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第一次盼望史铁生

时间:2018-11-09 10:3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4石景山期末试题及答案

石景山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每组加点字读音不同的是:

A.诘难 奉命于危难之间 ..

B.狭隘 挟天子而令诸侯 ..

C.载歌载舞 载不动许多愁 ..

D.恃才放旷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2.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随手转发的短信,虽然文 ① 飞扬,却让问候的真情大打折扣。

生活中,有的坎坷是别人造成的,有的 ② 碍却是自己设臵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从中吸取教训,就能够避免重 ③ 覆辙。

这件棘手的事情一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实在令人一 ④ 莫展。

A.①采 ②障 ③倒 ④筹 B.①彩 ②幛 ③蹈 ④愁

C.①彩 ②幛 ③倒 ④愁 D.①采 ②障 ③蹈 ④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是:

A.好学者遇到难题,总要找到答案才肯罢休,他们这种格物致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B.中国的汉字以其造型独特、意蕴丰富、形态优美,而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

C.当今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不应该妄自菲薄。 ....

D.《三国演义》中,杨修恪尽职守,却屡犯曹操之忌,终招杀身之祸,实在令人惋惜。 ....

4.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句子恰当的是:

2013年10月11日凌晨,位于石景山区苹果园南路东口的喜隆多商场发生火灾。在长达8小时的扑救过程中,石景山区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长刘洪坤、八大处消防中队副中队长刘洪魁以身殉职。接到火警,当日并不值班的刘洪坤主动赶赴现场,协助组织火灾扑救。6时10分,刘洪坤与刘洪魁把战士们安排在安全地带后, ① ,在浓烟与高温中侦查整栋大楼,开辟灭火线,不幸被坍塌的屋顶砸中,壮烈牺牲。二人的遗体被发现时,依然保持战斗姿态,距出口仅几米远。 ② ,被网友誉为“最美消防员”。

A.①再次走近燃烧了近4个小时的火海 ②他们舍己为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B.①再次走近燃烧了近4个小时的火海 ②他们舍己为人,感动了无数人

C.①再次冲入燃烧了近4个小时的火海 ②他们舍己为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D.①再次冲入燃烧了近4个小时的火海 ②他们舍己为人,感动了无数人

5.对下列名言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分析:孟子以排比的方式列举了人在不同境遇中的表现,体现大丈夫坚贞的操守。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分析:司马迁运用“泰山”和“鸿毛”的夸张表述,抒发了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

C.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分析:雪莱以反问的语气,强调希望与苦难同在,启迪人们乐观地面对坎坷不幸。

D.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华盛顿

分析:华盛顿将“友情”比作“成长缓慢的植物”,告诫人们友情需要耐心培育。

6.对下面请假短信中画线句子修改不恰当的是: 老师您好!①我昨天外出,不小心偶感风寒。②今天早晨因发烧、咳嗽等症状,③所以去社区医院就诊。④落下的功课会尽快补上。请您批准。

A.将第①句修改为“我昨天在外,不小心偶感风寒”。

B.将第②句修改为“今天早晨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

C.将第③句修改为“需要去社区医院就诊”。

D.将第④句修改为“特向您请假一天”。

二、填空题(共8分)

7.默写(共5分)

⑴马作的卢飞快, ①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分)

⑵ ②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1分)

⑶浊酒一杯家万里, ③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1分)

⑷《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④ , ⑤ 。(2分)

8.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章回叙事,每回之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即“回目”),以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将下列《水浒》中的回目补充完整。(3分)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 ①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 ②

施恩三入死囚牢③ 大闹飞云浦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随着大型亲子体验式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班同学希望抓住这一契机,在本学期期末的家长会中,就家庭教育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9.我班同学在学校中进行了相关调查。请根据下面的调查结果和采访记录,概括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3分)

【调查结果】

家长会参加人员统计图 学生作文写作内容统计图

80%70%

60%

50%

40%

30%

20%

10%

0%

【采访记录】

某同学:因为爸爸平时加班应酬多,所以我生病的时候,都是妈妈带我去看病。遇到困难,我首先会想到

找妈妈帮我解决。

班主任老师:我们班里平时与父亲接触较少的孩子,大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比如不善与人交往,在竞赛

活动中显得胆小、畏缩,体育锻炼中也不积极。

10.中国自古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有许多故事流传至今。请结合下面材料,判断应将下面哪则事例推荐给父母,并从中归纳出三条值得借鉴的教育经验。(4分)

【材料】

家庭教育既没有固定的教育情境,也没有系统的教育计划,更难考核其教育成果,因此对家长而言不是一项硬性的任务。在家庭教育中,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孩子会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家庭教育中,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赏也很重要,比如温存的微笑、亲切

的抚摸、友好的合作,都是对孩子的鼓舞,会使孩子表现得更为出色。

【事例】

①谢安在大雪天与孩子一起赏雪、咏雪。(出自《世说新语 咏雪》)

②仲永的父亲领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出自《伤仲永》)

11.同学们准备在板报上写两句寄语表达对父母的情感。请根据下面同学搜集到的歌词,将寄语补写完整。(要求:两句话句式一致,字数相同)(4分)

【歌词】

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

——《爸爸去哪儿》主题歌歌词节选

是你创造了这个家,然后又创造了我。是你拖着我的手,从昨天走到现在。我亲爱的爸爸,你是我最崇敬的人;我慈祥的爸爸,你是我未来的偶像。

——《父亲和我》歌词节选

寄语:母亲给了我血肉,哺育我成长;。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12-14小题。

陈涉世家(选段)

司马迁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臵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扶苏以数谏故 ⑵为天下唱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然足下卜之鬼乎? ⑵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陈胜、吴广起义能够得到士卒支持的原因。(3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第一次盼望》,完成 15-17小题。(共15分)

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的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

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我就这样念念叨叨的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

④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⑤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5.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4分)

16.第④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4分)

17.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7分)

(二)阅读《说“帘”》,完成18-19小题。(共8分)

说“帘”

陈从周

①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十分宜人。小天地起了变化,是这帘在左右吧?

②帘,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天已是人去楼空。我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这句词来,真是伤心惟有自家知。有人说,“帘”与“怜”“恋”音同,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③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让空间产生实中有虚、静中有动的效果。说得率直点,即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而是变化无端。因此帘底纤月,帘后佳人,隔帘双燕等等,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

④“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帘的运用则更加灵活。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于是因帘产生了“珠帘寨”“水帘洞”等许多美妙故事。

⑤“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而帘呢?珠帘太豪华,水晶帘没有见到过,最细的虾须帘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馆,单就湘帘、竹帘来说,不仅遮阳好,通风好,隔音好,而且帘影好,留香好,分外雅洁。静止的环境,因声、光、影、风、香而起了万千变化,真可谓帘如无帘,让人叹为妙用啊!

⑥今日的建筑师、园林师们,似乎将帘已抛出九霄云外了。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

(有删改)

18.文章结尾说:“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结合③-⑤段,说说帘的功能与文化是如何巧妙结合的。(3分)

19.作者在第②段中提到帘在中国建筑中的神秘作用,请判断下面材料中的哪句古诗文名句与这种神秘作用相关,并简要说出理由。(5分)

【材料】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②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三)阅读《做人与处世》,完成 20-22小题。(共7分)

做人与处世

季羡林

①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第三,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②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③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物种灭绝,人口爆炸,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

④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宋代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⑤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

①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唐朝张公艺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⑥至于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关系,则是个人修养与选择的问题。当私心杂念占据心灵,人往往身不由己,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表面上得到了利益,内心却矛盾痛苦。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听从内心的召唤,做本真的人,方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俯仰无愧于天地。

(有删改)

【注释】

①张公艺:生于578年,卒于676年。其家自北齐至唐朝九代人未曾分家,家庭和睦,世人誉称“九世同堂”。唐高宗问他治家要诀,他书写了一百个“忍”字。后人为其修建“百忍堂”,以示纪念。

20.作者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这三个关系应该怎样处理?(3分)

21.作者为何重点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2分)

22.在第⑤段后补写一句话,阐明张公艺的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联系。(2分)

六、作文(50分)

23.许多歌曲都有前奏。有了前奏,后面的乐章更加美妙精彩。人生亦如此,我们所做的准备,所付出的努力,甚至不得不面对的失败,往往也是成功的前奏。成功只是辉煌的瞬间,成功的前奏更值得回味。请

篇二:北京市石景山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石景山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 三 语 文

第I卷 (共7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每组加点字读音不同的是:

A.诘难 奉命于危难之间 ..

B.狭隘 挟天子而令诸侯 ..

C.载歌载舞 载不动许多愁 ..

D.恃才放旷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2.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随手转发的短信,虽然文 ① 飞扬,却让问候的真情大打折扣。

生活中,有的坎坷是别人造成的,有的 ② 碍却是自己设臵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从中吸取教训,就能够避免重 ③ 覆辙。

这件棘手的事情一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实在令人一 ④ 莫展。

A.①采 ②障 ③倒 ④筹 B.①彩 ②幛 ③蹈 ④愁

C.①彩 ②幛 ③倒 ④愁 D.①采 ②障 ③蹈 ④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是:

A.好学者遇到难题,总要找到答案才肯罢休,他们这种格物致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B.中国的汉字以其造型独特、意蕴丰富、形态优美,而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C.当今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不应该妄自菲薄。 ....

D.《三国演义》中,杨修恪尽职守,却屡犯曹操之忌,终招杀身之祸,实在令人惋惜。 ....

4.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句子恰当的是:

2013年10月11日凌晨,位于石景山区苹果园南路东口的喜隆多商场发生火灾。在长达8小时的扑救过程中,石景山区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长刘洪坤、八大处消防中队副中队长刘洪魁以身殉职。接到火警,当日并不值班的刘洪坤主动赶赴现场,协助组织火灾扑救。6时10分,刘洪坤与刘洪魁把战士们安排在安全地带后, ① ,在浓烟与高温中侦查整栋大楼,开辟灭火线,不幸被坍塌的屋顶砸中,壮烈牺牲。二人的遗体被发现时,依然保持战斗姿态,距出口仅几米远。 ② ,被网友誉为“最美消防员”。

A.①再次走近燃烧了近4个小时的火海 ②他们舍己为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B.①再次走近燃烧了近4个小时的火海 ②他们舍己为人,感动了无数人

C.①再次冲入燃烧了近4个小时的火海 ②他们舍己为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D.①再次冲入燃烧了近4个小时的火海 ②他们舍己为人,感动了无数人

5.对下列名言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分析:孟子以排比的方式列举了人在不同境遇中的表现,体现大丈夫坚贞的操守。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分析:司马迁运用“泰山”和“鸿毛”的夸张表述,抒发了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

C.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分析:雪莱以反问的语气,强调希望与苦难同在,启迪人们乐观地面对坎坷不幸。

D.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华盛顿

分析:华盛顿将“友情”比作“成长缓慢的植物”,告诫人们友情需要耐心培育。

6.对下面请假短信中画线句子修改不恰当的是: 老师您好!①我昨天外出,不小心偶感风寒。②今天早晨因发烧、咳嗽等症状,③所以去社区医院就诊。④落下的功课会尽快补上。请您批准。

A.将第①句修改为“我昨天在外,不小心偶感风寒”。

B.将第②句修改为“今天早晨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

C.将第③句修改为“需要去社区医院就诊”。

D.将第④句修改为“特向您请假一天”。

二、填空题(共8分)

7.默写(共5分)

⑴马作的卢飞快, ①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分)

⑵ ②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1分)

⑶浊酒一杯家万里, ③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1分)

⑷《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④ , ⑤ 。(2分)

8.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章回叙事,每回之前用两句对偶

的文字标目(即“回目”),以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将下列《水浒》中的回目补充完整。(3分)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 ①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 ②

施恩三入死囚牢③ 大闹飞云浦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随着大型亲子体验式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班同学希望抓住这一契机,在本学期期末的家长会中,就家庭教育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9.我班同学在学校中进行了相关调查。请根据下面的调查结果和采访记录,概括目前家庭教

育存在的问题。(3分)

【调查结果】

家长会参加人员统计图 学生作文写作内容统计图

80%70%60%50%40%30%20%10%0%

【采访记录】

某同学:因为爸爸平时加班应酬多,所以我生病的时候,都是妈妈带我去看病。遇到困难,我首先会想到找妈妈帮我解决。

班主任老师:我们班里平时与父亲接触较少的孩子,大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比如不善与人交往,在竞赛活动中显得胆小、畏缩,体育锻炼中也不积极。

10.中国自古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有许多故事流传至今。请结合下面材料,判断应将下面哪

则事例推荐给父母,并从中归纳出三条值得借鉴的教育经验。(4分)

【材料】

家庭教育既没有固定的教育情境,也没有系统的教育计划,更难考核其教育成果,因此对家长而言不是一项硬性的任务。在家庭教育中,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孩子会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家庭教育中,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赏也很重要,比如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好的合作,都是对孩子的鼓舞,会使孩子表现得更为出色。

【事例】

①谢安在大雪天与孩子一起赏雪、咏雪。(出自《世说新语 咏雪》)

②仲永的父亲领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出自《伤仲永》)

11.同学们准备在板报上写两句寄语表达对父母的情感。请根据下面同学搜集到的歌词,将寄

语补写完整。(要求:两句话句式一致,字数相同)(4分)

【歌词】

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

——《爸爸去哪儿》主题歌歌词节选

是你创造了这个家,然后又创造了我。是你拖着我的手,从昨天走到现在。我亲爱的爸爸,你是我最崇敬的人;我慈祥的爸爸,你是我未来的偶像。

——《父亲和我》歌词节选

寄语:母亲给了我血肉,哺育我成长;。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12-14小题。

陈涉世家(选段)

司马迁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臵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扶苏以数谏故 .

⑵为天下唱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然足下卜之鬼乎?

⑵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陈胜、吴广起义能够得到士卒支持的原因。(3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第一次盼望》,完成 15-17小题。(共15分)

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

去。

②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

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的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我就这样念念叨叨的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

④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该

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⑤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

出声的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5.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4分)

16.第④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4分)

17.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

的看法。(7分)

(二)阅读《说“帘”》,完成18-19小题。(共8分)

说“帘”

陈从周

①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十分宜人。小天地起了变化,是这帘在左右吧?

②帘,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透愁,

篇三:哈尔滨市69中学2016.2月考语文

2015---2016(下)学期69中 2月 考试

初四学年 语文 学科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箱箧(qiè)诘问(jié) 风雪载(zǎi)途

B.愧怍(zuò)祈(qǐ)盼 叱咤(zhà)风云

C.癖(pǐ)好 蓦(mò)然 锲(qì)而不舍

D.吞噬(shì)哂(shěn)笑剑拔弩(nǔ)张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荒谬狼藉鸣钟击罄

B.琐屑烦燥义愤填膺

C.取缔推崇顾名思义

D.追溯分泌不容质疑

3.(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词语的使用重复,删去“具体”即可。

B.实名制用户近3亿左右的支付宝已成为全球最大移动支付公司。

将“最大”移到“全球左右”前面

C.由于看了这本书,使他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缺少主语,去掉“使”即可。

D.当务之急,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搭配不当,在“提高”的前面加“增加和”。

4.(3分)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飞——义释曹操(《三国演义》)

B.武松——血溅鸳鸯楼(《水浒传》)

C.保尔——被朱赫来引导走上革命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孙悟空——大闹黑风山(《西游记》))

5.(3分)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中考前夕,张强接到体委的通知,明日到太阳岛参加哈尔滨市中学生徒步大赛,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你还是抓紧时间复习吧!”张强很得体地说服妈妈:

A.我的时间我做主,我想去就去。

B.周末不上课,我可以自己安排活动,就不用你管了。

C.参加这次活动能丰富我的生活阅历,减轻学习压力,也是很好地迎接中考。

D.也不能只学习不运动,锻炼身体就是提高复习效率,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

6.(3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两个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远远望见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 ;清淡的 。萦绕在村子

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A.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白纱

B.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仿佛山间缓缓流淌的河流

C.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白纱

D.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仿佛山间缓缓流淌的河流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6)《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诗是 ,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核舟记》,回答8—10题(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

可历历数也。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属: 诎: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0.选文第二小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为什么重点说明了所刻的十六字文句?(2分)

(二)阅读《身在“辐”中要知“辐”》,回答11—14题(10分)

《身在“辐”中要知“辐”》

①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现代人早已身在

“辐”中。可是,我身边很多人对于“辐射”两字,可以说是谈虎色变。如果是这样,

那说明你身在“辐”中不知“辐”,因为辐射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②辐射是科学上常用的一个名词,指的是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的过程,也称为“放射”。科学告诉你,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接近-273.15℃)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就是辐射。

③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笼统地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④所谓“电离”,一般而言,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人们因而称之为“电离辐射”。比如,让人谈虎色变的核辐射就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离辐射。

⑤非电离辐射,是指含有的能量很低,不足以让原子电离,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电磁波向外释放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例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在我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太阳光和一般家用电器发出来的非电离辐射。

⑥虽然非电离辐射对细胞组织影响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但不管怎么说,它比电离辐射的伤害要小得多。当然,凡事无绝对,如果你天天24小时手机不离身,总是戴着耳机听音乐,那肯定或多或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⑦由于电离辐射会破坏细胞组织,可以引发癌症,所以,一般人常说的辐射都是指电离辐射。

⑧非电离辐射看上去很麻烦,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用怕它。

⑨首先,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有人说,微波炉这个家伙的功率可不小啊,而且靠发射电磁波工作,难免会释放大量的微波辐射。但是,请放心,微波是无法穿透金属的,一般微波炉都是全金属外壳,所以,一个合格的微波炉是不可能让微波出来游逛的。

⑩其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早就发明了很多防范辐射的方法。比如,给微波发生器加上金属罩;放射工作人员穿上专门的防护衣服;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深埋地下,并加上层层防爆防护罩??这些都是很有效的防护方式。

⑾再次,对于自然界中的辐射,如太阳光,因为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面对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人体皮肤完全可以吸收小剂量的辐射,并把它转化成热量。当然,不要指望用这个取暖哦,它的热量太微不足道了。

⑿最后,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随着人类对辐射的认识逐渐增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防辐射的办法越来越多。所以,辐射想干点坏事,还真不容易找到机会呢。

⒀辐射也并不是总干坏事的,它也能为人类造福。我们熟知的一些医疗手段,比如癌症放疗、核磁共振检查、X光检查、CT扫描,都是利用了辐射。

⒁如此看来,我们身在“辐”中要知“辐”,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利用辐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也就不会谈“辐”色变了。

11.(3分)请说说本文标题有哪些作用。

12.(2分)指出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笼统地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 )

?比如,给微波发生器加上金属罩;放射工作人员穿上专门的防护衣服;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深埋地下,并加上层层防爆防护罩。 ( )

13.(2分)本文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说明,

?—?段是在说明__ ___ __;

?—⒀是在说明___。

14.(3分)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讲究分寸。请说一说,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去掉,表达的效果有什么变化。

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 ..

(三)阅读《第一次盼望》,完成 15-19小题。(共15分)

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的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我就这样念念叨叨的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

④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⑤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5.(3分)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16.(3分)文中第?段中说“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母亲在“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17.(3分)第?中写到“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此句中“惊惶”一词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内心世界?

18.(3分)第④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19.(3分)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四)阅读《治学需要悟性》,回答20—23题(12分)

治学需要悟性

李启明

?治学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既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也需要“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悟性。对于悟性,字典里的解释是: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许多事实证明,善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不断提高悟性,是治学的必然要求。

?增强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是提高悟性的基础,也是治学的第一步。如果对研究对象缺乏基本了解和感受,连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无法“悟”,学术研究也就很难进行下去。倘若勉强为之,结果只能是胡拼乱凑、穷于应付,以至误人害己。

?增强对研究对象的理性认识是提高悟性的关键。感受到了的东西常常不能立刻理


第一次盼望史铁生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67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