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领悟道理的作文

时间:2018-11-09 10:3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关于领悟的作文:学会聆听

关于领悟的作文:学会聆听

关于领悟的作文:学会聆听

小时候的我很调皮,不懂事。父母给我报了钢琴班,希望能让我变得文静一些。记得第一天接触钢琴这种乐器,我并没多大的兴趣。

“来,坐到我身边。我们一起聆听一首钢琴曲吧!”老师温柔地对我说,并给我播放钢琴家的CD。

我跟着老师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乐曲中,我仿佛来到了一片布满青草草地,身边有蝴蝶蜻蜓在跳舞,脚下红花绿草在微笑??

原来,静下心来聆听音乐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妙!我对这种优雅的乐器产生了兴趣,好想立即弹奏一曲。

接着老师弹了了一首曲子,让我坐在她身边静静的聆听。这是一首不同风格的曲子,热情豪迈。原来钢琴可以弹奏出各种风格的音乐!真奇妙!

在接下来的钢琴课,老师主要培养我对音乐的感觉,教我如何聆听。听着各种各样动听的曲子,我感觉就像漫游在仙境中。渐渐地,我爱上了聆听。聆听大自然,聆听风雨声,聆听各种乐器声??

其实,万物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聆听的人。在聆听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世界原来是多么的美好!

以前我家附近有一片桃林,叫作“桃园”。每逢桃花盛开的时候,我们都会去那赏花。粉红的桃花映着青青的绿草,多么美丽!那时我常常和小伙伴坐在草地上,靠着桃树,静静地聆听。

聆听中,我们感受到春的气息,感受到桃花在轻轻的绽放。蜜蜂嗡嗡的声音让我们知道花蜜的香甜;人们的赞美声中让我们知道花儿的艳丽;一阵风吹过,我们似乎听见了桃花鱼风儿的谈话??即使闭上眼睛,我依然能感受到桃园的美景。是啊!是聆听让我们感觉春的气息!

学会聆听吧,你会找到一个不同的世界,无与伦比的美妙的世界!

篇二:作文学会说点道理

作文学会说点道理

作文如何运用文字去体现道理,去倡导一种行为观,价值观呢?举一个例子,咱们的古人就很懂得利用书本和文章去倡导去引导影响人们生活的大道理和大小哲理。本篇文章我们可以学会分析好作品,加上自己的理解去学会说点道理。而这次的道理主题是; 止浊—静之徐清,久安—静之徐生.

【引言】

我们解决问题往往为大不为小,愿意关注宏观忽略微观,习惯停留表面不愿深入,然而实际上真正“善为道者”,通常是因微而妙、因玄而通,从事物精微之处,深入分析,才能体会到妙与通的境界。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解字释句】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解字】微,小也,指不显眼、极小的、细小的;妙,指神妙、奥妙、妙处。玄,深者谓之玄;通,达也,往来不穷谓之通,通意味着没有阻碍。

【释句】古时善于运用规律者,他们往往因微而妙、因玄而通,从事物精微之处,深入分析,体会到妙与通的境界。看似平淡无奇,与众人无异,实则深不可识,只能勉强去形容。

【应用解读】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面临两大瓶颈,其一是应对无序混乱的状态,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浊”。无论是刚接手新的工作,还是初入新的环境,我们难免会诚惶诚恐,急于求成,结果却是忙中有乱、忙中出错,对此老子提出的建议是“以静治乱”,面对纷扰浮躁,首先必须保持镇静,慌乱之下必然失去清醒判断,急于求成往往会使事情变得糟糕,大乱之中必不可轻举妄动,正所谓“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

另一大瓶颈是成功之后,往往安于现状,小富即安,而非居安思危,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安”。这种“安”是短暂的、暂时的,甚至可能是昙花一现。如何获得长久之安呢?老子提出的建议是“动之徐生”,就是保持不断革新的状态,小步快走,持续改善,正所谓“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上两点,面对应急之事,心如止水,面对一时成功,激流勇进,那么我们就懂得了规律,并善于利用规律,而非根据事物表象思考解决问题,这就是老子所言的“善为道者”。

“善为道者”具备哪些特点,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道者”呢?老子将这类人概括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对这句话,通常的解释是,古时候善于运用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达到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地步。这样的解释显然是过于形而上学,看似深刻,却参不透老子的本意,更不要提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了。

我们将这句话逐字拆开来解:何为“微妙”?微,小也,指不显眼、极小的、细小的;妙,指神妙、奥妙、妙处。“微妙”可理解为因微而妙,当我们对事物的分析能够进入精微细小的环节,才能体会到其妙处。何为“玄通”?玄,深者谓之玄;通,达也,往来不穷谓之通,通意味着没有阻碍。“玄通”同样可理解为因玄而通,随着对事物了解的深入,原来不理解的,逐渐也就想通了,“不通”往往是因为深入不够,停留在表面,深度达到之后,自然就想通了、理解了。

因此“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就可以理解为,古时善于运用规律者,他们往往因微而妙、因玄而通,从事物精微之处,深入分析,就会体会到妙与通的境界了。 对于这种因微而妙、因玄而通的解决问题方式,我是深有体会的。曾经在一家规模非常大的公司,职工中午在食堂就餐,餐具由公司统一提供,包括一个托盘、一双筷子、一个勺子、一个汤碗。问题来了,每个月都会有大量的勺子丢掉,公司不得不重新进行采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很多时候我们解决问题往往会愿意为大不为小,愿意关注宏观不屑了解微观,习惯停留在表面,不愿去做深入分析。就上述案例而言,很多公司会想到进行员工培训、倡导爱护公物,等等,这样做表面上大动干戈,实则于事无补,勺子照样会丢。

如果我们深入到现场,细致去分析,就会发现,员工在用餐之后,收拾餐具时,其顺序是这样的:倒掉剩余的饭菜、将托盘放到筐里,再是放碗,最后是筷子和勺。这样很容易在倒饭菜的时候连同筷子和勺子一并倒进去,这与素质素养无关,只是一不留神滑落进去。果不其然,我们在装剩饭菜的桶里面,每次都会发现很多勺子。问题找出来了,如何解决呢?很简单,改变回收餐具的顺序,将放筷子和勺的筐放到第一个位置上,然后再去倒饭菜,问题迎刃而解。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方案太小儿科了,平淡无奇,根本彰显不出智慧来,与众人无异。对此老子认为“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真正掌握规律的人,其为人处世并非鹤立鸡群,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表面上看与众人无异,只能勉强去形容,就像同样是游山玩水,一篇看似普通的游记,王安石却参透了别样的意境和韵味。

王安石在其著名的《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这当然是形容风景,“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道理几乎人人都懂,看不出高明之处,然而细细想来,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深入细致去分析,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就会有所得益,这是因为他们探求思考深邃,并且无处不在。也就是老子所讲的,“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风景如此,人生亦如此,所以老子提出由精微入手,方解其妙处,深入思考,方可冲通无阻,这就所谓的“因微而妙、因玄而通”。

篇三:作文 学会说道理

曾读过一则寓言,内容大概是说:有一只猴子,在路上捡到一把刀,可刀很钝,连小树也砍不断。于是,它便请教砍柴人,问他怎么样才能使刀锋利。砍柴人告诉它在石头上磨磨就行了。猴子照着去做了,它把刀口磨得越来越短,甚至把刀口磨得与刀背一样厚。可当它拿这把刀再去砍树时就更砍不动了。

刚看这篇寓言时,我不禁笑这猴子实在太愚蠢了,只知道要磨刀,却不懂得如何去磨,为什么不问清楚了再做呢?而后,我才慢慢领悟到这则寓言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求学问不能一知半解,要会学习。请教之后,要认真思考,不能浅尝辄止。

就像这只猴子,可能它从未接触过刀这种东西,如何让一把钝刀变得锋利,对于它来说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事物。这个时候,它就要问一些懂得该怎样做的人。它问砍柴人:“你的刀为什么这么锋利?”,“因为在石头上磨过。”砍柴人回答了它的问题,然后再也没说别的,因为猴子也没问别的。可猴子似乎明白了一切,不就是在石头上磨一磨吗?既然如此,那就磨吧,管它三七二十一呢!大脑也不动一下,想当然地去做。可实际上,猴子真的懂得该如何做吗?显然没有。它不过是了解了事情的皮毛,却根本不清楚磨刀究竟该磨哪儿,该怎么磨。我敢肯定地说,倘若它再多问一句话:“应该如何磨刀?”结果就不会是那样了。 生活中也是如此。现在,我们还是学生,在学校里有老师向我们传授知识,正确地引导我们。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老师总会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弄懂为止。可是,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开学校,离开老师,步入社会。要想适应现代化、高科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的社会,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补充能量。到了那个时候,一切可都要靠自己。所以,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会学习,不单单是拥有快捷有效的方法,主要还是学习态度要端正:求学问不能一知半解,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弄懂就不罢休的精神才行。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否则,就会像那只猴子一样,不求甚解,不假思索,还不知道怎么做呢,就去做,结果适得其反。

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当我们无法解读它时,我们就需要向别人请教,了解这种东西。多问为什么,请教之后多思考多研究,不要一知半解,不给自己留下任何疑团。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的学会,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一点,是我读过这篇寓言后的最大收获


领悟道理的作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53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