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叶圣陶牵牛花原文

时间:2017-06-20 05:5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5届中考语文之散文阅读训练:牵牛花(含答案)

2015届中考语文之散文阅读训练:牵牛花

牵牛花

叶圣陶

①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②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③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④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⑤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⑥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⑦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原载《北斗》创刊号,1931年9月20日)

1、给③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倒;胜;称;垛。

2、第三段有“老把戏”一词,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老把戏”指什么,有什么修辞效果。

答:

3、本文表现牵牛花“生之力”的精彩文字不少,请在文中将它划出,并在旁边写批注文字。

4、正如梁实秋对白猫王子极端宠爱一样,叶圣陶对他的牵牛花也是呵护有加、心神系之的,请在文中把表现叶圣陶爱花的关键内容划出来,并在旁边写批注文字。

答案:

1、dào;shēng;chèn; duò。

2、“老把戏”指牵牛花的末梢倒垂下来,嫩条重新“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的现象。“把戏”常指杂技、花招或蒙蔽人手法,将它用在牵牛花身上,赋予牵牛花一种主动意识,流露出作者对牵牛花的疼爱之情。

3、如:(1)“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倒垂”写出茂盛;“蛇头一般”比喻嫩条长得快;“演那老把戏”是比拟,流露疼爱。)(2)“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长得快!)(3)“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了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之上”(“看似……却……”强调“无时不回旋向上”;“停一歇”之后写牵牛花生长极快;主人的“想”,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

4、(1)“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费钱旨力费心之照顾)。(2)“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急中生智,悉心照料)。(3)“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心为花想,喜爱有加)。(4)“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精神寄托)。

篇二:爬山虎的脚+阅读牵牛花

教 学 过 程

一、精读《爬山虎的脚》,以例悟法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今天我们跟随大作家叶圣陶走近爬山虎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2、预习汇报,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你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全班交流作者简介。

叶老对爬山虎从哪些方面做了介绍?

(生长地方、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如何爬)

3、理解感悟,领悟写法

作者笔下的爬山虎叶和脚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怎么写出爬山虎的特点的?

怎么爬?

作者为什么能写的这么生动具体?他有什么观察方法?

4、总结归纳,拓展练习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抓住爬山虎叶子新鲜、均匀的特点,抓住动作来写爬的过程,使用比喻的修辞,经过仔细观察、长期观察的结果。

二、略读《牵牛花》,依法自学

1、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阅读配套阅读叶圣陶的《牵牛花》,思考:叶老对牵牛花从哪些方面作了介绍?

(生长地方、藤蔓、花蕾、叶)

除了介绍花,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如何养花)

2.思考练习,践行学法

找出描写牵牛花藤蔓、花蕾、叶子的语句,体会特点,想想如何写出特点的?

三、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作者对于牵牛花有什么情感?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四、作业:

推荐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三:《牵牛花》 艺术手法分析

《牵牛花》艺术手法分析

《牵牛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作者先写种花,后写赏花。是种是赏,都透露出人格。文章写得细致、实在、朴素,这恰恰也就是人的精神和品质。栽种“三四年”,瓦盆“十来个”,肥料“一包”,麻线“十条”,条距“七八寸”,高矮“三尺光景”:文字叙述的精细,表现出小品文的作者为人处事的精细。全文任何一句都是实实在在的,是“可操作的”,就像一个养花多年的老农,也想朋友们的酒后闲话。没有修饰,不含浮夸,朴实自然,平和亲切。这是文章的风格,也是作者的人格。人品和文品高度统一,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就自然地加强了作品的效果。

而随着叶长花开,作者的语言在平实中又显得精细传神。“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寥寥数语,一个贴切简洁的比喻,写出了生长之叶的质地和生机。“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作者生动形象、细致入微地描述如婴儿般柔嫩的初生花蕾,让我们好像也能感觉到作者惊喜而又深情的注视。这一处写得如此逼真、传神,是因为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把对“手植之花”的喜爱、呵护之情渗透在里面了,因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篇文字的神韵更表现在赏花一段。那 “早上才起,工毕回来”,在花前“小立静观”的人的神态和思绪,如一卷淡淡的水墨画,是一种静态的美。体能安,心能静,不浮躁,无奢侈,是祥和之兆,是平实的征象。在花前“小立静观”,那牵牛花所呈现出来的嫩绿的叶、新生的条、含苞待放的花、生机勃勃的力,尤其是作者所强调的“生之力”,才是本文神韵之精髓。作者说,对此他可以“浑忘意想”,完全溶入景中,进入忘我境界;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作者的文章写到这里,气韵升华了,已经于平实的叙述之中,由物升到心灵;读者读到这里,灵魂会净化,暂时忘却世俗的烦嚣,去体味自然赐与的清新与流畅、生机与活力,从而激发起一种感情,生发出一种力量。

牵牛花,是最普通的家园小花,作者栽种牵牛花,同时也“栽种”了自己。“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原来栽种的还是普通日子里的一份希望呢!种牵牛花之“味”,在于能享受一份朴素的生活情趣,一种恬淡宁静的家园生活。它给我们的启示还在于,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在于物质上拥有多少,而在于心灵的幸福,面对四季晨昏,在物我两忘中获得生命的真谛,生活因此变得富有而滋润。


叶圣陶牵牛花原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58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