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文学通识教育课程问题探讨

时间:2019-06-28 00:09:31 来源:免费论文网

文学通识教育课程问题探讨 本文关键词:教育课程,探讨,文学

文学通识教育课程问题探讨 本文简介:摘要:当前,在艺术院校的发展过程中,通识教育是其整体教育体系中的新生事物,自发展以来,其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强化以及倡导通识教育。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艺术院校文学通识教育工作在开展期间,仍然存在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教育水平的提升。对此,在元典视域下,艺术院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析文

文学通识教育课程问题探讨 本文内容:

摘要:当前,在艺术院校的发展过程中,通识教育是其整体教育体系中的新生事物,自发展以来,其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强化以及倡导通识教育。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艺术院校文学通识教育工作在开展期间,仍然存在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教育水平的提升。对此,在元典视域下,艺术院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析文学通识教育课程问题,探寻问题成因,然后科学制定问题处理方案,以保证可以有效促进文学通识教育课程开展的顺利性。

关键词:元典视域下;艺术院校;文学通识教育;问题

所谓的通识教育,又称为通才教育和普通教育,通识教育更加强调以人为本,能够站在人的角度考虑和分析,合理的开展教育工作,以保证可以不断激发人类知识的相互通融,不断对自身潜能进行开发。而当前背景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得艺术院校文学通识教育课程存在了一些问题。所以,在今后教学工作开展期间,应该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不断拓宽通识教育的途径,提升教育水平。

一、艺术院校文学通识教育课程问题分析

(一)学生文学基础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情况下,对于通识教育课程而言,其主要是开设给大一的学生,并且,针对大一的新生,其从高中升入到大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文学功底,因此,在对这一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其也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即便是很多学生具备文学功底,而艺术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学生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虽然可以掌握到一些本国的文学作品,但是针对外国文学,其文学基础并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对其并不了解,从而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面临了很大困难。同时,由于艺术院校学生的综合水平不高,其并不主攻主科课程,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期间,不能对通识教育课程产生兴趣,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积极的配合教师,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厌烦的心理,进而影响了通识教育课程的顺利进行和开展[1]。(二)缺乏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视。与普通高校不同,很多艺术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其通常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专业课程上。而在这种背景下,就使得学生的文化素养逐渐下降。并且,当艺术院校的学生进入到校园之后,学校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艺术专业的教育,并一味地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力求学生可以成为一个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时,只是侧重学生的专业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能力,进而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健全,具有较强的单一性以及固有性,进而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不能独立的解决和处理问题。同时,结合当前通识教育的课程教学水平来看,这一课程的改革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展期间,虽然其融入了通识教育思想,并开设了零散的教育课程,但是对于通识教育的目标,却并没有提出以及明确,也不能将通识教育作为办学的理念以及指导思想[2]。(三)缺乏健全的通识教育机制。当前背景下,在艺术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还缺乏健全的通识教育机制,使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期间,面临了很多的问题。一方面,在课程开展期间,其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虽然,艺术院校已经开展了部分必修课程,并且将一些零散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然而,这些课程之间却缺乏关联,独立性较强,从而使得通识教育课程开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另一方面,在艺术院校的发展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师的配备非常齐全,而针对通识教育的教师,却相对缺乏,很多教师并不具备通识教育资质,教育方法也过于单一,再加上由于师资团队不足,使得教师不得不进行大班授课,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与教师进行合理的沟通,教师也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导致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3]。

二、元典视域下艺术院校文学通识教育课程问题的优化对策分析

(一)明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期间,通识教育无论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素养的提升,还是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正如美国著名的教学家赫钦斯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的通识教育,就无法办好一所好的大学”。因此,在今后艺术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联[4]。在教学中,一位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不仅要具备非常专业的水平,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应该具备非常高的道德修养以及人文素养。对于一些大师的艺术作品而言,其往往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果在对学生培养期间,教师脱离了通识教育,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的文化素养越来越薄弱,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真实含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联,并利用合理的手段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一般情况下,通识教育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以及固有化,以保证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效果和目的。而对于专业教育,其可以将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合理结合,并让二者互为补充。尤其是元典视域下,其就是要在尊重经典,尊重自然,而通识教育刚好与其理念吻合。由此可见,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合理结合起来,并切实落实和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其未来进步非常有利[5]。(二)对通识教育进行合理的定位。在元典视域下,其对艺术院校的办学思想以及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可以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不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培养。所以,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院校应该将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并对通识教育进行合理的定位。对于一所院校而言,其办学理念应该是多种教育理念的集合体,并且,这些理念在融合过程中,不仅不会出现冲突,还会相互补充,共同为一个目标服务。所以,为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元典理念,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明确通识教育的定位,强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针对通识教育的目标,教师应该侧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独立面对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可以具备健全的科学精神,健全学生的人格,保证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建立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可以更好地迎合教育要求,院校领导也积极对通识教育进行改革,保证可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因此,艺术院校在发展期间,也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除了要开设英语以及体育等国家要求的必修课程之外,还应该积极开设一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艺术法概要课程、宗教艺术欣赏课程、文学艺术课程、哲学与理论学课程、中国经典文化传承课程以及外国文化与世界闻名课程等。在教学期间,除了要求学生学习一些必需的课程之外,还应该选择一定数量的文学通识教育课程,并且所占的学分应该不少于总学分稳定1/4。针对这些核心的文学通识教育课程,应该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的始终,保证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自身素养,确保在遇到问题以及困难时,可以主动的分析和思考,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进而保证自身可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三、结语

对于通识教育而言,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育模式,而在艺术院校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通识教育,可以将学生从职业人的培养逐渐转变为人的培养。当前,虽然艺术院校已经积极开展通识教育课程,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以弊端仍然比较多,影响了教育水平的提升,也制约了学生的未来进步。对此,在元典视域下,在今后的课程开展期间,院校应该加大重视,将这一课程与社会实践等合理结合起来,确保通识教育理念可以在学生心中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王爽.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民族院校外国文学通识课程建设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3,11(5):196-197.

[2]肖薇,林萌萌,林雪旭.人文视域下财经院校英美文学通识教育的探究——以广东财经大学英美文学通识课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No.1248(16):145-147.

[3]孙鸿飞,陈秋雷,杨楠.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文学课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1):70-71.

[4]杨翠平."慕课"背景下艺术院校通识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7):192-194.

[5]王承.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艺术教学[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2(1):10-11.

作者:高凤伟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学通识教育课程问题探讨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707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