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时间:2018-11-09 10:3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祖国的传统文化

祖国的传统文化

我知道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说,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重阳节饮菊花酒登高,我就说说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和饮菊花酒吧。

天气: 时间:2007-12-5 19:57:03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怪物有二件宝物,一件是装着毒气的瓶子,一件是装着红水的袋子,它每次重阳节的时候,就到村里来把村子的村民毒死。

有一个小朋友他叫乐乐,他的父母被妖怪的毒气毒死了,乐乐一次又一次的躲过了毒气,他到了18

岁的时候,去了一个地方学了九九八十一天的剑法和刀法。

他回来的时候,乐乐叫村民们拿着菊花酒和菊花去登高。怪物变成了一条黑龙,把瓶子里的毒气放了出来,乐乐拿着除龙刀,喝下了一口菊花酒,然后把另一半喷到除龙刀上,他骑着仙鹤飞过去,一下子砍掉了黑龙的头,因为菊花的香味,毒气的瓶子就没有了,红水也

扑过来,因为人们都登得很高,而且黑龙已经死了,红水也没有了。

所以人们重阳节要登高饮菊花酒。

我知道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说,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重阳节饮菊花酒登高,我就说说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和饮菊花酒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怪物有二件宝物,一件是装着毒气的瓶子,一件是装着红水的袋子,它每次重阳节的时候,就到村里来把村子的村民毒死。

有一个小朋友他叫乐乐,他的父母被妖怪的毒气毒死了,乐乐一次又一次的躲过了毒气,他到了18

岁的时候,去了一个地方学了九九八十一天的剑法和刀法。

他回来的时候,乐乐叫村民们拿着菊花酒和菊花去登高。怪物变成了一条黑龙,把瓶子里的毒气放了出来,乐乐拿着除龙刀,喝下了一口菊花酒,然后把另一半喷到除龙刀上,他骑着仙鹤

飞过去,一下子砍掉了黑龙的头,因为菊花的香味,毒气的瓶子就没有了,红水也扑过来,因为

人们都登得很高,而且黑龙已经死了,红水也没有了。

所以人们重阳节要登高饮菊花酒。

篇二:走进祖国传统节日.3

《走进祖国传统节日》综合实践实施方案;和美实验学校褚博;一、活动主题提

出的背景:;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二、活动

目标;1.知识维度的目标;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风俗习惯、地方风土人情、

描写;2.能力维度的目标;学生在经历与体验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提;3.情感、态度维度的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在深入认识中国传统

节日的基础

《走进祖国传统节日》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和美实验学校 褚博

一、活动主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

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养我们中国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学期“节

日文化”主题研究活动开展之后,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越发感到祖国传统节日所承

载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由“没意思,没什么认识,不如洋节

日”到从心底里流露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喜爱和为自己的祖国拥有灿烂的文明而

自豪。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校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题仍然走探究传统、感受

历史的路子——《走进祖国传统节日》由此产生。我们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本

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

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

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维度的目标

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风俗习惯、地方风土人情、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等知识内

容合理恰当地融入整个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内

容,进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在活动中

自主获取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方法性知识的的获得与掌握。

2.能力维度的目标

学生在经历与体验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

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在研究小组子课题

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调查与访谈技巧,提高规划安排能力,学会整理与分析

有效资源,运用创新思维探讨实施活动计划。

3.情感、态度维度的目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在深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与使命感,端正对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摒弃崇洋媚外的不正风气,继承

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实施准备

1、课程资源导航:

(1)收集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风俗习惯,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杂

志,询问父母、长辈和民俗机构等方式;

(2)与少先队辅导员联系开展主题活动,“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是最现实的爱国

主义教育。与计算机、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联系,取得支持,多学科教师参与

组织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全面考察的综合实践活动。

实施过程

七、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发现问题、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学生学习课题,撰写出活动计划,计划力求涵盖主题、小组分工、研究阶段、

探究方式等各项内容。主题确定后,活动就全面铺开。师生共同确定实施本课题

的调查点:

1、了解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习惯。

2、向家长询问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典故。

3、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古往今来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

文化。

4、向家长询问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了解中国历史背景。

第二阶段:师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

1、认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为主要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认识中国民间传

统节日文化,以及它们的传统风俗习惯。

(2)依据它们的风俗习惯,全班交流各自的感想,写出有感日记或记录等。

(3)配合主题开一次专门的班会,针对主题节日,办一次小报,以表达对生活

的热爱。

(4)了解学生对各种节日的需求,以及他们想对家长说些什么。

2、了解中国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

(1)向家长询问中国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2)学生全班开一次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差异问题进行讨

论,找出差异的主要原因。

(3)学生上网或有关图书资料查询,了解家长所不熟悉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

差异。

(4)全班交流自己所得。

(5)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所得。

3、调查各种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

(1)向家长询问民间常见节日文化的起源,以及它们的形式。

(2)上网或查阅图书了解节日文化的起源,师生共同研讨起源的原因。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指导学生写出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体会,整理实践报

告资料。

5.班级趣味活动

①动手品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包粽子、做汤圆

学生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包粽子、做汤圆,在动手劳动中深入体会传统

节日风俗的乐趣,品尝与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②我是小小朗诵家——描写中

国传统节日的诗词朗诵

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的资源,查找符合要求的诗词并背诵自己喜欢的篇

章,在朗诵比赛中汇报自己的成果。通过朗诵活动,帮助学生从诗词的角度加深

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

③我是辩论小能手——外国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谁更好

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引导他们收集与辩题有关的知识内容,在辩论过程中端正

学生对中外节日以及中外文化的态度,培养学生信息筛选、表达交流及临场反应

等能力。

6.学生将调查、访谈、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收集的信息以及在班队趣味活动中的

收获与心得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7.成果总结交流及宣传展示

①各小组成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总结。小组

在班级汇报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并接受其他各组的互动提问并进行答辩,完善

结题报告。做好学生对此次实践活动的反思指导工作。

②指导学生利用PPT、小报、图片及影像资料等制作成果集于展示板,

在学校及街道社区举行成果展示活动,个人设计,用画画的形式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节日文化。提高人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宣传我国传统文化。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分解课

教学目标: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灿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探寻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了解,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本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并确定实践活动课题,进行分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确定实践活动课题。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

【教学分析:教师课前要充分了解节日知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梳理。预设:春节、元霄节、清明节(公历4月5 日)、除夕(腊月三十)、植树节(3月12日)、劳动节、青年节、端午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七夕节、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元旦、记者节(11月8日)、护士节(5月12日)、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泼水节、火把节、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

请讲到“春节”、 “端午节”、“中秋节”的学生上台写出节日名和时间。

小结:从刚才的交流中,我发现同学们知道很多节日名,但对节日的时间都不是很了解。

二、新授

A分解主题

1.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

⑴看看台上的同学写对了吗?

【教学分析:学生写的节日时间往往不会注意加上“农历”二字,教师应抓住时机,进行质疑:我觉得他们写得不对,大家想想看为什么。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日历上有两种日期,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公历日期还是农历日期。这样为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埋下了伏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我们的日历上可有两种日期:公历和农历,这些节日的时间是公历日期还是农历日期?所以在日期前还应加上“农历”二字。(板书:农历)

⑵同学们,像这样从古代就已产生,一直流传至今,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学

生齐读: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一般都使用农历日期,这是因为我国古代人民采用的是阴历纪年法。

【教学分析:通过这部分教学,什么是传统节日在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印象,这时,还应一鼓作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因此,接下来设计了“辨一辨”的教学环节】

⑶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中的节日中哪些是“传统节日”?为什么?(课件出示)

2.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a.数量多

我国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我们刚才说到的还只是汉族传统节日中最具影响力的几个,除此之外,中国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想不想看看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盛况?让我们随着画面一起感受欢快的节日氛围。

(课件出示)

彝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

傣族 泼水节 傣历四月十五

回族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

苗族 龙舟节 农历五月二十四

师随着画面简要介绍: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九月是伊斯兰教的斋月,在这个月里很多事情都是被禁止做的,只有等到九月的最后一天,斋功完成了,才能行动,所以他们就把这个节日叫做开斋节。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舟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舟,等到龙舟节来临,他们就会举行激烈地划龙舟比赛。中国的传统节日可真是丰富呀!

b节日文化丰富多彩。

⑴同学们想不想做游戏?我这有几幅画,谁能根据画面猜出它们表示的是什么节日?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课件分别出示图片:中秋节(嫦娥手捧月饼)、端午节(秀色可餐的粽子)、春节(身着喜庆服装的小女孩手拉对联,旁边挂着一串大红鞭炮,脚下还撒落着金色的元宝)、清明节(唐朝诗人杜牧的诗篇《清明》)

教师随机板书:起源由来 风俗习惯诗文传说

小结:这些都是有关传统节日的节日文化。

【教学分析: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地渗透了学习的内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分解的主题如泉眼里流出的清泉般自然而出。那么,要达到这种效果,“猜一猜”游戏中的每一幅图片都要紧扣分解的主题,不能选取与此无关或不能表现主题的图片。】 ⑵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都准备好了吗?和同桌互相交流你所了解到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⑶全班交流:你的资料属于“起源由来”、“风俗习惯”、“诗文传说”当中哪一类?从查找的传统节日资料中,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分析:分解主题后,通过让学生相互交流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资料属于哪一类以及从查找的资料中获取的感受,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并渗透如何整理资料的方法。】

小结: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真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⑷想一想,还可以调查传统节日的哪些内容?

师引导:传统节日是从古代就已产生,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它在现代人的心中地位如何,原有的风俗习惯有没有变化?所以,我们还可以调查传统节日的——(板书)发展状况。

B确定课题

⑴这次综合实践课的主题是: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我们就以研究“中国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发展状况”为内容成立一个大课题组,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研究。然后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几个传统节日作为小课题,分成:春节组、端午节组、中秋节组、清明节组、七夕节组、重阳节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小课题。

【教学分析: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了大课题组和小课题组。大课题有助于学生掌握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的整体发展状况;小课题抓住六个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进行调查。这样,既注重了对单个节日的研究,又做到了点与面的结合。】

⑵进行分组。

三、总结

篇三: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品味 ——普丰中学诗词入校课题研究专题简介

一、 课题研究开展的理论依据

1、诗词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国的经典诗词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几千年的文化积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可以真正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诗词的平仄韵律的特点是琅琅上口,充满韵律美,是非常适宜学生诵读的,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和逐步的理解,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熏陶、引导,这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2、诗词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传承诗词文化,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本课题是以《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具体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关注学生作为人的自身要求和终身和谐发展。

3、诗词也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

阳罗洲镇是沅江市诗词创作活动很活跃的乡镇之一,全国当代著名诗人熊鉴、傅作舟就是从我镇走向全国的,如今我镇有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一人、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一人(我校一人)、湖南诗词协会会员两人(我校一人)、益阳诗词协会会员两人(我校一人)、沅江诗词协会会员七人(其中我校有三人)。我镇有着比较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诗友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艺,共同提高。2010年元月,我校被沅江市诗词协会明确为诗词入校定点单位。为我校开展诗词入校活动注入了前进的动力。为了体现诗词之镇的地方特色,开创学校的办学特色,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特提出开展“诗词入校活动研究”的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背景: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把诗教引为学生必修的六门主科之一,指出诗有“兴、观、群、怨”等多种功能;历代教育家也十分重视诗教。可以说,以诗育人,对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我们要认识到诗教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发挥诗词教学的“立德、启智、怡情”的教化功能,将诗词教学与学校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以此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

三、 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诗词进校园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诗词阅读与赏析,还是进行诗词创作与交流,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我们把诗教作用概括为:以诗励志,以诗明德,以诗从善,以诗益智,以诗陶情,以诗向美。它具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诗词进校园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诗词(歌)的引入,可使语文教学能寓美于教、寓教于乐,丰富了教学内涵,拓展了学科张力。诗词的创作源于生活的体验,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是诗词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个崭新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来我乡参加诗教实验的老师都是沅江诗词协会的会员。将指导学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诗词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机会,为学生提供了—个崭新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 诗教活动形式:

1、 让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首先懂得加强诗教以诗育人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加强

领导,成立普丰中学诗教课题研究小组,由中国楹联协会、湖南诗词协会、益阳诗词协会、益阳楹联协会、沅江诗词协会会员周卫平老师负责。

2、 把诗教活动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计划当中。

3、 选定普丰中学七年级班作为诗教活动实验班,以七年级班为基地,开展诗教活动

研究。

4、 诗教活动坚持课堂讲授诗词与课外诗词活动相结合,力争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

提下进行。

5、 将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吼龙诗社,延请沅江诗词协会邬郁原会长、鲍寿康、曹涤

环副会长、李安桂先生、赵冬生先生、刘四清先生、易其美先生作为客座教师来我校进行诗词讲座等等。

6、 为学生提供学习诗词和创作诗词的条件、园地。我们将定期组织学生向《洞庭晨

韵》诗刊投稿,并在学校文化走廊开辟吼龙诗社的专门板块,定期展示学生的作品。

7、 创设诗化校园的环境和氛围。

五、诗教活动开展的策略

1.诗教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我们将坚持诗教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注重校园诗词环境的渲染。走进普丰中学的校园,随处可见脍炙人口的诗句、童谣。橱窗里、花圃内、站牌中、墙壁上,让人感受到的是一股股浓浓的诗意。每一堵墙壁,每一棵花草都散发着浓浓的诗香。我们将经常开展以中华传统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和手抄小报的展示。经常组织学生学习诗词长廊、站牌等处张贴的中华诗词。将经常进行诗教活动。学生耳濡目染的都是中华诗词,这对他们良好品行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诗教工作与共青团活动相结合。

我们今后开展诗教工作,坚持与共青团活动相结合。每学年每学期,我们在制定共青团活动计划和诗教工作计划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力争取得很好的效果。实验班将经常组织如“诵诗会、诗歌接龙、诗文演唱、诗词知识知多少、诗词名人会、诗词典故趣闻发布会”等诗教活动。

3.诗教工作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我们将安排参观、访问、调查、采风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怡情作用。今年,我们将组织部分年级“手拉手”郊游野炊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将安排 “春满洞庭”诗歌实践。学生用已学过的古诗词赞美眼前的一切,用诗词抒写心中的感受。

4.诗教工作与学生学科学习相结合。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诗教也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将让诗教与学科知识学习相融合,与各科教学相融合,通过诗词配乐,配画,配新解,将诗词的吟诵、品味、聆听、体悟融入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中。

5.诗教与学校常规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

学校常规教育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洞的说教、严厉的管制,收效往往甚微。我们尝试着用诗歌规劝学生,规范学生行为。学校将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编写《一

日常规歌谣》,内容涉及学校生活各个方面,今后学校文娱活动或重大表演必有诗词吟诵,节目主持必有诗化的语言,诗词的渗透融合达到了一种胜境。


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76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