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衡水中学高三大联考

时间:2018-11-09 10:3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试题及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全国卷)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在祭告黄帝文中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探析中国现代转型之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

何谓“道统”与“治统”?简单来说,前者主要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这些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思想传统。后者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的传统。

作为“道统”的儒家思想传统,虽在历史上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几千年里基本上“天下所极重”。儒家思想自有真理的闪光点和恒久的魅力,但历代帝王看重的是它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等对封建专制统治合法性的诠释,倚重的是它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巩固,从而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因此,历代帝王都把“继道统”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重中之重。不过,以“继道统”为基础的“新治统”,其“新”是极其有限的。一个新王朝替代前朝,不会去否定其封建专制,而是认为前朝统治失德离道,所以天命转移。不去否定封建专制的“新治统”,只能表现为对治理之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实践中则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总体上不断强化。

中国历史上,“道统”与“治统”根深蒂固,强大到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纳入自己的发展轨道,强大到在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下始终没有瓦解。从这个意义上说,“道统”与“治统”对于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深厚的积淀也使中国天然地缺乏走出传统社会的思想资源和体制基础。当中国要向现代社会转型时,“道统”与“治统”就成为沉重的历史包袱。

世界上许多国家经历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历程,但像中国这样历经百年、遍尝艰辛的却很少。譬如,日本在19世纪中叶与中国境遇相似,但它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向现代转型,不应忽略的一点就是它没有中国这样的“道统”与“治统”。历史底蕴的缺乏在转型时反而成为优势,使其更容易放弃“原来的自己”。而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有识之士也希望通过改良挽救民族危亡,但根深蒂固的“道统”与“治统”却阻碍中国的现代转型。近代I历史上,早期改良派人物王韬说:“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盖万事而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亦人道也。”这是当时的代表性思潮。此后的“中体西用”思潮和洋务运动,与其说是向现代转型的一种努力,不如说是对“道统”与“治统”的竭力维护。再往后,即使辛亥革命敲响了封建专制的丧钟,依然有袁世凯称帝的闹剧。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真正终结维护封建专制的“道统”与“治统”,中国也由此开始真正向现代转型,向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摘编自叶帆《道统、治统与现代转型之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向现代转型艰难的原因,从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顺治皇帝祭告黄帝文中关于“道统”“治统”的话中可见一斑。

B.道统主要指古代圣君、贤臣、孔孟诸位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的思想;治统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传统。

C.儒家思想传统被认定为道统,历史上虽然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在几千年里可以说被天下人极为看重。

D.历代帝王注重的不是儒家思想的真理和魅力,而是其对封建专制合法性的诠释及对统治秩序的巩固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为巩固统治,历代帝王均对承继道统极为看重,在此基础上,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因此,道统与治统根深蒂固。

B.替代前朝的新王朝不会去否定封建专制,只能表现为对统治细节的修补,客观上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C.道统与治统在中国历史上根深蒂固,非常强大,并未因少数民族政权强势侵入而被弱化,并未因西方列强不断侵略而被割裂。

D.作为思想资源、体制基础的道统与治统保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却成为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沉重的历史包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世纪中叶中国与日本境遇相似,却没有能够通过改良或革命向现代转型,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中国有根深蒂固的道统与治统的羁绊。

B.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各种关于改良的思潮、运动,与其说努力同现代转型,不如说竭力维护道统与治统。

C.辛亥革命敲响封建专制的丧钟,仍有称帝闹剧发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始真正向现代转型,区别在于是否真正终结道统与治统。

D.所谓“继道统”,是为巩固专制统治;所谓“新治统”,是为完善专制统治。两者均是对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阻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四八二十四

李世民

商丘的牛肉烩面真好吃。我这样说,伙伴们这样说,就连我们的领导也这样说。

我们的领导叫三元,说是领导,其实就是我们这个工程队临时带工的,说是工程队,其实连领导都算上,我们才八个人,而且,还是大工程队临时派来的小工程队。

工地在商丘归德路附近的一个小巷里,工程也很小,安装一栋家属楼的上水和排水,每天,我们早上从大工地来到小工地,到了晚上再回去,领导说,大概,要半个月的时间。

虽然只有八个人,中午,还是要吃饭的,我们八个人里面,没有人会做饭,就算是有人会做饭,大家总不能背口锅吧,所以,吃饭成了大问题。我这样想,伙伴们这样想,我们的领导三元可能也这样想吧。 ’

头一天中午,我们已经干了半天的活,肚子都“咕咕”地直叫唤,大家撂下手中的家伙,把领导三元围了起来,三元挠了挠头皮,咬了咬牙齿,然后涨红了脸说:“我们去吃牛肉烩面。”三元的话,像给我们注射了一针兴奋剂,大家跟在三元的后面,把三元当成了真正的领导,三元还很煽情地补充说:“商丘的牛肉烩面!”

牛肉烩面馆就在小巷的拐弯处,生意红火,到了里面,浓浓的香味和暖烘烘的热气飘散过来。三元拖着长腔说:“来八碗牛肉烩面——”

烩面馆的师傅四十多岁,说话和气,干活麻利,很快,八碗牛肉烩面端到了我们面前。牛肉烩面真好啊,碗是特大的敞口碗,汤是漂着辣椒油的老汤,汤上头浮着鲜生生的芫荽??

商丘的牛肉烩面真好吃。我这样说,伙伴们这样说,就连我们的领导三元也这样说。

看着大家吃得头上冒汗,嘴角流油,三元捂住嘴偷偷地笑,然后,他又顺势擦了一把嘴,冲着里面喊:“师傅,结账——”

师傅一边回应,一边咧着嘴走过来,师傅说,大碗烩面四块一碗,总共八碗,四八二十四。师傅重复说:“二十四块。”

哈,四八二十四。我想,师傅脑袋里进水了吧,二年级的小学生也知道四八是三十二,这样做生意,赚谁的钱呀!我又想,也许,是师傅忙,忙中出乱。

我看看伙伴们,伙伴们朝我挤挤眼,我又看看领导三元,三元朝我挤挤眼,干脆,我也朝他们挤挤眼,我们心里都明白,我们表面上又装作不明白。说实话,占便宜的机会,我们民工很少遇到,并且,起初我们没有占便宜的意思,只是这位师傅——

三元给了师傅二十五块,师傅找回了一块,很自然。

整个下午,我们一边干活,一边回味着商丘牛肉烩面的美好,议论着四八二十四还是四八三十二。第二天中午,三元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还去老地方吃牛肉烩面,如果师傅记起了昨天的事情,就把欠的钱补上,如果他确实忘了,我们也就不提了。三元是我们的领导,他说的话,我们当然听了。

果然,师傅把昨天的事情忘了。师傅不但不记得昨天的事情了,而且,结账的时候,师傅说:“大碗烩面四块一碗,总共八碗,四八二十四。”师傅再次重复说:“二十四块。”

第三天中午,师傅还是说:“四八二十四。”

直到第十四天中午,师傅一直收我们二十四块钱。

我们都为师傅暗自惋惜,手艺这么好,就是不会算账;我们也暗自得意,商丘烩面真便宜呀!

第十五天,也是最后一天,事情发生了变化。

三元结账的时候,师傅说:“听说你们今天结工,所以,这顿饭就不收你们的钱了。”

我和伙伴们还有我们的领导三元全愣住了。

师傅解释说:“我以前也是民工,挺不容易的。”

我和伙伴们还有我们的领导三元全都后悔了。我张了张嘴,伙伴们张了张嘴,三元也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三元张开了嘴。三元说:“师傅,前些天你算错账了,不是四八二十四。是四八三十二,算起来,我们还欠你一百多块呢。”

师傅笑着说:“四八二十四,没算错。”

师傅又说,几年前,自己也在商丘一个建筑工地上当小工,有一回,他路过一家牛肉烩面馆,很想吃一碗烩面,那时候,师傅还从来没吃过商丘的牛肉烩面,可是,师傅摸摸口袋里,还差一块钱,没办法,师傅只好咽下了口水,走了。当时,师傅想,将来有一天,我也在商丘开一个牛肉烩面馆,现在,师傅的愿望实现了。

师傅接着说:“从我开烩面馆的时候起,只要有民工在这里吃饭,我都要少收一块钱。”

师傅扳着指头,算起了账:“一四得三,二四得六,三四得九,四四一十二??四八二十四,没错!”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巷拐弯处,牛肉烩面馆生意红火,浓浓的香味和暖烘烘的热气飘散着,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温暖的背景,为下文写面馆师傅没有算差账做铺垫。

B.面馆师傅似乎算错了账,“我们“几次相互挤眼示意,这一动作描写说明“我们”对面馆师傅连账都算不对感到好笑,同时也有互相示意不要说破之意。

C.民工们起初不想占便寅,吃完面却占了便宜,大家却没有点破,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有便宜就占的劣根性,揭示了人性深处所隐藏的丑陋。

D.小说描写了民工们去面馆吃饭,面馆师傅故意每碗少收民工一元钱,结工又免掉面钱的令人温暖的故事,表现了人性的真诚、善良和人情的美好。

5、小说开头部分介绍了工程队的一些情况,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5分)

6、面馆师傅这个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

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1933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真茵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室和农场、访问老教授,以获

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爱恩、善学、勤问的他。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可惜的是,回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魏景超积累了四年的书籍、笔记随交运的美国轮船一起在日机轰炸下沉于太平洋底。

回国后执教于金陵大学的魏景超,面对国内农业教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边执教边精心编写讲义、教材。外出采集标本、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拍摄照片、绘制讲解图表等,身体力行。他先后讲授过普通和高级植物病理学、作物病害、真菌学、细菌学、植物免疫学和病毒学等课程。出版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真菌重要目、科、属分类检索表》等优秀教材、书籍。

魏景超十分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细致地整理授课内容、思路,并结合当时最新研究成果的讲 解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确保课堂的高效授课。课堂上,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验室里,他仔 细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及时指正规范;野外实习时,他认真传授观察作物病情和采集标本的知识。他注重因材施教,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把握,对高年级学生侧重独立探索、学习的 能力培养。对跟随他研究学习的十几个学生,他按各人的进修计划进行个别指导,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抗日战争期间,他常到外校兼课,将其所得资助家在沦陷区或家境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他要求年轻助教作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还经常跟班听讲,对缺点加以指正,给予必要的示范。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用“心”教学的魏景超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水稻病害方面,魏景超先后发表8篇重要的学术报告及论文。他实地调查试验,足迹遍布江、浙、沪、闽、粤、桂、皖等近10个省市地区。他编写了《水稻病原手册》,详细记载了我国已发现和国外报道过寄生于水稻的约250种微生物,对重要病原茵简要说明其诱致的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该书作为诊断稻病的工具书,多年来为国内外同行所采用或引用。

在真菌分类学上,魏景超亦有卓越贡献。1948年,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更正了其所属类别,还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茵。晚年的他辗转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曰夜辛劳长达6年,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在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历来重视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他在成都附近调查烟草和番茄病害。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阐明了常见病害的症状、病原、寄主范围及防治方法。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总结出油菜远村育秧、避蚜防病毒的有效措施。

晚年身患重病的魏景超,仍心系国家。1956年江苏省昆山县油菜田发生严重病害之际,他在同志们搀扶下仍然在田间跋涉,观察油莱病情,同行者无不感动。

“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上下求索,魏景超用躬行的一生诠释了践行者的姿态。

(摘编自李姝昱《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

【相关链接】

①分类研究并非易事,寻找理想标本,往往需要连续追索数年。有时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有时也会发生错误甚至失败,但魏景超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摘编自“魏景超纪念馆”)

②一想到祖国多灾多难,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他便忿然而起。他想自己是中国人,又是公费留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摘编自《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魏景超素质超群,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大学毕业后获“金钥匙”奖,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

B.魏景超四年留美期间带回的资料因日机轰炸而随美国轮船沉于太平洋底:任职金陵大学期间,他边执教边编写讲义教材。

C.魏景超曾到多个地区采集标本、考察研究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田间跋涉,身体力行;晚年带病辛苦工作6年,著作颇丰。

D.在真菌分类研究中,魏景超也经历了失败,但他不气馁,鼓足劲头继续干;对出现的错误,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纠正。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魏景超留美期间,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抓住学校资源,埋头钻研,努力摄取国外的新知识、新技术。

B.魏景超回国后任教于金陵大学,授课准备充分,内容新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资助困难学生,竭力培养农业人才。

C、水稻病害研究方面,魏景超发表8篇重要文章,在近10个省市地区实地调查试验.他编写的工具书《水稻病原手册》,多年来为同行所重视。

D.真菌分类学研究方面,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菌;晚年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E.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调查了烟草和番茄病害,考察研究了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

9、本文突出了魏景超多方面的宝贵品质,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3题。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路等皆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东诣太祖。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太祖遣诣柳城。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谭。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峭王大会群长,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宁静四海。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左右失色。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太祖灭谭,署招军谋掾。文帝践阼,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又构间离散,使虏大结怨仇。招出,大破之。寇贼静息。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其治边之称,百姓追思

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B.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C.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D.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通称开国皇帝,这里指曹操。其他如赵匡胤称宋太祖,朱元璋称明太祖。

B.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佩带在身。

C.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

D.太学,古学校名,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时期始设太学,立五经博士。

篇二:2016届衡水中学高三大联考语文

2016届衡水中学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尽管在阶梯式问卷调查中“幸福”一词从来未被提及,生活总体评价还是经常被理解为是对“人是否幸福”的调查。事实上,生活总体评价是想了解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看法,它询问人们生活的不同方面,而得到的调查结果说明人们对于这些方面的心理感受不尽相同。觉得生活还可以接受,也依然会有不开心、忧虑或紧张的感觉。事实上,悲伤、痛苦与压抑几乎是获得美好生活的必修课。参加陆军新生训练营、攻读经济学或医学学位,或亲眼见父母逝去,是人一生中都可能经历的苦闷。过去高低起伏的情感经历,都为人生当下的幸福奠定了基础。当然,开心总是比难受好。即使是不快的情感体验,也可能在未来给我们以幸福的回报。不过处在这些情绪当中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己不够幸福。

既然可以就生活总体评价进行调查,自然也可以就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调查。美国的数据证实了人均收入和是否幸福没有太大关系。贫困会让人处于悲惨境地,而当收入超过一定水平,虽然使人们对生活总体评价提高,却不会让人觉得更幸福。钱只能让人在一定程度上觉得幸福,没有钱而心里感到幸福也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但是,是否幸福却不能作为对人类福祉进行综合测定的有效标准,因为在世界很多地方,人们身处贫困或健康状况不佳,也可能心情愉悦。对于人类福祉的综合测定而言,生活总体评价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全球近3/4的人口认为自己生活幸福。不同的是,2008年,全世界19%的人认为自己在接受调查前的日子里很幸福,30%的人认为自己过得很紧张,23%的人认为自己很痛苦。相对而言,贫困的人们更痛苦,但是快乐与收入水平的关系相当复杂。虽然国与国之间存在差异,但总体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收入水平高低并不是正相关关系。比如3/4的菲律宾人表示生活的很焦虑,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香港地区居民、黎巴嫩人、叙利亚人及美国人。有44%的美国人表示在接受调查前过得很沮丧。这说明,收入高并不能减少这类负面情绪。

对生活总体评价与幸福度(或其他方面)的调查,呈现两幅不同图景。那么,这两者哪个正确?可惜这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期望用单一的方法对人们的幸福程度做出评测,是不切实际的。快乐是好的情绪,认为自己的生活在改善也是正面的忧虑和愤怒是不好的,但这些感受是不同的事情,它们和人的收入及身心状况等方面密切相关。在对幸福评估的时候,我们找不到一种神奇的方法。即便是每人身上都有一个腕表一样的测量仪,把人的每一次快乐心情都记录下来,我们也无法用这些数据来评估我们的生活是否幸福,人类的幸福有多个维度,它们彼此关联但又绝不相同。在对全世界的幸福进行评测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要利用好这一点。

(节选自《胜利大逃亡:健康、财富和不平等的起源》)

1.下列关于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阶梯式问卷中关于生活总体评价的调查,实际是对人是否幸福的调查,因为生活总体评价就是幸福与不幸。

B.生活总体评价了解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看法,所得到的调查结果说明人们对生活的不同方面的心理感受并不完全相同。

C.人们觉得对自己生活还能接受时,也依然会有负面感觉:一些负面感觉虽然让人感觉不好,但几乎是人们获得美好生活所必需的。

D.现在不快的情感体验可能是未来幸福的铺垫,但是难受总是不如开心好,处在负面情绪中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己不够幸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数据证实人均收入大和是否幸福无太大关系,有钱让人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幸福,没钱不见得一定不幸福。

B.贫困会让人境地悲惨,然而过于富裕时,虽然收入的高水平使得人们对生活的总体评价提高,却不能让人感觉幸福。

C.2008年关于人类情感体验的调查数据显示,穷国人们更痛苦,但人的喜怒哀乐和收入水平高低并不是直接对应关系。

D.对生活总体评价的调查与对幸福度(或其他方面)的调查,两者结果不同,而哪一方法正确很难评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一生中可能经历的某些苦闷,可能成为人生的财富,负面的情感经历可以成为以后幸福基础的一部分。

B.人类福祉的综合测定不能以是否幸福为有效标准,因为许多人处于贫困或不健康的境地,也可能心情愉悦。生活总体评价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C.正面和负面的情绪是不同的,它们和人的收入及身心状况等方面情况紧密相关,所以会呈现复杂的情况,无法据此评估生活是否幸福。

D.人类的幸福有多个维度,它们绝不相同没有关联,因此,用单一的方法对人们的幸福程度做出评测不切实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张衮,字洪龙,上古沮阳人也。初为郡五官掾,选为左长史。从太祖征蠕蠕。诸部帅因衮言于太祖曰:“今贼远粮尽,不宜深入,请速还军。”太祖令衮问诸部帅,若杀副马,足三日食否。皆言足也。太祖乃倍道追之,大破之。既而太祖问衮:“卿曹外人知我前问三日粮意乎?”对曰:“皆莫知也。”太祖曰:“此易知耳。蠕蠕奔走数日,至水必留。计其道程,三日足及。出其不意,彼必惊散,其势然矣。”衮以太祖言出告部帅,咸曰:“圣策长远,非愚近所及也。”衮常参大谋,决策帏幄,太祖器之。衮每告人曰:“昔乐毅杖策于燕昭,公远委身于魏武,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 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遂策史委质,竭诚伏事。慕容宝之来寇也,衮言于太祖曰:“宝凭三世之资,城池之固,虽皇威震赫,势必擒殄,然穷兵极武,非王者所宜。昔郦生一说, 田横委质;鲁连飞书,聊将授首。臣诚德非古人,略无奇策,

仰凭灵威,庶必有感。”太祖从之。衮遗宝书,喻以成败。宝见书大惧,遂奔和龙。既克,拜衮奋武将军、幽州刺史,赐爵临渭侯。衮清俭寡欲,劝课农桑,百姓安之。天兴初,徵还京师。衮遇创业之始,以有才谟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太祖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数谈荐之又衮未尝与崔逞相见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衮年过七十,阖门守静,手执经书,刊定乖失。爱好人物,善诱无倦,士类以此高之。

(《魏书·列传第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数谈/荐之/又衮未尝与崔逞相见/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B.太祖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数谈荐之/又衮未尝与崔逞相见/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C.太祖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数谈荐之/又衮未尝与崔逞相见/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D.太祖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数谈/荐之/又衮未尝与崔逞相见/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史为中国古代官名,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B.帷幄原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帷幔,此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

C.委质原指卑幼往见尊长,放下礼物而退出;此指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D.农桑本指种地与养蚕,后来泛指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就是指导农业生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衮能够沟通上下关系。他跟随太祖征伐蠕蠕时,在各部帅和太祖之间起到沟通作用;在杀马可食的情况下,太祖兼程追击,赶上并打败了蠕蠕。

B.张衮深受太祖器重且知恩图报。他时常参与大事谋划,在幕帐中决策,得到太祖器重;他每每向别人说起太祖的英武,认为应借机建功,于是诚心侍奉。

C.张衮洞悉时局。慕容宝前来进犯时,向太祖建议以武力镇压慕容宝;太祖听从他的建议,他写信给慕容宝,慕容宝见信后大为恐惧,逃到和龙。

D.张衮有一定声望。过了七十岁时,他闭门读书,安于宁静,常常手握经书,校定书中的错误;他喜爱提拔人,善于诱导不知疲倦,士人因此推重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三日足及。出其不意,彼必惊散,其势然矣。

(2)衮遇创业之始,以有才谟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天边行①

杜甫

天边老人②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注】①此诗当作于764年,当时杜甫复自梓州来阆州,拟由嘉陵江入长江出峡。此诗为杜甫重到阆州时作。当时当时吐蕃犯境,陇右失守,被战争波及的民众背井离乡,骨肉分离。②天边老人:杜甫自谓。

8.诗歌首联“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人临江“哭”的原因有哪些?(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

“ , 。”

(2)在杜甫《春望》中,写用手挠发、头发稀疏,甚至连发簪都挽不起来的诗句是:“

, 。”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骑在马上

向东

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马也并无特色。嘎绒牵着它对牧民们说:“这是公家的马,每个月都配有口粮。”他顿一顿,带点羞涩说,“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

第一次领到工资,他给黄马购了三只铜铃,铜铃声音极响,成天叮叮当当。远远听见铃声,大家就知道嘎绒来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来,邮件大部分是区乡公务人员的,极少有邮件要给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让他带口信,求他帮着买点啥带回来,或带什么东西去别处,有的要他帮助卖掉新鲜的酥油。嘎绒高高骑在马上,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只管走自

己的路。但下次来,他一定已带上别人嘱托的东西。后来,各牧场的人都随工作人员一样有了习惯,汇聚到路口,像欢迎某位要人。遇上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漠,摆手说忙。

黄马是嘎绒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没醉酒,基本不骑它。最初他牵着缰绳和它并排走,后来他跟在马屁股后,像马领他走。快到区乡,他才翻身上马。听说别的邮递员把配给马的饲料都换了其他东西,只让马吃青草。嘎绒讨厌。公家的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马多了,吃胡豆的马能有几匹?他对这事非常死板,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顾,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着实让人喜爱,就有人想去骑黄马,他摆着双手,一点脸面也不给别人。大家私下里讲,这匹马连他阿妈可能也不会让骑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绒的头发花白了,那匹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绒还是那个风雨无阻的人,那个斜歪着骑马的人,那个不能相信他说话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

一天早晨,嘎绒骑着大黄马去邮件交换点,看见公路一侧搭了许多简易的工棚,上前寻问,说是要修建通村公路。

路一天天加长,比想象中更快。两月之后,一条可以行驶一辆小卡车的小土路通到了几个乡上。县上为这搞了一个庆典。掌声如雷,嘎绒感觉心跳得厉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湿了,忍都忍不住。邮局的领导也来了,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因为激动,嘎绒没理解人家讲话的内涵。邮局领导说:“路修通,我们的邮政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平台。”嘎绒由于眼睛潮湿,不好意思抬起头,嗯嗯地应着,听领导继续说:“你在这没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个年头,贡献不小啊,不过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虑到你在这二十多年的奉献,基本工资会一直照发,到退休,就拿上退休工资了。”嘎绒好不容易将那潮湿的眼睛忍干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看看邮局领导,还嗯嗯地应着。

第二天一早,嘎绒从小土屋出发,骑马取邮件,他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突突突地响着飞驰而去,骑摩托的人是个穿绿衣服的小伙子。嘎绒勒住马,看他很快没了踪影,感慨比骑马快多了。来到交换站,站里那个熟悉的老头一见嘎绒,说:“你怎么来了?”

嘎绒说:“我来取邮件啊。”

老头说:“昨天领导已给你交代了嘛。”

嘎绒这才悟出有什么不对,说:“当时激动,我没听清楚。”

老头说:“送邮件的换年轻人了,骑三轮摩托车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

嘎绒说:“马怎么办?”

老头说:“这么多年了,马自然是你的,现在你一样能领到钱,到年龄还能拿上退休工资,多好的事,把马牵回去,干吗找这累受。”

嘎绒点点头说:“不做事,那工资也不好意思要啊。”说着,默默地牵马走了。 那天许多人都看见嘎绒牵着马,一路淌着眼泪哇哇哭。

这以后嘎绒的许多习惯都没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篇三: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灾异与人事 葛剑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蚀、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人事。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政策。正人君子和书呆往往泥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得到上天的宽恕。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灾情。

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B .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 .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D .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以农立国,大小灾害频繁,需要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B .天象或灾异显示天意,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也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C .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君主举行的祭祀或祈祷仪式能够给臣民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D .皇帝举办一些活动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有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意决定人事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流星、陨石、地震、山崩、水早灾害等,都是天意对人的惩戒。

B .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C . “天人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而泥古不化的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在灾异面前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

D.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作者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5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 . “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 . “笼”,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 .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庞籍不畏权贵。庞新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挤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月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散去,完成8~9题。

沉醉东风 对酒

卢 挚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①,泼煞②心头火。葫芦提③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选自《元曲鉴赏辞典》)

【注释】:①腹内丹:即“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以“神”去炼,认为这样人就会忘却人间是非和私心杂念。这里借指修养性情。②泼煞:扑灭。③葫芦提:当时的俗语,指稀里糊涂。

8.与曹操的(短歌行)相比,虽然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散去的最后两句“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对全曲的情感抒发又怎样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l ) 《庄子?逍遥游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是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2)杜牧《阿房官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3)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工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答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选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裱 画 徐

马 犇

裱画是一门传统手艺,淮城自古多文人墨客,裱画的地儿也就不缺乏了。说是裱画,其实字也裱。

本土出产的画,外地的画,还有那些需要修缮的旧藏,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但后来,有些作坊后继无人,有些作坊不再经营这老手艺,还有些作坊改成了机裱。

不管别人怎样,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一直坚持手工装裱。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边寿民,工诗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他居于淮城天妃宫的芦苇畔,号苇间居士。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裱画的程序复杂烦琐,讲究颇多,对裱画师傅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着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

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 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 .小说从裱画作为一门传统手艺的传承状况写起,这样既交代了写作背景,也将淮城的裱画行业经营不善与”裱画徐”的善于经营形成对比。

B .边寿民是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的大画家,裱画徐在给边寿民裱画的同时,也向他学习,于是裱画徐做到了善裱、能画、工篆刻:

C .小说中有几处介绍裱画技术的文字,这是因为多数人并不很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补充介绍,有利于对裱画徐技术的认识。

D .小说在情节展开时,巧设背景,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淮城的制贩赝品的情况的背景,更能表现小说颂扬诚信为人的主旨:

E . 小说文字不急不缓,运用叙述和议论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等多种手段,非常鲜明地塑造了裱画徐这个人物。

2.“裱画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题目是“裱画徐”,文中比较集中具体地写了有关他的哪些事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不是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人胜,但在不多的文字里仍能靠伏笔照应使小说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侯仁之: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赵阿娜

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

1999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静静地仰望天空多时。当得知老先生就是已88岁高龄的侯仁之,师生们自发地围拢到先生周围,听他讲夜空的广袤、流星的璀璨,还有有关燕园、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作准备。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


衡水中学高三大联考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73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