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时间:2018-11-09 10:3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

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

[摘要]革命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当今社会,学习长征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要准确把握长征精神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长征精神当代大学生现实意义

一、 选题意义及价值

(一) 选题原因

长征,是党和红军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亡的紧急关头,党领导红军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突破围追堵截,战胜艰难险阻,最终胜利达到陕北。长征的胜利,凝炼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日新月异,长征精神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长征”,在今天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进一步探讨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怎样影响?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长征精神?大学生又是怎样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再结合我们本学期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我们小组成员选择了《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这一课题来开展研究。

(二)选题意义

1、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方向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和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存在一部分人信仰和价值取向世俗化、功利性和实用性的偏异倾向。研究长征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生动而丰富的内容,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明方向。

2、提升育人实效,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夯实基础

长征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险、团结

协作、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特质,对于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结合长征精神开展一系列实践育人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为更好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该选题的学术界研究现状

长征精神一直受到全党和全社会及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它具有永恒价值与永久魅力。关于长征精神的研究,成果比较丰硕。如专著有黄宏等人的《长征精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陈宇的《长征精神万岁》(黄河出版社1997年版)等,这些著作对长征精神的来源、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相关学术论文成果颇丰,它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涵盖长征精神的形成、长征精神的内涵、长征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以及长征精神与人物的关系等。比如,有学者将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严守纪律,听党指挥;追求理想,信念坚定;事实求是,独立自主;牢记宗旨,心系人民;紧密团结,同甘共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一往无前,英勇无畏。有的学者总结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关于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有人认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应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坚持人民群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感召力。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关于长征精神及时代价值研究著述颇丰,但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来研究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鉴于此,本选题从长征精神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这个角度出发,总结新时期长征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及大学生如何践行长征精神努力促进自己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研究成果

(一)长征事迹和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和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不得不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

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各路红军同数十万围追堵截的敌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粉碎了蒋介石消灭红军的企图;战胜了峡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资极端匮乏等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克服了王明的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这些斗争的胜利,保证了战略转移的最终实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历时两年,纵横11省,长驱二万五千里,进行了600多次重要的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河流,越过40多座高峰,最后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是红军用鲜血和生命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人类一切美好光辉的品质,都可以从长征精神中找到”。长征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人们对于长征精神的探讨很多,大的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表述上有所不同。我们想,长征精神就是是为了救国救民,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有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精神;是无私奉献、紧密团结的精神。长征精神始终是我们建设现代化中国所需要的精神力量,更是教育培养新一代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二)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1、长征精神给予当代大学生以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力量。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这不仅指它是空前的伟大壮举,同时也意味着长征途中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是人类历史上为所未闻的奇迹。正像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所说的:“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但都被红军一一战胜和克服了。世界上还有什么军队经历过这样艰苦的军事环境、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呢!当红军到达陕北时,已由原来的30万人减少到3万人,仅幸存下十分之一的力量。然而,红军战士们正是凭借着这种牺牲精神,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奇迹。我们认为,红军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和最杰出的力量,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长征胜利这一奇迹的出现,更不会有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艰苦奋斗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严重淡化。在生活方面,大学生们在父辈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成长,有的人从不做家务,或者很少做家务,缺乏自理能力和劳动观念。因而大学宿舍卫生问题成为“老大难”。在消费方面,有的学生互相攀比,不懂勤俭节约。在学校,学生吃剩的剩饭剩菜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学习上,不少学生缺乏顽强拼搏,苦战攻关的精神。此外部分青年大学生意志力薄弱,面

对困难,一些大学生往往知难而退,缺乏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面对这种情况,长征精神所表现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是最好的教员。

2、长征精神给予当代大学生以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力量。

在那条筚路蓝缕的征程中,没有后勤保障的红军,夺关隘、渡险川、爬雪山、过草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栉风沐雨、饥寒交迫,几乎处于绝境,而红军饮苦若贻,笑迎胜利。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共产党领导人张闻天在1938年陕北工学演讲中说到:“我们那时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西方记者斯诺,将这种力量称之为“东方魔力”。正是这种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铸就了这一革命史诗。 大学时代,正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与信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当代大学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说,理想与信念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精神。但是,由于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置身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一些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与信念的缺失。大学生中上课睡觉,在宿舍打游戏,整天当个低头族玩手机等不良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不少的大学生在本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最后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红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表现出的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正是教育青年大学生的极好教材。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击倒,才能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立志成才,奋发有为,奉献社会。

3、长征精神给予当代大学生无私奉献、紧密团结的力量。

在艰苦的长途跋涉途中,为了防止野菜中毒,战友都争着去尝未鉴别过的野菜;为了让战友活着,将仅有的食物让给别人,自己忍饥挨饿;有的同志负伤了,有的同志倒下了,大家背着、抬着也要一起向前走,干部战士轮流抬担架;每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战士们总是毫不犹豫的把希望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那时候,生活虽苦,但大家都时刻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精神充满部队。由此,一位外国学者赞叹:长征赋予了中华民族许多世纪以来所未曾见过的异乎寻常的团结和非凡气概。

回望历史,省思自我。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又是否继承和发扬了“无私奉献,紧密团结”的长征精神?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多数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和判断问题往往都以“我”作为衡量标准,不太懂得理解和尊重

他人,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此外,缺少对制度、规则、秩序的尊重,不喜欢被约束,也是大学生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的普遍表现。长征中凝聚而成的心系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紧密团结的精神启示大学生,只有团结协作,才有战斗力,他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一) 研究不足

关于长征和长征精神,我们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身为理科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长征精神缺乏系统的了解,仅仅从一个大学生的角度和较为浅显的层面去思考长征精神的现实价值,研究视角不够宽阔,而且研究深度不够。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基本沿袭了传统研究方法,通过上网查阅文献资料来了解长征及长征精神,缺乏突破和创新。且网上的资料收集得来的资料也是很零碎,因而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未能全面。

(二) 下一步研究构想

下一步研究要以经济全球化与社会转型期的影响、文化多元化与新兴网络媒体的影响、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精神内涵、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等方面为落脚点,把长征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格化载体,不断拓展长征精神的时代性,挖掘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理论上的动力。

五、研究性学习收获

此次课题的研究,我们小组的成员付出了许多时间来查阅资料和研究讨论。此刻才切身体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道理。此次研究,受益颇丰。我们不仅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并从长征的伟大事迹中获得心灵上和精神上的收益。相比长征中的艰难困苦,现在我们面临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要容易解决得多,长征精神时刻鞭策我们要努力奋斗,迎难而上,将压力转化成前行的动力。同时在此次学习中,也有一些意外收获,通过多次的探讨和争论,反复的磨合,我们组员之间增进了友谊,彼此之间更是增添了几分默契。

篇二:论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

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班

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是一部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在长征征途中培育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五大基本方面,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这在当今纷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长征精神具有精神导向、凝聚向心、感召励志、教育塑造的时代价值。

一、实事求是 长征的胜利,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指导战争的结果。长征之前和长征初期,党内“左”倾错误的领导者脱离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导致了红军的严重挫折。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会议,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典范。在长征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正确的军事指挥,确定正确的战略立足点。各路红军在实行战略转移初期,尽管北上抗日的总方针是明确的,但具体的战略立足点和行动路线,是根据战争形势、沿途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全国总形势的变化、敌我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来选择确定并不断调整的。中央红军经过了去湘西、到川黔边、到川西或川西北,最终北上陕甘,将革命

大本营奠基西北的过程。其中,在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后,根据毛泽东等同志的建议,放弃与湘西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改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放弃在川西或川西北建立根据地,北上陕甘,都是关系着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红

二、红六军团从湘西到黔东、黔西北,从乌蒙山区到甘孜、炉霍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直至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曲折的道路,最终全军北上;红25军经桐柏山、伏牛山进至陕东南地区,并为策应主力红军转战到达陕北;红十军团遭到重大损失后,毅然坚持闽浙赣游击战争,使红军由挫折走向胜利。所有这些都表现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伟大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长征的胜利。

二、开拓创新 创新,就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它是发散思维,是求异思维,其主要特征就是要具有怀疑精神。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正如邓小平所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自遵义会议到长征胜利结束,每一个战略方向的合理选择,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科学确定,每一套战略战术的正确实施,每一次战役战斗的重大胜利,无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的结果。

我们今天走的路也是前无古人的,形势更加复杂,要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必须自主创新,闯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崭新道路。

三、联系群众

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红军的路线始终坚持了这一点,这是红军赢得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的原因。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主动关心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沿途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因而自告奋勇地做红军队伍的“靠山”,为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收集情报、救护伤员,不少民众还直接参加了红军队伍。人民是革命的母亲。正因为有了沿途广大民众的拥戴和支持,党及其领导的红军才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敌长城。红军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党和红军践行根本宗旨的胜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

四、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以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括红军将士在内的近代以来中国一切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神的统一。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我们今天纪念长征的时代要求。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伟大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就要发扬传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续写前辈震古烁今的长征故事,用时代的创造延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篇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是长征在当代中国的延续,是异常艰巨而又复杂的事业。在新的征途上,不闻金沙水拍,同样要闯激流险滩;未见大渡桥横,同样要斩关夺隘。伟大的长征精神,始终是我们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有力法宝。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藐视困难

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艰难困苦是罕见的,战斗极为频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英勇的红军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这是艰苦军旅中的一幕:天上有敌机,身后是追兵,红军战士的背包上贴着白纸,写上生字,边行军边学文化。面对血与火的考验,笑对艰险,视死如归,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六、集体领导

篇三:论长征精神对现代军人的重要意义

长征精神的现代意义

同志们,大家刚才看到的片段正是电影《长征》中的画面,影片《长征》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红军辗转迁徙时的艰难险阻,再现了我们党在面对危机时的坚韧与不拔。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而且给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而今年正是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实现“四个犍为”、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迫切需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就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探讨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所在。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做下这样一首诗: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毛泽东写的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他以其独特的魅力突破了时代和国界,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也为整个世界所称颂。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是不屈不挠的求索、是无所惧的前行、是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什么是长征精神?不同的人对长征精神有不同的概括。

(一)理想科学,信念坚定。

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根据地丧失殆尽,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长征开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和领导红军的李德在战略转移中奉行逃跑主义,又造成湘江战役的惨重失败,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党和红军并没有停止步伐,凭着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红军迅速从初期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胜利的坦途。

(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根本不容许红军有立脚之地和喘息之机。部队在敌占区转移,人生地不熟,物资供应毫无保证,缺少粮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啃的是树皮。转战途中,天当房、地作床,日晒雨淋,风餐露宿,野菜充饥,篝火御寒,几乎每天都有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官兵献出生命。即便如此,红军将士也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成功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浪涛翻滚、暗流涌动的条条江河,穿越沼泽遍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强健了体魄,磨砺了意志,锻炼了作风,提高了战斗力。

(三)独立自主,唯实创新。

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红军之所以被迫进行长征,最直接的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拒绝并压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亦步亦趋地跟着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无视中国革命的现实,无视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创造,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精神,从而也就完全丧失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自主权和能力。红军长征初期接连受挫的惨痛教训警示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但中国革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右、反对“左”、坚持正确路线,基于中国国情和红军战略转移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取得

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种战略战术的实施,每一次战役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是我们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硕果,使党和红军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

作为一次涉及全国各支红军部队和各个根据地的大范围战略行动,全党能否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几支红军能否完全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和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拥兵自重,反对中央北上方针,提出南下的错误主张,公然与党中央对抗,妄图分裂党和红军。在这种危急关头,红军官兵从革命事业的根本大局出发,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与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展开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最终避免了红军的分裂。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帮互助,把战友当做亲人,把部队当做自己的家,凝结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革命集体。正是这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使红军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五)心系群众,依靠群众。

长征胜利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处处关心和爱护人民,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以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作战,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障,客观上也为就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深刻认识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2006年10月22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对长征精神作了系统的概括,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风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而在这当今纷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长征精神又具有精神导向、凝聚向心、感召励志、教育塑造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长征精神在社会凝聚中作用的意义表现。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无产阶级的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武器低劣,衣食匮乏,但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括。几十年来,在中国一提起长征,几乎妇孺皆知。长征精神感召激励价值是红军广大指战员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价值。正是有了这样全面丰富的感召激励价值,才使得长征精神能够把人的活力、人的激情、人的信念、人的力量鼓动起来燃烧起来。

长征精神规范导向价值主要是指长征精神对人的信仰的确立,人格的形成和价值取向的确定等方面发生规范引导作用的意义的表现。长征精神通过规范引导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勇于克服困难,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真正体现精神价值在人的进步和完善中的实现。

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主要是指长征精神在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发生教育塑造作用的意义表现。科学地认识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对于用长征精神教育人培养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前进。

现在,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多少年来,长征精神已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犹如一颗闪亮的星,射出璀璨的光芒;长征精神又

像一杆路标,指示着青年一代的人生航向;长征精神是一本大书,给人以人生的思考,生命的启迪;长征精神更像一粒种子,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精神有永恒的价值和永远的魅力,它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三、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一个可以把全体人民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个纽带和认同就是新时代的长征精神。“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国人凝聚已久的情结,需要不断通过与时俱进的长征精神凝聚形成全国人民的向心力。

(一)长征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军长征,条件极端艰苦,“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可谓步步有艰险,处处是绝境,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然而,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红军最终经受住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红军将士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革命事业必然胜利,发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无私奉献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扭转了危难局面,终于实现了党中央确定的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为中国革命打开了胜利局面。长征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团结一心、克难奋进、一往无前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和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早在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发扬长征精神,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邓小平指出: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新的伟大长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一场全新的伟大事业,与红军长征时的任务、环境、条件有了极大不同。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政治上高度成熟,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持续


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86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