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农业系统工程

时间:2018-11-09 10:4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农业系统工程考点

1. 农业系统: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农业各部门或各种作物的生产要素按

各种比例、采用不同方式结合而成的系统。

2.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

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3. 系统平衡:物理学平衡指系统处于某一特定状态(位置),在没有外界干扰时,其状态(位

置)不随时间而变化。平衡又分静态平衡(指系统内部各要素都保持不变)和动态平衡两种(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不断变化,但由于要素间相互作用,宏观上呈现不随时间而变化)。

4. 系统预测:从过去和现在已知的情况出发,利用一定的方法或技术去探索或模拟不知的、

未出现的或复杂的中间过程,推断出未来的结果。系统中的因素很多,进行预测的因素,一是系统决策关系较大;二是本身时间的变化较大

5.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

学科。

6. 系统优化:通过算法得到要求解问题的更优解。数学最优化系指运用现代数学规划对农

业系统各要素配置量求最优解的方法。数学最优化、生态最优化、经济最优化、决策最优化。

7.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农业地域,人类根据生态系统原理,利用生物

技术和生态机能,进行农业生产的综合体系,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一、农业系统工程研究任务:阐明农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的整体运行原理。即建立农

业系统理论;阐述农业系统的研究方法。即建立系统方法;阐述农业经营与农业技术、农业环境的关系。即制定农业宏观决策与专业决策。

农业系统工程研究方法:基础主要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要是数学,尤其是运筹学、统计学、最优化方法等;技术支撑是微电子技术。

目前,在农业系统工程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模型法建立和实现农业系统具有相同性质和功能的模型,运用其来分析研究现实农

业系统,进而明确各部分系统的功能。常用的模型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图解模型、框架模型和结构模型等。

(2) 系统诊断。即采用定性化与定量化的分析工具,对从农业生产过程中获取的数据、

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全面探讨现有农业系统的运行机理,从中找出影响农业系统运转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控制和调整,旨在改善、提高农业系统的运转功能。

(3) 系统预测。即利用对已有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所得的结果,对未来农业系统

的走向做出合理的预测。常用的方法有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数据包络分析、模糊综合分析、Maquist指数法及Topsis法等。

(4) 决策论。运用模型去综合评价实施的各种策略对系统的运行和状态产生的影响,以

选取综合效益最优的策略。农业生产决策支持系统是指以农业区域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微电子技术、管理科学、农学、生态学、统计学、信息论、系统工程和运筹学等多种科学知识,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非结构或半结构化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先验信息、协助明确问题、模拟计算和列举可能方案等多种方式,为农业生产的管理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

农业系统工程研究对象:农业系统。农业系统是一种受人工控制的自然、经济系统。农业系统的功能应该是充分利用温、光、水、土、生物等自然资源,和劳力、各种生产资料、资金等经济资源,生产更多的各类农产品。农业系统的功能应该是不断改善环境,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产创造条件,为人类创造优美生存环境。

二、物理学平衡指系统处于某一特定状态(位置),在没有外界干扰时,其状态(位置)不随时

间而变化。平衡又分静态平衡(指系统内部各要素都保持不变)和动态平衡两种(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不断变化,但由于要素间相互作用,宏观上呈现不随时间而变化)。

三、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由若干组成部分相互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功能的综合

体。系统具有下列特征:系统的内部结构相对稳定;(1)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中各构成要素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系统中各要素的联系相对稳定,以保证系统的有序性。(2)系统内部结构,纵向上表现为系统不同等级不同层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横向上表现为系统同一等级同一层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适应环境1.系统不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它通过环境输入受到环境的影响,又通过对环境的输出对环境施加影响。2.一切环境因子的总和构成一个系统,该系统可作为原系统的母系统,而原系统则是一个子系统。3.系统的发展使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相对稳定,这就表现出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系统可测,系统的内部结构、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系统的变化都是可知,既可以逐步认清系统状态及其变化的性质,也可以测量系统状态的状况及其变化程度。不仅可以对它进行定性研究,同时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系统可控制,系统内充满着矛盾,它们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别,现实系统有朝不同方向变化的可能性。通过正确的策略使系统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就是系统的可控制性。

四、农业系统复杂性,农业所包含的范围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八个部门。从系统的观点看,

农业环境与农业生物的关系表现为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农业是具有多种类型的综合性物质生产部门,因此农业系统也构成了多层次的大生产系统。高层次如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以及副业各部门之间的有机组合,较低层次如种植业中的各种作物组合、林业中的林种混交、牧业中的大小牲畜放牧、渔业中池塘养鱼的鱼种混养等。农业系统一般分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不同结合形式和不同等级的生产类型,表现为某种农业经营制度,并形成农业区。

五、系统评价: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是对新开发的或改建的系统,根据预定的系统

目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对系统设计的各种方案进行评审和选择,以确定最优或次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

六、农业系统农业部、大学、农科院系统、大学、企业系统、银行系统(国家开发银行) 农业部是主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农业部是国务院综合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垦、乡镇企业和饲料工业等产业的职能部门,又是农村经济宏观管理的协调部门。

论述当前农业发展

如何识别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状态变量和环境关系、生态和经济、系统边界

了解农业发展的驱动力:市场技术劳动力

CSA农产品供给与市场消费矛盾,消费者对接农场

系统科学:当前农业生产结构与消费者的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

系统动力学:流程图(消费者与农场的关系)

篇二:农业系统工程复习参考资料

1.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若干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环境就是系统外部整体,或者说包围系统的整个空间。

3.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区别:二者的定义。联系:系统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环境对系统而言,一方面提供条件(如资源、市场等),以维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另一方面又作为约束,制约系统的发展;系统对环境而言,一方面输出环境所需要的产品,同时还输出破坏环境的污染物。当系统与环境相适应时,系统则能很好地发展,当系统与环境不相适应时,则系统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系统的功能就不能够充分发挥。

4.系统的结构是指构成系统的元素及元素间关联方式的总和。

5.系统的功能实际就是指系统的功用和效能。

6.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关系密切,结构决定功能,但功能对结构也有重要影响,只有系统的结构合理,系统才有可能发挥出最佳功能。另外,系统的功能不仅取决于结构,它还取决于系统所处的环境及其组织管理水平。系统结构相同,由于所处的环境和组织管理水平的不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同时结构不同的系统,也可能表现出相同的功能。也就是说,系统的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处的环境和组织管理与生产水平等共同作用决定的。

7.原始的系统都是自然系统,如:天体、海洋、生态系统等;人造系统则是人们将有关元素按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组合而成的系统。人工系统都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如:人造卫星、海运船只、机械设备、生产管理、物流系统等等。

8. 开放系统是指与外部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封闭系统是指与外部环境无关的系统。

9.按照人们对信息的掌握程度来划分系统为:白色系统、黑色系统和灰色系统;全部信息已知的为白色系统;部分信息已知的为灰色系统;信息完全未知的为黑色系统。

10.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动态性、可控性、环境的适应性。(熟悉各自的概念P7)

11.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方法的总和(或总称)。

12.系统工程的特点:(1)系统工程研究问题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详细设计的程序,一般是先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过程总体设计,然后进行各子系统或具体问题的研究。

2)系统工程方法是以系统整体功能最佳为目标,通过对系统的综合、系统分析构造系统模型来调整改善系统的结构,使之达到整体最优化。 3)系统工程的研究强调系统与环境的融合,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4)系统工程研究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采取的理论和方法是综合集成各学科、各领域的理论和方法(5)系统工程研究强调多学科协作,根据研究问题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范围,组成一个知识结构合理的专家体系。 6)各类系统问题均可以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研究,系统工程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7)强调多方案设计与评价。

13.通常把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称为“老三论”,而把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称为“新三论”。

14.菲创立的;控制论是美国人维纳创立的。

15.耗散结构:指在在非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当控制参数达到某一特定临界值时,系统通过涨落会发生从无序到有序的突变而产生的稳定有序结构。

16.耗散结构的特点:1)系统必须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2)系统内部具有非线性动力

学机制

17.农业系统工程是以农业系统总体最优为目标,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对农业系统的规划、设计、试验、研究、调控及其应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的一门工程技术。(P28页看下它的特点)

18.农业系统工程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输出无害、整体最优、结构第一、组装配套、起点非零、实践为主

第 二 章

19.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三维:逻辑维、知识维和时间维。记逻辑维和时间维的步骤P35图

20.并行工程强调的四大要素:加速产品开发周期(T)提高产品质量(Q)降低成本(C)提供优质服务(S)

21. 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这种方法力图使产品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P46它的管理模式)

22.综合集成法是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问题,采取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集成,达到对整体的认识。

23.综合集成法的特点(1)体现了精密科学从定性判断到精密论证的特点;(2)体现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经验判断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精密定量论证过程。(3)可以进行系统分解,在系统总体指导下进行分解,在分解后研究的基础上,再综合集成到整体,实现1+1>2的涌现,达到从整体上严密解决问题的目的;(4)指出了解决复杂巨系统和复杂性问题的过程的方向性和反复性;(5)综合集成法及其研讨厅体系既可用来研究理论问题,也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4.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1科学知识,主要回答这个“物”是什么。(2)事理:是指做事的道理(两层含义:人们办成办好事情应遵循的道理、规律;事理是指方法,帮助人们基于客观存在有效处理事务的方法。),主要解决如何去安排,通常用到运筹学与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主要回答怎样去做。

(3)人理:是做人的道理,主要回答应当如何做。包含3层含义:①协调系统中各团体相互之间的主观关系; ②结合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把人组织在一起有效地开展工作的方法; ③主要研究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之间如何相互沟通、学习、谈判等技巧。

25.五种方法论: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方法论、软系统和硬系统方法论、并行工程方法论、综合集成分析法、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

第 三 章

1、系统分析是在对系统问题现状及目标充分挖掘的基础上,运用建模、优化、仿真、评价等方法对系统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决策者选择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2、系统分析的作用:(1)人们面临的系统大多是开放性系统,决策时必须重视环境对系统的约束,分析系统环境的变化以提高系统环境的适应性,而系统环境分析能够解决该问题。(2)系统通常是由许多层次的分系统所组成,系统与分系统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系统分析中的目标分析、结构关系分析等将为上述问题提供答案。(3)系统分析也是系统建立和系统改造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它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使系统开发、改进计划得以实现。(4)系统分析可为系统决策提供各种分析数据、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利弊分析和可行条件等,使决策者在决策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3、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如下图

4、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1) 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2)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 局部效益与总体效益相结合,必须坚持“系统总体效益最优、局部效益服从总体效益”的原则,但应充分考虑各子系统的利益

5、系统环境是指存在于系统之外的,系统无法控制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信息和人际关系的总称。

6、构建系统目标体系(看案例3)

7、系统目标分析的原则:(1)一致性(总目标与分目标保持一致) (2)全面性和关联性 (3)应变(4)可检验性和定量性

8、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1)目标—手段分析法(2)因果分析法(3)网络计划图法第 四 章

1供的各种可行方案,从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为系统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系统评价五要素(5W1H)WhatWhoWhy时期(When)评价地点(Where)评价方法(How)

3、系统评价的原则:(1)保证评价的客观性(2)要保证方案的可比性(3)保证评价指标的系统性和政策性

4、系统评价的复杂性包括:(1)多目标性、(2)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3)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5、掌握关联矩阵法;熟悉层次分析法的思路(看下面的例题及书P108~114)

提醒大家看一二章的课后习题及下面的案例

切克兰德的软方法论分析步骤

案例1:农田残膜治理

一、首先要对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摆明问题)

(1)、农用地膜可以抗旱、保墒、灭草,增产效果比较显著;

(2)、农户使用地膜的愿望强烈;

(3) 地膜使用状况基本都是春铺秋收,风化严重,回收难度大,回收率低;

(4)、大量残膜的存在已经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二、根底定义(弄清关联因素):

(1)、找到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地膜的大量使用、地膜不可降解、地膜太薄、地膜 回收太晚经受风化时间太长

(2)、关键问题/因素:地膜要继续使用、地膜太薄、回收机具不成熟、无成熟的可降解膜

(3)达成共识(初步找出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思路):在可降解膜成功上市之前,地膜加厚,多余成本由政府买单;

三、建立概念模型:

如果上述关键问题解决的话,系统会变成一种新的状况(概念模型):残膜回收率大大提高,可降解膜逐渐推广,地膜变厚,回收机具成熟回收效果好,土壤中残膜含量逐渐减少。

四、比较、寻求改善途径:

将现有系统与设想的新系统(概念模型)相比较,找出改善途径/方案。

五、选择、设计、实施

从多种途径中选出符合决策者意图的可行的途径并进行具体的设计,最后进行实施。

六、评估

用综合集成法分析

案例2:新疆密植枣园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1:密植枣园新品种引育及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枣品种及其砧木资源的评价、创新及选育研究;开展矮化高密度红枣标准化直播建园技术及其配套栽培关键技术攻关,优化、组装与集成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建立枣园生态环境监测及枣果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实现兵团红枣产业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

课题2:密植枣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南疆红枣直播建园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构建红枣主要病虫害高效预测预警体系;通过环保生物型杀虫杀菌剂的筛选和研制以及“以螨治螨”技术的引进推广,配套应用新型多功能杀虫器等植保绿色控害技术,结合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集成组装枣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升枣树病虫害防治的水平,为新疆南疆红枣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课题3:密植枣园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密植枣园节水条件下红枣需水需肥规律、灌溉施肥制度、水肥最佳耦合指标及其综合调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研发专用溶解性好、有效成分高的红枣专用滴灌肥;优化设计节水滴灌田间管网配置及枣园专用滴灌施肥设备;并研制红枣平衡施肥专家系统,以实现枣园土壤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和红枣生产的优质高效。

课题4:适于矮化密植枣园的自走式红枣收获机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本项目通过密植红枣收获机的立轴双滚筒激振装置、集果、输送、清选系统、超高架底盘 、全液压传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完成整机的集成与优化,开发适于新疆密植枣园的自走式红枣收获机。

解决“新疆密植枣园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问题,需要用到哪几种系统工程方法论,具体体现在哪里?

(1)将问题分解用综合集成法

(2)具体的工程问题用霍尔三维模型

(3)协调各方关系用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

(4)提高研究效率用并行工程方法

案例3:我国某水库建设的目标分析

案例4 某项研制新产品工程的各个工作与所需时间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见下表。作出该项工程的网络计划图及各参数计算

篇三:农业系统工程

结课论文

农业系统工程

基于模糊理论的大学生体质的数学模型

摘要: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大学生体质水平分类, 从而建立个不同等级休质水平标准运用模糊数学方法, 建立相应体质等级模型的隶属函数最后给出大学生体质水平多因素模糊识别的直接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准确性, 应用方便, 较单因素分析更科学合理, 为正确全面评价大学生体质水平探索一条新途径关。 关键词:体质水平 系统聚类分析 模糊识别

1. 引言

大学生体质是反映大学生身体状况的综合指标,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革命本钱,而影响大学生体质的因素较多,因而对其评价具有模糊性。目前,对于大学生体质的研究主要处于定性阶段或评定成绩,其人为因素较多、不科学,而定量测定问题的研究较为缺乏,对此,本文提出一种能科学测定大学生体质的方法。

大学生身体发育测试是体质研究的重要方面, 特别是形态机能指标测量是大学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测试后如何进行综合分析, 准确评判个体体质状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往多就某项指标进行比较, 多指标综合评价尚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尝试应用系统聚类和模糊数学方法, 建立大学生体质等级标准和评判模式为正确全面评价大学生体质水平探索新的途径资料。

2. 资料及方法

2.1资料来源

数据选自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学生体质检测的有关资料, 测试方法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①手册规定进行, 随机抽取男生组共240 组测试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20?1.7。

2.2方法

决定大学生体质本质特征的关键因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大学生体质评价的指标体系,用V = (V1 ,V2 , .Vn) 来表示,它是一个有限论域②。笔者遵循系统的原则,使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科学性、动态性和可比性,选择4个因素作为大学生体质的评价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这四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

由于各指标量纲不同, 将名研究对象项指标的测量值予以标准化, 采用如下公式

xij?xij?xij

xj表xij(i=1,2……240;j=1,2,3,4)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个指标值, ,

示第个指标的平均值, ” n表示样本总数。

标准化后的数据, 按系统聚类的步骤进行聚类分析。

(1) 计算各样本间距离, 将距离最近的个点合并成一类, 采用欧氏距离。

dij?[?(x?x)]'

ik'2jk

k?1m

式中m=4(指标数),i,j(i,j=1, 2, 3, 4……240) 表示样本序号

(2) 定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 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新的一类, 即在, {dij} 中寻找最

小值·,两类结合后, 两类间距离采用最大距离法, 设Gi与Gj是两类样本, 则其距

离定义为Dij

Dij?max{dkj}

xk?Gj

xj?Gk

(3)反复进行步骤(2),使类与类间不断合并, 最后全部样本归为一类, 则聚类过程结束。 寻找阂值?, 将其分为大类, 计算每类各项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

怎样综合评判体质水平优劣, 可看作多因素模糊识别问题采用模糊识别直接方法中的个体模糊识别方法③。

在论域U上有N个模糊子集A1、A2、A3……An,N表示个模式。对于U上任一元素?0,判别?0相对属于哪一模式,按如下最优从属原则。

计算Q=max{?An(?0)

。 ?An}。若(?0)=Q,则认为?0相对属于An

2.2结果

经分类, 取阀值?=3.95, 将名调查对象分为5类, 与习惯名称相对应即差、中

下、中、良和优, 其比例为3.3%、20%、32.5%、30%和14.2%。

根据分类结果, 计算每类人群项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如下表)以均值所代表的点作为该类中点位置, 二倍标准差作为其偏差④。

表1 大学生体质等级水平

将这5种体质标准作为5个体质水平的模糊子集,记住Ai(i=1,2,…5),设

Aixj(j=1,2…4)分别表示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论域U={u|u=(x1,x2,x3,x4)},即u表示个体4项体侧指标值,建立相对隶属于某模糊子集

的隶属函数:

??0?An(xj)??xj?xj21?()??2sj

4

1??An(u)??An(xj)4j?1

式中i=(i=1,2,…..5)表示模糊子集的编号,j(j=1,2,….,4)表示四项体侧指标编号,xj表示个体第j项个体体侧指标相对归属于模糊子集Ai的隶属度,?Ai(u)表示某个

体体质水平相对归属于模糊子集Ai的程度。

2.3应用实例

测得某男生身高167.8、体重55.1kg、胸围86cm和肺活量4120ml,,

参照表中的均值和标准差, 按上述构造的隶属函数公式计算如下:

设u0?(x1,x2,x3,x4)=(167.8,55.1,86,4120)

则?A1(u0)=0.18,?A2(u0)=0.62,?A3(u0)=0.95,?A4(u0)=0.51,?A5(u0)=0.43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A3(u0)=max,那么u0应归属于A3,则该男生体质水平为中等。

3.讨论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 将研究人群分为个等级, 并给出每一等级的均值和标准差,对于不同等级体质状况给出一直接参照的依据, 其中优、良、中、中下和差分别占总人群的14.2%、30%、32.5%、20%和3.3%, 中等水平以上达76.7%, 符合当前大学生体质状况, 仍有23.3%的学生体质处于中下或差的水平, 应引起重视人体是复杂的模糊集合体, 个子的高矮、体重的轻重、胸围的粗细、肺活量的大小都是模糊性概念, 难以明确划分界限, 模糊数学正是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数学⑤, 美国人年创立的这门学科, 用隶属程度来描述差异的中介过渡, 它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对模糊性的一种描述, 本文正是利用这一观点来处理大学生体质水平的归属间题, 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该方法本身是简单的, 但确定恰当隶属函数并不容易, 这需要对被识别的模式特征有足够的了解, 还需要一定的数学技巧, 作者经过多次试验, 初步掌握了大学生体质水平模式特征, 全面确定了较为合适的隶属函数本文综合评价大学生体质水平的模糊识别方法, 经实例应用, 符合经验评价, 具有可行具有可行性在实际应用中, 采用本研究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只要输人项实测指标值, 便可迅速显示个体体质水平, 应用方便性在实际应用中, 采用本研究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只要输人项实测指标值, 便可迅速显示个体体质水平, 应用方便。

参考文献

[1]朱宝玉、李洪兴, 《利用模糊数学对学生体质进行综合评价》, 天律纺院学报1984年第二期

[2]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 《全国体质研究干部培训斑讲义》

[3]汪培庄, 模糊集合论及其应用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

[4]马继汇,吕永成,黄承成1 区域经济实力综合评价的Fuzzy 方法探讨·模糊数学和系统成果论文集1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2000~2001 年广西大学商学院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总汇


农业系统工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90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