传输数据时,由于com口通讯是一种很早以前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它要求必须先接受再发送,否则先发送的数据电脑不会去缓存,所以就得先在电脑上接受以后再在全站仪上选择发送。后来学习了一下EPS2008,发现它可以自动导入拓普康全站仪的观测数据和坐标数据,就在“绘图”菜单里,不需要其他软件先导成txt文件再往EPS2008里导,但是它的设置选项太多,有些参数不知道该怎么设置,软件的帮助文件这一部分做的很不好,尽管比较多,但是很烦,太专业了,涉及了太多的数据通信知识,建议软件应该做的更加人性化一点。

全站仪在进行观测的时候对碎部点编号是按一定顺序的,它会自动生成下一点的编号,比如在1-1号控制点观测,可以把第一个碎部点在1-1这个文件里取名为1-1-1,之后的编号仪器会自动生成1-1-2,1-1-3,这样对电子绘图和记录草图的人员都很方便。还有,最好一个测站一个文件,方便画图和导入,如果某个控制点测得的碎部点太多可以考虑建立两个文件。在此说明一下,有时碎部点在两个测站都可以看得到,为了绘图方便,尽量使两个测站记录的碎部点数相差不大,这样绘图的时候就不会产生一个测站上测了一两百个点,旁边一个测站只测了二三十个点的情况。还有,在观测时尽量保持大的物体的完整性,比如说测一个房子,尽量在一个测站定下它的三个角点,这样就不会在手工绘图和电子绘图时出现很多分散的点。文件管理也会方便很多。在存储文件中,它只能存不到二十个文件,因此每天的测

2.

1.

2. 量成果必须及时导入电脑,然后从全站仪里删除这个文件。全站仪进行测绘的时候还要把坐标自动计算打开,方便校核。具体手工绘图时只需要测量平距就是了(平距选项中包含了方位角和竖直角、平距、棱镜高等)。 全站仪在进行碎部点测量的时候还可以进行校核,包括主控点的校核和碎部点校核。碎部点校核比较简单,相当于分别从两个测站测同一个碎部点,然后看一下坐标相差多少,再展在图里看一下是否二者能完全重合。对于控制点,最好选三个,一个架站,一个后视一个校核,如果没有三个点可以选择后视点进行坐标高程校核。我们在进行校核时就发现支导线的高差有些超限了。还有,观测时由于棱镜的放置只有圆气泡,为了精准起见,可以先对准棱镜下边的尖,固定水平转动,在用竖直旋钮转上去,看一下是否对准的是棱镜的中心。 距离比较远时,最好选择人少车少的时候进行观测,一是不会阻挡视线,二来不会受到热空气扰动的干扰。在测量碎部点进行主控点坐标校核时发现有些控制点高程差太多,第二次重测高程时,在图书馆门口刚刚停下来一辆大巴,仪器与棱镜相差约80m,视线恰好从车旁穿过,结果盘左盘右高程相差达到1cm(还不是往返侧),后来才发现,看到的图像本身都不稳,上下跳动得厉害。 棱镜的使用: 棱镜使用过比较简单,唯一记着的就是如果换了棱镜高必须及时通知观测的同学,叫他也修改一下棱镜高(这个很好设的),对于不要高程的点药及时记录。 棱镜的高最好自己量一下,我们一组这次就犯了这个错误。后来重新测量了一下,显示1.5m其实只有1.495m,这个主要是支撑的尖被磨损造成的。还有,架设棱镜时一般会选择把尖插到小坑里去,但是全站仪测仪高的时候是从地面作为0刻度开始测的,再加上三号图根点是在地面以上,还有棱镜高度损失,误差就相当可观了。因此测量之前最好想一下怎么把这个误差减小到最小(最好的减小方法就是往返测)。

水准仪和水准尺的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和以前一样,就是这次观测了好几天全站仪以后,发现还是电子的好使,水准仪的十字丝很暗,而且对准设计的不是很合理,如果目标点架设了两把尺子的话很容易读错尺子(我们第一个点就这么测错的)。 水准仪对准目标后一定要记着调整水平气泡,这和全站仪使用不同,全站仪调平一次就可以一直在这个测站使用。对于水准仪,视差影响很大,如果不调节的话,眼睛上下移动产生的误差达到将近半厘米! 还有,建议不要在晚上搞水准测量,首先十字丝本来就很暗,晚上更是看不清楚。 水准尺的使用

水准尺主要是要立竖直了,尺子上的水准气泡一般来说不可信,最好是让观测的同学从水准仪里再看一下是否已经垂直了,还有就是立尺子的同学专门一直负责立尺比较好,因为立的次数多了他会对是否垂直有很强的感觉,我一直负责观测,曾经试了一下立尺子,结果误差很大。红黑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主要还是把尺子立好就是了,其他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报告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01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