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托幼机构网络直报

时间:2018-11-09 10:3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4年网络直报培训考试与答案(医疗机构)最终版 2

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人员培训考试(医疗机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法定传染病共 ___39___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 ____2__ 种,乙类传染病___26___种,丙类____11__种。

2. 法定传染病报告中需分急、慢性报告的病种是 乙肝、 丙肝和 血吸虫病 。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____霍乱____、__脊髓灰质炎__和卫生部规定的其它传染病。

3.甲类传染病为___霍乱__、___鼠疫__,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____肺炭疽_、

___脊髓灰质炎__、___非典__ 的病人、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 _____2_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_2_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_____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4. 丙类报告未及时的卡片是指 _诊断___到__报告__ 的时间超过24小时。

5. 临床医生在填写法定传染病报告卡时,__14___岁以下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6. 仅 HIV_或艾滋病携带者_ (疾病名称)可录入阳性检测病例,别的疾病不允许录入此类病例。

7. 自2013年11月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 乙 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甲类,并纳入现有____流行性感冒__(疾病名称)进行管理。

8. 传染病报告卡中,学生(托幼儿童)的“工作单位”应详细填写: _小学名称及托儿所名称_______及_____班级___。

9. 《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默认的重卡查重条件包: 姓名 、 年龄 、 职业、 性别 、 病种、 现住址国标。

10. 病人属于用于标识病人__现住地址__与_所住医院__所在地区的关系。

11. 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例“诊断时间”必须精确到_小时_。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 一个病人同时发生4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d)

A.1 B.2 C.3 D.4

2.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以下 ( a )的病人、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A、脊髓灰质炎B、艾滋病 C、人感染H7N9禽流感 D、甲型H1N1

3. 根据卫生文明城市评选标准,要求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低于(c)。

A、10% B、5% C、2%D、3%

4. 一名乙肝患者现家住深圳市龙岗区,今前往罗湖区人民医院就诊,医生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病人属于项应选择(c )

A、本省其它市B、本县区 C、本市其它区 D、港澳台

5. 2008年,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 d )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其报告时限为( 24 ) 小时。

A 甲、2 B 乙、6 C 乙、24 D 丙、24

6.以下哪类病例需要进行网络直报:( c)

A. 伤寒携带者 B. 复诊乙肝病人C. 麻疹疑似病人D.已网络报告的猩红热病人

7.报告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临床诊断病例严格按照每日大便次数( d )。

A. ≥2次B. ≥4次C. ≥5次D. ≥3次

8. 以下哪个填卡逻辑是错误的:( a )

A、15岁散居儿童B、17岁从业人员 C、16天新生儿破伤风 D、24岁医护人员

9.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病人“现住址”是指( b )

A.病人户籍所在地址 B.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 C.病人就诊医院地址 D.病人就诊时的居住地

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b )

A. 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 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时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时按丙类传染病管理

D. 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时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二、不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均不得分,少选1个答案扣1分)(每题3分,共30分)

1. 以下传染病中,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有:( b cd )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登革热C、流行性出血热D、钩端螺旋体病 E、甲型H1N1

2. 门诊日志项目设置中必须包括的有:(abd )

A. 就诊日期、姓名、性别B. 年龄、职业、现住址 C. 年龄、职业、户籍地

D. 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E. 病名(初步诊断)、诊断日期、初诊或复诊

3. 便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属于感染性腹泻病例范畴的 (abc)

A.出血性大肠杆菌 B.鼠伤寒沙门氏菌 C.克雷伯杆菌 D、伤寒杆菌E.布鲁氏杆菌

4. 传染病报告卡上的病例分类包括( abcd )

A.临床诊断病例B.病原携带者C. 疑似病例 D.实验室诊断病例E.阳性检测结果

5. 传染病信息报告的病例分类与分型中,需分急性和慢性报告的病种为 ( abc )

A、乙型肝炎B、丙型肝炎C、血吸虫病 D、钩端螺旋体病 E、乙脑

6.传染病信息报告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 ( abde )

A、霍乱B、脊髓灰质炎C、痢疾 D、艾滋病E、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7.哪一类职业的法定传染病患者进行传染病报告填卡时工作单位为必填:( abcd )

A. 学生 B. 托幼儿童 C. 工人 D. 干部职员

8.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制度建设中应包括:( abcde)

A、医生首诊负责制B、疫情直报保障制度 C、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D、传染病病例转诊与登记制度 E、疫情报告与管理培训制度

9. 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培训,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bcd)

A. 相关法律法规B. 传染病报告专业技术知识与技术指南C. 本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要求与流程

D. 国家和省最新的相关文件、规范和技术标准 E. 传染病资料分析方法

10. 以下哪种法定传染病属于我省基本消灭传染病:( bce )

A. 麻风病B. 脊髓灰质炎C. 丝虫病 D. 钩端螺旋体病 E. 血吸虫病

四、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网络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重卡率。( )

2.艾滋病、肺结核等个案纳入专病管理后,大疫情系统用户将不能进行修改,只能由专病系统用户修改。( √)

3. 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时,现住地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址。如献血员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户籍所在地址。( )

4. 患者接受肥达氏试验检测为“O”抗体效价≧1:80,“H”抗体效价≧1:160,此患者结合临床症状被诊断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

5.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只有病种是HIV病例分类才能选择阳性监测,别的病种不允许选择阳性检测。( √ )

6.门诊日志登记的复诊病例不进行传染病报告卡报告。( √)

7.已报告的传染病病例的诊断进行变更时,要求订正传染病报告卡的最新诊断日期( √ )。

8.系统卡片修改/订正、审核规则中,CDC对卡片的任何信息修改或订正均变为订正卡(此CDC指对医院录入的原始卡片有修改、审核权限的其他本级用户)。(√ )

9.确诊为狂犬病病例的传染病报卡应同时有填写死亡日期。( √ )

10.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时,订正时需将原诊断日期订正为确诊日期。( √ )

11. 如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

12. 一名已报卡的丙肝病人由于交通意外死亡,需要订正死亡日期。( )

13.医疗机构将网络直报卡片由其它疾病订正为未痰检,系统生成“订正报告时间”,并再次纳入质量评价中。( √)

14. 医疗机构发现已诊断并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病例因该病死亡后,要求订正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死亡日期,并同时电话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

15.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中要求从业人员职业的病例应在16岁以上的逻辑选择。( √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39,2,26,11

2. 乙肝,丙肝,血吸虫病,霍乱,脊髓灰质炎

3.鼠疫、霍乱,肺炭疽、脊髓灰质炎(或:脊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非典),2 , 2 ,2。

4. 诊断(诊断时间),报告(卡片录入时间)

5.14

6. HIV (或艾滋病携带者)

7.乙,丙,流行性感冒

8.其所在的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班级

9.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种,现住址国标

10.现住地址,就诊医院

11.小时

二、单项选择题

1. D2.A3.C4.C5.D 6.C 7.D 8.A9. B 10.B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BCD2. ABD 3.ABC4.ABCD5.ABC6.ABDE(或ABE)7.ABCD8.ABCDE9.ABCD

10.BCE

四、是非判断题

1. × 2. √ 3. × 4. ×5. √

6. √7. √8.√ 9. √ 10.√

11. √ 12. × 13. √14. √ 15. √

篇二:辽宁省学校和托幼机构

附件2: 辽宁省学校和托幼机构

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

为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以下简称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及《辽宁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卫生应急预案(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 目的

提高全省学校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能力,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处臵工作,控制学校疫情暴发流行,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二、 工作原则

贯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臵”的工作方针,做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依法规范,明确职责;部门合作,携手联动;快速反应,有效处臵。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指挥机构

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处臵工作。

(二)教育行政部门

1、部署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督导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2、组织开展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相关知识培训工作。

3、及时掌握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相关信息,加强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

4、加强对中小学保健机构的建设,发挥其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卫生行政部门

1、负责制定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的相关要求或规范,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检查。

2、组织对学校的隔离、消毒及消毒产品、防护用品、防护处理工作实施卫生监督。

3、及时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本地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相关信息。

(四)学校

1、学校要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组,强化学校和托幼机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见附件1)。

2、建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因病缺勤登记、晨检工作等制度,

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见附件2)。

3、落实甲型H1N1流感各项防控措施,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应急演练。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调查和处理。

(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为学校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学校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定期到学校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2、对学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或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

3、对学校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对疫情报告进行汇总、分析、评估。

4、实施对学校疫点的消毒处理工作,并进行效果评价。

四、应急与准备

(一)预案准备

省教育厅、省卫生厅负责制定《辽宁省学校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各市、县(市、区)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参照本预案,组织制定本地区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各级各类学校负责制定本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不断加以完善和修订。

(二)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

1、组织专业人员对所辖行政区域内学校甲型H1N1流感危险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评估,责令有关单位采取相关防范措施。

2、教育、卫生部门要积极落实预案的要求,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工作。卫生部门应建立健全重要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工作,保障卫生应急物资的供给。

3、各级卫生、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学校甲型H1N1流感信息报告通讯网络体系,保障和维护信息安全通畅。

4、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组织学校甲型H1N1流感应急演练。

(三)学校准备

1、学校应加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和流行特点,制定教案,列入健康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学生每人一份健康告知书,使学生的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90%。

2、健全和落实学校晨检、缺课登记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制度,每个班级指定一名学生,协助班主任老师开展工作,尤其要对学生接触境外归国人员或正在实施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人员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和登记。

3、健全和落实教室、寝室通风换气制度(见附件3)。实施湿式清扫,要求在早课前或晚课后每日至少一次采用拖布湿式方式拖地或地面喷水方式扫除。学校应提供必要条件,培养学生养成日常勤洗手和饮用开水的卫生习惯。

4、保证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倡导学生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应安排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5、做好基本物资储备和临时隔离场所的准备工作(见附件4)。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配备专、兼职校医或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五、监测与报告

(一)学校

1、日常阶段

学校应实时监测学生健康状况,一经发现学生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5℃)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以及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或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可能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或物体的人员等),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暂时在隔离校医室或观察室观察。同时要做好相应防控工作,核实发病者个人情况外地旅居史、接触史或接触者的接

篇三:疾控专业试题(带答案)

疾控专业试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业技术机构是(D)

A.各级人民政府

B.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办公室

D.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救灾防病信息初次报告必须在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C)上报。

A.2小时内

B.12小时内

C.24小时内

D.以最快通讯方式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责任报告单位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时,可先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或各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初步分级确定,必要时再由(B)进行最终的分级确定。

A.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B.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组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专家组

4、(B)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检测等工作,配合查明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经过,提出采取控制食物中毒措施的建议。

A.卫生监督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D.食安委

5、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C )

A、复杂性 不平衡性B、长期性 后发行 传统优势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及危及生命的紧急性 B、高度的确定性

C、事件处置的非常规性 D、影响的广泛性

7、下列不属于非传染性或传染性较弱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置原则的是:( B )

A、减少发病 B、减少社会影响 C、减少死亡 D、避免后遗症

8、在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调查中,应对可疑聚餐的进食时间、可疑中毒食品及食用量进行详细调查。若无可疑餐次,应调查发病前(C )小时或之前的进餐情况进行调查。

A、48B、60 C、72 D、24

9、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 C)年。

A 、一年B、两年 C、三年 D、四年

10、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应怎样填写报告卡( D )

A、在原来报告卡上直接订正B、重新新填写一张报告卡

C、将报告卡从直报系统中调出直接修改 D、重新填写一张报告卡并注明订正卡

1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A )

A、2,2,2B、2,2,24C、12,12,24 D 、6,24,24

1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至少( B)次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A、2 B、4 C、6 D 、12

13、在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中,下列哪个指标不能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直接获得( C)。

A. 重卡率 B. 报告及时率

C. 传染病报告率 D. 审核及时率

14、某县红星幼儿园一周内发生其它感染性腹泻病30例,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名称应该填写:( C)

A. 红星幼儿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暴发;

B. 一起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疫情;

C. 某县红星幼儿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疫情;

D. 某县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暴发。

15、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B )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A、1 B、2 C、6 D、12

16.根据《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哪些职责(E)。

A.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B.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

C.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

D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E.以上都是

17.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其职责不包括(E)。

A.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B.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C.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D.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E.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不包括以下哪项工作内容(D)。

A.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

B.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证

C.卫生监测,包括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地及相邻省市同时进行

D.对现场病人进行医疗救治

19、灾害发生地所在的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为基本责任报告单位, 负责提供相关工作和技术支持。(A)

A、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上级卫生行政部门D、同级医疗机构

20、灾害结束后,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个工作日内采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同时必须上报书面报告。

(A)

A、10 B、3 C、15 D、7

21.下列关于不明原因肺炎发现和报告描述错误的是(B)。

A.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


托幼机构网络直报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61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